Está en la página 1de 89

第一章 政黨的起源與意 義

• 政黨的起源與發 展

( 一 ) 與民主政 治的發 展密 切相關 。

6. Party, 的拉丁 語源是 part, 法語 : partager ; 英文為


partaking ,

8. Faction:

• 英國柏林布 洛克 (Lord Bolingbroke) 1733-34) :

• 柏克 (Edmund Burke, 1770) ,「政 黨是人們 基於某些 全體同


意的特定原 則,共同致 力於增進國 家利益,而 聯合組成 的團
體」。

• 法國學者伏 爾泰 (F. Volaire, 1778 年 ) 在其 百科全書


(Encyclopédie) :「政黨 本身並不可惡 ; 而派系 (faction) 常令
人憎惡。
(二) Maurice Duverger :
現代意義的政黨出現時機
1. 議會獨 立地位的確 定與功能 的強化

3. 選舉權 擴大

影響:
A. 議會內選舉 委員會出現
B. 與議會 外團體與 活動出現
(三 )政黨起源於 社會危機論
(Robert E. Dowse & John A. Hughes)
轉型社 會危機 (Social Crises) 出現

• 合法性的危機: 反對威權統 治,要求


權力分配﹔或追 求國族獨立 。

• 參與的危機:革 命性政黨( 西歐的共


產黨)。

• 整合的危機:會 形成以族群 為基礎的


政黨組織。加拿 大魁北克黨 ,北愛爾
蘭的新芬黨( Sinn Féin ) 。
二、政 黨的定 義與 功能
( 一 ). party 由 part 此字而 來,一 部份 人組織
而成, 部份不 能代 表整體 。

( 二 ). 政黨 : 有組織 的政治 團體 ,最關 心由 誰


來獲取 政治上 的權 力與政 府職 位 , 實現政
治目標 .

詹伯斯 ( William N . Chambers ) , 政黨 :


1. 有持 久性的 社會 集結特 徵,
2. 目標 : 追求政 府中 的權力 職位 為目標 ,
3. 政治 領域裡 , 一種聯繫 政府 核心領 袖與 大批追
隨者的 組織機 構,
4. 產生 共同的 觀念 或效忠 認同 的符號 。
Joseph Lapalombara
Myron Weiner
• 政黨 : 爭取控 制政治權利 的行使

• 特徵:
• 1. 組織 有延續 性 : ;
• 2. 中央與 地方 之間有 明顯 而永遠 存在 的固定
溝通管 道;
• 3. 中央和 地方 的領袖 都有 強烈的 企圖 心爭取
執政;
• 4. 政黨組 織努 力爭取 多數 選民支 持而 執政。
( 三)現代政黨 定義三大特 徵
柏克 (E. Burke)
詹伯斯 (William N. Chambers) ,
Austin Ranny,
1. 政黨是 一群人結合 形成的有組 織團體
,而且 具有某種程 度的持久性 。

3. 因共同 信念或目標 結合

5. 透過選 舉方式,推 舉候選人, 以獲得


政治上 的職位與權 力
( 四 ). 薩托利 (Giovanni Sartori) 定義政
黨具有三個特徵 :

1. 政黨具 備實現集 體公共利益 的功能,不


是派系 。 (Parties are not factions) 。
(代表 之功能性 )

2. 政黨是 全體的一部 份。( A Party is a


part-of -a- whole )

3. 政黨是 一種表達的 管道。(傳 播工具之


功能性 )
( 五 ). 政黨履 行的功能
 利益代 表與表 達 、 發聲 的功 能

 政治社 會化的 功能 : 形塑、 引導民 意 ( 媒體 )

• 提供公 民政治 參與 管道

 甄補政 治精英 的功 能

• 組織政 府,決 定政 府政策 與執 行。


三、 政黨的 分類 (Duverger)
(一) 根據 政黨發 展四個重要 特徵
1. 政黨 的起源 :內 造政黨 、外 造政黨 :
內造政黨(議會內的結盟團體 外造政黨(議會外的社會團
) 體)
政黨較為分權 , 議員 或議會 政黨較中央集權 ( 組織由上而
團體 基於共 同利 益結盟 , 下)
( 組織由下而上 )

委員會自主性高 較為有紀律,且重組織

議會席位爭取為政黨主要活 其議會黨團在政黨的影響力
動,重視選舉及議會活動。 較小,常受黨中央指揮。
議會黨團為政黨的中心
2. 黨員 的吸收 方式 (Duverger)
直接政黨 ( 常態 ) 、間 接政 黨

三大類間接政黨 :
A. 社會主義 政黨
B. 宗教性政黨
C. 農民政黨 :
Duverger 政黨 分類
3. 黨員的控制:極權政黨、有限政黨
( 政黨涉入黨員生活程度 )

4. 黨與黨員的結構:
幹部黨 (cadre Party) 、
群眾黨 (mass party)
(二)依政黨組織的類型
精英 政黨 群眾性 政黨 一把抓 政黨
(elite Party) (mass party) (Catch all party)
出現 期 19 世紀 1880-1960 1945 之後
起源 議會 黨團 議會外 政黨 從現 存的 精英或 群
眾性 政黨 轉型
訴求 支 領袖的傳 統地 社會 團體 代表 統治 技巧
持 位
黨員 / 基 少,精英 主義 / 大規 模黨 員 / 漸少 ,領 袖優勢
層組 織 小組 分部
收入 來 個人資源 黨費 來源 多, 國家補 助

例子 19th 的自由黨 社會 黨 歐洲 許多 現代基 督
,後共產 主義 和社 會民 主政黨
政黨
(三) . 以政黨功能區分:
紐曼 (Sigmund Neumann) 的分類:
A 代表性 的政黨( party of
representation )
也稱為 掮客性政黨 (Broker Party) 、

B 整合性 的政黨 (party of integration)


自由個 人 >>><<< 整合社會的 政黨

(四) . 與既有體系的關係:反體系
政黨、支持體系政黨
第二章 政黨的意識形態
一、意 識形態的定 義

• 思想指導 及政治行動的 原則

• 意識型態 是否終結 ?
Liphart: 意識型 態式微… >
Lipset: “ 保守”的 社會主義 為西歐政黨主
流.
二、政 黨意 識形態 的作用
• (一)具有符號 性,可為選 民依政治
偏好與立場抉擇 的依據。

• (二)影響政黨 黨綱形成與
施政的重要依據 。

• (三)強化既存 政治對立的 作用。

• (四)可為組織 聯合政府, 或結盟的


關鍵
(二 )影響政黨 黨綱與施 政的
重要依據

1. 經濟社會政策: 左右之爭
2. 宗教議題
3. 制度擁護者或破 壞者
4. 族群融合或獨立 (國家認同 )
5. 外交政策上的差 異
6. 後工業社會的問 題 : 公民參 與環保
( 三 ) 馮拜梅 (Klaus von Beyme):
十大類的意識形態政黨 ( 依歷史順序
)
• 自由主 義 v.s. 舊體制 ( 保守主 義 )
• 保守主 義
• 勞工黨 v.s. 資產 階級
• 農民黨 v.s. 工業 體系
• 區域性 政黨 v.s . 集中 化的體 系
• 基督教 政黨 v.s. 世俗 體系
• 共產黨 v.s. 社會 民主黨
• 法西斯 政黨 v.s. 抗民 主體系
• 極右政 黨 v.s. 對抗官 僚—福 利國 體系
• 生態運 動 v.s. 成長性 社會
(四 ) 台灣政黨之間的意識型態
鬥爭
社會分 歧 (Social Cleavage)…>

1. 族群 背景

2. 民主 態度

3. 民族認 同 *( 統獨傾向)
…> 形成不 同意識 型態 的政黨 認同 。

問題 : 比較台 灣四大 政黨 的民族 認同 與統獨 傾向


差異 ?
台灣四大政黨的民族認同 / 統獨傾向
民族認同傾向 對其他族群之態度 /
相關實例
民進黨

國民黨

親民黨

台聯
第三章 政 黨的 組織結 構
一、政黨的基層組織

• 為組織性的單位 與聯繫管道 ,
• 可整合運用資源 、
• 訓練教育成員。
• …>
二、 Duverger 歸為 四種基 層
組織

• (一)黨員結構區分 ( 時間順序
先後 )
2. 黨團( caucus ):封閉型、秘 密徵

3. 分部( branch ):號召入 黨,群眾
路線
4. 小組( cell ):依職業 類別吸收。
5. 民兵式 組織( militia ):黨 員嚴格審
( 二)組 織運作的 差別
(以組織運作 形式區分)

• 1. 黨團:議會與選 舉活動為主 。
• 2. 分部:與行政區 範圍配合 , 與政府 官
僚結構 相似 。

• 3. 小組:以鼓勵、 宣傳、秘密 地下活動


• 4. 民兵式組織:以 軍隊集權組 織活動 。


(三)意識形態和組織目標

 黨團: 無強 烈意識 形態 ,以勝 選為 目的。

 分部: 意識 型態強 ,選 舉,宣 傳 , 黨員 吸收


培育。

3. 小組 與民兵 組織 的基層 組織 ,由濃 厚意 識形


態,具 強烈 排他性 .

小組與 民兵 組織常 以改 變現今 社經 體系為 目


標,為 使命 型政黨 (Missionary Party)
(四)各類代表性政黨

• 1. 黨團:美國兩大 黨、與歐洲 的自由


主義政黨。
• 2. 分部:歐陸的社 會主義政黨 以分部
為基層。
• 3. 小組:共黨與若 干革命屬性 的政黨

• 4. 民兵式組織:法 西斯政黨、 納粹黨


、新芬黨 ( 北愛 爾蘭共和軍 ) 。
三、黨 員參 與和精 英甄補
(一) 黨員參與 (支持政黨 的同心圈)

• 1. 選民 :投票 給該 黨的人
• 2. 支持 者:競 選期 間出錢 出力 幫忙的 人
• 3. 黨員 :依正 式入 黨宣誓 程序 規定加 入政 黨。
• 4. 積極 活動者 :全 面投入 黨務 機器工 作的 人。

各政黨 舉例 : 民進黨 ,國民 黨 , 親民 黨 , 台聯



選民

支持者

參 黨員
積極活動者

(一)一、黨員參與程度的差異
• 1. 政黨關係程度 ( 選民、 支持者 、黨 員、積
極者 )
• 2. 政黨涉入程度
• 3. 政黨支持程度
• 4. 受政黨變化影 響程度
• 5. 參與人數
• 6. 結構緊密程度
• 7. 對政黨的影響 力

• ..> 政黨由 誰進行控制 ?


(二)精 英甄 補
• 如何吸收優秀人 才 ?
• 如何避免寡頭統 治 ?

• 強調民主甄補過 程 :
E. 選民支持、
F. 黨員參與、
G. 合理化政黨代表 性
H. 競爭公平
菁英甄補的原則
• 1. 領袖原 則:

• 2. 選舉
• A. 直接選 舉、

• ( 政黨 精英 操縱的 選舉 )
• B. 間接選 舉

• C. 推薦候 選人名 單

• D. 操縱投 票 : 人頭 黨員、 非秘 密投票


四、政黨內部的次級團體
( 一 ) 派系 的內涵 (Faction)
2. 貝樂 (Dennis C. Beller) 、貝 隆尼 (Frank P.
Belloni) :爭 取政治 上的 權力, 團體 間會相
互競爭 甚至敵 對。

4. 拉斯威 爾 (H. Lasswell) :為 了特定 人士 的


權力或 政策地 位而 努力。 共同 原則外 ,對
施行的 方法有 異議 。

6. 羅斯 (Richard Rose): 有自 覺、 組織的 團體


,有紀 律與凝 聚力 ,具穩 定政 治態度 >
( 二 ). 派系共 同的特點 :

• 大團體內 , 在態度上 有意見與權


力分配上的衝突。

• 是高度組織化,有紀律的團體。
( 三 ). 政黨內部次 級團體分類

1. 貝樂 (Dennis C. Beller) 、貝 隆尼 (Frank P.


Belloni) 的分 類 :

A. 同好型 派系 (cliques) ,或 趨勢 (tendenies)


B. 個人依 恃團體 型派 系( personal client-
group factions )
C. 制度化 型派系 (institutionalized factions)

h. 派系之 間的權 利義 務均等 。


i. 成員需 遵守一 定的 規範或 程序 。
j. 派系本 身擁有 固定 的名稱 。
( 四 ). 政黨次 級團體出現的 原

ㄧ . 社會因 素 :
• 文化地 理中 是否具 有分 裂傾向 :
( 歷史淵 源, 地 域背 景,社 會階 級 )

二 . 政治因 素 :
菁英 主義 , 選舉制 度 (SNTV, PR+preference
voting), 政黨制 度 ( 派系 與政黨 的關 係 )

三 . 結構因 素 : 政黨 意識型 態容 忍度 , 政黨 組織

( 五 ). 派系 政治的型態
( G. Sartori)

1. 封閉式的派 系政治 (Closed


factionalism)

2. 開放式的派 系政治 (open


factionalism)

6. 聯盟式的派系政 治 (allied factionalism)


政黨內派系 政治 ( 競爭 )
(Beller, Belloni)
競爭型 封閉 - 精英開放式派系政 中下層級派系聯
態 式 治 盟
競爭範 領導精英 所有黨員、相 由地方派系合組
圍 關團體或民眾 的派系聯盟
之間
派系類 同好型或私人 制度化或私人侍 同好型、私人侍從
型 侍從團體型 從團體型 團體型或制度化俱
樂部
衝突範 限於少數領 於黨內擴大衝 限於地方中間層
圍的認 導精英之間 突 級或以下,避免
知 擴及全國層面

政黨實 中國共產黨 日本自民黨、 美國民主與共和


例 、 以色列工黨 黨
2004 民進黨派 系變 化
新潮流 福利
正義 連線 國連線 綠


2005

蘇系 謝系
民進黨的派系結構近況
派系 代表人物 附註
吳乃仁、邱義仁、段宜康、蘇煥智、翁金珠
立委人數居次,縣市長人
新潮 林濁 水、賴 清德 、田秋 堇、 李昆澤 、林淑 芬、
數最多,紀律嚴謹,黨內
流 林為 洲、林 樹山 、沈發 惠、 蔡其昌 、黃淑 英、 選舉屢創佳績。
潘孟 安等
陳水扁、馬永成、鄭寶清、余政憲、許添財 立委人數最多,大舉召兵
正義 蔡煌瑯、趙永清、林重謨、陳朝龍、陳景峻、
買馬,許多新科立委加入
連線 陳啟昱、陳瑩、羅文嘉、莊碩漢、謝欣霓、黃 。
偉哲等
謝長廷、蘇貞昌、蘇嘉全、卓榮泰、邱垂貞
福利 運作鬆散,蘇、謝各有自
國 張俊雄、李俊毅、柯建銘、周清玉、林岱樺、 己的人馬。
林育生、 黃 昭輝
主流 蔡同榮、尤清、王淑慧、藍美津、鄭朝明、吳 吸納非主流黨籍立委,影
聯盟 富貴等 響力有限。
林宗男

綠色
派系實力不強。
連線 林進興、陳勝宏
2005 民進 黨派 系
• 新潮流 :  
• 領袖 : 吳乃仁與 邱義 仁、洪 其昌 、林濁 水、 賴清德 ,百 里侯
領袖則有 蘇煥 智、翁 金珠 等人、 楊秋 興、劉 守成 。劉世 芳、
段宜康。 立委 部分則 有李 昆澤、 李文 忠、林淑芬 、沈發 惠、
林為洲、 邱太 三、蔡 其昌 、林樹 山、 顏文章 、潘 孟安、 田秋
堇、黃淑 英、 盧天麟 等人

• 蘇系 : 蔡其昌、 沈發 惠、吳 秉叡 、林錫 耀等 ( 較親新潮 流 )


• 謝系 : 徐國勇、 李俊 毅、謝 欣霓 、高建 智、 管碧玲 、卓 榮泰
、王世堅 等

• 正義連線 : 林重 謨、 郭正亮 、藍 美津、 莊碩 漢、陳 景峻 、陳


朝龍、趙 永清 、郭榮 宗、 李鎮楠 、彭 添富、 杜文 卿、李 明憲
、江昭儀 、蔡 啟芳、 張花 冠、侯 水盛 、黃偉 哲、 余政道 、陳
啟昱、盧 博基 、陳瑩 、高 志鵬、 張慶 惠、陳 秀惠 、陳明 真。

• 2006 年 7 月 24 日 : 派系解散
( 六)民 進黨 派系 的特色

1. 派系正當性極高
2. 派性屬性紛雜 , 長期共處
3. 派系確保民進黨是一民主政黨 .
4. 派系競爭激烈 , 但不致於 造成 黨的
分裂
5. 派系性格靈活
民進黨與派系政治
1. 民進黨本身為派 系共治的政 黨

3. 其派系體系屬於 ”開放式“ 派系政治

5. 執政前 , 屬於眾 多簡單派 系共生的政


7. 執政後 , 屬於複 合派系


( 七 ). 派系對 政黨運作的 影響
(A. Panebianco)
1. 權力分配 :

3. 團結程度凝聚力 :

• 穩定程度 : 與統治 菁英對


「不確 定區域 」 (zones of uncertainty) 的控制
集中程 度成正 比
不確 定區 域 :

派系 林立 ( 不確定區 域控 制集中 度低 ) v. s.
傾向 型競 爭 ( 不確定 區域控 制集 中度高 )
( 七 ) 派系影響的評估
A. 正面影響 : 政黨內部民主較易實
現,有助黨員政治參與程度。

B. 負面意義 : 難形成多數共識,影
響決策效率與黨的紀律。
(八)日 本的派閥政 治(自民黨

A. 派長照顧派下人員

3. 平時補 助經費
4. 競選時 ,至選區慰 問,給予 競選補助
5. 過年時 ,給年糕費
6. 派長要 爭取派下人 員提名, 並給予提
名費
B. 派長 應具備 的能 力

• 1. 募捐政治獻金 的能力

• 2. 領導的能力

• 3. 爭取提名的能 力

• 4. 爭取重要部長 名額的能 力
五、 政黨 的組織 與決 策
重要性 : Duverger: 政黨競爭 力

( 一 ) 影響政黨組織 結構原因

5. 歷史淵源

A. 組織結構創 建與發展的 過程 :
B. 創黨時期政黨權 威的來源 : 傳統 . 魅
力領袖 (charismatic leader). 理性民 主
產生
2. 政黨 制度化的程 度

• Huntington(1965) , 制度化高 低,
分辨政黨強弱

政黨制度化的四指標 :
a. 適應性 (adaptablity):
b. 複雜性 (complexity):
c. 自主性 (autonomy):
d. 凝結性 (coherence):
2. 政黨 制度化 的程 度

B. Panebianco, 1988:
系統性 (systemness) 為指標 。
互賴性
C. Dahl 強調集中 性 (concentration)
針對反 對黨,研 究反對勢力 組織的制度 程

…> 政黨制度化程度 高則上述特 性都高


(二 ) 影響政黨 組織結構制 度化

因素為何 ?
1. 國會外中央組織 體系的發展 程度。
2. 同一層級間組織 結構同質的 程度。
3. 政黨財務的來源 。
4. 與外在支持團體 的關係。
5. 法規規定與實際 權力結構配 合的相符
程度。
6. 黨員與選民的穩 定性。
7. 足夠的國會議席 。
六、 決策 過程

( 一 ) 政黨民主 : 政黨內部秩序民主
C. 組織民主
D. 使用工具
E. 財產公開報告
D. 決策民主
( 二 ) 寡頭鐵律 :
( Robert Michels, 1876-1936)
精英 控制民 主政 治體系
• A. 僅有少數人 擁有領導人 的條件

• B. 精英 代表社會統 治文化的核 心特質

• C. 菁英 來自於反應 和實現主流 價值的機


構中
( 三 ) 影響政 黨決 策的因 素

1. 政黨的組織設計:

3. 政黨的權力結構:集權、分權、派

5. 民選精英與黨務官僚的權力關係
第四章、國會 政黨角色與 黨團運

( 一 ) 民主國家 政黨 在國會 中的 功能:
1. 代表 的功能
2. 利益 的表達 與匯 集
3. 凝聚 黨內共 識、 形成政 策
4. 政策 協商
5. 主導 議程、 推動 立法
6. 甄拔 、培養 國會 領袖
7. 選派 黨籍議 員參 加委員 會
8. 協助 維護國 會紀 律
9. 組織 /監督 政府
10. 維繫 國會與 行政 部門
( 二 ) 國會中的 黨團 運作
 . 國會黨 團在政黨內 部的地位,是 政黨
「黨內民主」程 度的重要指 標。
 黨團組織配合國 會內部的 結構。
 建立黨內民主與 專業資深制 的機制。
 國會內委員會成 員的選任, 政黨黨團
被賦予決定性角 色。
 常設委員會為培 養專業議員 與政黨領
袖的主要場所。
( 三 ) 我國立法院中各政黨黨團的運

1. 黨團的 定義:根據 「立法院 組織法」
第三十三條  (黨團、政黨 ) 94. 2. 2.
•立法委員依 其所屬政 黨參加黨團 ,每一
黨團至 少須有六 人以上 。但於 立法委員選
舉得票 比率 已達百分之五以 上之政黨 ,不
在此限 。
  
•未能依前項 規定組成 黨團之政黨 或無黨
籍之委 員,得加 入其他黨團 ,或合組六 人
以上之 政團。
前項政 團準用有 關黨團之規 定。
2. 黨團運作
A. 民進黨 :黨團 運作 上,一 向採 取「派 系共 治
」原則 。黨團 三長 :總召 、 幹 事長 、書記 長
,至少 三屆以 上資 歷。
B. 國民黨:過去大中小三黨鞭、
現在是立法院正副書記長,
至少一屆資歷
c.
親民黨 與台聯則 待觀察:

正、副 總召、發 言人
( 四 ) 黨團與委 員會 制度的 探

• 1. 民主國家的「 委員會中心 主義」 。
委員會 為具備資 深 , 專業 , 紀律 , 倫理與
政黨比例… > 為國 會決策核心

立院: 12 常設委員會, 4 個特種委員會


( 程序、紀律 、修憲、 經費稽核委 員會)

新修訂 11/30: 8 個委員會 , 13-15 人


2. 台灣立 院委 員會組 成的怪 相

立法院 各委員 會組 織法(91. 1. 25. 之前 )

 81.2.21. 依次抽籤決 定加入


 88.6.21 之前 , 各委員會召 集委員輪 流
擔任 , 88.56.22 後召集委員為 三人 ( 目
前仍然如此 )
 漠視專業
 未強制規定委員 僅能在登記 的委員會
中發言。
3. 「黨 團協商 制度 」的濫 用

A. 少數黨 團代表掌權, 代替專業審


查。
B. 委員會審 查結 果,被其 他政 政黨
協商代表翻案… > 委員會虛級化
( 形同密室分贓)
C. 小聯盟對抗大政 黨:動輒威 脅杯葛,
或是綁架法案, 也鼓勵更多 政客脫黨
自組聯盟來逞一 己之私
4. 黨團協商制度 (91.1.25.)
• 第十二章 黨團協 商( 立法院 職權行使法
• 68-74 條 )
• A. Art.68. 適用情形 :
• 1. 協商 法案或解決 爭議時,由 院長或各
黨團向院長請求 進行黨團協 商 。
• 2. 或院會於審議 不須黨團 協商之議案時 ,
出席委員二十人 以上連署或 附議要求進
行。
• 3. 各委 員會審查議 案遇有爭議 時,主席
得裁決進行協商
. 黨團 協商制 度 (96.11.30)
• 第六十八條   為協商議案 或解決爭議
事項,得由院長 或各黨團向 院長請求進
行黨團協商。

• 立法院院會於審 議不須黨團 協商之議案


時,如有出席委 員提出異議 ,十人以上
連署或附議,該 議案即交黨 團協商。

• 各委員會審查議 案遇有爭議 時,主席得


裁決進行協商。
黨團協商之組成
• 黨團協商會議, 由院長、副 院長及各黨
團負責人或黨鞭 出席參加; 並由院 長主
持,

• 各黨團代表二人 參加, 其中一人應為審


查會委員,達 常協議,各 黨團負責人簽
名,於院會宣讀 後,列入紀 錄,刊登公
報。
C. 協商結論之效力
(第七十二條, 91.1.25.)
• a. 黨團 協商經 各黨 團代表 達成 共識後 ,應 即簽
名,作 成協商 結論 ,並經 各黨 團 負責 人簽 名
,於院 會宣讀 後, 列入紀 錄, 刊登公 報。

• 黨團協 商結論 於院 會宣讀 後, 如有出 席委員 提


議,十 五人以 上之 連署或 附議 ,得對 其全 部或
一部提 出異議 ,並 由院會 就異 議部分 表決 。

• b. 黨團 協商結 論經 院會宣 讀通 過,或 依前 項


異議議 決結果 ,出席委 員不得 再提 出異議 ;逐
條宣讀 時,亦 不得 反對。 之後 進入三 讀。
• …> 院會中 心主義 。
C. 協商結論之效力
(第七十二條, 96.11. 30)
• 第七十二條   黨團協商結 論於院會宣
讀後,如有出席 委員提議, 八人以上之
連署或附議,得 對其全部或 一部提出異
議,並由院會就 異議部分表 決。

• 黨團協商結論經 院會宣讀通 過,或依前


項異議議決結果 ,出席委員 不得再提出
異議;逐條宣讀 時,亦不得 反對。
5. 立法院之 立法 流程圖
• 見附圖
5. 立法院運作的改進
• 1. 落實委員會制 度,由自 由登記、抽
籤改為政黨比例 與資深原則 。
• 2. 改善委員會三 召集人的 怪相,由一人
擔任主席。
• 3. 政黨協商應提 前至委員 會審議階段進
行,並只就爭議 部分協商, 非全案協商

• 4. 強化議事運作 。強化議 長維持秩序權
力,依政黨比例 分配質詢時 間,院會與
委員會分工。
第五 章 政 黨的 財務

• 政黨經費的 需要

1. 參與選舉競爭

2. 在非選舉期間維 持政黨組織 必要的開支


3. 提供研究經費或 其他援助給 從政黨員


二、政 黨經 費的 來源
1. 黨費 (party membership fee) :

2. 政治獻金 (political contribution,


party donation) :
泛指有 政治利益目的 的金錢捐獻

民主意涵:
募集選舉經費、鼓勵人民參政 。
3. 國家補助 :
定義:

目的:
A. 減少政黨對 財團的依賴 、避免墮入金
權政治。
B. 以國家資源,維 護政黨公平 競爭的機
會。
4. 其他 項目
A. 政黨財產的收入、

B. 舉辦政黨 活動 、出版品 與發 行事
業之營收。

C. 組織補助 與其 他收入。
我國人民 團體 法經費 之規範
• 1. 經費來源
• 人團法第 33 條

• 2. 預算決算 之編訂
• 人團法第 34 條
政黨 及政治 團體 財務申 報要點
• 民 96 年起實施 ,政黨, 政治團體向內 政
部申請財產資料 。

• 決算報告書,收 支決算表, 資產負債表


,財產目錄等。

• 每年 5/31 日前。
• 無強制力。
三、我 國政 治獻金 的規 範
1. 政治獻金 的定義 (93.3.31) :
指對從事競選活 動或其他政 治相關活動
之個人或團體,
A. 無償提 供之動產或 不動產、
B. 不相當對價之 給付、
C. 債務之免除
D. 其他經濟利益 。
但黨費 、會費或 義工之服務 不包括在內 。
2. 目前我 國的 政治 獻金法
A. 主管機關、申報 機關
B. 申報對象 : 政黨、 政治團體、 人民團體
、擬參選人
C. 禁止收受對象
D. 開立單一專 戶
E. 收受期限:擬參 選人,從任 滿前一年 ~
四個月—投票前 一日
F. 不得收受一萬元 以上的匿名 捐獻,十
萬元以上以支票 或匯款。
G. 捐獻 總額 限制 :
同一政黨 不同政黨 同一 不同
(每年) ( 每年 ) 擬參選人 擬參選人

個 營 社 個 營 社 個 營 社 個 營 社
人 利  團 人 利  團 利  團 人 利  團

30 300 200 60 600 400 10 100 50 20 200 100
H. 會計報告書製作
• 申報期限:政黨 ( 年度結束後 五個月)
• 個人(投票結束 後兩個月)

• 收入:
• 支出:
• 超過兩萬元收支 對象應該詳 列資料
I. 處罰
• 對擬參選人:刑期,罰鍰

• 對政黨 、政治團體:政黨與政治團
體的負責人、 代表人、代理人,課
以刑期罰鍰。
3. 政治 獻金可能出 現的
爭議與弊端 :
A. 政治獻 金公開 的問 題:

B. 政治獻 金管制 的問 題:
a. 如何 防範匿 名捐 獻
b. 是否 可對公 職人 員或個 別候 選人捐 獻。
c. 如何 規範變 相的 捐獻

C. 政黨獨 立性的 問題

D. 政黨機 會均衡 的問 題
四、國 家補 助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民 96 年 11
月,
Artl. 43
對候 選人: 達一 定比例 以上 ,每票 30 元
政黨 :以立 委選 舉結果 , 5% 政黨, 每票 50 元
95年政 黨公費 補助 結果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41 條
各組 候選人 ,達 當選者 1/3 以上 者, 每票 30 元
中央選舉委員會 95 年度政黨競選費
用補助金

政黨名稱 政黨得票數 補助金額

合計 8,768,835 438,441,750
中國國民黨 3,190,081 159,504,050
民主進步黨 3,471,429 173,571,450
親民黨 1,350,613 67,530,650
台聯 756,712 37,835,600
3. 公費補助應注意的問題

• A. 機會均 衡的補助: 門檻的設定

• B. 如何配合國家 財政 :
不可高於政黨自 行籌措的收 入

• C. 政黨獨立性的 確保
五、黨 營事業或 其他財務來 源

• 黨營事業,成為政黨經費來源,人
事的酬庸工具。
• http://www.kmt.org.tw/event/951027/kc_i
ndex.htm 中國國民黨黨產報告
2. 國際性組織的財政支援,或是跨國
企業支持
六、 政黨、 社會 結構與 政黨經

1. 群眾型的政黨 V.S. 選舉取向的 幹部黨

…> 趨勢 :選舉 花費 用於政 策與 候選人 特色 訴求

2. 工商網絡與管理 精英,較易 透過財務上


的捐贈影響政黨 行為。

3. 執政黨,容易獲 得宰制性的 財政資源,


或間接透過行政 資源而使政 黨獲利。
七、國 家對政黨財務 的管理與要

• 公開透明化:年 度財務報告 的提出
• 政治獻金的規範 :捐獻與民 意政治結

• 對競選經費的限 制:維持政 治競爭的
公平性。
• 導正利益團體對 政黨利益的 表達:
• 違反政黨財務的 處罰。罰款 與刑罰
• 未來發展:政黨 法、信託法 、遊說法
• 國民黨黨產:見 國有財產局 ,電子布
告欄訊息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