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6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3 期 J OU RNAL O F TSIN GHUA UN IV ERSIT Y No . 3  2006


第 21 卷 ( Ph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1

陈国符先生的道教学研究
强  昱
( 北京师范大学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  北京  100875)

  摘  要 : 陈国符是我国道教学研究的建立者 ,与前代学者根本不同的是 ,他以现代科学观念与方法 ,继承传


统的考据学之长 ,对道教经典集成《道藏》、
道教史 、
重要的道教历史人物 、
道教实践方式之一的外丹黄白术 、
道教
音乐等 ,穷毕生精力 ,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 。自觉运用新
方法指导自己的研究 ,坚持不懈地以求真精神揭示道教的内涵 ,是他取得研究成就的根本保障 。
关键词 : 道教学 ;  外丹黄白术 ;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 B95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062 ( 2006) 03 - 0093 - 06

  道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 了道教及其经典集成《道藏》, 将根本不能写出完


位 。明清以来道教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步衰 整的中国宗教 、
哲学 、
科学 、
艺术的历史 ,而且对中
落 ,近代新文化运动兴起 , 道教被视为迷信的大 国的政治 、
经济乃至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等 ,都将
本营受到了胡适强烈的批判 , 以为“道教运动的 失去加以观察反省的对象 。陈国符对道教的探
意义只是要造出一个国货的道教来抵制那外来 索起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留学德国时期 。归来
的 佛 教 ”; “整 部《 道 藏 》本 来 完 全 是 贼 后通过 长 期 艰 苦 研 究 与 辛 勤 劳 作 《
, 道藏源流
赃”, [ 1 ] 123 ,135
全部来自对佛教的抄袭 。以严谨扎 考》终于在 1949 年由中华书局印行于世 , 成为
实的研究回击这一观点且使道教学成为广受国 世界学术领域第一部全面研究《道藏》的著作 ,
际汉学界关注领域的奠基人物 , 就是为之付出 一举奠定了陈国符在道教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
毕生心血的陈国符 。 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形式 《道
,
藏》
与之不同 ,是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为纲目编排 。
一 、对道教学的整体建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框架 , 既是不同宗派经典的分类
在现代学术史上 , 陈国符的名字与道教经典 汇集 ,又是宗教实践先后高下的阶次反映 。明代
的集成《道藏》
和主要的实践方式之一外丹黄白术 编定的《道藏》
继承了六朝时期既已成立的分类编
的研究紧密联系 。明末成书的《正统道藏》与《万 目体系 ,理清其固有的秩序 ,说明不同经典的应当
历续道藏》
共计五千余卷 ,保留了大量的中国古代 归属 ,揭示其源流与演变 ,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将
历史文献 ,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道教的理论家 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42 年看到全部《道藏》
与实践者们艰辛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过程 。离开 的陈国符 ,以横向纵向两路的设定 ,力求全方位对

收稿日期 : 2005 - 03 - 10
作者简介 : 强  昱 ,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94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整个《道藏》的宗教教义体系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 宋金元明道藏之纂修镂版 , 及各处道藏之异同 ,


做出清晰而准确的解释 。在横向路方面 ,按照《道 均能究源探本 , 括举无遗 。其功力之勤 , 艹
鬼 讨之

藏》三洞四辅的传统分类方式 , 撰写了《三洞四辅 富 ,实前此之未睹也 。


”[ 2 ] 2 忠实客观而又深入地
经之渊源与传授》。以纵向路即时间先后的历史 概括了陈国符研究的过程与取得的成就 。
发展顺序 ,把自南北朝之道书 、唐代《道藏》写卷 、 1963 年中华书局刊行了修订版的《道藏源流
宋代《道藏》 写卷 、
宋金元明刊本《道藏》的散存于 考》,陈国符增加了《道乐考略稿》《
、南北朝天师道
各种文献中的片断零星的记载收集综合 ,成《历代 考长编》《、中国外丹黄白术考论略稿》《 、说周易参
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陈国符在广泛的 同契与内外丹》《、道学传辑佚》五种 , 篇幅几近初
阅读基础上 ,自觉提炼《道藏》的分类体系 ,归纳不 版的一半 。这些新增文字 《南北朝天师道考长
,
同类别的经典以及历代人物 ,详考具体内容 ,实现 编》极大拓展了《三洞四辅经之渊源与传授》关于
对《道藏》的全面认识 。而《引用传记提要》
囊括了 天师道方面的内容 , 而且得出了天师道是南北朝
《道藏》
中保留的多种重要文献 , 对其相关内容及 时期道教主导力量的认识 ,至今深受研究者赞许 。
真实性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 道教的历代重要人物 《中国外丹黄白术考论略稿》 则具体揭示了道教的
就成为把握道教历史演变的基本指南 。 《三洞四 炼丹术与近代化学之间的关系 , 从此世人得以窥
辅经之渊源与传授》逐一对不同宗派及其经典的 视隐藏在道教理想追求下开展的实践活动方式 ,
传授系统展开严格的说明分析 《历代道书目及道
, 从一个侧面指出了道教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的
藏之纂修与镂板》则对不同时代道经问世与存佚 特殊地位 。
《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 论述了道
情况进行考察 ,时刻关注着历代王朝的宗教政策 教重要的经典《周易参同契》的性质 , 指明宋元以
对道教兴衰的影响 ,有力地呼应了《三洞四辅经之 来道教徒以《周易参同契》为内丹学著作 。但实际
渊源与传授》的内容 。对于那些十分重要但无法 上《周易参同契》以外丹黄白术为宗旨 , 只是不能
归入以上内容的材料 , 则以《道藏札记》为题予以 落实于具体操作的理论性纲领性的概括 。然而因
处理 ,配合对相关问题的把握 。在文字述叙的过 其提供了一整套的符号系统 , 得以为内丹家从理
程中辅以图表 ,详略有致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使 论模型乃至表达借用 。拓展了《中国外丹黄白术
用 。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可信的符合历史事实的道 考论略稿》的认识内容 ,对道教内外丹消长更替变
教学框架 ,一经问世即誉满士林 。 化的根源做出了可靠的分析 。
语言学家罗常培说 “
: 一九四二年春 , 余以暇 陈国符尚未止步于此 ,在阅读《古今图书集成》
日 ,潜修于昆明龙泉镇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偶 时 ,率先发现了《罗浮山志》 所载隋唐之际著名道士
于图书室邂逅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教授陈国符先 青霞子苏元朗的相关记载 ,指出苏元朗是最早倡导
生 ,值其翻检《道藏》,撮录为劳 。初意其方从事于 内丹修炼的历史人物 。且穷源溯流 ,考证出以青霞
中国外丹术之探索也 ; 及经倾谈 ,始悉君病道书记 子为道号者不止一人 ,而其遗存著作皆以内外丹并
载缺略 , 源流不彰 , 于留学德国时 , 即假佛兰克府 重为特征。与外丹黄白术的研究形成互补关系 ,将
大学中国学院藏书 ,捃集史料 ,汇辑长编 。返国任 两者置于道教的整体结构中阐释道教教义的变化 。
教 ,复以余晷 ,续加补苴 ,草创《道藏源流考》 三卷 。 在研究过程中陈国符发现外丹黄白术经诀大多应
及一九四六年秋 ,转南京任职 ,更以公余借阅国学 入太清部《正统道藏》
, 与《万历续道藏》
几乎全部误
图书馆 、金陵大学图书馆 、 泽存书库藏书 。于道经 入洞真部众术类 。每一研究结论的提出 ,都以不惮
全藏外 , 旁及道教名山志 、 宫观志 、
佛藏传记 、
正 劳苦翻阅《道藏》中全部内丹经籍加以对照为前提 ,
史、类书 、各省方志与夫唐宋以降重要文集 , 凡与 因此对道教的实践方式之一的外丹黄白术的研究
道藏有关者均收罗务尽 。又漫游茅山 、 当涂 、
武 考察 ,并未专门以外丹黄白术经诀为对象 ,而是在
进、吴县 、 上海 、
北京 、
及江西贵溪龙虎山 , 凡载 将内外丹经诀相互对照比较中最后确定 ,隐含了对
籍记其庋有道藏者 , 咸亲往访问 。稿经数易 , 始 内丹学的认识理解。通过对内外丹不同内容的界
克写定 。于三洞四辅之渊源 , 历代道书目录 , 唐 定 ,为后人进一步揭示内外丹的区别联系开辟了坚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强  昱 : 陈国符先生的道教学研究 95

实的前进道路 。《道乐考略稿》首次对历史悠久意 外丹黄白术始终为其核心研究对象 。这一探索


蕴深远的道教音乐进行了论述 ,不仅是对道教这个 从来都 是 把 对 经 典 的 考 证 与 具 体 的 试 验 相 结
伟大宗教精深内容的阐发 ,而且是对民族艺术精神 合 ,除《道藏源流考》( 修订本 ) 所载之外 , 后结集
的积极肯定 。《道学传》是南朝末年陈马枢所撰 ,惜 为《道藏源流续考》( 台湾明文书局 ,1983 年 ) , 完
其全文无存而少量文字为多种道籍引用 ,陈国符从 稿于 1988 年的《中国外丹黄白法考》( 上海古籍
大量文献中把各种零散的材料钩稽比排 ,成《道学 出版社 ,1997 年 ) 因内容与《道藏源流续考》基本
传辑佚》。显示了深厚严谨的文献学功力 ,成为论 重出 ,可以 视 为《道 藏 源 流 续 考》的 另 一 版 本 。
证天师道为南北朝道教主流认识判断的相关依据 。 单篇的 论 文 收 录 于《陈 国 符 道 藏 研 究 论 著 集》
道教学研究的内容更加充实 ,论述问题的深度与广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 , 其中以前未曾刊行
度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往往发前人未发之覆。 “病 的手稿与笔记尤显重要 。
道书记载缺略 ,源流不彰”或许是陈国符进入道教 辨正了大多应入太清部而几乎全部误入洞真
学的初始动机 ,不料他的个人命运从此与道教再也 部众术类的外丹黄白术经诀 , 为判断道教外丹黄
无法分割。 白术在道教教义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基础 。经过
建立道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在于 , 宗教作为长 缜密研究后陈国符指出 , 外丹黄白经诀大部为实
期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文明成果与思想结晶 验材料 ,小部系拟设材料 ,严格区分了实验提纲与
的价值体系 ,无不包含着复杂的要素与组成部分 , 最后形成的认识结论的不同 。为了重复古代丹家
而道教尤甚 。以宗教学的立场考察宗教学说对生 的实验过程与形式 ,陈国符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 ,
死超越的精神向往 , 必须要落实于具体的宗教实 计算丹炉的结构比例 ,指示各种器具的具体用途 ,
践 ,保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合乎逻辑地说明一 考察原料的构成 , 使古典的外丹黄白术基本实现
个社会化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生影响 , 长盛 了向现代科学形态的转型 。进一步以化学反应的
不衰的原因 。这样的认识只能奠基于对道教的历 方程式表示之 ,克服了传统学术不够直观严谨规
史文化各方面内容做出全面的把握反省最终成 范的欠缺 。揭露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为铅中
立 ,必须要以“于三洞四辅之渊源 ,历代道书目录 , 毒 ,从外部特征把握了外丹黄白术逐步在社会生
唐宋金元明道藏之纂修镂版 ,及各处道藏之异同 , 活中消歇的重要消极因素 。
均能究源探本 ,括举无遗” 为前提条件 。陈国符晚 将外丹黄白术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
年益发究心于道乐 、 祭祀与宗教组织的系统把握 , 结构中考察 ,陈国符认为中国有独立的文化及其变
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推进至道教的精神世界 , 努力 化途径。外丹黄白术的用药由利用矿物或天然产
沟通道教的实践方法与精神追求的内在联系 。道 物 ,至利用别的药物制其丹药 。中国文化没有治愈
教的整体形象于是呈现于世界 , 中国文化的丰富 病者的化学 ,与欧洲甚不相同 。草药在外丹黄白术
多姿面貌得以展现 。 中运用广泛。存在的错误是 ,将大量生物词用作矿
物词 ,使其不能区分 。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源 ,陈国
二 、外丹黄白术的实质
符应最有能力揭示 ,却以“原因未详”予以回答 ,不
内容与考证 愿意脱离具体的研究进行盲目的推论 。虽然道教
道教的外丹黄白术就是日常所说的金丹或外 的外丹黄白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十分引人注意
丹 ,曾长期是道教实现长生不死 、肉体成仙 、
气化 的现象 ,但是陈国符认为外丹黄白术无西方化学那
三清终极人生解脱目标的重要手段 , 几乎伴随道 样的元素观念 ,没有化合物观念 。药物有从外国输
教从古典时代走到近代 。外丹黄白术包容了中国 入者 ,而中国外丹黄白术未曾输出国外。反对缺乏
古代多方面的知识积累 , 殊少为局外人所知 。近 事实依据的演绎推论 ,要求立论一定言必有据 ,迥
代实验科学特别是化学的兴起 , 中外科学家在追 异于当今中外学者的普遍认识。
溯其历史缘起时 , 都把古代的炼金术视为最直接 对外丹黄白师未尝做基础理论研究 ,不能形成
的渊源 。陈国符长达半个世纪的对道教的研究 , 近代实验科学那样的科学知识体系的原因 ,陈国符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96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他指出秦汉以来阴阳五行拟 多见 , 经对勘验证 , 陈国符指出其意为混浊物 , 但


说之盛行 ,解剖生理 、
病理许多科医术皆用此作简 主张译为云翳 。特别是在其晚年的论述中 , 常出
单之解释 ,亦不需要作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功利观 现“或许”
的不定判断 , 期待着出现更加合理完善
念盛行 ,基础理论即使有人提出进行研究 ( 事实上 的解释产生 。饶宗颐在为《道藏源流续考》
所作序
亦无人提出) ,因既不求长生亦不能制黄白 ,将无人 言中 ,对陈国符的历史贡献极其崇敬 :
捐助研究经费 。这一论断的言外之意是 ,因为缺乏
常熟陈国符先生 , 学究化工 ,志通玄邈 ,
普遍的需求 ,限制了外丹黄白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流
栖神鹿洞 , 启 亦龙 泉 ( 镇 ) 。览 赤 天 黄 素 之
行 ,对其内在机制更加深入的探索的动力相应缺
方 ,穷紫云丹凤之记 , 九变十化 , 各探其门 ,
乏。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 ,原始科学不免与神仙
五岳三皇 , 并综其义 。曩撰宝藏源流之篇 ,
有关 ,但近代化学始于法国拉瓦锡 ,距离现在不过
极天人 道 术 之 变 , 久 已 流 誉 艺 林 , 沾 溉 乙
二百年左右 。中国人讲究实际效用 ,所以做长生不
部 。近复致力泰壹黄冶之术 , 为书四种 : 一
老药与黄白金银 ,重点在做实验 。可知中国道教外
曰词谊考录 , 通训诂而著其指归 ; 一曰经诀
丹黄白术实践不以知识的获得为目标 ,以一个特定
成书 , 依 用韵 以断 其年 代 。一曰 石 药 尔 雅
的角度对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予
补注 , 欲宣梅彪之隐滞 ; 一曰草木药录 , 可
以了解释。客观地指出外丹黄白术成立的依据为
苴时珍之阙遗 。操此四事 , 揭为三长 , 言化
阴阳五行学说 ,实乃真知灼见 。虽然起源于长生不
学史者 , 必资之以为津梁 , 考炼金术者 , 舍
死的人生追求 ,但由于中华民族特别是道教徒于普
此又安窥 潭奥 ? 得非 博关 群言 , 沉 研 钻 极
遍的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的兴趣不足 ,因此认识结
者乎 ? 此之 造 述 , 力 迈 前 修 。综 类 则 掇 云
论难免过于笼统 。
笈之英 ,决疑可破稚川之惑 , 固已上追太清
然而 ,将外丹黄白术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全
之遗闻 ,下抉丹房之奥论 。
[3 ] 1

部过程中考察 ,陈国符又提出了外丹黄白术“是原
始化学” 的判断 , 因为有化学反应器 , 有化学反应 高度评价该著“力迈前修”,贡献超出了《道藏源流
温度控制法 ,有初步之化学实验室 ,比欧洲早数百 考》,将必然成为研究化学史与炼金术的经典 。
年 ,并称世界范围内对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研究工 抗战时来华的中国科技史名家李约瑟 , 曾受
作刚刚开始 ,继续深入下去将有更大量之发现 ,得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面告 , 道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
出“此乃中国对世界文化之贡献” 的结论 。任何判 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 。此语给李约瑟留下
断 ,皆至为谨慎 ,力求避免凿空之论的出现 。虽然 了极深的印象 ,将之载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此
《周易参同契》 在宋以来道教发展中被誉为“万古 一巨著利用陈国符研究成果的事例甚多 。赵匡华
丹经王”,居于十分显赫的地位 ,但因其“既无外丹 主编《中国古代化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黄白法亦无黄白法 ,对于模仿试验无有用处”。如 年) 以及其后出版的相关论著 ,几乎无不引用陈国
果“用想入非非之办法来研究如此之法术 ,此路不 符的研究 。在道教学这一包含了复杂内容与要素
通”。坚持对道教经典的研究 ,特别是涉及外丹黄 的学科体系里 ,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探索道教乃
白术的部分 ,必须通过具体的重复实验揭示其内 至中国科学等领域的学者 , 多受惠于陈国符的研
涵的主张 。认为脱离了这一原则立场 ,将“与道教 究成果 。学者们普遍肯定陈国符在道教学多个分
之诸法术格格不相入”。这对于迷信文献考证而 支中取得的精深研究成果 , 反而往往有意无意忽
不关心实验过程的研究者 , 不啻是当头棒喝 。他 略了陈国符从具体上升为普遍 , 由个例到整体建
肯定了实践性是道教的鲜明特色 , 而且在内容上 构道教学理论的追求 。陈国符力图通过自己扎实
不是世界各大宗教普遍存在的道德实践 。 的研究工作 ,客观而准确地说明道教在中国文化
严谨审慎的研究态度与一丝不苟的方法 , 贯 传统中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关系 。指出道教
穿于陈国符一生的学术活动中 , 这可从他对道教 外丹黄白术诞生于中国文化中 , 与佛教传入中国
概念术语内涵的考证略见一斑 。“荷”在丹诀中不 无关 。由于印度人富有想象 , 中国人讲究实际效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强  昱 : 陈国符先生的道教学研究 97

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 , 道教我国所自有 。道教与 突破了清儒考据学的范围 , 把文献研究与重复实


佛教完全不相同 。虽然这些具体的判断未必能真 验结合在了一起 。在对经典出世年代的考证上 ,
正全面说明道教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 , 但至少提 创造了运用音韵学辅之以地理学等多种手段确定
示研究者务必注意不同民族个性心理 , 在文化创 的方法 ,似乎依然遵循着清人考据学的立场与原
造形态方面的不同 , 维护民族文化尊严与精神创 则 ,但是因以具体的化学实验作为自己认识的支
造贡献的赤子之心表现无遗 。 持 ,充满了时代精神而非为考据学所囿 。总是大
量运用归纳法 ,归纳总结几个常见的概念 ,使以隐
三 、方法论的探索 语形式出现的概念内涵逐步明晰 , 通过对前后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 , 中国知识分子的 义以及具体实验需要的分析 , 指明其与通行概念
核心群体愈来愈远离了道教 ,近代以来更是如此 。 的异同 ,逐步扩大研究的范围 ,达到全面突破的认
道教对于接受了近现代科学训练的学人几乎是一 识目的 。而将其还原回一定的历史时代 , 自然也
个全新的世界 ,进入到这个异常复杂的领域 ,除了 就从一个侧面理清了道教教义特别是外丹黄白术
首先在认识态度上摈弃胡适那样的臆说武断 , 还 的演进线索 。不夸大盲从 , 不论是古代的名家还
需要认真掌握相关的知识 , 不至于因无知而产生 是当今的权威 , 都以自己审慎的判断为准 。不曲
种种曲解 。如梁启超虽然通晓中国历史 , 却以为 解臆断 ,区分具体的实验与拟设实验的差别 ,分别
“道教是一面抄袭老子 、 庄子的教理 , 一面采佛教 经典中原始的部分与后人增修部分的不同 。
的形式及其皮毛 , 凑合起来的”; 从而得出了道教 为了探明道教音乐的具体内容 , 包括早年的
徒“他们所做的事 , 对于民族毫无利益 ; 而且以左 道教经典的研究 , 陈国符把广泛的调查作为必不
道惑众 , 扰乱治安 , 历代不绝”的结论 。他还提出 可少的条件 。在公务之暇 , 除深入公私图书馆掌
了道教“于中国社会既无多大关系 ,于中国国民心 握第一手研究文献外 , 陈国符还遍及南京周边的
理又无多大关系” 的判断 。[ 4 ] 304 名山求学访道以期“穷源探本”。1981 年至 1983
胡适与梁启超对道教这些具有代表性意见的 年 ,已届晚年的他依然自费亲身前往江苏常熟与
流行 , 严重妨碍了当时国人道教学研究的发展 。 江西南昌等地 ,向江西赣剧团弋阳腔部李忠诚请
陈国符强调对《道藏》的研究 , 首先需要对《道藏》 教 ,坚持着非实证的东西存疑的准则 。具体了解
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有一个总概念 ,才不至于犯 道教音乐的传授情况 , 指出如今江南道士所使用
大错误 ,因此能够做到“凡与道藏有关者均收罗务 的乐器早在宋代已通用 。陈国符对清代考据家治
尽”的要求 ,指出科学研究主要在于创造 , 还要善 学的态度与所取得的成果至为心仪 , 谦称自己的
于判断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能力 ,主要看是否有创 方法仅是考据学下适用于道教研究的特例 , 然而
造力 。这就是说 , 消除认识中存在的片面性 , 需 其知行并重下的昌明国故融化新知的研究努力 ,
要研究者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具有整体性的客 为现代学者树立了光辉典范 。
观认识 ,不能把自己的主观好恶强加于客观存 步入晚年的陈国符回首自己毕生对道教学的
在者身上 。战争时期 , 陈国符以数年功力通读 研究 ,总结研究《道藏》的经验为阅全藏 、穷源流 、
《道藏》经典 , 按照道教教义学三洞四辅十二部 检隐名 、检隐义 、
考时代 、
考传布 、
考伪书 、
考伪说 、
类的固有结构体系 , 分别考察其发展演变予以 辑佚 、校勘例等项 。如果以其具体的研究过程对
综合的讨论 ,开创了道教学研究的全新格局 。 照 ,尚可增加实验验证与亲自调查两项内容 ,只是
对《道藏》的研究 , 陈国符自谓遵循的是清初 他不愿以此自我炫耀 , 把清代考据学大师作为治
以来考证大师之典型为原则 , 具体包含 : 其一 , 排 学的楷模 。综观陈国符庞大且严谨的道教学研
比各种记述矛盾的史料 ,获得正确的认识 。其二 , 究 ,现代科学方法的深厚素养与自觉遵循 ,早已使
通过对获得的具体可靠认识作为进一步分析的支 他的认识超越了清儒 。不论在方法论还是精神向
点与基础 ,辨明源流 。其三 ,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 往方面 ,陈国符在自己的探索中 ,渗透浸润着高度
科学知识予以恰当的说明 , 阐明其历史价值 。他 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的科学理念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98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成熟的方法论是保障一个学科成立的前提条 学名家施博尔 (即施舟人) 称陈国符为老师 ,向陈国


件 ,中国学者对于抽象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殊少 符行中国传统的叩头大礼 , 其时 施博 尔已年 过
兴趣 , 总是将方法论反映于具体的研究过程中 。 半百。
陈国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方法论认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道教学研究的曲折之后 ,
识 ,以道教经典的整体存在作为对象 ,逐步分解实 今天中国的道教学研究重新走向了相对兴盛的局
践方法与基本理论 , 通过实验验证以及与经典史 面 。可是“中国汉学之名誉 , 在国外殊为不佳”的
事考据相结合 ,最终将历时性的发展演变与共时 事实尚未在道教学领域得到基本的改观 。出现在
性的价值关怀融为一体 , 落实于每一特定问题的 《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扉页照片中的形象 , 让
解决 ,将社会人类学强调的从具体调查上升为普 我们有机会获睹老人的容颜 , 目光中透露着睿智
遍法则的要求作为贯穿始终的方法论主张 , 必然 与坚韧 、安详而平和的神情 ,成为我们窥探其心灵
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这一精神向往与实 世界的有限渠道 。
证研究 ,足可为后学的镜鉴与楷式 。 最后需要表示歉意的是 , 凡未注明出处者皆
见于《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 附录部分 ) , 因内
四 、世界的陈国符 容集中 ,篇幅不长 ,不再一一出注 。

与陈国符进行心灵的交流 , 可以从一份朴实
参考文献 :
无华寥寥数千言的自传开始 。这份自传是对自己 [ 1 ] 胡适 , 陶弘景的《真诰》考 [ A ] . 胡适论学近著 [ C ] .
一生学术活动的总结 , 寄托了陈国符一生的荣誉 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98.
与遗憾 。自传的重点谈道藏经研究 , 所列数项中 [ 2 ] 陈国符 . 道藏源流考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3.
与专业相关者 ,只有“外丹黄白术”。“文革”期间 [ 3 ] 陈 国 符 . 道 藏 源 流 续 考 [ M ]. 台 北 : 台 湾 明 文 书
陈国符屡受批判 ,一些研究《道藏》的未发表手稿 局 , 1983.
与资料被焚毁 。 [ 4 ] 梁 启 超 . 中 国 历 史 研 究 法 [ M ]. 上 海 : 东 方 出 版
社 , 1996.
陈国符始终受到各国学者的关心。1978 年 ,
[ 5 ] 陈国符 . 中国外丹黄白法考 [ M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
美国科学史专家席文致函陈国符 “ : 在此世界中任
版社 , 1997.
何外丹黄白术的学者都认为你以往的著作是经典
的 ,我们等待你新著的出现。”1978 年 ,瑞士苏黎士
( 责任编辑 : 匡  云)
大学东亚研究室何曼以该委员会名义致函 ,称陈国
符是“道教领域的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5 ] 5
道教

CHEN Guo2f ugs Study about Taoism


Q IAN G Yu
( Research Center f or V al ue an d Cul t u re , B ei j i n g N orm al U ni versi t y , B ei j i n g 100875 , Chi na)

Abstract : CHEN Guo2f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stablishers of Chinese Taoist study. His thinking
was usually supported by anthropological view point s. And his study has some unique point s different from oth2
ers of this area. He succeed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aoist stud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introduced modem
scientific method into Taoist studies. He had great achievements in editing Taoist text s , 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Taoism , writing bibliographies of many important Taoist s , arranging Huangbai method of Taoism , studying
Taoist music theory. He had performed very wide and systemic studies in this area. His great achievement s were
largely accepted by many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Key Words : Taoism ; Huangbai met hod ; met hodolo gy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