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2

古 国家的安危,情 牵 人 民 之 甘 苦 ,对 贪 官 暴 吏 鱼 肉 百 姓 的

罪恶,愤怒谴责。 他的政治抱负是他从事诗歌创作的动
典 虚负凌云万丈才 力,他是唐代 诗 歌 革 新 的 先 驱 ,明 确 提 出 了 诗 歌 革 新 的
文 主张。 他反对和力矫齐梁以来的柔靡诗风,“采丽竞繁,


gu dian wen xue man bu

—陈子昂和他的《感遇诗》(“兰若生春夏”)
—— 而兴寄都绝”,标举“风雅兴寄”,提倡魏晋风骨。 “兴寄”

漫 和“风骨”都是关 系 着 诗 歌 生 命 的 首 要 问 题 。 “兴 寄 ”的
实质是要求 诗 歌 发 扬 批 判 现 实 的 传 统 , 要 求 诗 歌 有 鲜
步 刘 聪
明的政治倾向 。 “风 骨 ”的 实 质 是 要 求 诗 歌 有 高 尚 充 沛
的思想感情,有 刚 健 充 实 的 现 实 内 容 。 从 当 时 情 况 看 ,
陈 子 昂 (公 元 661 年— 702 年 )字 泊 玉 ,梓 州 ,射 洪
只有实现内 容 的 真 正 革 新 , 才 能 使 诗 歌 负 起 时 代 的 使
(今四川)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具有远见的政治家。 24
命。 他的革新 主 张 ,不 仅 有 理 论 意 义 ,而 且 具 有 实 践 意
岁 举 进 士 ,上 《大 周 受 命 颂 》,为 武 则 天 所 重 视 ,初 任 麟
义;不仅扫除了 陈 腐 诗 风 ,而 且 还 为 当 时 正 在 萌 芽 成 长
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屡次上书言事,言多直切,不怕触
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
忤权贵。 反对武后的“严刑峻法”和“对外用兵”,惨遭打
在唐诗开创时期, 陈子昂在诗歌革新理论和实践
击。 26 岁、36 岁曾两次从军出征,束身塞上,奋命贼庭。 上都有重大功绩 。 开 一 代 诗 风 ,人 称 陈 子 昂 诗 为 “拾 遗
对军事问题颇多卓见而不被采纳,反遭主将排斥。 痛感 体”。 他的诗,风 格 质 朴 、苍 凉 激 越 ,影 响 唐 代 诗 歌 的 发
身藏利器而不得施展。 38 岁辞官还乡。 武三思指使县令 展。 他的《感遇诗》38 首,正是体现了他的革新精神的主
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卒年 42 岁。 要作品。 有的讽刺现实,有的感慨时事,有的叹惋身世,
陈子昂的 思 想 很 复 杂 ,既 好 纵 横 任 侠 ,又 喜 佛 老 神 有的抒发理想。 这些作品现实性很强,与他的政治抱负
仙,但主导思想仍然是儒家的兼善天下的精神。 他心系 和他的革新主张,有着内在的联系。 杜甫云:“有才继骚

也就是说无论创 作 对 象 是 什 么 ,只 要 了 然 于 胸 ,就 会 文 不事雕琢的审美意趣。
如万斛泉源,滔滔不绝 ,神 思 可 以 穿 越 古 今 ,跨 越 流 年 , 3 、“目 见 耳 闻 ”——
—融 入 自 己 的 人 生 思 考 的 实 践 精
作为创作主体的胸中丘壑,都可以随物赋形。 神
2 、不事雕琢的审美意识——
—天工清新 苏 轼 的 叙 事 记 游 之 文 ,叙 事 、抒 情 、议 论 三 种 功 能
苏轼“天 工 清 新 ”的 审 美 原 则 使 他 的 文 学 作 品 在 实 更是结合得水乳 交 融 。 在 《日 喻 》中 的 两 段 比 喻 说 明 了
用 性 、审 美 性 、通 俗 性 诸 方 面 都 达 到 了 一 定 高 度 ,具 有 对事物的 认 识 不 能 依 赖 片 面 的 见 闻 , 必 须 经 过 实 践 才
“意 趣 ” 的 审 美 要 求 :“词 以 意 为 主 , 不 要 蹈 袭 前 人 语 能掌握事物规律和道理,说理十分透辟。
意”。 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 不断的人生思考贯穿于苏轼的文学思想当 中 ,苏
美范式。 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 轼一生宦海浮沉 ,奔 走 四 方 ,生 活 阅 历 极 为 丰 富 。 他 善
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 于从人生 遭 遇 中 总 结 经 验 , 也 善 于 从 客 观 事 物 中 见 出
苏轼把诗家的 “言 志 ”与 诗 人 的 “缘 情 ”二 者 结 合 起 规律,在他眼中 ,极 平 常 的 生 活 内 容 和 自 然 景 物 都 蕴 含
来,并 把 它 运 用 到 词 的 写 作 当 中 ,提 高 了 词 的 格 调 ,增 强 着深刻的道理。
了词的韵味。 刘熙载认为“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 以其无意
不可入 , 无事不可言。 ”苏轼生性豁达,缠绵悱恻的词风 参考文献:
并不适于他, 但 为 了 表 达 自 己 的 志 向 及 人 生 体 验 便 要 [1] 徐峰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谈苏轼黄州
建立一种全新的审美风格 , 不事雕琢又要豪放有清雄之 时 期 作 品 中 的 “ 人 生 如 梦 ” 思 想 》, 高 等 函 授 学 报
风。 2004 年 3 月。
苏轼文学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是 “随物赋形”, 讲 [2] 程千帆、吴新雷 . 《两 宋 文 学 史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求创作的自然 天 成 。 苏 轼 认 为 对 艺 术 形 象 描 绘 的 原 则 1991 。
诗 “随 物 赋 形 ”,目 的 在 于 要 求 艺 术 形 象 的 刻 画 要 合 乎 [3] 林语堂 .《 苏东坡传》.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自 然 造 化 ,得 自 然 真 态 ,关 键 就 在 于 把 握 形 神 关 系 ,以 年。
形传神而形神并 茂 。 就 文 而 言 ,他 要 行 文 自 然 ,反 对 务 [4] 孔凡礼 .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 年版 。
奇 求深和雕琢 经 营 , 强 调 无 为 而 为 达 到 天 工 清 新 的 效 [5] 王 水 照 . 《苏 轼 选 集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6 年
果。 《东坡文谈录》记载:“求 物 之 妙 ,如 系 风 捕 影 ;能 使 版。
是物了然于心者 ,盖 千 万 人 而 不 一 遇 也 ,而 况 能 使 了 然
于口与手者乎! ”于是 他 追 求 “言 不 尽 意 ”、“意 在 言 外 ” (作者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72 / 2012.4 下半月


雅 ,《感 遇 》有 遗 篇 。 ”韩 愈 曰 :“国 朝 盛 文 章 ,子 昂 始 高 用了对比和 反 衬 手 法 使 兰 花 之 美 更 加 突 出 。 “幽 独 ”二
蹈。 ”至于他的《感遇 诗 》,直 接 启 发 了 张 九 龄 的 《感 遇 》 字含有孤芳自赏的命意。 这一“冒”字,动态表现了兰花
和 李 白 的 《古 风 》的 创 作 ,李 白 继 承 了 陈 子 昂 的 革 新 理 开放时的勃 勃 生 机 ,朱 蕤 紫 茎 与 青 青 翠 叶 互 相 映 衬 ,在
论,进一步完成了 唐 诗 革 新 的 历 史 任 务 。 总 之 ,先 哲 和 苍翠轻柔 的 冷 色 调 中 点 缀 少 许 红 艳 艳 的 暖 色 调 , 强 烈
前贤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的视觉反差,更能引起人们的美感。 这里写出了林中兰
总 揽 陈 子 昂 的 一 生 ,可 谓 宏 图 远 志 ,厄 于 短 年 ;芳 华 摇 花的风姿,既 柔 美 秀 媚 又 清 雅 潇 洒 ,这 种 高 洁 脱 俗 恰 恰
落,未得施展,可惜啊! 虚负凌云万丈才! 是诗人最为赞美最为陶醉的了。
陈 子 昂 《感 遇 诗 》38 首 ,是 其 生 平 经 历 的 概 括 和 总 后 4 句 感 叹 兰 花 之 凋 谢 。 第 5 、6 两 句 “迟 迟 白 日
结, 也是诗人 政 治 见 解 和 思 想 感 情 的 形 象 纪 录 和 真 实 晚 ,袅 袅 秋 风 生 ”金 色 的 夏 日 消 逝 了 ,萧 瑟 的 秋 天 来 到
反映。 其中有对 弊 政 的 抨 击 ;有 对 民 生 疾 苦 的 呐 喊 ;有 了,白昼渐短,“迟 迟 ”二 字 道 出 了 时 间 的 变 化 。 袅 袅 秋
对边患的关注 ; 有 对 身 世 境 遇 的 感 慨 和 对 现 实 美 好 理 风 生 ,秋 风 乍 起 ,微 弱 和 细 , 用 “ 袅 袅 ” 二 字 , 形 象 而 传
想的追求; 有 对 隐 逸 求 仙 生 活 的 赞 美 和 对 人 生 祸 福 的 神。 迟迟、袅袅,不仅增加了咏叹的韵味,还表明时间的
叹息。 体现了他的诗歌的主张,也是他诗歌革新的实践 跨度大,一切正 在 不 知 不 觉 的 演 变 ,给 人 以 “日 月 逝 矣 ,
成果。 因此,这 是 一 组 内 容 丰 富 复 杂 的 感 时 咏 怀 之 作 。 岁 不 我 于 ”之 感 。 第 7 、8 两 句 “岁 华 尽 摇 落 ,方 意 竟 何
反映了较为广阔的 社 会 生 活 ,极 富 现 实 意 义 。 “兰 若 生 成? ”日之夕矣 ,岁 之 暮 矣 ,在 秋 风 残 照 中 ,一 岁 一 枯 荣
春夏”是《感遇诗》38 首的第 2 首,是其弃官归里之后的 的兰花,已经 凋 谢 ,美 好 的 愿 望 都 化 为 泡 影 。 芳 香 美 好
作品。 的兰花, 就这样被摧折了, 人间之美就这样消逝了。
感 遇 “尽”、“竟”二字,尤显出感叹之通彻。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的手法寄托作者盛年易逝,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壮志难酬的苦闷。 诗中借花的丽质比喻自己的芳洁,以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摇 落 , 芳 意 无 成 吐 露 出 理 想 成 空 的 愤 懑 。 形 象 优
岁华尽摇落,方意竟何成? 美,寓意深刻。
全诗 8 句 ,以 白 描 叙 事 开 篇 ,先 赞 而 后 叹 。 前 4 句 陈子昂这首诗托物言志, 以兰花自喻, 借芳华摇
赞赏兰花优美 的 风 姿 , 后 4 句 叹 惋 兰 花 之 凋 零 。 首 句 落 ,芳 意 无 成 ,美 人 迟 暮 ,婉 转 含 蓄 地 表 达 了 自 己 的 壮
“兰 若 生 春 夏 ”点 名 全 诗 所 咏 之 对 象 :兰 花 和 杜 若 (“兰 志未酬,时 不 我 待 的 苦 闷 心 情 ,从 中 反 映 了 封 建 社 会 一

·
若”,此指兰花)。 并指明兰花萌发于春,盛开于夏。 花发 位有抱负 有 才 华 的 知 识 分 子 怀 才 不 遇 , 不 能 有 所 作 为

时,才是兰花最迷人的时刻。 第 2 句“芊蔚何青青”写兰 的悲剧命运。

·
花之葱郁,生机勃勃。 芊蔚、青青:形容枝叶茂盛。 青青, 比兴手法, 是其诗的一大特色。 通篇处处似咏兰

形容词迭用,这是起了加重表现枝叶茂盛的作用。 “何” 花,实则处处 以 兰 花 自 比 ,寄 托 了 个 人 身 世 之 感 。 全 诗

·
字,尤见赞赏之 情 ,更 张 显 衬 托 出 兰 花 之 美 。 兰 花 自 守 分两层,第 一 层 赞 美 兰 花 压 倒 群 芳 ,超 然 卓 立 的 丽 质 风

芳洁,幽香远溢,清雅 沁 人 ,不 在 外 观 的 形 貌 ,而 重 在 内 姿。 其实是借 以 比 喻 自 己 的 高 尚 情 操 ,远 大 的 志 向 ,出

涵的韵致。 这首诗中以兰花喻美人。 以兰喻君子与《离 众的才华。 第二层,秋风起,芳华摇落,充满了美人迟暮 小
骚》吻合,颇具 匠 心 。 第 3 、4 两 句 “幽 独 空 林 色 ,朱 蕤 冒 之感。 其实是比喻自己屡遭打击,报国无路,襟抱未展, 说
紫 茎 ”倒 装 式 ,先 对 兰 花 尽 情 的 赞 美 ,然 后 具 体 描 绘 其 遗恨终 生 。 辞 官 归 乡 后 , 射 洪 县 令 段 简 受 武 三 思 的 指 等
芳姿。 当兰花盛开之时,紫色的花茎上绽放出红色的花 使, 将其 投 入 狱 中 而 了 却 一 生 。 正 像 那 幽 独 清 丽 的 兰


·

朵,使林中群芳黯然 失 色 。 “空 林 色 ”空 绝 林 中 的 群 芳 。 花, 在 武 周 集 团 的 风 刀 霜 剑 摧 残 下 凋 零 了 。 诗 末 “年

蕤(rui ),花下垂貌,借指花朵。 “空”字 表 现 了 诗 人 高 度 华 ”、“芳 意 ”二 词 ,用 语 双 关 ,明 言 兰 花 之 外 ,暗 寓 自 己

的赞赏。 兰花一开,压倒群芳。 其余具不足观了。 “朱蕤 年华已逝,事业未成,可谓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昭
冒紫茎”,朱、紫,设色浓 重 而 鲜 明 。 “冒 ”字 又 将 “蕤 ”与

“茎”相联,不仅写出 兰 花 的 丽 质 ,而 且 描 绘 出 花 簇 纷 批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 爱
低垂的风姿,优 美 清 雅 ,从 正 面 写 出 兰 花 之 美 。 这 里 运 军

2012.4 下半月 \ 173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