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26

第一单元 世间万物皆美好

一、桃花源记
研讨与拓展(p4)

1. 略

2.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不知划了多远的路程,在迷路的时候突然发现的。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
自然景象
闻。
生活情景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4. 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5. 略

6. 略

二、闲情记趣
研讨与拓展(p7)

1.(a)藐小微物:细小的东西。
(b)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
(c)庞然大物:指外表庞大的东西。

2.作者把“群蚊飞舞”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作者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
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就像鹤唳云端一样,
令人怡然称快。他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
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
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
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作者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
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我从这些趣事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感受与观察人生,从平
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情趣。

3.儿时的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他也热爱生活,并对生物很有爱
心。

1
4.不相同。因为儿童的经历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想象力和观
察力很强,并以趣味的视角看待平常的事物,自得其乐;成人的人生历练多,生活
的责任感和压力促使他们的处事态度变得成熟稳重,因此不容易激发好奇心和想象
力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5.夸张修辞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作者观察得入神,从而产
生超出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而言。

三、荷塘月色
探究与练习(p12)
1. 作者行踪: 出家门 去荷塘 观荷塘 回家

淡淡的
感情变化: 不宁静 超脱 不宁静
喜悦

2.
树为着眼点,由
重点写了小
近及远,写了树
煤屑路的寂
色、烟雾、远
静、阴森。
山、灯光。
写了荷塘四
周的景色, 第六段
第二段
还写了树、
小路。
再由静到
树写得简 动,写到蝉
略。 声、蛙声。

3.(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
鬼一般。

4.略

2
四、亭午之鹰
探究与练习(p17)

1.为了营造出鹰的神秘与特别,在亲眼目睹之前先耳闻,更加强了作者与鹰相遇的惊
喜。

2.作者一方面希望把握短暂的会面,将这一面之缘的情景牢记在脑海里;一方面又觉
得太过于清晰的记忆会缺乏朦胧的美感,失去文学艺术之美。

3. 鹰的外表 头脑猛厉,青灰中略带苍黄,双眼疾速,勾喙坚定,翮翼色泽鲜明
鹰的神态 倨傲睥睨,唯我独尊
鹰的气质 刚毅果决,凛然桀骜

4. 句子 修辞手法
她说你从那边怎么样怎么样就飞过来了。 反复
鹰久久立在栏杆上,对我炫耀它亿载传说的美姿。 比拟
它以如铁似链的两爪紧紧把持着栏杆,左看若侧,右视如倾。 比喻、
对偶
就在我默默背诵完六行残缺的英诗刹那,迎着千万支震撼的金 夸张
阳,它真的翻身落下,劲翮二六,机连体轻,两翼健壮地张
开,倏忽而去。

3
第二单元 人生况味
一、醉翁亭记
研讨与拓展(p28)

1.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写景叙事抒情,带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醉翁亭坐落于滁州市西南方的琅琊群山之中。

3. 意义 “也”字短句
(a) 带有感叹意味 i. 在乎山水之间也。
ii.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iii.而乐亦无穷也。
iv.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v.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起着陈述作用 i. 环滁皆山也.
ii.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iii.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iv.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v. 山间之朝暮也。
vi. 山间之四时也。
vii.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viii.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ix.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x.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xi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xii.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太守的“醉”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也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5.“乐其乐”第一个“乐”是动词,指太守“以……为乐”;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指与太守同游人的欢乐。

6.(a)意:情趣 (b)归:聚拢、昏暗
(c)芳:香花 (d)秀:茂盛
(e)时:季节 (f)上下:高处和低处
(g)去:离开

7.喝醉时能够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能够用文章记下这种欢乐情形的,是太守啊。

4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研讨与拓展(p30)

1.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
赞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
将,却有文士的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强虏灰飞烟
灭。”“谈笑间”三字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3.“多情”指的是词人对周瑜的倾慕,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

4. 这首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三、丼
探究与练习(p38)

1.(a)委顿不堪:非常疲乏。
造句 险者们因饥寒交迫而委顿不堪。
(b)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造句 警方决定采地毯式搜索,让歹徒无所遁形。
(c)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
人家行事。
造句 他只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2.井的特点:周遭围成一方框;比地面低三寸,防水溢上来。

3.文中的父亲是个关爱家人的人。他默默地为家人付出,如磨胶刀、修屋顶、修水井。
他也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他不忍杀害斑鱼,还放进井里养。井水受污染时,他还清
洗井,见水质仍无好转,就把斑鱼放生了。

4.略

5
四、虞美人·听雨
探究与练习(p40)

1.作者以歌楼和朦胧幽暗的红烛,以及依偎低垂的罗帐,展示了一幅少年时青春与欢
乐的氛围;以客舟和水田辽阔、风寒云低的江上秋雨,以及“断雁叫西风”展现中
年听雨时一派肃杀凄厉的氛围;僧庐和自我衰容的形象刻画,表现暮年时人物处境
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2.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
风流、中年飘零、老年孤零零的心境。

3.“鬓已星星”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说明白发很多,如星星一般。

6
第三单元 文艺审美殿堂
一、翡冷翠在下雨
研讨与拓展(p50)

1.因为作者对历史古迹及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向往与崇敬。

2.造像的艺术家——米盖兰基罗不喜欢依照真人的实际模样雕刻石像,而把人雕塑得
比真人高大健壮、样子英俊,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去世后,给人的印象会模糊,不如
让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3.这个结语除了能集中视觉与思绪,更呼应了抵达翡冷翠时正逢细雨的情景,使风格
典重的游记至此变为缥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4.略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节选)
研讨与拓展(p57)

1.首先,提出观点:美和实际人生距离,要见出事 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
距离之外去看。然后论述如何在适当距离看:跳出利益圈套,区别现实与文艺。最
后强调艺术也要有几分客观化。

2.略

3.略

4.海景指的是艺术;菜园指的则是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三、写字
探究与练习(p61)

1.内容大意:一、从书法艺术角度,谈“写字”与人个性的关系;二、从写字用途角
度谈写字的人“不能用其所长”乃至“常用错”的弊病,这是反面用笔;三、从书
写工具角度入笔,强调写字的人既要注意用好工具,也要讲究一点技巧。

2.每个人写的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要有自知之明,善用所长。

3.略

7
四、美术与人生(有改动)
探究与练习(p64)

1.(a)支配:人应该支配习惯,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b)阒然:下课铃声一响,原本阒然无声的走廊,顿时变得嘈杂。
(c)矗立:高大雄伟的双峰塔矗立在吉隆坡市中心。
(d)参谒:我们到中国陕西省参谒秦始皇陵。

2.作者认为美术不但可以影响情绪、左右人的性情和意志,还可以支配力人生。

3.为达到不同的效果,以对人的心情造成不同的影响。

4.句子(a)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匀称,节奏和谐,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
句子(b)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句子整齐美观,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增加阅读的兴
趣。

8
第四单元 遨游在古典里
一、陋室铭
研讨与拓展(p75)

1.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2.点明题旨,说明只要德得高尚、有才干,一定会扬名与天下。

3.安贫乐道。略

4.(a)比喻修辞手法
(b)比拟修辞手法
(c)对偶修辞手法
(d)引用修辞手法

二、师说
研讨与拓展(p78)

1.“从师”的重要性有,必须有老师传授才能体会修己治人的方法、必须有老师讲授
才能明白一种学问、必须有老师分析才能解除所面对的困惑。

2.本文引用孔子的言行,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即要
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

3.因为李蟠学问好,更能突破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勇敢从师。作者认为李蟠
可以成为众人的楷模,并借此倡导师道。

4. 原文 意思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那些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他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他们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多么

5.(a)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b)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
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9
三、楚人养狙
探究与练习(p81)

1.(a)使:吩咐。率:带领。以:而。之:往。之:的
(b)畏苦:因遭受鞭打而感到害怕痛苦。之:他(指狙公)。
(c)之:的。树:名词当动词用,种植。与:同“欤”,吗。
(d)然则:既然这样。假:凭借;依恃。为之役:被他奴役,被动用法。役,使唤。

2. 经过 结果
起因
狙公让猕猴到山里摘 小猴点醒众猴,众猴 狙公最后饿死了。
取果实,如果 猕猴 趁狙公睡着的时候,
不给,就生气地鞭打 打破栅栏毁坏仓房,
它们。 拿走狙公的粮食,舍
弃狙公,不再回来。

3.若猕猴反抗,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们,所以猕猴都很害怕,不敢反抗他。

4.赞同。因为老猕猴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不会思变也不敢思变,只会一味服从;小
猕猴懂得逆向思考、辨别是非,有自己的判断力。人一个要有判断力,不能一味盲
从。

5.(a)(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
(b) 世上有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或许就像养猴人了!

四、大鼠
探究与练习(p84)
1.(a)辄:即。 (b)适:适逢。
(c)咸:皆。 (d)迟:迟缓。

2.因为狮猫闪躲老鼠的追逐,让众人质疑狮猫的捕鼠能力,认为它和其他猫一样胆怯
无能。

3.狮猫用“彼出则归,彼归则复”一计取胜。大鼠出击,狮猫便退避,待消耗完它的
体力后,乘其疲惫松懈时再攻击,而成功捕鼠。

4.做人应该像文中的狮猫,以智取胜;若如大鼠般有勇无谋,最终将落败收场。

5.略

10
第五单元 追求美好的事物
一、关雎
研讨与拓展(p94)

1.(a)第三节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
表达得淋漓尽致。

(b)“琴瑟友之”的意思是以琴瑟弹奏音乐,取悦心仪的女子。

(c)这四个短语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

2. 连绵字 例子 描写大意
叠字 关关 形容鸟叫声。
叠韵 窈窕 表现淑女美丽。
双声 参差 描绘水草的状态。

3.这首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
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
“友之”“乐之”等。

4.(a)辗转反侧:他因为发高烧,在床上辗转反侧。
(b)窈窕淑女:那个窈窕淑女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优雅的气质。
(c)求之不得:这个机会求之不得,我们要好好掌握。

5.诗歌第四、第五章写获得美人归后,主人公高兴地叫人奏乐庆贺,并以此让“淑女”
快乐。虽快乐却不涉于侈靡,所以孔子说:乐而不淫。诗歌第三章写主人公得不到
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不过分哀伤,很有分寸,所以“哀而不
伤”。

11
二、蒹葭
研讨与拓展(p96)

1.略

2.诗歌以深秋清晨为时间背景。

3.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4.这则故事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人不可相貌。/ 对人贸然无
礼只能自讨没趣。

5. 这三个词都是描写芦苇茂盛的样子,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使这首诗读起来
更加上口,意境更加优美。

6.诗中“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和“宛在水中央”象征反覆追寻的艰难
和希望渺茫。

7.这种表现手法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层层深
入地抒发了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慕与思念。

8.略

三、我有一个梦想(有改动)
探究与练习(p104)

1.(a)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
(b)黑人不能住宿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
(c)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是贫民区。
(d)黑人不能参加选举。

2.种族应该平等、种族歧视应该废除、黑人应得到公民权。

3.略

4.略

12
5.
修辞手法 例子 作用
比喻修辞手法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 作者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
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 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
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 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 的字样而予以退回。这是撼动人
退了回来。 心、使人一听难忘的“绝妙”比
喻,而其中蕴含着的却是黑人群体
自从被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
和眼泪。
排比修辞手法 凭借这信念,我们将能一 各分句之间的短语排比,表达了黑
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 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
斗争,一起为自由奋斗, 的决心与信念。通过短语排比的使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天, 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着,充
我们终将获得自由。 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
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对比修辞手法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 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
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 孤岛”相对比,充分表明黑人在美
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反映
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
现实,抨击了美国这种不合理的社
会现象。

6.略

13
四、刻舟求剑
探究与练习(p108)

1.人生即燃烧,燃尽者光荣,不燃烧的人或者燃而未尽的人可悲。

2.青年阶段。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人生充满憧憬,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3.它可能发出美轮美奂的光彩,可能发出巨大的热能,温暖无数人的心,它也可能光
热有限,却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发一分电。

4.(a)此后呢,差得就愈来愈远了,有的光阴虚度,深悔蹉跎;有的怨天尤人,郁郁
不乐;有的东跑西颠,一事无成;有的猥猥琐琐,窝窝囊囊;有的胡作非为,头
破血流……
(b)青年时代,谁不愿意投入生活、投入爱情、投入学习、投入事业、投入社会、
投入人间?
(c)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段,是一次能量释放反应,重在参与,重在投入,
重在尽力。

5.略

14
第六单元 以科学之眼观世界
一、带上她的眼睛
研讨与拓展(p121)

1.为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如果开篇先一大段说明,会令故事索然
无味。

2.为了让故事合理化,另一方面可以突显领航员的牺牲精神,也借此煽情。

3.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至少传达出三层意思:一、“我”会时常挂念小姑娘,无
论走到哪里,“我”的心和她的心都贴的很近;二、“我”会向小姑娘学习,投身
到科学探险事业中去,在她的人格魅力感召下,继续她所从事的科学探索事业,或
许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再见到她;三、“我”会用心、用眼睛热爱生活,珍惜
生活,像她一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她,替她热爱、珍惜生活。

4.她是个乐观的人。即使困在狭窄又封闭的太空船里,得救的几率渺茫,她也不放弃
生命,反而更积极地投身在研究计划中。

5.略

二、斑纹(节选·有改动)
研讨与拓展(p124)

1.
逶迤的 没有四肢,
长度 只有头和尾

身体柔软而 蛇的生活习 全身
富于弹性 性和特征 布满鳞片

眼睛只能
没有听觉
感受明暗

2.上述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引用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蝰蛇的出击速
度,意思更明确,说明更有说服力。

3.略

15
三、正午牡丹
探究与练习(p126)

1.(a)尝:曾经。 (b)何以:凭什么,根据什么。 (c)则:就

2. 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
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
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
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丞相吴育由此判断古画所显示的
时间为正午。

3.句子中的“心意”指的是古人所画的意境。

4.丞相吴育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四、海洋与生命(节选·有改动)
探究与练习(p132)

1. 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是因为海洋提供生物组织所需的水和养料——无机盐,也
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和天然的“屏障”。

2. 说明方法 例句 效果
数字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 用数字说明海洋的深度,让人
水包围,水深将有 2440 米。海洋 更有准确、具体地了解海洋多
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 深。
沟,最大深度是 11034 米。
举例 今天的海洋,除了鱼类外,也有一 具体的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
些高等动物在那里生活着,如海 更明确,读者更明白海洋高等
龟、海蛇等爬行类,鲸、海豹等哺 动物有哪些。
乳动物。
比喻 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 用“春雷”比喻原始生命,说
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 明原始生命为地球带来了生
的新纪元。 机,使事理说得浅显易懂,确
切具体,简洁生动。

3.略

4.略

16
第七单元 生命的省思
一、道德经二则
研讨与拓展(p144)

1.略

2.(a)水能滋养万物,不与万物相争,不介意停留在众人厌恶的地方。
(b) “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
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
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3.略

4.沉溺物欲会让人眼花缭乱、听觉失灵、口不辨味、内心狂乱、行为不轨。

5.“彼”指的是为目,也就物欲的诱惑;“此”指的是为腹,也就是简朴的生活或内
在的满足。

二、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研讨与拓展(p146)

1.略

2. 原句 古义 今义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池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士兵
委而去之 离开 往、到
亲戚畔之 泛指内外亲戚 亲友戚友,包括父母、兄弟姐妹

3.(a)包围着攻打它,必定得到了有利于天气、时令的优势。
(b)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
形势啊。
(c)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

4.略

17
三、姑妄听之(二)(节选)
探究与练习(p149)

1.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
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
下了。他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踪迹。

2.讲学家认为和尚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石兽不是木片,不能被洪水带走,石头的特
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3.他认为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
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
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
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了。

4.本文给我的启示是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5.(a)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
带走呢?
(b)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c)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8
四、现代诗三则
探究与练习(p152)

1.略

2.“你”单独成行有强调的效果。如果和下一行合成一行就没有强调的效果了。

3.有悖常理。《一代人》中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不合逻辑;《远与近》有悖距离常理。

4. 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
的梦。通过这个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
而这一切又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是相对的。由是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
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
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

5.(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b)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

6. 这三首诗歌既简短又浅白,却能广为流传是因为语言通俗易懂,细细品味也觉意味
悠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个优美的意境,让人读
了意犹未尽。

19
第八单元 亲近大自然
一、荒野发声
研讨与拓展(p157)

1. “荒野的发声”指的是荒野因为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大肆的开发导致荒野求救或哭
泣的声音。作者提问的用意是要读者正视产业的发展破坏原住民部落及自然生态
的议题。

2.“文明人”常常不自觉地破坏大自然,如随手把塑料产品丢弃在荒野、随口把槟榔
渣喷溅在嫩叶上、随意采折花朵。

3.(a)“于是”是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接连发生的事情,分句有先后顺序。
造句 看到他很诚恳地向我道歉,于是我原谅了他。
“所以”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前分句说明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
造句 小华身体不舒服,所以缺席了。
“甚至”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
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造句 小草,随处可见,多么不起眼,甚至有时侯走路会因为没注意而被踩到。

(b)“但”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
(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造句 爷爷年纪大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做运动。

4.略

5.略

20
二、两颗橡籽
研讨与拓展(p167)

1.
作者兄妹
所遇到的难题

老橡树 新橡树

- 胶汁少
- 讲究割胶功力
- 工作繁
- 园主条件苛刻
- 得起早摸黑架梯割胶
- 得兼除杂草的工作
- 树身长满“疙瘩”
- 委屈受辱
- 胶园荒芜

2.略

3.作者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妹妹摔了一跤呜咽时,他十分关心妹妹的情况。当他了解
了妹妹心中的难过时,他也势必要找新的胶园,以改变困厄的日子。他也不会为了
钱而向霸道的人低头。面对园主不合理的要求,他毫不犹豫地离开新的胶园,转投
旧胶园的怀抱。

4.借代修辞手法。给人鲜明的形象,即带出割胶人的辛酸血泪与孤寂的遭遇,又指出
辛勤与刻苦创造灿烂生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秃的梧桐
探究与练习(p170)

1. 自然段 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第 1 至 5 自然段 人们为秃的梧桐感到惋惜。
第二部分 第 6 至 13 自然段 写春、夏、秋三季的秃的梧桐。
第三部分 第 14 至 18 自然段 人们为秃的梧桐惋惜,“我”却对它充满
信心。

21
2. 作者反复描绘梧桐经历种种磨难,目的是突出梧桐的求生意志力及坚强不屈。

3.句子(a)的“难得活”表示对秃梧桐的存活还抱有一丝希望;句子(b)的“不得活”
是完全放弃了希望。这说明了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机会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
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4.以上的句子表示作者乐观地认为即使秃梧桐死了,新的一年还是有新的生命生长,
延续着秃梧桐的生命,生生不息的,那就是梧桐的种子。

5.本文的主旨是,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和顽强的毅力!

6.(a)比拟修辞手法 (b)比拟修辞手法和比喻修辞手法

7.和秃的梧桐一样,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的
梧桐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榴梿
探究与练习(p174)

1.第一人称。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

2.略

3.略

22
第九单元 情真意美
一、雨霖铃
研讨与拓展(p185)

1.
季节 时间 地点 心情
秋天 傍晚 都门、长亭 难分难舍的炽烈感情

2.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传神地刻画词中人物的矛盾心态是何其尖锐。

3.有三处: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愿
研讨与拓展(p187)

1.略

2.
例 杜鹃与春天 春天开满杜鹃的山坡
(a) 繁星与夜晚 布满繁星的夜晚
(b) 江河与海洋 江河流入海洋

3.千万条河流如同“我”的源源不绝的爱意,全部只流向一个目标“海洋”。

4.“我”的愿望表达了对“你”的惦念与关心,希望时时刻刻、无怨无悔地在对方身
旁守候。

5.略

23
三、长河落日扁
探究与练习(p187)

1.略

2. 我”祈求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候,与心仪的人相遇。“我”是个执着虔诚的人。

3. 因为“我”祈求了五百年夙愿方得偿,要把握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展现自己最美好的
一面,所以需“慎重地”开满了花。

4.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是“我”情感的转折,表达“我”殷切的期盼却换来
冷漠的对待,内心的哀痛与失落。

5. “花瓣”指的是“我”凋零的心。“花朵”是完整的,而“花瓣”是花朵分裂出
来的部分,能够呈现出花瓣坠地之纷碎,为下句凋零的心作铺垫,所以“花朵”不
能取代“花瓣”。

6. 佛前求五百年 盛开花朵 花瓣落地


渴望 炽烈盼望 失望

7.略

四、我们那个年代的鱼
探究与练习(p192)
1. 人类过度开发森林、非法伐木等,污染了拉让江水;锯木场的残余药剂,毒死幼鱼
和鱼卵。

2. 拉让江在三十年前盛产肥美可口的巴丁鱼、苏丹鱼和丁加拉鱼,而这一切都已经成
为回忆,让老人意犹未尽。

3.上述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童年”形象化,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该句子也运用比拟修辞手法,把
童年拟人化成细微的动作逼视眼珠,描写得逼真,使文章更生动。

4. 略

24
第十单元 尘世镜像
一、项链(有改动)
研讨与拓展(p212)

1.略

2.(a) 未必。她可以争取,只要他安于现状,平凡也可以很幸福。
(b) 爱慕虚荣的心态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症结。

3. ①增加了故事的波澜,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深思。
②更有力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使主题更加鲜明。
③对虚荣心受害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使主题更加丰富。

4.略

5.略

二、雨巷
研讨与拓展(p215)

1.“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暗喻当时政治动荡不安、黑暗的社会。

2.因为前途茫茫,方向不定,所以只能走走停停。

3.“梦”“飘过”等词语象征虚虚实实,似梦似真的理想,含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
追寻却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4.诗人在诗中传递人必须坚持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诗中的姑娘虽然惆怅、
凄清、太息、迷茫,不过却不颓唐,仍然妩媚动人,显得高洁而孤傲。

三、半张纸
探究与练习(p218)

1. 半张纸上的记录 回忆
艾丽丝的电话 他和艾丽丝结识,并相恋。
他工作的所在,也就是生活的基础,后来失业让他
银行
感到恐慌。
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 他和艾丽丝订婚。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 他们布置了共同寓所。
搬运车行 他们搬进了新寓所。

25
歌剧院售票处 他们常在星期日夜晚去看歌剧。
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
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
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
被划掉了)
走他乡。
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谐的面貌的人,总
修女
是温柔地来到,直接进入卧室。
L 医生 -
母亲 母亲被他们邀请来照顾艾丽丝,因为他们需要她。
佣工介绍所 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牛奶厂、杂货
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因为艾丽丝生产了。
铺、肉铺
承办人 艾丽丝和孩子双双离世了。

2. 以上句子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
读兴趣,还与后文相关情节形成了照应。

3.○1 小说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又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

幸福的执着追求。
○2 幸与不幸,得到与失去,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珍惜人生的幸福,

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幸,以向前看的健康乐观心态走好人生的下一步。
4. 《半张纸》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男主人公的家庭琐事,情节波澜起伏,情感真实
动人。

四、明天,天一亮
探究与练习(p220)

1. 诗人不愿意相信女儿已死去,觉得女儿仍在盼望见他,因此用换位写法,表达了诗
人爱女儿之深,突出父女间的深情。

2.○
1 诗人极度思念女儿,专注于赶路,只想早些到达女儿的墓前,对身边的事物完

全不感兴趣。

2 诗人的心完全专注在女儿身上,而无心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即使是那金色的

月亮和远方如画的风景也全然不顾,而只为了赶快到女儿的墓前。

3. 因为爱女的离去,让诗人感到绝望,看不到未来。

4.(a)反复修辞手法
(b)比喻修辞手法
(c)排比修辞手法

26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