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21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作者:
沈天愛。國立政大附中。高二一班
阮思芮。國立政大附中。高二一班

指導老師:
江映瑩老師
Mr. Williams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摘要

我們的論文主要在探討台灣的考試制度,亦會與相近的日本、韓國做出比較。我們想

了解台灣現今的制度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是否為導致升學壓力的原因,因此我們針對上述

做了問券調查,也發現考試制度確實為一大壓力源,並提出使考試制度公平化以紓解壓力

的解決方法。

1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Abstract

Our research is mainly discussing about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n Taiwan, and we will also

mention some of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s in some other Asian countries, Japan and a Korea. We

would like to know whether there are problems in our present institution that lead to academic

pressure, and try to solve these disputes. Thus we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to study this case.

We’d found out that the examination system DOES give students high pressure and equalizing the

exam would be a way to ease the students’ pressure.

2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自民國 103 年起,教育部積極推動以「減輕學生壓力」為名的十二年國教,陸續實


施免試入學、特殊選才、特色招生等等的新升學制度。推行的過程中引起沸沸揚揚的討
論,尤其 103 會考首度實施時,造成的亂象更是引發激烈的爭議。例如第一屆教育會考
後,台南市一名考生得到 5 A++的滿分成績卻落榜;同時間卻有成績低分卻進入前三志
願的狀況。但近來卻有許多研究與論文指出,現今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壓力多來自於課業
與升學(張芮瑜,2017)。為此我們想探討新制度的實施是否真的減輕了台灣學生的考
試壓力?以及除了台灣之外,同樣在東亞區域、面臨高壓升學環境的韓國與日本,兩國
升學制度和台灣的對照。

二、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研究動機,此研究的研究目的有:

一、了解台灣高中升學考試制度與學生考試壓力之關係
二、比較台灣、日本與韓國三地區升學制度的異同、造成的結果與可能帶來的問題
三、歸納目前台灣升學制度之可能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四、希望透過此次研究引起社會對此問題的重視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將透過:

一、文獻分析法:調閱相關研究論文及資料鑽研各界對於此議題之相關論文與著作
二、問卷調查法:參閱各研究曾擬定之調查問題,設計發放一份相關問卷
以上兩種方法剖析歸納研究內容以完成此論文。

下圖為此次研究步驟:

圖一:研究步驟
(來源:研究者繪製)
3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四、研究架構

圖一:研究架構
(圖一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貳、正文

一、名詞定義

(一)壓力

壓力(stress)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元十四世紀,是被用來形容痛苦、不幸的感受。
(鄭雅薇,2002)而對現今人類而言,凡是因為某些因素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有了壓
迫感及恐懼感,便稱為壓力。(曾玉滿,2009)
其中,造成學生壓力的原因眾多,包括家長壓力、課業壓力、同儕壓力等等。
(楊環華,2010)而本文中探討的學生壓力專指「國中生因考試制度而造成的考試
壓力」。

(二)升學考試制度

升學係指進入下一學習階段的歷程。目前大多數亞洲地區,如中國、日本、新
加坡、馬來西亞,皆採用考試為其升學方式。
本文所要探討的升學考試制度是從前期中等教育(國中階段)進入後期中等教
育(高中階段)所辦理之考試與其相關分數計算制度。

二、細談台灣升學考試制度

4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一)升學考試制度流變

台灣自民國 57 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國中升高中的考試制度已修改多次。
所有的制度變革,可簡單分為三個部分:

1、高中聯考

高中聯合招生考試制度,簡稱高中聯考,為台灣早期的升學考試制度。起
初由台北市各公立高中辦理聯合招生,後由其他縣市仿效之。(陳恆佑,2012)
自民國 47 年起開始實施全國統一的「臺灣省區域性高中聯合招生考試」,直到
民國 90 年由基測取代。

最初,高中聯考的辦理方法為先填志願、後應試,直到民國 81 年起改為先
應試後填志願。(許泰益,2002)高中聯考僅一年一試,成績以答對題數計算,
每題分數相同。下表為高中聯考各科分數對照:

科目 總分
國文科 200 分
英文科 100 分
數學科 120 分
社會學科 地理 50 分 140 分
歷史 50 分
公民 40 分
自然學科 生物 30 分 140 分
理化 70 分
地球科學 20 分
健康護理 20 分

表一:高中聯考各科分數對照
(來源:研究者繪製)

由各地各自辦公私立高中聯招、公私立高職聯招或五專聯招,考生只要報
名一次參加聯考,便可直接依據聯考成績參加高中、高職或五專入學。由於課
本僅有國立編譯館所編著之統一版本,考題取材單純,且不超過該課本內容範
圍。(吳貞儀,2008)

2、國中基測

5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國中基測。國中基測以打破高中聯考為
目的,自民國 90 年起取代高中聯考,至民國 103 年由國中教育會考取代。

不同於高中聯考,國中基測的辦理目的為提供多元入學,包含免試入學
(推甄、保送、學區分發)、甄試入學、申請入學等,申請做為參考依據。國
中基測原為一年兩試,第一次採甄試申請入學,除基測分數以外,可以其他學
科外表現做為加分依據;第二次為登記分發,如同傳統高中聯考。民國 101 年
改為一年一試,僅登記分發。成績計算採量尺分數制,依照答對題數之原始成
績換算為 60 等級(於 98 年基測提高為 80 等級)。下表為 101 年基測答對題數
與量尺分數對照表:

國文 英語 數學 自然 社會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3 1 1 1 1 1
4 1 2 1 2 1
5 1 4 4 4 1
6 1 6 6 5 1
7 1 8 9 7 1
8 1 10 11 8 1
9 1 12 14 9 1
10 1 14 17 11 1
11 2 16 19 12 1
12 5 18 22 14 1
13 7 19 25 15 3
14 9 21 27 17 4
15 11 23 30 18 6
16 13 25 33 20 7
17 15 27 35 21 9
18 17 29 38 22 10
19 19 31 40 24 12
20 21 33 43 25 14
21 23 35 46 27 15
22 25 36 48 28 17
23 28 38 51 30 18
24 30 40 54 31 20
25 32 42 56 33 21
26 34 44 59 34 23
27 36 46 62 35 24

6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28 38 48 64 37 26
29 40 50 67 38 27
30 42 52 69 40 29
31 44 54 72 41 31
32 46 55 75 43 32
33 49 57 77 44 34
34 51 59 80 45 35
35 53 61 47 37
36 55 63 48 38
37 57 65 50 40
38 59 67 51 41
39 61 69 53 43
40 63 71 54 44
41 65 72 56 46
42 67 74 57 48
43 70 76 58 49
44 72 78 60 51
45 74 80 61 52
46 76 63 54
47 78 64 55
48 80 66 57
49 - 67 58
50 68 60
51 70 61
52 71 63
53 73 65
54 - 74 66
55 - 76 68
56 77 69
57 79 71
58 80 72
59 74
60 75
61 - 77
62 78
63 80

表二:民國 101 年基測答對題數與量尺分數對照表


(來源: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民國 88 年,正式通過一綱多本政策。因此,自民國九十一年起,基測跟隨
政策,沒有統一版本課本,考題取材複雜化;且題目更加生活化,強調實際應
用與時事融入。(吳貞儀,2008)

7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3、國中教育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配合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自民國 103 年取代國中基測,


成為現行十二年國教政策中測驗國中畢業生學力方式。
國中教育會考是為十二年國教中相當重大的變革之一,創立的四個宗旨如
下:
一、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二、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三、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四、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教育會考網站)
國中教育會考自開辦以來皆為一年一試。成績計算採標準參照,由 80 等級
標示改為三等級四標示,即精熟 A(A++、A+)、基礎 B(B++、B+)、待加強 C。
下表為 106 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之對照表:

表二:106 教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之對照表
(表二來源:取自 https://cap.nace.edu.tw/exam/106/1060606.pdf)

在考科內容上,比起基測增加許多閱讀素養題型,英文、數學各增加了聽
力測驗、非選擇題型(自 104 會考開始計分)。(教育會考網站)

(二)各制度優缺點

三制度依據性質可分為傳統式(高中聯考)&多元入學(國中基測&會考),而
個別的特性分別如下:

8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1、高中聯考

高中聯考制度至今最為人稱道之處是其公平性。「由考試成績決定一切」
的特色下,沒有額外加分影響分發結果,且考題分數分配完全一致,屬於完全
公平的分發,無論出身與背景,每個人的升學機會均等,學生可以透過自身努
力進入理想學校,許多貧窮家庭出身的學生藉由聯考管道力爭上游,爭取社會
流動的例子不在少數
相對的,聯考只參照考試分數,屬於單純考試取向的測驗方式,不僅忽略
學生學習過程,違背多元智慧的教育理論,更造成學生與各學校只注重分數與
排名,扭曲均衡發展的教育價值。(吳貞儀,2008)

2、多元入學(考試)

雖然基測與會考屬於分別的兩制度,但自基測開始便採用一些除考試分數
分發的管道,甄試分發入學就是其中之一個例子。
藉由多管道入學,可讓擁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減輕在考試分數上的壓力,且
一綱多本及專業題庫出題的實施,使考題不過於死板,增加考生素質區別度;
但是即使是增加了多元管道,十二年國教甚至也將服務學習與均衡學習等等一
些能讓學生靠平時學校表現便能取得的項目,試圖減低學生在考試項目上的壓
力,而現實狀況卻讓學生壓力不減反增。(吳貞儀,2008)

根據兒福聯盟針對小五至國二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自民國 103 年實施十


二年國教以來,已有 12.7%的學童出現學習過勞的狀況(張芮瑜,2017)。造成
此狀況的原因我們歸納出兩個:

(1)考試分數級距調配不均。相對於傳統聯考,基測採量尺分數制、會考
採標準參照,造成不同答對題數卻級分相同的狀況。

(2)加分管道與比序壓迫傳統考試分數。十二年國教除了教育會考成績外
同時也採計許多考試以外的項目積分,而各區積分計算與採計項目不盡相
同。下表為宜蘭區 106 年超額比序項目積分對照表:

項目 積分計算方式
計算標準 上限
1.畢業資格 符合資格加 3 分 3分
不符合者不加分。
2.均衡學習 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 6分
活動三領域,達及格者各加 2

9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分;未達標準者不加分。
3.多元學習表 3-1 就學期間完全無警告(含)以上紀 5分
現 品德表現 錄者及符合 銷過後無警告(含)以
上紀錄者加 5 分;無小過 (含)以
上紀錄者加 3 分;不符合者不加
分。
3-2 擔任班級、社團幹部或志工任滿 5分
服務表現 1 學期,經考 核表現優良者加 1
分。
3-3 1.個人賽: 5分
競賽表現 (1)縣級(含區域):第 1 名 1.5
分/第 2 名 1 分/第 3 名 0.5 分
(2)全國(含國際):第 1 名 3 分/第
2 名 2.5 分/第 3 名 2 分/第 4 名至
入選 1 分

2.團體賽:依個人賽積分折半計

3-4 1.各單項任一學期達教育部門檻 3分
體適能表現 標準者各加 0.5 分
2.單次總成績達金質者另加 1
分;銀質者另加 0.5 分
4.適性發展 報名科、群與生涯規劃建議: 6分
與「我的志願」相符者加 2 分
與「家長建議」相符者加 2 分
與「輔導小組建議」相符者加 2

5.國中教育會考表現 「精熟」者每科得 3 分 「基礎」 15 分
者每科得 2 分 「待加強」者每科
得1分
總分 48 分

表三:宜蘭區 106 年超額比序項目積分對照表


(來源:http://www.kut.com.tw/pdf/宜蘭區_超額比序項目積分表.pdf 改寫)

新制度中的才藝加分是為了提供更多元的升學方式,此措施立意良善,但
是實際的執行中,加分標準對於弱勢家庭的學生來說十分嚴苛,通常需要長時
間與大把金錢所建構出來的特殊才藝才能加分,且才藝加分的比重超過了考試

10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分數的占比。有能力的家庭拚了命送小孩到才藝補習班,弱勢學生沒有能力取
得特殊才能加分,使弱勢依然弱勢。

而加分管道壓迫入學名額的現象,北部以外地區有相似的現象。以宜蘭縣
106 學年之制度為例,撇除其他分數計算,能使學生在分數上有差異的僅有體適
能、競賽加分與教育會考積分。而教育會考的分數計算如表一:

精熟(A++、A+、A) 三分
基礎(B++、B+、B) 兩分
待加強 C 一分

表四:會考得分標示與積分換算
(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所以一位五科均為 A++與五科均為 A 的學生分數是相同的,但依照 106 教


育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之對照表,A++與 A 的最大差距約可以
到八題左右。再加上競賽分數總分高達三分,相當於得到精熟等級的一科會考
分數,因此即使一位學生在教育會考中取得五科 A++的成績,若沒有額外的才
藝與競賽加分,分數便無法超越一位五科 A 卻競賽成績滿分的學生。

(三)傳統聯考與多元入學比較

項目 傳統聯考 多元入學(考試)
對象 全體國三學生 全體國三學生
一年一試 基測:民國 90 年-100 年每年舉
辦 2 次;民國 101 年改為舉辦 1
辦理時間 次

會考:一年一試
臨時入闈命題: 命題委員於考 由心測中心選出五十餘位各科專
前二週,由教育行政主管任命 家,並受過教育與測驗領域相關
命題方式 入闈命題 的知識訓練,各科專家再組成小
組, 專門負責命題,且長期發展
專業題庫
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然及寫作測驗 及寫作測驗(會考增加英聽與學非
選擇題型)
題型 選擇題 選擇題與非選題型
測驗靈活度 排名:聯考<基測<會考
選擇題每題分數一樣,各科總 基測:常模參照
計分方式 分不同,學生成績為各科成績 會考:標準參照
加總

11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表五:傳統聯考與多元入學比較表
(來源:國中教育會考網站改寫。取自 https://cap.nace.edu.tw/background.html)

依據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在考試題型上是變化愈加多端、內容日益增多、
計分方式也越趨複雜。在《國中學生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對升學壓力之
影響: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一文中也提到,大部分研究都認為現行的十
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方案並無助於減輕青少年的升學壓力(張芮瑜,2017)、國中教
育會考比序方式太過繁複(龔泰元,2014)、額外的特色招生考試使明星高中的競
爭越趨白熱化(林志成,2011)等等,都是造成學生無法減輕壓力的因素。

三、問卷調查

為了更了解現今青少年對於現行升學考試制度的看法,我們做了一項問卷調查,
針對國中二年級到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調查關於國中升學壓力的感受。

此次的調查以 Google 表單問卷形式發出,共收到 91 份問卷,其中有 67 份為有


效問卷。調查結果中,生理女性占了 67.2%、男性占了 32.8%(圖一)。北部就學學
生占了 80.6%,中、南、東部各占了 4.5%、9%、6%(圖二)。年齡多落在高一學生
族群(91%),而國二與國三學生各占比 3%和 6%(圖三)。

圖一(來源:研究者繪製)

12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圖二(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三(來源:研究者繪製)

在此次的調查當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有「考試壓力大」的傾向,高達
80.6%(同意+非常同意)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升學制度是造成壓力的原因之一(圖
四);另外,46.2%(同意+非常同意)的受試者認為國中教育會考的實施造成他們
很大的的壓力(圖五)。且有約 58.2%的作答者認為十二年國教制度對於減輕壓並
沒有幫助(圖六)。

13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非常同意: 14.9%
同意: 31.3%
普通: 44.8%
不同意: 6%
非常不同意:3%

圖四
(來源:研究者繪製)

非常同意: 35.8%
同意: 44.8%
普通: 16.4%
不同意: 3%
非常不同意:0%

圖五
(來源:研究者繪製)

非常同意: 0%
同意: 7.5%
普通: 34.3%
不同意: 23.9%
非常不同意:34.3%

圖六
(來源:研究者繪製)

14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非常同意: 9%
同意: 16.4%
普通: 32.8%
不同意: 26.9%
非常不同意:14.9%

圖七
(來源:研究者繪製)

而上述提到的多元加分制度,約有 41.8%的受試者認為目前的加分制度是不公
平的;我們也特別比較了在北部區域以外的 12 名作答者中,更有多達 2/3 的人並不
能認同此加分制度。
總結來說,我們認為目前的升學及考試制度並無助於壓力的減輕,反而造成學
生更大的壓力。

四、他國升學制度

(一)日本

日本目前的學制與台灣傳統聯考制非常相似,九年義務教育,從高中開始分流
為普通高中、專業學校、五年專科學校等。後來日本也想,開辦社區高中,使強調
升學的「明星高中」與有報有得讀的「社區高中」出現明顯分別,形式類似台灣十
二年國教的雛形。

日本的高中升學考辦在二三月,但是與台灣統一考試分發不同,日本學校採用
獨立招生制,各間學校各自辦理考試,學生選擇自己想進入的學校考試。並非使用
同一個考試成績分發普通高中與專業學校,所需考試的科目不一樣,專業科也比普
通科難考。(Szyu(思妤),2006)

日本的升學考分成前期與後期、公立與私立。一般情形來說,日本考生傾向於
選擇升學率高的私立學校,大部分會選擇前期考私立、後期考公立。公立的入學考
試基本上安排在同一天,至於私立高校的考試時間相近,學生能報考的學校其實有
限,「同時報考多間學校以防落榜」的可行性並不高,所以在考試前日本學生會不
斷模擬測驗自己的 PR 值以決定自己能報考的學校。至於公立與私立的差別在於,
公立學校有所謂「學區」的分別,而私立沒有。

日本的高中升學考除了參照考試成績,還須採計第二學期的在校成績。除了台
灣所熟悉的五個學科,還有體育、美術等等,總共九個學科。在校成績不只參考學

15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校的考試成績,出席狀況、交作業、上課態度業佔相當大的比例。所以,除了要能
在大型考試中取得亮眼成績,平時在校的表現也是日本考生注重的一大關鍵。(黃
柏翰,2012)

而造成日本學生升學壓力大的其中之一原因與「寬鬆教育」的實施有關。寬鬆
教育是相對於應試教育,較輕鬆寬裕的教育方法。日本有感於從前的填鴨式教育造
成霸凌、輟學、自殺等惡性問題,1980 年代起全面實施新課綱,將學習內容和授課
時間大幅精簡。但輿論又出現擔心學生學力低下的聲音,後來將寬鬆教育取消,改
採類似原本填鴨式教育的「去寬鬆教育」。(陸一,2017;樂羽嘉,2016)

如此的課綱改革,造成原本處於輕鬆學習環境下的日本學生面臨更大量的學習
內容跟競爭。近四成小學生課後前往「學習塾」補習,在 Humanium 其中一篇報導
提到,自從 2014 年開始,自殺成為日本 10-19 歲青少年的第一大死因,且在全日本
自殺率下降的情況下,青少年自殺率卻在上升。(Olivier,2017)

(二)南韓

南韓自 1960 年代起,開始重視教育,經歷了幾階段的教改。為解決 1969 年取


消小學升初中免試帶來的升高中考試競爭激烈問題,對普通高中實行抽籤定校的招
生制度,教師、設備實行統一標準,也就是取消高中升學考。

南韓的高中課程為期三年。從中學畢業或通過資格考試或提供同等學分的評估
的個人可以進入高中。普通高中以升大學做準備為目的。南韓的大學招生在春季,
大學升學考試辦在前一年年底,一共考 6 科,除了跟台灣相同的國語(韓文)、數學、
英文、自然、社會之外,還有第二外語項目。(李銘義,2014)

南韓升大學的學生人數眾多。在《韓國高等教育評鑑之改革》2012 年的資料中
提到,南韓的大學升學率高達 84%「但是只有 21%的人能夠進入國立大學,其餘 79
%的人都是進入私立大學。」(黃月純,2014)

南韓大學的文組排行榜(圖八)前三名的分別是首爾大學(第一名)、延世大學
(第二名)、高麗大學(第三名),也就是南韓的名門三大校 SKY。此外在榜上的都是私
立大學,地方國立大學則不在榜上,因此學生皆拚命只為了進前三名大學,造成極
大的競爭力。

16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圖八:南韓大學排行榜
(來源: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9/post/201311220003)

四、台日韓升學制度比較

綜合來說,相較於台灣和日本以考試制度入學,南韓學生升高中的方式採用依
照地區分發的方式入學,我們將三制度的性質整理成以下表四。

台灣 日本 南韓
高中升學是否考試 是 是 否
入學方式 依志願序分發 各校獨立招生 依地區分發
於 5 月統一辦理考 於 2.3 月不同學校各
考試內容 試,使用統一成績 自辦理考試,考題盡 -
分發 不相同
成績參照內容 教育會考成績 升學考成績+在校成 -

表四:台日韓升學制度比較
(表四來源:研究者整理繪製)

雖然表面上南韓在高中升學並無考試壓力的相關問題,但這樣的制度背後卻造成三
年後更嚴重的大學升學壓力。如前言所提,南韓學生無一不想拚進「SKY」大學,尤其
在南韓的名校迷思特別嚴重。根據統計,一般大學生的年薪約為二千四百萬韓圜,但
『SKY』的畢業生年薪高達四千萬韓圜,幾乎是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兩倍。(女人迷,
2016)在激烈的考試競爭下,衍生出許多年輕族群的社會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青
少年自殺。韓國的自殺率自 2000 年後急速上升,每十萬人中就有三十一人自殺,高居

17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世界第二位。根據 2009 年韓國統計廳的調查結果顯示,15~24 歲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


一位就是自殺。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援引南韓統計廳去年發布的報告報導,南韓青
少年選擇自殺的主要原因為:「成績和升學問題」以 39.2%居冠。(今周刊,2013)

五、結論

透過此次的研究與比較後,我們發現到台灣與日本同樣處於無法改善升學壓力的狀況,
即使兩地區都嘗試以多元入學之方式解決問題,但兩地的升學制度依然與考試分數脫不了關
係,再加上台灣實施多元加分的政策使程度不同的考生分數差距拉近,反而導致考生必須面
臨更大的競爭與壓力;韓國的高中升學雖是地區分發,但是無競爭的分發制度卻造成大學升
學更嚴重的壓力。

經過綜合比較及討論後,我們認為以下的方式對於當前台灣所實施十二年國教升學制度
提供建議如下:

一、改變考試分數級距差異,降低不同答對率卻同分的可能性,使分數結果能呈現每一
個考生個別的程度。

二、區別才藝加分與純考試分發的名額,名額不互相壓迫。

三、限制加分對象,加分以考取特定專業學校的學生為限,一般高中不加分,達
到真正適性發展。

四、加強家長觀念宣傳,並非才藝越多越好,讓孩子選擇所愛,減輕才藝補習的壓力。

五、透過政策削弱社會對於明星高中的迷思。

教育是國家長遠之計,唯有規劃得宜,讓學童各學所需、發揮所長。台灣當局的通
病在於制度變革過於急進,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急著改變制度。希望藉由此次的討論,
可以引起社會對於教育問題的重視,並集思廣益,找出對學童最好的教育方式。

18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肆、資料引註:

鄭雅薇(2002)。智障者之正常青少年手足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曾玉滿(2009)。工作壓力對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諮商為干擾變項

楊環華(2010)。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習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陳恆佑(2012)。臺灣國中升學制度之比較與探討

吳貞儀(2008)。高中聯考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好壞之我見。取自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10/2008101420300515.pdf

教育會考網站(2014)。取自 https://cap.nace.edu.tw/background.html

張芮瑜(2017)。國中學生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對升學壓力之影響:以內外控人
格特質為調節變項

龔泰元(2014)。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對就近入學與升學壓力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高中高
職為例

林志成(2011)。2011 年 3 月 8 日。在校成績魔咒未解,學生壓力猶存。取自
https://reurl.cc/6jZb6

Szyu(思妤)(2006)。2006 年 04 月 07 日。日本的升學文化。取自
http://umesakura.jp/20060407232928.html

黃柏翰(2012)。2012 年 3 月 21 日。英日德中學教育制度整理與回首台灣。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380953961922413/

陸一(2017)。2017 年 4 月 10 日。日本教育減負三十年反思。取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2934.shtm

樂羽嘉(2016)。2016 年 7 月 7 日。寬鬆教育下的寬鬆世代,是真沒用還是汙名化?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271

Olivier(2017)。Child suicide in Japan: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取自


https://www.humanium.org/en/child-suicide-in-japan-the-leading-cause-of-death-in-children/

李銘義(2014)。各國教育制度與政策。高雄市:麗文文化

19
探討升學考試制度與考試壓力之關係及比較台日韓高中升學考試制度

黃月純(2014)。韓國高等教育評鑑之改革。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4/05/01/6161.aspx

女人迷(2016)。2016 年 4 月 13 日。韓國菁英主義:沒有進入名校,就失去活在天空下的
權利。取自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0350

今周刊(2013)。2013 年 11 月 22 日。韓國青少年,壓力大到十個就有一個想自殺?!取自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9/post/201311220003

20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