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4

理 性 思 考 CHINA HIGHER EDUCATION

◆李成明 / 张 磊 / 王晓阳

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近年 来 ,我 国教 育 国 际化 程 度 日益 加 深 ,国际 化 人 才 是个人通过教育投资以期将来在职业选择中获得“国际竞
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突出,并成为影响 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总是或多或
高质量国际化人才产出的瓶颈。 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及时 少地受着经济理性的影响,因此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的观
给出应对策略,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十分迫切。 念 日 益 深入 人 心 。 在全 球 化 意识 席 卷 世界 各 个 角落 的 今
一、国际化人才的概念界定 天,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机
国内 学 者 对国 际 化 人才 的 概 念到 目 前 没有 比 较 公 认 遇,更是将“让孩子受教育”的要求提高为“让孩子接受优质
的界定,但是我们认为可以从有关学者的研究中提炼出大 的国际化教育”,采取“及早投资、从小培养”的方式,支付孩
家认为“国际化人才”的特征和应具有的素质 。 2010 年 我 子接受国际化教育所需的各类费用,进而有意识地培养孩
国第一个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研究“上海构筑国际化人才资 子的外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
源高地”的 报告 把 国 际 化人 才 定 义为 具 有 较高 学 历 (本科 乐观面对世界的性格。 在当前,大多数经济宽裕的家庭通
及本科以 上 )、懂 得国 际 通 行规 则 、熟 悉现 代 管 理 理念 ,同 过选择通往世界名校的各种桥梁,将孩子及早地送出国学
时具有丰 富的 专 业 知识 和 较 强的 创 新 能力 及 跨 文化 沟 通 习, 或将孩子送到国内中外联合办学的教育机构就读,以
能力的人才。 2003 年的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 :“国际 化 期孩子将来能够成为国际化竞争中自信潇洒的获胜者。
人才应该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把高层次人才作为提升
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具 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早在 1945 年英国就发表了
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 《帕西报告》,提出大学的国际化是解决英国大学教育问题
综合相关研究,国内学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四个鲜明 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9 年,英国官方国家教师网写到:“到
的特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 2020 年 政 府 将 要 求 所 有 学 校 都 采 用 全 球 公 民 的 培 养 模
与国际竞争,具备专业知识和交流能力。 式”;1966 年美国制定了《国际教育法》,其后《美国 2000 年
西 方 国 家 多 用 “世 界 公 民 ”(world citizen ) 或 “ 全 球 公 教育目标法》又强调教育国际化,旨在“使每个学生都能达
民”(global citizen )来定义在国际舞台上有竞争力的人才 。 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近年来,还设立了一些全球公民学
“世界公民”和“全球公民”这两个概念虽不完全等同,但是 校,例如芝加哥 的 全 球公 民 学 院 (Academy for global citi-
从超越国家和 地 域 ,置身 于 全 球 高度 ,有 强 烈的 全 球 化意 zenship );日本在 1987 年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是
识和世界大同意识的角度看,颇为相似。 国外学者认为世 “具有宽广的胸怀、 健康的体魄、 丰富的创造力, 具有自
界公民具有以 下 特 征 :淡 化 国 家边 界 ,强 调从 世 界 全局 出 由、 自律与公共精神, 能够面向世界的日本人”; 韩国在
发;强调在 文化 上 要 包容 与 理 解 ,积 极 关 注和 参 与 世界 性 1995 年提出要造就“能够引导国际化潮流的人才”,特别是
事务;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IT 技能、沟通技能。 从特征上 国际经 管 类人 才 ;此 外,德 国 、法 国、加 拿 大 等也 纷 纷 开展
看,世界公 民 与我 国 的 国际 化 人 才有 相 同 之处 ,但 也 不 完 了各式各样的国际教育。 对于中国来说,提高自身的国际
全等同。 世界公民更多的被看做是具有全球性的思维方式 竞争力、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同样需要通过素质
或意识形态的人才; 而国际化人才是一种具有国际视野、 良好的各类国际化人才来实现。 我国在《2002 — 2005 年全
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国 国 人 才 队伍 建 设 规划 纲 要 》 中 提到 要 培 养造 就 一 批 职 业
际化人才立足于一个国家的立场来发表言论,而世界公民 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
从范围是超越了某一个国家的立场。 的学科带头人。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看待视角 纲要 (2010-2020 年)》 中明确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从社会个体发展的视角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一是为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
个体将来更好地适应和生活于国际化的社会中做准备,二 视野、通 晓 国 际规 则 、能 够参 与 国 际事 务 和 国际 竞 争 的国

18 中国高等教育 2013.6
CHINA HIGHER EDUCATION
理 性 思 考
际化人才”。 由此可见,我们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是能掌 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
握外语、通晓国内外文化,视野宽广,既能站在国际友人的 难以数计,而这些诗歌辞赋、经史文书都是中华文化大河的
立场上看问题, 又能向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人才;是 源头。 我们提倡将中国古代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立足中 国立 场 ,能 够代 表 中 国的 利 益 进入 国 际 组 织 ,比 如 置于西方文化的学习之前,中华文化乃是中国人自己的根。
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中国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的人才。 比如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里, 许多美籍华人越来越关注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孩子的“文化根源”问题,特别是随着中美的经济、文化交往
不论是个人发展的视角还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视角, 的日益频繁,他们认识到把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发挥出来,
国 际 化人 才 的 培养 已 经 成 为我 国 教 育研 究 领 域内 非 常 重 才 能在 美 国 多元 文 化 社会 里 面 立足 。 特 别 是 许多 香 蕉 人
要的研究问题。 然而,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推进,培养过 (American Born Chinese)的父母认为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熏
程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以避免其成为影响高质量 陶和学习后,这样才能增加孩子在美国社会中的竞争力,对
的国际化人才产出的瓶颈。 中国了解得多,工作机会和发展机会也越多。
1. 文化植根问题 第三,了解国情与了解世界。 国际化人才要想在处理
文化植根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即在他国文 国际 性 事务 时 做 到定 位 清 晰 、游刃 有 余 ,仅了 解 世 界他 国
化和本国文化之间微妙的关系中,如何做到保有自我的文 的国情和信息是不够的。 加之,当前中国发展在国际上的
化坚守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专家阿尔特巴赫在 地位 越 来越 重 要 ,世界 各 国 对中 国 的 发展 非 常 关注 ,期 待
《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现实》一文中,用“中心—边 更了解中国。 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有的
缘理论”细致地阐述了北半球国家通过知识生产传播和先 还流于形式、内容空泛、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 因此,国际
进科学技术,成功地向发展中国家导入英语、文化,甚至思 化人才应当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了解本国的
维模式和价值观。 客观状况、发展战略、体制改革;要将中国置于世界大家庭
在这种避无可避的国际趋势下,我们如何做到在国际 中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情、国力,同
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学生在学习和包容他国文化的 时站 在时 代 的 高度 冷 静 、客观 、科 学 地认 识 国 际形 势 和 世
同时,保有我国自身的文化精髓? 这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最 界 发 展 趋 势 ,做 到 把 握 国 内 、国 际 两 个 大 局 ,成 为 根 基 扎
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培养基于中国根 实、视野开阔、目光远大的国际化人才。
基的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 2. “美国化”倾向问题及“中小学国际化”现象
个方面的关系: “美国化”早在 20 世纪之初就成为美国之外许多人的
第一,汉语学习与英语学习。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一种深切忧虑。 他们担心在强大的美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家长为 下本土文化失去自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向着
了提前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国际化基础,视英语为孩子通向 “更像美国”的道路上走去。 诚然,美国在知识生产和技术
世界的通行证。 与之相反的是,中文学习却没有得到足够 创新方面使得我们不得不主动向其学习,所以国内许多人
的重视 ,这样 的 结 果就 使 得 很多 孩 子 写不 好 汉 字 ,用 汉 语 倾向于以“美国化人才”的标准来培养国际化人才,认为国
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思想。 到了大学阶段,几乎每所高校都 际化人才首先要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 要学地道的美语。
将外语(尤其是英语)作为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国际化就等于“美国化”? 国际化
考试的主要考查科目之一,与之相较,大学语文(除语言文 人才的培养就等同于“美国化人才”的培养吗? 笔者认为,
学专业)在高校的学科地位却日渐下滑。 忽视对母语的学 如果将“美国化”教育视作为“国际化”教育未免过于狭隘,
习, 这是一种严重的教育缺失。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余 学习美国固然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离“国际化”的程
光 中 先 生在 《怎 样 改进 “英 式 中文 ”》一 文 中就 提 出 中 国 文 度还远远不够。
字的结构与语法由于引进了西方的语法而给打乱了,地道 有学 者 认 为, 国 际 化 人才 的 培 养 以 高 等 教 育 阶 段 为
的中文和 我 们 的 关系 日 渐 生疏 ,而 英 文的 影 响 ,无论 来 自 主,与基础教育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笔者不太赞同这种观
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 作为一名 点 ,基础 教 育 作为 高 等 教育 的 基 础 ,在 国 际 化人 才 培 养 的
中国人没有掌握中文的语言结构和生命常态,必然受外语 问题上,是为学生打好外语基础、养成坚韧的性格、培养国
所扰,自然也无法学至“学则固”和“强立而不反”的状态了。 际问题敏锐感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出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伴随着英语进入中国 现了“出国热”和“中小学国际化”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
的, 还有大量的西方文化和传统。 有的年轻人不具备文化 考。 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 至 2006 学
“免疫力”,逐步呈现出淡化中国文化传统的趋势。 在国际化 年, 我国仅有 65 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
人才教育过程中, 极少有家长或学校将我国古代经典著作 2010 至 2011 学年,这个数字增加到 6725 人,5 年增长

中国高等教育 2013.6 19
理 性 思 考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了 100 倍。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国际化的浪潮推动,我国中 第二,国际化环境建设不足。 高校的国际化元素主要


小学生出国学习的增速是如此惊人,同时随着诸多家庭经 体现在外籍教师、留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通过国际
济收入的增加,提前对孩子进行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 化元素来提升校园的国际化环境,以此打开学生的国际视
越旺盛。 甚至,一些中小学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尝试着提 野、加快他们融汇他国文化。 然而,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元素
出要及早面向世界培养人才。 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基础 在校园中的比例还不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
教 育在 国 际 化人 才 培 养 中的 基 础 性地 位 是 否有 必 要 被过 国际化程度不高。 主要是聘请外国学者授课的比例不高;
度放大? 即,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是否需要强调国际化 本国教师参加的国际化培训和交流程度不高;留学生在校
人才的产出? 笔者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被学校打造成 学习人数总量较低,难以营造国际化环境。 根据《中国教育
为“国际化人才”,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回归到为 统计 年 鉴 》 中外 国 留 学生 中 的 北美 洲 留 学生 春 季 招 生 数
学生打 基础 ,使 其 学好 语 言 和基 础 知 识 ,这样 才 有 可能 使 看,从 2004 年的 159 人上升到 2010 年的 2229 人。 虽然已
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能够成长为国际化人才。 经呈现上升趋势,但人数总量还是很低的。 国际交流项目
3.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仍然不够。 在学习期间到国外学习课程或者参与研究是培
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需求,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高等 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但我国本科阶段由学校
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国际化程度远 公派出国进行中短期学习者仍占少数。
远不能满足需求。 2009 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 第三,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 课程国际化是指在形式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招生很受欢迎。 有些已经被大陆 和内容上体现国际化趋势,旨在为国内外学生将来能适应
高校 提 前 录取 的 学 生又 转 而 报名 外 国 名校 ,其 中 不乏 “高 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社会,以期为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和独立
考状元”。 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生源的流失现象应当得到充 生活做好准备而设计的课程。 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具备上述
分的重视。 深入分析原因,一是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 基本 能 力 特征 , 增 加 国际 化 的 教学 内 容 是非 常 重 要 的 环
没有明显的优势;二是社会各行各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节。 但是与世界上课程国际化开展较好的国家相比,在我
旺盛,许多家长与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对将来就业 国高校的课程国际化尚在处于探索阶段。
的 威 胁 与 机 会 ,于 是 将 目 光 投 注 在 “洋 文 凭 ”和 国 外 名 校 第四,教学国际化程度不够。 我国大学教学工作是培养
上,不再 拘 泥 于 国内 普 通 高中 或 者 高校 ,给 自 己多 元 选 择 国际化人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但是教学的国际化程度不
的 机 会 ; 三是 高 考 成绩 已 经 逐渐 得 到 海 外许 多 国 家 的 认 高成为限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 尤其突出体现在教学
可,这预示着全球化时代全球生源争夺日趋激烈。 从国家 方法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国外大学的课程教授方式和国内
利 益 讲 , 先天 禀 赋 优异 的 学 生往 往 是 国际 化 人 才的 潜 力 有着很大的区别。 此外,双语教学在国内开展的程度也还不
股,他们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我国在人力资源上处 够,英文课程开发和英文原版教材的引入程度也有待提升。
于被动地位。 由此,我国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上应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日益加深,教育国际
第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要进一步明确。 当前,诸多 化趋势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其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教育
大学已经意识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在学校的 研究者尤其是高校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
人才培养理念中有所体现。 诸如北京大学提出的本科生培 过程并非必然一帆风顺。 只要能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及时发
养的 总 体 目标 是 为 国家 和 民 族培 养 具 有创 新 精 神和 实 践 现,正确导向,便可化危机为转机。
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各行业领军 以跨文化教育作为连接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桥梁。
人物。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长为“高 即 在 深入 的 把 握和 认 识 自 身的 主 体 文化 的 同 时充 分 认 识
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南开大学是要 和理解客体文化,即习得的他国文化。 保留一个自己的主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这 体文化,又能很好的接纳和包容其它国家的文化。 中国培
些一 流 大 学的 人 才 培养 理 念 与我 国 学 者在 国 际 化人 才 的 养的国际化人才要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游走于几种文化之
定义中体现出国际化人才所应该具备的 “具有国际视野, 间,理 解 和尊 重 他 国文 化 ,以 及在 生 活 和 工作 中 用 他国 文
熟悉国际 规 则 ,能够 参 与 国际 事 务 与国 际 竞 争 ,具备 专 业 化方式来处理事务。 只有到达跨文化认知与理解,才能把
知识 和 交 流能 力 ”特 征相 比 较 ,培养 理 念 还有 待 被 进一 步 客体文化运用自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
的细化。 由此,我国大学必须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重新审 防止“国际化”的外延被“美国化”倾向缩小范围。 尤其
视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 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
定位中将以上特征进一步的具体化,并且体现在具体培养 定位应当是面向整个世界,除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
工作的人才标准和教育内容上。 家 外 ,还要 充 分 地了 解 和 学习 中 亚 、拉美 、(下 转 第 36 页 )

20 中国高等教育 2013.6
德育与党建 CHINA HIGHER EDUCATION

落水同伴而牺牲的吕波同学建立了纪念碑。 每年清明节, 型,增强先进典型精神品质的宣传力度和扩散效应。


同学们都主动前往祭扫,缅怀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 吕 打造先进典型文化品牌。 学校利用大学生先进典型事
波生前所在系党总支在每学年开学时,都要在新生年级中 迹,因势利导,着力打造彰显先进典型精神品质,体现社会
开展“吕波班”命 名 活 动 ,以激 发 广 大新 生 的 荣誉 感 、责 任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文化品牌,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品
感和使命感,产 生 了良 好 的 教育 意 义 ;支持 许 大 卉 同学 创 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
办了“许大卉自立自强勤工俭学团”。 勤工俭学团不仅为家 学校结合扬子威事迹,通过开展优秀志愿者(团队)评选表
庭困难学生介 绍 勤 工俭 学 岗 位 ,解 答 他 们学 习 、生 活和 思 彰活动,打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文化品牌;结
想中的困难与困惑,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勇于担当,自强不 合宋雄 身 残 志坚 、开 办 爱心 养 老 院的 艰 苦 创 业事 迹 ,通 过
息,而且还策划组织了“孝道行”、“尊师行”、“感恩行”等特 搭建创业学 院 、创 业基 地 、创 业基 金 、创 业指 导 团 队、创 新
色活动,使献爱 心 、孝 双亲 、知 感 恩、讲 奉 献 已成 为 校 园文 创业百家讲 坛 “五位 一 体 ”平台 ,打 造 创业 文 化 品牌 ;结 合
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发 起 成 立了 “杨 子 威献 血 捐 髓志 愿 者 许大卉 事 迹,通 过 开 展自 强 主 题 教育 活 动 ,设立 自 强 讲坛
服务 队 ”,吸 引 了 3000 多 名 师 生 自 发 参 加 ,其 中 200 余 人 以及自强学 子 、躬行 学 子 等奖 学 金 ,打造 “不 计 出身 、不 愧
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无偿献血超过 20 万毫升,为 贫寒、不惧逆境、不言放弃”的自强文化品牌。 在先进典型
白血病患者募捐 20 多万元。 学校 1 万多名青年志愿者也 精神品质的感召下,学校许多大学生消除了自身不同程度
纷纷行动起来,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续写“大爱”篇章。 存 在 的 自 卑 、自 纵 、自 弃 等 消 极 情 绪 ,重 新 发 现 了 自 我 价
强化先进典型宣传效应。 大学生先进典型推出后,学校 值,树立了自信心和进取心,强化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成
及时制定先进典型宣传方案, 通过召开先进典型表彰会和 长成才的道路上成绩显著。 如自幼失去双亲、把“弟弟和自
事迹宣讲会、“透视‘扬子威’现象”座谈会和引领 90 后大学 己养大”的黄鸿丽,与癌症病魔作斗争的刘哲贤,乐观面对
生主流价值观专家研讨会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班团日活动 截肢的 梁 亮 ,打工 挣 钱 还 助学 贷 款 的孤 儿 黄 祥 ,坚 持 每 周
等方式,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扩大先进典型影响。 校内大学 做义工的西藏女生德吉卓玛,“玩转街舞和篮球”的独臂男
生自编自导自演以大学生先进典型人物为原形的校园话剧 孩张琪等自强学子就是他们中间优秀代表,是学校大学生
和校园微电影,形成了校内全方位、立体式、个性化的大学 成长成才的成功典范。
生先进典型宣传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媒体宣传作用,积 【作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极向国家及地方电视台、 主流媒体和主流网站推介先进典 (责任编辑:卢丽君)

!!!!!!!!!!!!!!!!!!!!!!!!!!!!!
(上接第 20 页)非洲等国家。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视野应该更 参考文献:

开阔,不可一说到学外语,就是学习英语,还应当重视和加 [1]Nussbaum ,M.C. Cultivating Humanity :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强其他小语种的学习。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绝不能仅以“美国
1997 :57-59.
化人才”的培养为参照,而是要培养通晓世界的人才。
[2]Marcelo M. Suárez-Orozco and Carolyn Sattin. Wanted :Global
要清 楚 地 认识 到 基 础教 育 在 国际 化 人 才 培 养 中 的 作
Citizen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7 :58-62.
用。 其主要角色是为所有学生打下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 [3]Lynne Parmenter.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Human Re-
基础,以 培 养学 生 “国 际化 素 质 ”为目 标 ,而 并非 是 国 际化 source Development. 14th UNESCO -APEI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人才早产的基地。 诚然,经过大学入学考试的筛选后,有一 Education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ttp ://www.unescobkk.org/
部分学生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专门人才,但绝大部分学生 education/apeid/apei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4/papers -and -presenta-

应是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tions/2012(12).
[4]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ndated) Learning for life and work:
通过深化国际化程度加快高校国际化步伐。 高等教育
Local and global citizenship. http ://www.education.gov.uk/schools/teachin-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最关键和最主要的阶段,一定要注意
gandlearning/curriculum/secondary/b00199157/citizenship/ks3 ,2011(11).
围绕 公 认 的国 际 化 人 才应 当 具 备的 基 本 技能 和 知 识开 展
[5]Philip G. Altbach.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alities
教育教学工作。 发达国家将大学看作为促进国际化的重要 in an Unequal Worl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
阵地 ,把 院 校作 为 人 才的 生 产 基地 ,在 人 才的 生 产 过程 中 121-139.
将其国际化,避免学生走到社会上去后再根据工作需要来 [6] 余光中 . 怎样改进“英式中文”[J]. 明报月刊,1987 (10 ),262.
学习国际化而事倍功半。 丰富学生在校的国际化经历,出 [7] 王晓德 . 文化全球“美国 化 ”的 内 涵 及 其 实 质 [J]. 人 民 论 坛 学 术 前
沿,2011 (11 ).
国学习或者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背景的实践机会,例如与
跨国公司和涉外行业的合作都是很好的尝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杨亚辉)

36 中国高等教育 2013.6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