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26

新特膏药制作

高 级 研 修 班
(专利受权 内部资料)

姚玉健 主编

东方中医药研究会
玉健颈肩腰腿痛研究所
特色专科技术培训中心

电 话 : 13953913120 15066660936 0539-


4830221
Q Q 号 : 997167419 学 习 交 流 群 号 :
113245365
网 址:www.ysg120.com
邮 箱:yuj120@126.com
地 址:山东蒙阴新华路中段 56 号
1
前 言

膏药属祖国医学外治法膏剂的一种,其治疗疾病之理与内服药无殊,
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膏药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等内服药所
不及的特点。用之方便,其效立应,为医者必备之法。
膏药可谓中华医苑中的一技奇葩,千余年来代代相传,常盛不衰,当
今,传统膏药与现代医学科技的结合,获得了创新发展和科学升华已广泛
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所所长姚玉健先生擅长以中药敷贴疗法治疗疾病,经过了几辈祖传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制剂工艺,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具有由表及里,直
达病灶,起效迅速,标本兼治的功效,姚氏系列膏药成功获了国家专利,
专利号:201010011628.3,认定“选药独特,工艺创新、疗效确切,对发扬
祖国医学有重要意义,姚氏膏药在群众中口碑相传,深为广大患者所称道,
多家媒体杂志报道,享有一定声誉。
为了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更好地造福于人民。姚玉健先生愿将几代祖
传的结晶——姚氏膏药系列奉献给医学同道。

膏药治疗疾病的机理
(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是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一书中开宗阅意的第
一个观点。外治和内治一样,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明阴阳五行,识脏腑
经络,辩寒热虚实,分标本缓急等。正如吴尚先所言:用膏药之法有五:
“一审阴阳”,以知病情;“二审察四时五行”,三求病机,四求病情,以明
发病种种缘由;“五辨病形”,以确定病在何脏何腑。精于五者,方可“辩证
分明”,“以膏药统治百病”。内治和外治并无二致,所异者只是一则饮之于
内,一则施之于外,法虽二度,理本同一。内服外敷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
机体的结果,都能达到辅助正气、祛除邪气的目的,吴尚先称之为“殊途同
归”。为何能殊途同归呢?为何外治法亦能治疗内病?其理是:
1、“皮肤隔而毛窍通”,现代称之为“透皮吸收”,长期以来,西方医学
有一传统观点,皮肤作为防御屏障,不能成为药物吸收的途径,但吴尚先
以他丰富的外治疗法实践中早已否定了这个观点,他写道:“前人治黄疸,
用百部根放脐上,汤和糯米饭盖之,以口中有酒气为度,又有用姜、白芥
子敷脐者,口辣去之,则知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中”。
外治药物的吸收,可通过以下几种作用实现:
(1)细胞扩散作用:敷贴在皮肤上的药物,可通过汗腺通道,角质
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吸收。
(2)水合作用:角质层含水量与外界密切相关,膏药外贴,“形附丽
而不离”,“气闭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使
得角质层含水量由 5%—15%增至 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

2
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通。实验证明,药物透皮肤度可因而增加 4—5 倍,
同时还能使皮肤从 32℃增至 37℃,而加快透皮速度的作用。
(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膏药中所含一些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
扩散的吸收作用,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通透率。
(4)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开窃有香”,“破结有辛”,在外治中,
冰、麝、沉、檀、菖、椒、芥、浆、桂之类芳香药物,几乎随方皆有。实验证明:
用芳香类药于局部,可使皮肤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 8—10 倍。
科学实验几科完全验证了吴尚先“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于吸气,
融于渗夜”的理论。
2、“通经走络”。经络系统网络全身,沟通表里、上下、二十经内侧属络
脏腑,外侧分布十二皮部相对应,故能“不见脏腑恰能直达脏腑”。外治法
很强调穴位实施,神阙、膻中、劳宫、涌泉等都是外治要穴。有一乳痈患者用
鲜半夏塞鼻治疗,15 分钟后,蚁走感顺序自鼻—上唇—口角—下颌—锁骨
上窝,沿足阳明胃经线路直抵乳房,并随即乳汗流出,生动实现了经络在
外治中的作用。
3、“不走迂途,直而能致”。这是外治法的“见病则医”的局部作用,故
贴膏外治,有良好的局部疗效疗效,吴尚先“见患治患,捷于内服”之说确
信而可证。
(二)制方兵多将广,不避“反”和“畏”
几内治之方俱可移作外治。如叶天士用平胃散沙烫治痢,用常山饮炒
嗅治疟,均获奇效。然亦不可拘于内治成方,亦可随症制方。其制方之首,
亦有异于汤头者,其异之大者有二:
一是方大:体表用药,药物吸收不如内服之能达到必要的程度;再则
膏贴外治,常是一膏治,如无广络原野之势,焉能涵盖诸病;三则外治中
安全系数大,副作用小,可以放胆用之。制方用方虽庞大,并非乱拼瞎凑,
而是有理(医理、药性)、有据(根据官方多效者、秘方之奇验者),故能
取得“物以杂而得全,功以协而成和”的效果。
二是不避“反”本草言明的“十八反”、“十九畏”,在内治法中作为配伍禁
忌,可说是百代宗之。但是在外治法中不仅不忌,有时还有意配伍用之,
这是外治法的一大特点。“二物性反,正取其相激为用”,利用药物间的“畏”、
“反”,是外治法中运用配伍以强药势的一个总要措施。
(三)选药必取猛、生、鲜
外治法由于隔着皮肤这一障碍,欲使药物能深入发挥作用,必先首先
突破这一障碍。这一要求反映在选药上,就是必须选用猛药、生药、香药。猛
药者,是指药峻烈,甚为有毒之品,很多在内副方中是禁用、慎用的,在
外治方中是必不可少的药,如乌、附、斑蝥、砒、硫磺、巴豆、牵牛、甘遂、芫
花、大戟、木鳖、蓖麻、轻粉之类;生药者,不经炮制,气雄力足,如姜、葱、
蒜、韭、槐、柳、桑、桃、凤仙、苍耳、芫荽、生半夏、生南星及诸草药之类。香
药,以香为用,穿透力强,如冰、麝、檀、沉、苏合、菖蒲、乳香之类。这三者
的共同点是功能大,故外治方中方方皆有,为必用之品,直达病所,使之
“功决滋助,无不如志”。蓖麻能拔病外出,乳香能引药气入内,木鳖仁能
追病源,金风草能透关节,透骨草能深入骨髓,根据吴氏 21 膏方所用药
味统计,使用频率在 16 次以上的有芷、芎、夏、星、姜、葱、槐、柳、桑、木鳖、
蓖麻、山甲等,无一不是猛、生、香类。吴尚先比喻:“统领分健儿斩关夺门,

3
擒贼夺魁,此兵家所以制胜也,膏亦似之”。
(四)贴膏疗法,前途无量
贴膏疗法是将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一种给药方法,它与静脉、皮下注射方法一样都可以使药直接进入外周血
液循环,无需经肝脏解毒,作用直接。它具有实用方便、对药物吸收充分、
对适应症针对性强等特点,膏贴疗法对药物吸收充分、持久,并可使血药
浓度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而避免了口服、注射中出现给药浓度
高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膏贴疗法不仅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等疾病的局部用
药上显示了明显疗效,而且在内科、儿科、妇科杂症的治疗方面也有显著作
用。与易为患者接受,尤其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症或服药困难之
病,更具优势内服疗法药物易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遭酸碱和各种消化酶的
破坏,又需要经过肝脏的“首过”作用,血液浓度不易长时间保存,因此,
国际上已开始将新药研究的重点转向皮肤给药剂型,近年临床上使用硝酸
甘油膏贴的新剂型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优于口服给药的疗效,
左旋嘧唑涂布剂的出现,使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并可减轻对脏器的损害。
总之,膏贴疗法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给药方式,它需要通过体表皮
肤吸收发挥作用,因此皮肤吸收机制的研究对提高疗效有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提高,分析检测手段不断完善,必将大大推动膏
贴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膏药的处方设计
“辩证施治”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和特点,处方选药首先要辩证求因,掌
握发病机理,处方时还可参照方书和文献报道,特别是现在药理学研究成
果。
根据常见皮肤病和外科用药特点,中药膏药处方中的药物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1、消瘀止痛类药物 消瘀止痛类药物是以当归、红花、乳香、没药、洋
金花、开仙子、马钱子、罂粟壳等为主,配以行气滞的青皮、香附、丁香,祛
风除湿的独活、海桐皮、川西椒、南星、灵仙、防风,清热解毒的大黄、芙蓉
叶、公英、山栀、赤小豆,舒经活络的土鳖虫、木瓜、鳖甲等,组成具有舒经
活络、散瘀止痛、清热祛湿、清热行血功效的方剂,用以治疗跌打扭伤、骨折、
筋断、扭挫新伤、淤血肿痛者以及风湿痹阻经脉诸痛症,如消瘀止痛膏、定
痛膏、消肿膏等。
2、舒经活络类药物 舒经活络类药剂是以紫荆皮、木瓜、防风、当归、
川芎、三七、威仙灵为主,配以驱风胜湿的羌活、独活、秦艽、清热祛湿的苦
参、防己,温经散寒的川椒、川乌、草乌、肉桂,行气化湿的厚朴、木香、茴
香,活血止痛的丹参、丹皮、白芷、乳香、玄胡、马钱子等,组成具有舒经活
络、散瘀止痛、清热祛湿等功效的方剂,用以治疗跌打损伤中后期或风湿痹
症,局部肿痛、肿胀、酸楚麻木、关节活动不利等症,如金不换膏。
3、温经通络类药物 温经通络类方剂是以桂枝、细辛、木鳖子、南星、
当归为主,配以祛风胜湿的防风、秦艽、白芷、苍术、五加皮,祛风强筋的虎
骨、牛膝、续断、鹿茸,行气活血的木香、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等,组成具
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风除湿、化瘀止痛、强筋壮骨功能的方剂,用以治

4
疗损伤日久、正气虚弱、寒痰湿毒入侵筋骨而致阴疽、流注,或跌打损伤后
期,淤血未尽、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脉、肢体麻痛,如万应膏、狗皮膏。
4、接骨续经类药物 接骨续经方剂以自然铜、土鳖虫、木鳖子、续断、
血竭、乳香、没药、接骨木、落得打等为主,配以活血祛瘀的当归、肉桂、苏
木、红花、紫荆皮,祛风胜湿的白芷、天南星、川椒等,组成有接骨续经、活
血祛风、消肿止痛功效,用以治疗跌打扭伤、骨折筋断早、中期,以及骨折
整复后,促进筋骨接续者。
5、拔毒生肌类药物 本类方组成以象皮、血竭、东丹、密陀僧、火硝、雄
黄、乳香、明矾为主,配以清热解毒的大黄、赤芍、生地,支腐生肌的轻粉、
白砒、赤石脂、白蜡等,组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拔毒生肌、敛疮止痛
功效的方剂,治疮疡、瘰疬、疔毒、痔瘘以及创伤溃疡、创口流脓、腐肉不去、
新肉不生、久不愈合者。
膏药的临床应用
膏药是祖国医学中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膏药治疗是外治方
法中的一种,利用药物作用于患者的体表、发挥药物通经活络、祛风散赛、
行滞祛瘀、开窍透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调整人
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人是一个有机体,临床治病必须从整体概念出发,不但重视局部病变
更重视全身。膏药的临床应用也是中医的整体观为指导,即强调局部治疗
作用,同时认为治疗局部影响全身,又可以通过治疗全身疾病来影响局部。
膏药包括(基质)和药两个部分,膏比较简单,成份固定。药的部分
比较复杂,其成分常因部、因人、因地而异。我们这里推广介绍的各种膏药
是由油脂和氧化铅在一定条件下制成的铅硬膏,根据临床需要在基质中加
入适当药物制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膏药。
配制膏药的依据,不外乎起源于汤剂、丸剂。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
丸剂,一般都是可以熬膏或加细末入药,膏药能治多种疾病,道理同于内
服,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而已,服药必须先入胃,经过消化道分别清浊再
输送到全身,药物之糟粕不能进入经脉,能入者只是药物的气味。膏药贴
于皮肤,同样能将药物之气味透过皮肤直达经脉而融化于津液至全身,起
到治疗作用。为了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在制作膏药时,多用生药和重用
芳香走窜药物,如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生南星、生半夏、乳香、没药、樟
脑、冰片、麝香等。
第一节 膏药治病须遵循的原则
1、谨守病机,辩证实施。治病必须明确其病因、病位、证候、脏腑、气,
血虚实的变化,即需要审因、明位、定性,求出疾病所属,才能有的放矢。
2、审四时,察病形。祖国医学强调人与天地相应,病与四时之气相关。
冬季多病咳喘,长夏多洞泄温疟,病在内而形诸于外,故查外可知内,正
如吴师机《理瀹骈文》所说:“用膏之法有五:一审阴阳,二审察四时五行,
三求病机,四度病情,五辨病形。精于五者,方可辨证分明,以膏统治百
病。”
3、知标本,明缓急。病分标本,有治标而得者,有治本而得者。临床多
数急者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不缓不急者标本兼治。古人强调;“知标本者,

5
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向·标本病传论》)。
4、选穴精要。俞穴既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
又是血气流注的地方。在病理状态时,穴位既是外泻侵入机体的门户,又
是病变反应于体表的敏感点。中医认为,穴位既可以诊断疾病,又可以用
来作为治疗疾病的刺激点,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
力,调理脏腑功能,补虚泄买,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
的。一般来说,病在外者贴于局部,病在内者贴于穴位。正如吴师机所述:
“若脏腑病,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肚脐,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
与心口对,命门与肚脐对,足心与丹田应。”“若病在经,循其经而取之”
(《理瀹骈文》)。若能选穴精当,可两收药效与穴效之功。
第二节 膏药在各科中的临床应用
1【外科】祖国医学十分重视膏药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常见病痈、疔、
疖、疽、瘰疬等疾病早期,均可用膏药来贴敷,这是因为膏药完全阻止皮肤
表面的水分的蒸发,可以软化角质,剥落上皮,保持局部温度,促进药物
吸收。有消炎、活血、止痒、驱风促进硬块吸收作用。如果将具有渗透和消散
作用粉末状消散药,掺布于膏药上,贴于患处,使疮疡壅结之毒,移深浅
居,肿消毒散。对于溃疡初期脓拴未脱落或肌腐新肉未生,具有祛腐拔毒
排脓的作用,如果腐肉已脱,脓少将尽之时,使用膏药,能促进疮口迅速
愈合。薄的牛皮纸膏药,在传统中医外科中可以作为纱布敷料的代替品,
节约耗材,同样起到保护疮面的作用。如化痞消痛膏,可消痞块止疼痛。
2【骨伤课】祖国医学中使用膏药治疗骨伤科疾病比较广泛,经验也很
丰富,而且都有较好的疗效。软组织损伤为常见病,扭挫伤伤后,血脉受
损,气血淤滞,恶血内流,结成包块,轻则肿、痛,重则影响功能活动。因
此,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为本病的主要制法。急性期可辅以清热,慢性期辅
以温散,膏药较内服法更具有其特点,能直接作用于患处,收效快。而对
其他部位没有影响。膏药治疗骨折时,能固定患肢,相对制动;维持局部
温度,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局部新陈代谢,组织吸收,起消肿止痛
的作用,促进骨折愈合。骨折增生使用膏药可祛风湿,通经止痛,软坚化
结,也有满意的疗效。如复方灵仙膏等常用于风湿庳痛,跌打损伤。
3【内科】膏药治疗内科疾病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因为十
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因
此,调经脉之虚实,可以治百病。膏药贴于俞穴,通过不同的药物气味,
由经脉入脏腑发挥作用。
扶正祛邪,协调阴阳。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入机体,
正邪交争,正盛泻退。六淫中,寒、湿伤阳:暑、燥、火伤阴。风为淫首,伴
寒、湿则伤阳:伴火、燥伤阴,七情致病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耗伤正气,
因此,正虚必须扶正,调补气血阴阳,抗邪外出,《内经》云: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疾病发生的过程是阴阳失调所致。健康人则阴阳平衡,互相维
系。一旦失去平衡则会出现阴阳盛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因此,膏
药治疗也是协调阴阳,使之平衡。我们准备制膏药时,必须根据临床辩证
中气血阴阳的盛衰选方用药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如温阳法,就是通
过扶助人体阳气已祛寒回阳,消除里寒症。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暖脐膏,
就是膏药加上丁桂散外贴,起到温散寒邪,理气止泻。又如治疗哮喘的益

6
气定喘膏,可润肺化痰止咳。
4【妇科】妇科病多数与经、带、胎、产有关,治疗以调经、止带、护胎为要。
膏药疗法多用于乳房病、痛经等,乳房以乳痈最为常见,初产妇哺乳期最
易发,膏药贴敷宜旱,初起为红肿热痛,此为热毒壅瘀乳络所致,治宜清
热解毒,行气通络,如肿硬较甚,则应泄热、软坚、消肿。若有乳漏,可加
红升丹拔毒、去腐、生新。乳房肿块,小叶增生,治宜舒肝理气,化痰活血,
软硬散结。痛经者,膏药可贴于脐中或腰骶部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5【儿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冲,又不知调养,每易六淫侵袭,发为
外感,咳嗽等病。此外,小儿不能节食,过饥过饱,或乳食不当,增色能
损伤脾胃,因此小儿脾胃病较多,如呕吐、泄泻、虫证等。腹泻若因中寒不
运,治宜温中散寒,常用丁桂散、吴萸香椒粉膏药贴脐。痄腮,多由温热之
邪聚少阳、阳明经。消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用大青叶粉或麝香膏药贴
敷。
膏药应用请注意事项
1、所贴部位要选择准确,严格消毒,有破口者一定要用无菌盐水或碘
伏消毒后,在贴敷膏药。
2、膏药贴敷前需要加温烘软,但应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3、按时换药,随时注意观察用药局部情况。
4、贴后发生瘙痒,可在膏药外按摩,若无效可先将膏药揭下,用酒精
擦后再贴膏药。
5、对膏药过敏者,如发生瘙痒、疱疹、水疱、糜烂等,应将膏药取下,
用酒精消毒后,对症用膏药换药,纱布包扎,待疮面好后,在酌情贴膏药。
严重过敏者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6、外用膏药勿内服。口、眼、耳、鼻等处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
有毒的药物千万不能进入口、眼、鼻、耳及肛门和前阴内。
7、孕妇慎用膏药外贴于腹部和腰骶部,禁止用芳香走窜类药物外贴。
8、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敷贴时间也不可过长
9、贴用膏药时,不会影响其他药物的治疗。
所贴部首先用乙醇清洁局部,根据疾患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膏药
揭去膏药衬纸或薄膜,贴在患部或相应的穴位上,用手捂两分钟,膏药在
人体热力的作用下,膏药表面遇热软化,使之紧紧吸附在皮肤上,对急性
疾患,如跌打扭伤、咳嗽、腹泻发热、关节肿痛等可连续使用:对慢性疾患,
可每日贴 12—18 个小时;对化脓已溃的疾患,每日更换 1—2 次;对久贴
膏药出现接触性皮炎的者,需局部抗过敏治疗,待痒疹消失后再继续贴敷;
衣服或手被松香膏药污染时,可用汽油洗涤。
膏药的分类
膏药分为内服膏、外用膏,在此我们所讲的是外用膏,内服膏在此从略。
外用膏从剂型上分为硬膏、软膏、调和膏、捣制膏;从色泽上分为黑膏
药、白膏药、绿膏药、黄膏药、红膏药等,从其所用基质上分为油丹膏、油蜡
膏、油松膏、胶质膏、酒类调和膏、植物汁类调和膏、蛋青调和膏、醋调膏、水
类调和膏。当然现代所用的有甘油硬脂酸等化工原料所制的水包油、油包水
等剂型。捣制膏药有鲜草类捣制膏、药物与松香捣制的膏,动物脂肪、脊髓、

7
鲜活动物与药物捣制膏类等。
从其功效上分类,有“截”类膏,有“拔”类膏,有“转”类膏及治表的膏,
治里的膏,生肌膏、止痛膏等。
膏药的保管
制好的各种硬膏,应放在洁净、阴凉、干燥处,置较密封处保管。不能
曝晒,不要放在风吹处,防止其干裂或药效走失。软膏类要放在磁罐或瓷
杯内存放,盖好盖,以防污染。调和膏及捣制膏的保管应根据情况,有些
调和膏可配后长期存放使用,如一效膏;用植物鲜汁及蜜、蜡、蛋青所制的
调和膏都是现用现配的;捣合的“千锤膏”能长期存放使用,但用活动物及
动物血、肝等捣制的膏只能现配现用。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膏药基质老嫩适宜是制取膏药的中重一环。膏药熬的过老,膏药无
粘性,贴不住,无效果;膏药熬的太嫩,粘性太大,不能固定所贴部位,
容易移动。而且难以揭下,容易污染衣服。
2、膏药的老与嫩,与季节和地区有着很大的关系,冬天的膏药老嫩适
宜,到了夏天就显得太嫩,夏天的膏药老嫩适宜,到了冬天就显得太老,
所以在制取膏药基质时,需根据季节、地区用量大小决定。
3、乙醇提取液尽量不含淀粉、蛋白、糖、粗纤维等杂质,以免在制取松
香膏药过程中,淀粉、蛋白等杂质接触锅底在高温下脱水碳化,形成去多
大小不等的颗粒碳,影响膏药的纯度,以至不能使用。
4、在摊贴膏药时,锅内的膏药需不停的搅动,使整个膏药在锅内受热
均匀,避免在锅地的膏药吸热大多而药效受损失。
5、向锅内喷撒的药物浓缩液浓度宜大,因为浓度越大,越能缩短膏药
的加工时间,避免膏药加温时间长产生氧化反应而降低粘性。
6、选择硬度大一点的膏药被,以不透气者为佳;膏药被质软,在衣服
摩擦部位容易卷起,衣服接触膏药易受污染。
新型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工具】:炉灶 1 个、28 号铁锅 2 个、铁勺 1 把、100 目筛子 1 个、防火
盖 1 个、木棍 1 个、500°的温度计 1 个、小池或大小水盆各 1 个。膏药被、膏
药衬纸或薄膜。制作方法见光盘。
2、【材料】:好麻油、黄丹(铅粉)
3、【炼油】:掌握好火候很重要,对膏药老嫩有重要影响,炼油标准:
炼油时看油烟的颜色:由青浅色—黑浓色—白浓色(用木棍撩油时烟更为
明显),观察到白色浓烟为准。看油花:一般情况下,沸腾开始时,油花
多在锅壁附近后向锅中央聚集,油花在锅中央时为准。取油做滴水成珠试
验,取小量油滴入水中,待油滴散在水中又集聚在水中不散开,下沉后浮
上水面,呈球状或将药油置于白瓷板上,如油是棕黑色稠厚状时,即示油
已炼成。开始下丹收膏:不离火边加热边下丹,锅内油温 320°左右,下丹
时温度不低于 270°左右,顺时针不停搅动。下丹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快
了会溢锅、爆炸(因为铅粉与热油产生氧化,产生大量的烟雾,快了就会
溢锅或爆炸、慢了易焦糊在锅底)操作要领:下完丹后,边搅边看锅油的

8
颜色,以深灰色或黑色为宜,此时做基质老嫩试验:取锅内少量油滴到水
中,待冷却后用手捏不粘手、柔软、拉丝不断、颜色黑亮为准,表示基质已
熬好。此时停火,停火后稍停片刻将基质倒入清水盒(池)中,泡 7~10
天后备用,每日换水一次(此法也是为了去火毒,火毒去不尽膏药贴在皮
肤上会产生过敏、发痒等反应)基质做老了膏药贴不住,做嫩了膏药会流。
如果偏嫩再断续加热,炼到适宜为止,如果偏老了基质就在摊膏时加已炼
好的油适宜后为止。
二、药料的制备:1、药料的煎煮及浓缩粗药,不需要保持生药性的药
物都可以用铁锅煮浓缩,水要高出药面 4-6 寸,煎 1-2 小时,先武火后文
火,待锅内药物膨胀后用文火,如水不够可再适量加水,煎汁倒 2/3 至盆
中,再加水进行二次煎 1-2 小时,然后将二次煎汁混合药渣压汁过 100 目
筛,再上锅浓缩 4-5 小时,收膏(如益母草膏样)成为流浸膏,此为 A 组
药。
2、研压细粉:为 B 组药:贵重药物及需要生药药性的药物分别研压细
粉过 100 目筛备用。3、研压细粉的 C 组药:贵重及起渗透作用的药物,如:
血竭、三七、麝香、冰片、樟脑、蛴螬等分别研压细粉备用,不好研细的中药
怎么办?如:樟脑、冰片、没药、乳香等,办法是先用研好的中药粉取适量
与其一起研压细粉就很容易了,注意樟脑和冰片不要同放在一起,混合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溶化。
3、摊膏:取一定数量的基质(丹膏)放入锅中,文火慢慢化开,注意
火不要太大,大≥200°的后就会产生新的火毒,文火去尽水气,停火凉至
70°左右,将 A 组药(流浸膏)下入,充分搅匀,再加热去水气(流浸膏
里的水分)注意用文火,此时锅内会产生小气泡,气泡内就是水分,当观
察到小气泡没有时用纸拈点膏药,用大拇指、食指向反方向用力搓,如果
很滑说明水气未尽,如果用力粘性强即可停火,凉至 70°以下再下 B 组药
粉。此时稍加热边下药边顺时针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停火下 C 组药粉,
搅拌均匀后即可摊在制作的膏药布上,做好的膏药可保存三年。5、质量要
求:膏药布一般 12㎝×15㎝、17㎝×17㎝、16㎝×18㎝可自己制定。选药一
定要按设计要求(药材质量要好)依法加工,按设计要求制备药物(浓缩、
细粉、过筛越细越好)。
无铅膏药(松香型)的制备工艺
1、【工具准备】:(1)称一杆;(2)碾糟一个或粉碎机一台;
(3)120 目细筛一个;(4)铁锅一口、锅铲一把;(5)火炉一个;
(6)100ml 量杯一个;(7)摊贴膏药的勺子或膏药印一个;(8)膏药被、
膏药衬纸或薄膜。
2、【材料准备】:植物油(桐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蓖麻油任选
1-2 种、松香、乙醇)。
3、【预先加工】:(1)中药精料(为脂溶性物质或受热易受损的一些
药物)粉细、过 120 目筛;(2)中药粗料(根、茎、叶、果、骨、肉、皮、毛、
甲等)去灰土杂质或切片,置 3-10 倍乙醇浸泡 7-15 天,或时间更长一些。
浸泡结束后,倾出乙醇提取药液去渣,用 3-5 倍水煎汁、去渣,煎液加热浓
缩为中药粗料的半量或等量,再将浓缩煎汁倾入乙醇提取液中,杂质产生
絮状沉淀,清液为乙醇提取液,取清液再加热浓缩为中药煎汁浓缩液的

9
1.5-2 倍。乙醇提取液浓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加热挥发;另一种是全
玻蒸馏器加热回收。
(一)松香膏的制作工艺:植物油 1 份,松香 5-12 份,(可根据季节
或地域确定松香份量即估计量)松香打碎和植物油一同放入铁锅内加热溶
化用锅铲搅匀,做老嫩试验:用铁棒蘸点桦膏涂在牛皮纸上,再贴到皮肤
上,稍等片刻,撕下,所贴部位还遗留下部分松香膏,并在撕的过程中带
有长丝,说明松香太嫩;如松香膏药贴到皮肤上吸附不紧,容易脱落,说
明松香太老;松香膏揭去需用力,揭过以后所贴部位不留油迹,说明松香
膏老嫩适宜。如膏过嫩需要加原量 1/10 的松香再试;如松香膏太老再加原
量 1/10 的植物油再试,直至老嫩适宜。温度在 100℃左右,将乙醇浓缩液
(流浸膏)喷撒入锅内,边喷撒边搅拌待乙醇浓缩液喷撒完,锅内气体挥
发即停火,待温度降至 70℃将精料掺入松膏内搅匀。
(二)摊贴:膏药制成将火关闭,膏药锅置火炉上,利用火炉放出的少量
温度来维持膏药在锅内的软化点,使膏药处于软化状态,利用勺子膏药印
或将膏药摊贴在膏药被上,制成所需要不同规格的膏药:一边摊药一边将
薄膜或衬纸覆盖在膏药面上,保证膏药面平整、不粘边,膏药不变质;摊
贴完毕,装入塑料袋入塑料袋密封,用盒包装,置于阴凉干燥处。
新型膏药(巴布剂)制作方法
1、
【工具】:28 号锅 2 个、涂覆机 1 台、木棍 1 个、500°的温度计 1 个、
大书夹 2 个、20×20 木板、100 目筛 1 个。
2、【新型膏药基质】:马来胶。(压敏胶)
3、【新型膏药布】:无防布(12×15 大小可制定)
4、中药粉碎过 100 目筛。
5、压敏胶比中药粉比透皮剂比辣椒素:胶 1000g:药粉 300g:氮酮 30—
50 毫升:辣椒素 5—10 毫升。
6、
【制作方法】:马来胶文火慢慢溶化,注意温度不要超过(140°),
待溶化完全后停火凉至 70°时加入配方药粉,搅拌均匀,50—40°时加入后
下药粉、在加入透皮剂和辣椒素搅拌均匀即可倒入膏药涂覆机可涂覆制作
大小不同的膏药即可。(具体看操作或光盘)

红膏药的制作工艺
【所需工具】:煤气罐、铁锅、防火盖、搅药棍、铲子、温度计等。
药物配比:松香 300 克、色拉油 90 克、黄丹 30 克、药面 150-250 克。
(或用有色那敏胶)
熬制方法:将松香倒入铁锅内,微火烧,至松香完全化开,闭火,把
锅端下,搅拌一会后,下色拉油、黄丹,继续不停搅拌,油开始冷却,没
有烟时,放入药面。继续搅动,待膏药已冷却,有粘稠感时,涂于硬纸或
硬布上,用时将膏药温热化开即可敷于患处。
黄膏药的制作工艺
黄膏药也是用松香为膏药基质,制作方法与红膏药大致相同,但欲将
膏药熬制成黄膏药时,在制作过程中可将下黄丹一节免除即可,因为大多

10
数膏药为黄褐色、松香本身也是黄色,所以熬制手工艺膏药自为金黄色。
白膏药的制作工艺
此膏药同样采用松香为基质,其操作方法与前种膏药大同小异,所要
注意的两个问题是:1、炼松香时不要加樟丹。2、最好先用上等松香为基液。
(或有色那敏胶)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1、药放入油中泡制的时间:春天五天,夏天泡三天,秋天泡七天,冬
天泡十天。
2、药油的比例:药:油、1:5。
3、一定要用 500 度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4、制作的方法:把药油混合在一起熬至到棕褐色时(280 度至 320
度),把药捞出来,这时称油的重量,算出下丹的数量,冬天 用丹是一斤
油用 210 克丹,夏天用 250 克丹,油温 100 度时下丹,下丹后用力搅拌,
用大火烧至 280 度—300 度时,停火用力搅拌,到 70 度时,下入冰片、樟
脑,直到 20 度时加入氮酮 20—40 毫升,直到搅不动为止。
特别注意:一切膏药(黑:红:黄:白:巴布膏)在制作过程中都要
加入透皮剂(氮酮)防止过敏加入:扑尔敏 100--500 片,使膏药发热:加
辣椒素,增强镇痛加入:炎痛喜康 100--500 片,强地松 100--500 片。
三、膏药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解答:
1、马钱子中毒的临床表现:颈肌抽动、吞咽困难、息窒感、继有紫绀、
强直脚弓张、牙关紧闭、肌痉挛。
处理:西医禁用麻醉药物,中医浓浓的大叶一碗喝上或白砂糖一碗。
2、生甘草 15g,紫苑 15g,水煎服即可缓解。
3、影响黑膏药疗效的因素:基质不合格(做出的膏药太软或太硬)铅
粉的含量达不到 85%以上。下丹的温度达不到 335°,炼油的时间过长或过短。
4、所使用的药物不符合设计要求:原因:A 组药浓缩时焦化。BC 组药
粉<80°目筛。所用的药物质量不好使用了伪劣药物。去水气太过火,使浸
膏焦化,膏药变老,去水气不完全,膏药嫩了都会影响膏药的粘贴度。
远红外药贴粉
远红外陶瓷粉它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温控,共振效应,易被物体吸收
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因此,远红外线被广泛用于康复医学的物理治疗,
其原理为原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将红外热能
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层的组织,使局部温度上升,并有内向外散发,毛细
血管因此而发生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增强组织的再生能
力,远红外粉具有抗紫外线,杀菌,消除异味,防病治病等功能,是功能
保健品等新型产品的量佳原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微循环,促使正常
微循环血流增加 2 至 3 倍,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由
此种粉体为添加剂制成的膏药,具有优良的保健理疗功能,热效功能,从
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可以把远红外粉加入以上各种膏药当中使用。
金骨消痛贴(新型黑膏药)专利配方(zl:201010011628.3)
1、
【处方】;A、马钱子 60 克、生川草乌各 50 克、生南星 50 克、生半夏
50 克、甘遂 30 克、土虫 50 克、蛴螬 30 克、七叶一枝花 50 克、洋金花 50 克、

11
生白芥子 30 克、三七粉 30 克、细辛 45 克(后下)、冰片 20 克(后下)、樟
脑 50 克(后下)、炮山甲 30 克、蜈蚣 30 克、全虫 30 克、徨延胡 60 克、薄荷
30 克,乳香 30 克,没药 30 克,郁金 60 克、(扑尔敏 100 片、炎痛喜康片
150 克,辣椒素 10—20 毫升,透皮剂 30 毫升,朱砂云南白药粉各 20 克后
下)。
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过 100 目筛),称量均匀混合。
B、乌蛇 60 克、灵仙 90 克、麻黄 60 克、桂枝 90 克、鸡血藤 90 克、桃仁 45
克、红花 45 克、当归 45 克、川芎 50 克、姜黄 50 克、生地 50 克、羌活 40 克、
独活 40 克、秦艽 45 克、防风 30 克、地龙 45 克、秀骨草 50 克、苍术 30 克、三
棱 60 克、莪术 60 克、丹参 50 克、枳壳 40 克,牛膝 50 克、木瓜 45 克、伸筋草
50 克、鹿含草 90 克、海风藤 60 克、寻骨风 60 克、申姜 60 克、山奈 60 克、干
姜 120 克、苏木 60 克、桑枝 60 克、川山龙 60 克。
2、【制作工艺】: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浓缩成
流侵膏(如益母草膏样)再加上 30 克鸡血。称取膏药基质 3200 克、以文火
熔化后离火,冷却到 70 度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
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汽尽失,再离火冷却到 70 度时入 A(细粉药
物)在加入透皮剂和辣椒素。或(将上方制成新型的膏药取 AB 两方的药粉,
那敏胶 4 公斤,溶化后 70°加入细药粉 40°加入透皮剂,辣椒素即可摊膏)
3、
【摊膏】:膏药制成将火关闭,膏药锅置火炉上,利用火炉放出的少
量温度来维持膏药在锅内的软化点,使膏药处于软化状态,利用勺子膏药
印或将膏药摊贴在膏药被上,制成所需要不同规格的膏药:一边摊药一边
将薄膜或衬纸覆盖在膏药面上,压平、保证膏药面平整、不粘边,膏药不变
质;摊贴完毕,装入塑料袋入塑料袋密封,用盒包装,置于阴凉干燥处。
【功效】: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软化骨刺、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改善血液循
环、促进组织细胞修复等。
【主治】: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
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骨坏死、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膏药,揭去膏药面上的防粘
纸,清洗患处,找准病变部位或痛点、穴位将膏药烤至软绵程度温度适宜
时贴敷,每 5 天换一次,6 贴一疗程。
【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患者可能有胶布过敏或药物接触性痛痒反应,
遇此,贴敷时间勿超过 24 小时,偶见红肿、水疱者应停药,并酌情处理。
(可用鲜姜片涂抹或皮炎平即可)
2、孕妇慎用,开放性创口者忌用。
3、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祛寒灵仙湿敷膏(新型黑膏药)
A、
【处方】 生马钱子 60g、生川乌 75 g、生草乌 60 g、生南星 60 g、生半夏 60
g、净全虫 30 g、蛴螬 30 g、洋金花 45 g、甘遂 3 g、土虫 50 g、炮山甲 30 g、七
叶一枝花 45 g、生乳香 45 g、生没药 45 g、三七粉 30 g、辽细辛 45 g、肉桂 30
g、古月 30 g、生白芥子 30 g,共计 830 g。
B、乌蛇 60 g、桂枝 90 g、桑枝 90 g、生麻黄 60 g、防己 30 g、秦艽 45 g、
生桃仁 60 g(捣碎)、红花 45 g、防风 45 g、苍术 30 g、鸡血藤 90 g、当归 60
g、白芷 60 g、羌活各 45 g、急性子 60 g(捣碎)、苏木 50 g(碎)、广地龙
45 g、威灵仙 60 g、片姜黄 50 g、牛夕 50 g、木瓜 45 g、生香附 60 g、川芎 45

12
g、灵脂 60 g、透骨草 75 g、三棱 60 g、文术 60 g、穿山龙 90 g、申姜 60 g、鹿含
草 60 g、寻骨风 60 g、蟾酥 25 g,共计 1870 g。
【制法】 1、将 A 组药 B 组药分别压成细粉,过 80-120 反复过筛,使其
均匀,制的 1 号药粉,密封备用。
3、将无纺膏药布揭开中间是做好的药托,量取药粉(根据药托面积定
量)放入框内,用小毛刷摊平整,药面上盖上袋茶纸和棉质白布,周边固
定,压平,在附上防粘纸同液体小包装袋备用。
4、液体小药包的配制
每一小药包内装药液 5 毫升,内含月桂氮酮 0.15 毫升、樟脑 0.5 克、薄荷冰
0.15 克、冬青油 0.1 毫升、丁香油 0.15 毫升、加 50 度纯粮酒至 5 毫升。
【功效】 同“金骨膏”。
【主治】 同“金骨膏”。
[用法]揭去药面上的防粘纸,剪去小药包的一角,将包内的药液均匀
的撒在药面上,贴于洗净晾干之患处,用手压按生剂,一贴用 48 小时,3
贴为一疗程,一般贴后 15-30 分钟见效。
【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患者可能有胶布过敏或药物接触性痛痒反应,
遇此,贴敷时间勿超过 24 小时,偶见红肿、水疱者应停药,并酌情处理。
(可用鲜姜片涂抹或皮炎平即可)
2、孕妇慎用,开放性创口者忌用。
3、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舒筋活络活血膏(新型黑膏药)
【处方】A、骨碎补 30g、续断 30 g、大血藤 30 g、灵仙 60 g、独活 50 g、秦
艽 15 g、白蔹 45 g、海桐皮 45 g、白芨 45 g、川牛夕(白)25 g、川牛夕
(红)40 克、枳壳 30 g、茜草 45 g、羌活 50 g、红花 50 g、苏木 50 g、伸筋草
40 g、透骨草 60 g、寻骨风 50 g、刺五加 60 g、桃仁 50 g、麻黄 40 g、泽兰 20
g、三棱 25 g、莪术 25 g、高良姜 20 g、白芥子 15 g、香附 40 g、柴胡 40 g、蒲公
英 70 g、连翘 40 g、紫荆皮 45 g、生地 100 g、防风 45 g、千里光 15 g、钻地风
45 g、当归 50 g、木瓜 35 g、豨莶草 45 g、松节 50 g、海风藤 45 g、穿山龙 60
g、勾藤 40 g,共 13 味,1870 g 粗末。用水煎 3-4 次,得浸膏。
B、乳香 25 g、没药 25g、三七(大颗粒为佳)250 g、血竭 30 g、生川乌
20 g、生草乌 20 g、生枝子 50 g、折芥子 15 g、土鳖虫 20 g、肉桂 12 g、丁香 10
g、白芷 12 g、甘草 36 g、辽细辛 16 g、生马钱子 30 g、木香 20 g、雄黄 15 g、共
17 味细末。
【制法】用麻油 11㎏熬至滴水成珠;取黄丹 3.9-4.4㎏(先将黄丹炒成
紫色,去水分)徐徐下入油锅内搅匀,观察老嫩,得基质;待基质老嫩适
中,倾入水中去火毒 7 天;然后再将基质放入锅内溶化;将 A 所得的浸膏
投入锅内基质中调匀,再将 B 的细末放入锅内搅匀;将锅离火降温后,最
后将冰片 25 克、樟脑 25 克投入;收膏后,按每张膏药 35 克左右摊涂。
【主治】 一切新旧损伤、扭挫伤、风湿关节痛、无名肿痛。
【注意事项】1、如皮肤过敏或其它不适感,停用一天。
2、孕妇禁用。3、严格按此方配伍,否则影响疗效。
风湿寒痛特效黑膏药(新型黑膏药)
【处方】A 组方:虎杖 70g、鸡血藤 70g、威仙灵 50g、续断 50g、防己 50g、青

13
凤藤 25g、麻黄 50g、防风 35g、肉桂 35g、羌活 35 g、独活 35g、曼陀罗子 50g、
白芥子 50g、辽细辛 35g、生草乌 50g、生川乌 50g、蟾酥 15 g、大蜈蚣 l0 条、
甘遂 50g、当归 35g、黄芪 35g、乳香 50g、没药 50g、天麻 30g、鹿茸 30g、红参
30g、冰片 30g、麝香 10g 各取细粉过 100 目筛备用
【制法】B 组方:虎杖、鸡血藤、威仙灵、续断、防己、青风藤、麻黄、防
风、肉桂、羌活、独活、曼陀罗子(研细)辽细辛、生草乌、生川乌、 当归、黄
芪置水煎收膏(流浸膏药)。
C 组方:天麻、蜈蚣、红参、鹿茸、白芥子、甘遂、冰片、麝香、乳香、没药
分别研成细粉过 120 目筛备用。
1、取适量基液溶化加入流浸膏,70℃时在分别加 A、C 组药粉透皮剂
即可摊膏。
2、用膏药勺或膏药印,按临床需要摊贴不同规格的膏药。
灵仙膏药制作应用(黑膏药型)
1、【组方】:A 组(流浸膏):乌蛇 60g、威灵仙 90g、麻黄 100g、桂枝
60g、鸡血藤 80g、桃仁 40g、红花 60 g、当归 45 g、川芎 500 g、姜黄 50 g、生地
50 g、防风 30 g、地龙 45 g、透骨草 60 g、三棱 60 g、莪术 60 g、丹参 50 g、怀
牛藤 50 g、羌活 50 g、独活 40 g、秦艽 40 g、木瓜 40 g、伸筋草 50 g、海风藤
60 g、寻骨风 60 g、干姜 100 g、骨碎骨 50 g、千年健 60 g。
【B 组方】(细药粉):生钱子 60 g、生川乌 50 g、生草乌 50 g、生地龙
50 g、 土虫 50 g、七叶一枝花 50 g、百芥子 30 g、生乳香 45 g、生没药 45 g、
肉桂 30 g、元胡 50 g、穿山甲 45 g、蜈蚣 30 g、全虫 30 g。
【C 组方】(贵重细药粉):三七粉 20 g、蛴螬 20 g、细辛 20 g、冰片 20
g、樟脑 40 g、血竭 30 g。
2、【本方主治】: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骨病、活
血化瘀止痛、诊断明确血瘀型(有外伤史、关节僵硬、肿痛、瘀血)对增生有
效率 99.29%。寒湿型(四肢发冷、得热舒腹、肽白黄、脉象玄浮)有效率
86.5%。
3、【治疗反应】:透过毛孔时出现发热感、发痒、酸、胀感及治疗反应。
4、【使用方法】:把药面塑料膜揭去,用文火将膏药烤制软绵程度贴
于洗净的患处,每贴用 7-10 天。
紫云拔毒膏(新型黑膏药型)
【处方】A:川芎 109 克、当归 109 克、白芷 109 克、木鳖子 109 克、蓖麻子
109 克、玄参 109 克、苍术 109 克、金银花 218 克、连翘 218 克、生地 218 克、
大黄 218 克、桔梗 218 克、黄柏 218 克、黄芩 218 克、栀子 218 克、赤芍 218 克
B:乳香 109 克、没药 109 克、儿茶 109 克、轻粉 109 克、血竭 109 克、硇
砂 109 克、樟脑 174 克
【制法】1、基质制备,取麻油 750ml,熬炼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约 312g
炼成基质,去火毒,备用;
2、将 A 方药材饮片,加水煎煮 3 次,滤过,将 2 次滤液合并浓缩成浸
膏,备用;
3、将 B 方药材粉碎成细粉;
4、将基质文火加热溶化,约 70 度时,加入上述浸膏和药粉,充分搅
拌均匀。

14
5、将膏药摊于红色医用无纺布上,每张膏药重约 1.2 克。
【功效】 消炎拔毒、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疮疖、红肿热痛。
【用法】 微火烘烤后,贴患处,2—3 天换一次。
金星止痛膏(传统黑膏药)
【处方】;生川乌 150 克、生草乌 150 克、生南星 150 克、洋金花(或果
实)150 克、细辛 50 克、松节油 15ml、铅丹 120 克。
【传统制法】:将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洋金花等置锅内,加 6—7
倍麻油加热熬炼,炸枯去渣滤过油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加入油内搅匀,
收膏,将膏药浸放入水中去火毒。取膏要用文火熔化,加入松节油搅匀,
摊于牛皮纸上,即得。
【改进制法】:药料处理:①取生南星、细辛粗粉,用 70%的乙醇回流
提取 3 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②将生川乌、生草乌、洋
金花粉碎,用 60%的酸性乙醇湿润渗漉,渗透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制备基质去火毒,取基质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之提取浸膏,充分搅
拌均匀,加入松节油,搅匀后摊于医用无纺布上,即得。
如无上述回流提取液及渗漉设备,也可将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洋
金花切碎,加水煎煮 3 次滤过,合并 3 次提取液浓缩成浸膏状,备用;将
细辛烘干粉碎成细粉;制膏时,取基质文火加热,熔化,将上述提取之浸
膏及细辛粉充分搅拌均匀,加上松节油搅匀后,摊于医用无纺布上,即得。
【功效】 驱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 寒湿瘘庳、筋骨拘挛、关节疼痛。
【用法】 温热化开后,贴于关节痛处。每周换一次。
六 生 膏(传统黑膏药)
【方药】生草乌、生草大戟、生山甲、生桃仁、怀牛膝、麻黄、当归、天麻、
毛活、细辛、乌药、白芷、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各 75 克,
生地、熟地、续断、苏木 36 克,生川乌、蛇蜕、五加皮各 18 克。蜈蚣 20 条。
【制法】上药用香油 750m1 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 270 克、搅
匀成膏。每膏药油 750ml,兑肉桂面 75 克、冰片 3.6 克,没药面、雄黄面、檀
香面、血竭面各 11 克,麝香 3.6 克、乳香面 11 克、公丁香 3.6 克,可做成每
大贴 30g,小贴 15g。
【功效】 舒筋活络、追风散寒。
【主治】 强直性脊柱炎,风寒之邪痹阻经络,腰背痛甚者。
【用法】 贴痛处
冠心止痛膏(黑膏药型)
一,【方药】 丹参 120 克、川芎 100 克、红花 100 克、乳香 80 克、没药
80 克、丁香 30 克、当归 80 克、肉桂 60 克、白芥子 60 克、细辛 60 克、元胡 80
克、郁金 60 克、三七 60 克、血竭 60 克、冰片 30 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取基质 3200 克、可制成膏药 30 克、150 贴。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滞血淤型的辅助治疗。
【用法】 外贴心俞穴、膻中穴,8 天一换。

15
二、【方药】徐长卿、当归、丹参、王不留行、五灵脂、鸡血藤、葛根、元胡、
红花、川芎、桃仁、姜黄、郁金、参三七、血竭、桔皮、穿山甲、透骨草、乳香、
没药、樟脑、冰片、木香、人工麝香、硫酸镁、三硅酸镁。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麻油熬,加黄丹制成小贴膏剂,每张重约 5 克。
【功能】 养血活血,理气止痛。
【主治】 冠心病、证见:气滞血淤型者。
【用法】在贴敷前先将穴位外用酒精棉球涂擦,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再将此膏加热,使药油达到稀软程度后,贴敷于穴位,每周贴两次,两个
月为一疗程。
紫云拔毒膏(新型黑膏药)
【方药】A:川芎 109g、当归 109g、木鳖子 109 g、玄参 109 g、苍术 109
g、金银花 109g、连翘 218 g、生地 218 g、大黄 218 g、桔梗 218 g、黄柏 218 g、
黄芩 218 g、桅子 218 g、赤芍 218 g
B:乳膏 109 g、没药 109g、儿茶 109g、轻粉 109g、血竭 109g、硇砂
109g、樟脑 174g
A、基质制备,取麻油 750ml,熬炼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约 312g 炼
成基质,去火毒,备用;
2、将 A 方药材饮片,加水煎煮 3 次,滤过,将 3 次滤液合并浓缩成浸
膏,备用;
3、将 B 方药材粉碎成细粉;
4、将基质文火加热溶化,约 70 度时,加入上述浸膏和药粉,充分搅
拌均匀。
5、将膏药摊于红色医用无纺布上,每张膏药重约 1.2 克。
【功效】消炎拔素毒、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疮疖、红肿热痛。
【用法】 微火烘烤后,贴患处,2-3 天换一次。
利胆化石膏(新型无铅膏)
【方药】金钱草 380 克、鹅不食草 30 克、鱼脑石 20 克、鸡内金 45 克、海
金沙 30 克、珍珠母 90 克、石苇 36 克、虎杖 50 克、茵陈 30 克、延胡索 18 克、
白芥子 6 克、片姜黄 18 克、郁金 18 克、赤芍 30 克、王不留行 60 克。
【功效】 舒肝利胆、化石镇痛。
【主治】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制法】 将上药分别加工成粗末,混合均匀,取适量的那敏胶溶化后,
凉至 70℃时加入药粉,40℃时加入透皮剂即可摊膏 l2 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贴后如皮肤发痒或出现小红颗粒乃系药力渗入病灶
刺激皮肤所致,遇此情况可将膏药暂时揭下,用热毛中轻拂,切勿抓破,
待不痒时再贴之。
2、贴后有的患处更加疼痛、更酸麻等现象,此乃邪气盛正气较弱,正
气不能战胜邪气所致,此状况不久即可减弱,请勿惊慌。
3、孕妇禁用。
兴阳回春膏(新无铅型膏药)
【方药】 肉桂、锁阳、杜仲、小茄各 15g、川附片 15g、海马 15g、怀牛膝

16
20g、川断 20g,大茴 20g、紫霄花 20g、补古脂 20g、木香 15g、熟地 30g、甘草
20g、鹿茸 10g、蜈蚣 20S、地龙 10g、
【制法】 上药各研细粉过 100 目筛,1 公斤那敏胶溶化后加药粉搅拌
均匀,70℃时加入渗透剂即可摊膏。
【适应症】身体虚弱、梦遗滑精、阳萎早泄、腰膝酸软、妇人经痛带下,
久贴此膏药能强身固本,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疗效】 用此膏药 90 天,能控制合理的性生活,对阳萎早泄有效率可
高达 80%(器质性变除外),对腰膝酸软、妇人痛经带下有效率可高达 90%
以上。对体质虚弱作保健用药者,身体好转者 95%以上。
【典型病例】例 1:张 XX,男,3 4 岁,1999 年 10 月 5 日初诊,该患者一
次外遇,因受惊吓,而至阳萎,多方求医,现已 3 余年,无效果,求余治
之,外贴兴阳回春膏于元关、肾俞、肝俞,并配合做铁镗功法,15 天见效,
一月后房事正常。
例 2:谢 XX,男,39 岁,2000 年 10 月 9 日初诊。该患因头晕、腰膝酸
软、上肢乏力、阳萎早泄,反复感冒,而不能正常工作 5 年,经多位中医诊
治,有一次连续服用中药 60 余剂,效果不佳,经用兴阳回春膏外贴,关
元、肾俞、命门、足三里,每 5 日换一次,连续用药两个月,上述症状消失,
现已能正常工作。
火 龙 膏(新无铅型膏药)
【方药】生姜 250 克(取汁)、乳香为末、没药为末各 15 克,麝香 3 克,那
敏胶 60 克。
【制法】先将姜汁、那敏胶,在下乳香、没药调匀,待温度达 70℃,下
麝香成膏。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 风寒湿毒所袭,盘骨挛痛及湿痰流注,经络壅痛不能步行,
并治历节风、鹤膝风。
【用法】摊贴患处。
止咳平喘膏(松香型膏药)
【处方】醉仙子 50 克、甘遂 30 克、生南星 50 克、生半夏 50 克、黄麻 50
克、白胡椒 30 克、辽细辛 30 克、南五味子 50 克、白芥子 30 克、冬虫夏草 30
克、麝香 10 克、冰片 30 克、松香 2650 克、麻油 350 克。
【制法】l、乙醇提取 醉仙子、南五味子、冬虫夏草分别碾碎布包生南星、
生半夏切片、辽细辛、麻黄。七味药共入乙醇 1500ml 浸泡半月后,取乙醇提
取液。药渣加水 2000ml 煎煮 1 小时后去渣,将煎汁加热浓缩至 150mi。煎汁
中含有淀粉糊等杂质,将煎汁浓缩液倾入乙醇提取液中,淀粉糊杂质遇乙
醇便产生絮状慢性沉淀。待澄清取乙醇提取液去沉渣,再将乙醇提取液加
热浓缩至 200ml 左右,装入保温瓶内。
2、精料加工 甘遂、白胡椒、辽细辛、白芥子、麝香、冰片分别研成极细
粉,过 120 目筛备用。
3、制松膏 植物油松香入铁锅内加热熔化,作老嫩试验,直至老嫩适
宜为止。
4、组合松香膏 松香膏制成后继续加热至 100 度左右,向锅内喷洒乙

17
醇提取液,边喷洒边搅动,待乙醇提取液喷散完锅内无气体挥发,锅内膏
温开始上升即可离火。待温度降至 70 度左右时,依次投入冰片、甘遂、白胡
椒、白芥子、麝香细粉,搅匀即成。
5、摊贴 膏药制成后,摊贴在膏药被上,制成每贴 3 克、5 克的两种型
号的膏药。贴上衬纸,以袋装密封。
【功效】温经散寒、燥湿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法】选天突、膻中、中府、大椎、肺俞、定喘、大杼穴,每次任选 2—5
穴,隔日更换一次。
【疗效观察】如 1999 年 10 月一 2001 年 11 月两年用止咳平喘膏治疗咳
喘病人 1240 例,男 562 例,女 678 例,最大年龄为 87 岁、最小年龄为 2 个
月。疗效标准:痊愈:治疗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26 人,显效:一周症状
基本消失,422 人;有效:治疗一周症状有所改善,440 人;无效:治疗
一周症状无明显改善,82 人,总有效率 93%。
【分析】 咳嗽,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老人体弱最易发生,
一年四季以春冬季节较多见。主要是风寒外侵、邪袭肌表、肺气不宜,寒极
化热、痰液滋生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生湿聚痰、甘隧、冰片清热散郁火,
冬虫夏草(黄芪、当归代替)扶正补肺,曼陀罗子(醉仙子)、麻黄、止咳平喘、
麝香透表里(可以樟脑或透皮剂代替)通绪窍、咳嗽症得诸药寒祛、热清、
湿除、咳自止、喘自安、痰自消。
松香型琼玉红肿膏
【处方】白蚤休 150g,生地榆 150g、生甘草 150g,大戟 80g、乳香
100g、没药 100g、冰片 100g、血竭 30g、麝香 10g,松香 650g,植物油 250g。
【制法】1、药粉的煎煮及浓缩 甘草、大戟、白蚤休、生地榆,用铁锅煮
浓缩,水要没过药面 4-6 寸。煎 1-2 小时,先武火后文火,待锅内药物膨胀
后用文火,如水不够可再适量加水,煎汁倒 2/3 至盆中再加水进行二次煎
1-2 小时,然后二次煎汁混合药查压计过 100 目筛,再上锅浓缩 4-5 小时,
收膏(如益母草膏样)成为流浸膏。
2、精料加工 冰片、血竭、甘遂、麝香(人工麝香代替)分别研细过 120
目筛备用。
3、乳没油制取 乳香、没药、植物油一同放入铁锅内加热提取没药、乳
香的有效成份,弃去杂质即可。
4、松香膏制取 将松香打碎置铁锅内加热溶化,再将乳没油倒入锅内
搅匀,再作老嫩试验,如老嫩适宜,松香膏即制成。
5、松香膏药的制取 松香膏药制成后继续加热至 100℃左右,向锅内
喷撒浓缩药液,边喷撒边搅动,使药液的有效成分充分和松香混合,同时
水份遇热产生气化,直至浓缩药液喷撒完,锅内无气体挥发。随着锅内温
度由 100℃逐步上升,待膏药内不含有水份,即可离火。待温度降至 70℃
时投入冰片、血竭、甘遂、麝香细粉,并一边投放一边搅动,直至搅匀,松
香膏药即制成。
香 丹 膏(蜂蜡膏)
【方药】 麻油 240ml 熬滚入黄蜡 7.5 克,化开,次入松香 30 克,再
下黄丹 30 克,铜绿 6 克、轻粉 3 克、制乳没各 9 克。

18
【制法】 共末搅匀成膏。
【功效】 清热利湿止痛。
【主治】 温热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 敷贴患处。
散结消核膏(蜂腊膏)
【方药】 甘遂、南星、生半夏各 30g,黄麻、大戟、僵蝉各 12g,白芥子
5g,藤黄 18g,朴硝 21g,柳桑、桃榆、槐鲜嫩枝各 30g,香油 500g、黄腊
30g。
【制法】 上药方入香油内炸至枯黄过筛去渣,留药油加热入黄腊,待
黄蜡完全溶化、冷却至 70℃摊膏备用。
【适应症】 颈部淋巴结核、乳房结核、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等
【疗效】 对颈淋巴结核配合其它疗法,疗程在 60 天以内达到国家规定治
疗标准有效率 100%,治愈率 85%;单纯使用此膏者,有效率 80%,治愈
率 65 % :对 乳房 良性 肿 块 ,配 合其 它疗 法, 有效 率为 95% ,治 愈率
80%;单纯使用此膏药治疗,有效率 85%,治愈率 67%,对附件囊肿、子
宫肌瘤有效率 80%,治愈率 62%。
【典型病例】 例 l:肖 XX,女,24 岁,1998 年 3 月 20 日初诊,患者因每
日下午低热,周身乏力,两侧颈部生有大小不等的硬肿块 7 个,疼痛不适,
医院诊断为“颈淋巴结核”,给正规抗痨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又到武汉某
医院诊断半年,仍不见效果,当时《中国青年杂志》介绍山西某地治疗淋巴
结核特效,患者即赴山西治疗,该处外贴一种药物,贴之甚痛,随之皮肤
溃疡,内服中药。反应甚大,治疗余月,症状未见减轻,患者返回家。经人
介绍来我院就诊,检查:两侧颈部各有一块皮肤溃疡,分别
4×2.5cm、3×2cm 大,隔着敷料摸到肿块多个,大者 1.5×1cm 大,小者如
黄豆大,质硬,活动度好,自述每天体温仍在 38℃左右,给生肌膏及生肌
散换药 20 天,创面愈合,以后膈一层纱布在患处贴散结消核膏,配合针
刺,又治疗两个月,颈部肿块全消,下午体温正常。
例 2:张 XX,女,41 岁,1999 年 11 月 3 日初诊,因乳房两侧有肿块,
反复肿痛加重,曾诊断为乳房纤维瘤,右侧乳房曾手术切除一肿块,但术
后创口愈合后,乳房内仍有肿块,仍是反复肿痛加重,又经中西医、口服
中药数十剂,每次症状加重,需静滴抗生素一周余,反反复复已有 6 年,
后来我院诊治,检查:右侧乳房内上限有一手术瘢痕,有 3×0.5cm 大,右
侧乳房外上限、外下限仍可触及肿块,肿块分别有 3×2.5cm、3×2cm 大,
活动度好,左侧乳房内上限、外下限各有一肿决,分别有 3X3cm、3X2cm
大,活动度好,两侧肿块均触痛明显,给散结消核膏局部帖敷,并在两侧
丰隆穴贴敷,贴 10 天,停 3 天,每五天换药一次,用药一个月,肿块消失,
以后以丹栀逍遥丸善后.
马钱子帖敷治面瘫
马钱子,味苦、性寒、有毒,药理研究,其主要成分含蕃木鳖碱,成人
用 5 一 l0mg 即可中毒,30mg 为致死量。对其毒性,《本草纲目》记载:“鸟
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死,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死。”历代医家取其毒
性治疗面瘫,临床见效快,疗效好,以其有毒,故多外敷。

19
具体用法介绍如下:
一、单味药敷贴
将马钱子湿润后,切成薄片,敷贴于面瘫处,2—3 日一换。或将马钱
子锉成粉末 1 一 2 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下关、太阳、阳白等穴(随症选
穴)。 5—7 日换药一次。
二、复方氏帖敷
l、郭矫正膏 马钱子、川芎、肉桂、荆芥、防风、细辛、麻油、黄丹、制成膏
药。
2、何氏面瘫膏 制马钱子 6 克、细辛 15 克、白芥子 9 克、生草乌 9 克、研
粉,以凡士林 50 克、松节油 20 毫升,制膏外敷。
3、陈氏面麻膏 马钱子粉 1 克、樟脑粉 0.3 克、膏药脂 4 克。
将上药加热调匀后,涂于适当大小的膏药布上备用,用时,将膏药烘
软后,贴于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牵正穴)。4 天换药一次。
4、牵正膏将蓖麻仁 10 克、松香 30 克、分别研成细末,备用。取净水
500 克煮沸后,倒入蓖麻仁细末,煮 5 分钟后,入松香,小文火煮 3—4 分
钟,倒入已备好之冷水盆中(水 500 克),捻成膏,切成块状(约 3 克),备用。
贴时取药块一个,用热水烫软后,贴于小圆布上,敷贴于患侧下关穴
或颊车穴上,胶布固定,每 5 天换药一次。
玉露烫伤膏(软膏红色)
【方药】 黄莲 50g、当归 50g、紫草 50g、生地 50g、甘草 50g、白蜡 55g、
麻油 200g。
【制法】:将上药后入麻油内炸黄过筛去渣, 将药滤油加热入白蜡,待
白蜡完全溶化,离火、冷却、收膏备用。
【适应症】 对 I-III 度烫伤、烧伤、化学药品烧伤、丹毒、带状疱疹。
【疗效】对 II—III 度烫伤,早期可用此膏控制感染,愈后不留瘢痕(瘢
痕体制者除外),若感染溃烂,此膏能很快控制感染,制止溃烂,生肌快,
对大面积缺皮者,可配合植皮,缩短疗程;若植皮失败者,可以敷用此膏
药,皮损处可由中央生出皮岛,这些皮岛可由内向外扩展,四周的新皮向
中央生长很快使创面痊愈,有效率为 100%,治愈率为 98%;对带状疱疹
及丹毒的治疗,参照国家病种疗效标准,有效率 100%,治愈率 95%以上。
【典型病例】例:刘 X,女,33 岁。1985 年 7 月 21 日初诊,患者于两
个小时以前被高压锅内稀饭烫伤右侧面部。两小时前患者在家用高压锅煮
稀饭,当她揭去压帽后,因出气孔被阻,高压锅盖打不开,她用力扳揭,
锅内稀饭喷出,她右侧部位全是稀饭,因当时本人不在院,待找到我后来
到医院,见患者右侧面红肿,从额部到颌部全足水泡,当时用生理盐水。
轻轻洗尽稀饭,再用 75%酒精湿敷消毒,用直针穿丝线有水泡底部穿过,
留丝线在泡内作引流,涂上玉露烫伤膏,10 分钟后疼痛减轻,当夜 4 小时
涂膏一次,第二日见面部红肿大减,但仍可见少量水泡,再用上法处理水
泡,换药一周,创面痊愈,未留痕迹。
本人治疗烫伤,当地报纸有专门报道。
精 方、 秘 方 集 粹
特方验方:

20
油膏型琼玉红肿膏(软膏药)
【方药】白蚤休 150g,生地榆 150g、生甘草 150g,大戟 80g、甘遂
80 g、乳香 100g、没药 100g、冰片 100g、血竭 30g、麻油 1200g,蜂蜡 800g。
【制法】1、粗料药的有效成分 生甘草、生地榆、白蚤休、大戟放入水中
煎煮浓缩收膏,装瓶备用。
2、精料药加工 冰片、血竭、甘遂、麝香分别磨成细粉,过 120 目筛。
3、乳没药的有效成份提取 锅内盛麻油 300g 将乳香、没药投入铁锅内,
加热炸取乳香、没药的有效成份,弃去药渣。
4、 油 膏 药 的 制 取 将蜂蜡投入盛没油和剩余麻油的锅内,加热至
100℃,向锅内喷撒浓缩药液,边喷撒边搅动,进至喷撒完毕,锅内无气
体挥发,油温从 100℃开始升高时,油膏内不再含有水份,即可停火。
待温度降至 70℃以下,向锅内依次投入冰片、血竭、甘遂、麝香细粉搅
匀,装入已消毒好的大口瓶内,盖好备用。
【用法】:清洁患部后,将油膏涂在患部,覆盖辅料,用胶布固定,一
日更换 1—2 次。局部有水泡可用消毒针挑破,再涂药膏。
【适应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疔疮、脓肿、丹毒、
甲沟炎、乳腺炎、淋巴腺炎,闭合性创伤瘀血红肿、开放性创伤感染性红肿、
毒虫叮咬及各种疱疹、关节红肿、水火烧烫等浅表软组织感染所导致的红热
肿痛疾患。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喝浓茶,少食油腻味厚之品;(2)防止碰撞挤
压,火烘,开生刀:(3)痈疽疔疮患者使用本膏,如次日不见效或症状加重,
说明患部有脓或瘀血,需用火针从创口刺入皮下,再用火罐吸尽脓和瘀血,
贴上膏药方见捷效(手、脚、头面部及血管处禁用火针);(4)遇有重症可配合
大量的抗生素和适量的激素和维生素 C 给予治疗;(5)如患部已破溃,待红
肿症状消失后,即停止使用膏药,否则影响收口;(6)孕妇腰腹处禁用,它
处慎用。
【分析】 红热肿痛是局部炎症的表现。当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往往在理
化因素损伤的基础上);不断孽生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局部的防御
反应,包括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有短期收缩,随即变成扩张血流变速,随着
静脉的扩张,局部血流反而变慢,遂有郁滞现象。同时出现血浆内的各种
成分渗出,白细胞溢出血管,这时局部就表现出红热肿痛的机能障碍。红,
由于充血所致,早期因动脉充血,局部呈现鲜红色,后期因静脉充血局部
呈现暗红色。肿,由于充血,炎性水肿或细胞增生所致。痛,局部肿胀,压
迫末梢神经,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刘激所致。
中医认为,红热肿痛为外感六淫邪毒,邪热雍聚或外来伤害,邪毒趁
隙内侵,或过食辛辣味厚膏粱,脾胃运化失调,湿热火毒内生,火热之毒
蕴蒸肌肤,能气血不和,经络瘀阻气血凝滞所致。方中生地榆、白蚤休清热
解毒,抗菌消炎,甘遂、大戟破集聚、散瘀结、除湿热、通经络,佐使乳香、
没药、血竭和营卫,活血消肿定痛,诸药得甘苹性更猛,麝香、冰片方向善
走,无处不到,能载药入行,发挥清热解毒,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功效,
红热肿痛者便来去匆匆。如化脓已溃者,攻伐过甚伤及正气,难以收口。
【典型病例】1、王 XX,男,60 岁,干部。1997 年 6 月,左下肢外侧被毒
虫叮咬 2 小时后,红肿面积达到 10×15 平方厘米,上午外贴红肿膏,下午
即肿消痛止。

21
2、高 XX,男,29 岁,1998 年 11 月份左食指患化脓性指头炎,并发
淋巴管炎,体温 38.5℃。用红肿膏外贴,次日凌晨退热,2 日后肿消痛止。
3、陈 XX,女,70 岁,患牙周脓肿 2 天体温 39℃,贴红肿膏次日凌晨
汗出热退,2 天后肿消痛止。
4、赵 XX,男。17 岁,学生。1998 年 10 月在胸部患带状疱疹,体温
38.8℃,就诊时用消毒针挑破水泡,贴上红肿膏,一日一换,两天后红消
痛止热退。
5、赵 X,男,34 岁,农民,因腹泻引起外痔发炎肿痛,因疼痛不能下
床活动,用红肿膏外涂,当时既有清凉感,随之疼痛慢慢减轻,次日能下
床活动,3 天后肿消痛止。
6、李 X,29 岁,农民,左膝关节红肿一周,活动受限,用红肿膏外贴,
连用三天。红退肿消痛止。 10、王 X, 男 41 岁,农民。每遇风寒着凉,咽
扁桃腺肿痛,用红肿膏外贴,次日肿消痛止。
如意鼻灵膏(发泡膏)
【方药】 白芥子 20g、斑蝥 10g、松香 200g、植物油适量。
【制法】 白芥子、斑蝥分别碾成极细粉过筛,松香和植物油放锅内制成松香
膏,再用白芥子、斑蝥掺进松香膏内搅匀,制成直径为 1cm 的膏药。
【功效】药用于上,温经通络,疏风散寒;药用于下,清热降火。
【主治】 慢性鼻炎、鼻窦炎。
【用法】 治疗慢性普通性鼻炎,选印堂穴;治疗慢性鼻窦炎,选双侧涌
泉穴。限据病情将膏药贴在相应的部位上,待局部有蚁行感或灼痛感即可
揭去,敷药 1—3 次,
【注意事项】 (1)8 岁以下小儿慎用;(2)使用本法需要向病人说明,征
求病人同意后方可实施;(3)发泡药物有腐蚀性和刺激性;(4)水泡可以挑破
也可以不挑破,但要注意清洁,要用消菌纱布包扎,预防感染。一旦感染,
待皮肤愈合后。才能再次施治;(6)在用此膏时可以配合其他疗法;(7)发泡
后,可在原处出现暂时性的黑色素沉着,不久即自行退去。
【疗效观察】 2002 年 9 月一 2003 年 1 月,共收治慢性鼻炎患者 44 人,
其中普通鼻炎 28 人、慢性鼻窦炎 16 人。发病年龄为 9—41 岁,其中男 28 人,
女 16 人,病程长者为 21 年,最短者为 7 个月,经过一次治疗获得痊愈者
19 例,2 次获得痊愈者 11 例,3 次获得痊愈者 8 人,无效者 6 例。
【体会】 慢性鼻炎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目前,西医的治疗也只能
缓解一下症状。慢性过敏性鼻炎主要是以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为主要
症状。多位受风寒、气血瘀阻所致。慢性鼻窦炎是以鼻腔阻塞、流涕黄绸厚、
前额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多为热邪上升于脑、中医称之为“脑漏”。利用
药物的刺激使皮肤充血、起泡,药物选用在近穴(涌泉穴),能籍经络的传导,
起到清热通络,平衡阴阳的作用。
【典型病例】例 1:黄 X,男。32 岁,教师。鼻塞、流涕、打喷嚏、讲话鼻
音重,已两年,在省医诊断为慢性过敏性鼻炎。2002 年 9 月在印堂穴敷疗
一次,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遇两周后感冒未见复发。
例 2:张 X,女,24 岁,鼻流黄色绸涕、鼻塞、前额头痛 8 年,每遇感
冒症状既加重。2002 年 9 月在印堂穴敷疗一次,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遇感
冒后未见复发。

22
神仙一柱香
【方药】妙峰三仙丹 6 克、太子参 9 克、青黛 6 克、轻粉 4.5 克。
【主治】梅毒、下疳、尖锐湿疣、顽癣等。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分用牛皮纸卷成药捻,如毛笔杆粗细,麻油浸透。
【用法】 患者坐位,点燃药捻,患者口含凉水,鼻闻药烟数度,满口牙痛,
吐涎水 5——7 日,后服防风通圣丸三天,再接服三黄解毒丸三天,此二
丸虽大凉剂,但病人火提在上,大实大热,寒冬亦无疑。
透 骨 膏
【方药】生地、马鞭草各 250 克、吴茱萸、白面各 90 克、骨碎补、龟板(酒
灸)各 120 克。鳖甲(酒灸)3 个,蒲黄 60 克。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 一切风湿,走注疼痛。
【用法】用米粉、醋调药未似膏子,火上温热,摊于疼处,用纸裹,候
冷再烘,于避风处用。
风火软膏
【方药】 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 60 克。
【制法】 共捣为膏。
【功效】 祛风通痹止痛。
【主治】 陈年痛风,老寒腿
【用法】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 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薰洗再敷药,
包好,若皮肉热痛用冬青油搽之。
局部帖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局部帖敷是中药外治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
以下几种:
1、会阴部洗干净,先行热水坐浴 20 分钟,然后以生姜汁、制大黄粉各
20 克,外敷,用胶布固定于中极、会阴两穴。有报告总有效率 100%。
2、贴脐散敷脐 先将麝香 0.15 克填脐,再用白胡椒 7 粒研末覆盖在上
面,白纸覆盖,胶布固定,7—8 天换药一次,10 次为一疗程,有报告总
有效率为 100%。
3、局部泥治疗法 将泥加温至 46—50 度,置于腰骶部及会阴部,每次
30 分钟。每日一次,15—20 次为一疗程。对缓解症状有明显作用。
4、中药膏外敷用五倍子、小茴香、田七、贝母、冰片、雄黄、乳香各 10 克、
全虫 30 克、蜈蚣 5 克、大黄、花粉各 50 克,野菊花 100 克、将上药共研末,
用白醋适量,先用武火熬沸约 15 分钟,然后用文火熬 10 分钟至粘绸,挑
起成粗丝即成。密闭 5 分钟,冷却后装好备用,用时先用温水清洗会阴,
然后用自制布带徒涂适量膏药于中央,置于会阴,每晚一次。
5、前列腺膏贴敷 用金银花、大飞当草、蒲公英、川芎、乳香、没药、红花、
独角莲、花生油或豆油、熟松香、冰片、麝香等适量。将上药置油锅内浸泡 15
日,然后入油锅内加热熬炸,至焦时捞出药渣,继续熬至滴水成珠后,加

23
入松香不断搅拌使全融化,离开火源,再放入冰片和麝香面搅拌,放冷即
得。取 20—30 克药膏,捏成薄片,敷于会阴穴、中极穴,外用敷料胶布固
定,每日一次。
便秘一贴灵
生姜、食盐各 6 克,淡豆豉(煮熟发酵的黑豆)30 粒,捣烂成膏,贴于脐
部,每日一次,便通即愈。
痄腮一贴灵(腮腺炎)
吴茱萸 100 克、黄连 50 克、大豆 60 克、胆南星 20 克,上药共研细末,
贮瓶内备用,用时取 10—20 克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一般
24 小时即愈。
痔疮一贴灵膏药
处方:炮山甲 40 克、元胡 40 克、郁金 40 克、秦久 40 克、黄连 40 克、黄
芩 40 克、栀子 40 克、乳香没药各 30 克、五倍子 30 克、细心 30 克、三七 30 克、
血力花 30 克(血竭)、白芥子 30 克、大黄 30 克、防风 30 克、泽泻 30 克、册
柏叶 30 克、地榆 30 克、元参 30 克、生地 30 克、当归 40 克、花粉 30 克、桃仁
30 克、赤妁 30 克、槐米 60 克、红花 60 克、冰片 30 克、樟脑 60 克。
上药共研细粉混合均匀,取基质 3500 克文火溶化,制作与黑膏药
(或那敏胶)制作成所需要的膏药贴肚脐和长强穴,3 天换药一次。
主治:内痔、外治、便血等。
降压膏药
处方:生吴朱于 50 克、生附子 50 克、生干姜 50 克、生细心 50 克、生川
乌 100 克、生牛膝 100 克、生蓖麻 50 克、生桃仁 50、生栀子 50 克、冰片 30 克。
上药取细分溶化基质搅拌均匀做成 10 克一贴的膏药,贴双侧足心涌
泉穴。在结合患者大椎穴拔罐泄血,背部刮痧,血压立即下降。
治疗骨折、碎骨特效方
处方:天麻 15 克、杜仲 8 克、自然铜 20 克、土元 8 克、虫草 2 克、车前子 8
克、鹿茸 8 克、骨碎补 10 克、没药 8 克、三七 15 克、白药 12 克(白药的组方:
黄柏 1.5 克、黄芩 1 克、当归 1 克、赤妁 1.5 克、杜丹皮 1 克、生地黄 1.5 克、木
鳖子仁 1 克、黄连 1.5 克、地骨皮 1 克、桑白皮 1.5 克、甘草 1.5 克、白芷 1 克、
生马蓼稍 1 克. (生马蓼稍)的产地: 秦岭南北坡较为常见;生于低山区流
水沟中、近水的草地或低湿洼地。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印度经我国至苏联
西伯利亚、日本及非洲(北部)、欧洲都有分布。
用途: 果实可入药,为利尿剂,主治水肿和疮毒;用鲜茎叶合食盐揉后
捣汁,治霍乱和日射病有效;外用可敷疮肿和蛇毒)。牛膝 8 克、见血飞 3

24
克、岩上滕 12 克、接骨草 22 克、麻雀 5 克、生姜 9 克、牛筋 11 克。

用法 :上药混合杂碎或碾碎均匀等工艺即可做成膏剂、调和剂、水散剂
都可,敷于骨折处硬板或绷带捆扎患处,即可达到止疼、消肿、消炎等作用,
一日内能达到接骨的目的。

口服药
秘方:治疗各种增生疼痛的内服药 :
痛可消胶囊:配方:制马钱子 60g、制乳香没药 30 g、桂枝 30 g、红花
30 g、制川乌 30 g、灵仙 30 g、怀牛膝 60 g、桃仁 30 g、千年健 30 g、当归 30
g、丹参 30 g、独活 30 g、海风藤 30 g、寻骨风 30 g、苍术 30 g、甘草 30 g、全虫
30 g、炒地龙 30 g。
各取细粉过 100 目筛,称量混合共计 630g,装 0 号—1 号胶囊,每日
3 次,每次 3-5 粒,每次服药量 1.5g,每粒含药 0.3 g,黄酒为引冲服,饭
前饭后半小时服用。
特效口服中药:白芍 20g、木瓜 10g、鸡血藤 15-30g、灵仙 15 g、来夫子
15g、急荇子 16g、乳香 6g、没药 6g、元胡 10-15g、骨碎补 g。颈椎病加:葛根
15g、天 10 g、钩藤 15g。病在胸椎加:狗脊 15g。病在腰椎加:杜仲 12 g、川
断 15g、怀牛膝 12 g、桑寄生 15g。病在上肢加:桂枝 6 g、血瘀型加:赤勺
10g、三七 3g、红花 10g、郁金 6g、血竭 3 g、木香 3 g。寒湿型加:制川乌 6g、
丁公藤 6g。肾虚型加:淫羊霍 15g、寸云 12g、鹿含草 5g。血虚型加熟地 12
g、。三付后止痛不好可把白芍加到 45-60g,如果引起腹泻加:云零 15g、炒
白木 12g。
上方整体组方安全可靠,疗效非常好,一方就可治疗多病了,你不会
平脉的就按上方配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你可以让患者吃上面的疼可消胶
囊,再喝此中药效果更佳,此方主治:颈、肩、腰、腿痛及骨质增生。

最特效的止疼胶囊:
配方:制马钱子 16.5 克,地龙粉 100 克,地米片 150 片,反复过 100 目筛
混合均匀后分别装入 0—1 号胶囊,以上共是 50 天的量。
用法:每日 2—4 粒,(根据所装胶囊的数量分成 50 天服用)比如装了
600 粒将囊*50 天=12 粒(即每天可以分 3 次服用这 12 粒,每次 4 粒)。比
如装了 500 粒*50 天=10 粒(即每天可以分 3 次服用这 10 粒).
注意:疼痛非常严重着可以服用此方,只能用 7 天,不可
多用,在改为其他的口服药物就可以了。
马钱子中毒的表现和解救: 颈肌抽动,吞咽困难,牙关紧
闭,舌头发麻,表示马钱子中毒。 处理办法:西医禁用吗啡药抢救,使用

25
抗过敏药物即可,中医可以喝一杯浓茶或白糖水即可。甘草 15 克,紫苑 15
克水煎服即可。
治疗类风湿的特效中药
配方:赤茯苓 12 克、全当归 12 克、地肤子 12 克、五加皮 10 克、枇杷叶 10
克、海桐皮 9 克、白芨 9 克、黄芩 8 克、川黄连 7 克、广藿香 6 克、木通 5 克。
用法:除茯苓外余十位药先水煎后再加茯苓 12 克分三次口服。也可以做成
丸剂或胶囊口服。主治:各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五子阳痿散
处方:韭菜子 500 克、菟丝子 500 克、沙苑子 250、葱子 500 克、金樱子 500
克、蛤蚧 1500 克、
上药洗净晾干炒黄,研细粉,装胶囊每次口服 5 克,每日 3 次。
主治:各类型的阳痿,有效率 100%,治愈率 95%。
治疗胃癌的中药:(仅供参考)
处方:川芎 15 克、防风 5 克、香附 15 克、白附子 10 克、大腹皮 5 克、陈上药
各研细粉,皮 15 克、麦芽 15 克、神曲 25 克、鸡内金 15 克、郁金 5 克、柴胡
15 克、黄芪 5 克、元胡 5 克、五味子 5 克、肉桂 5 克、山楂 25 克、赤妁 5 克、苦
参 10 克。将上药共研细粉制成胶囊,每粒 0.5 克,每日 3 次,每次 4 粒。一
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可以口服西药 ATP、辅酶 A、或能量注射葡头糖或生
理盐水,每日一次。
治疗各种鼻炎的特效药
配方:苍耳子 160 克、辛夷花 160 克、白芥子 20 克、白芷 30 克、细心 20 克、
麻黄 15 克、葛根 10 克、麻油 500 克。
用法:上药用麻油炸至枯黄为止滤去药渣,药油装瓶备用,每日 1--3 次滴
鼻孔,
主治:各类型的鼻炎,一次见效一副即愈,一副药用一个月。
疝气内服方
配方:沙参 30 克、桔梗 30 克、肉桂 30 克、柴胡 30 克、白妁 15 克、陈皮 20
克、吴茱萸 20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 10 天,一般 5--6 剂即愈。小儿
每剂分三次服用。
三叉神经疼口服方
配方:白芷子 100 克、川芎 200 克、白芷 200 克、僵蚕 200 克、全虫 150 克。
共研细粉,每日两次,每次 2 克,温酒冲服。一般 10--20 天痊愈。

26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