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53

飞跃手册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

Picture from NASA, ESA, J. Hester & A. Loll.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No commercial 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前言:编者的话 2

一段来自 Harvard 的小序 3

美国篇

李轶佳 A&A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4

许子正 CSE MSc. @Harvard University 7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10

加拿大篇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16

黎皓川 Phys MSc. @Queen’s University 20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23

欧洲篇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31

澳洲篇

余青山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38

王 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41

香港篇(同时主申美国)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5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


前言:编者的话

前言:编者的话

这本飞跃手册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的飞跃手册,我想是“多样性”。从结果来看,飞跃版图从以往的美国、
欧洲、澳洲、香港、日本扩展到了加拿大,录取学校也有不少新鲜面孔;从过程来看,你会看到
诸如“Harvard CSE 录取”、“拒掉 UT-Austin、UW-Madison 前往 UNLV 从事自己喜欢的方向”以及“主申
美国却最终选择 HKU”是怎样一种心路历程。也正因为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我们可以在每位分享
者独一无二的故事中汲取能量。

在内容上,手册里既有诸如标准化考试、选校、套磁、CSC 申请此类技术层面的建议,有科研、
交换、申请中体验感悟,也有“名校到底重不重要”等观点上看法。此外,因为这个手册直到十月
才完工,里面也加入了部分开学后的学习/生活感受,可作为选校的参考。

毋庸置疑,南大天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培养,这为我们能够飞跃重洋打下了坚实了基础。
对此我们心怀感恩,有机会也很想回来看看。同时,感谢 2018 届的各位同学愿意在忙碌的新学期
参与飞跃手册的撰写,也祝福暂时没有 offer 的小伙伴们终能去到心仪的学校。

最后,从 2015 届的飞跃手册开始,我们从各位学长学姐身上收获了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很多帮助。


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希望这本飞跃手册也能帮到你!

-by 小编

2018 年 10 月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


一段来自 Harvard 的小序

一段来自 Harvard 的小序

恭喜打开这本手册的你们!如果你们恰好选择了出国留学,那么请允许我再次恭喜你们。

或许你们有些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但肯定不会充分意识到,出国留学的这个决定意味
着什么。在我看来,选择出国,就意味着选择了梦想、野心和远方,今后只顾风雨兼程。这也
意味着,你会主动,或者被环境挟持着,慢慢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选择出国,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断丰富自己,千万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单一的维度上:
在国外,价值观是那么多元,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或者工作能够定义你是谁。每个人独立得都
像一个个原子,几乎没有人会 care 你或者 judge 你。有人说这是冷漠,有人说这是边界。可
是只要你自己能够活出特色,活出精彩,就能在这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收获属于自己的尊严、
体面和价值。

这本手册里就有很多成功的申请案例:尚嘉、轶佳、曦曦、遂楠如愿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
开启了博士生涯;青山、迪迪顺利在暑研的地方继续博士阶段的探索;黑坤、大爹、相玉也
在美国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样的精彩曲折。而我全聚德的
天文申请经历相比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大家姑且一听。

祝愿你们多年之后也能书写出属于你们的精彩故事。

出国留学通常要坐飞机,落脚点则在某个大洋的彼岸。背上行囊,离开故乡,总会有意想不到的
挑战。因此飞跃手册的含义和初衷,就是临行之际给到你们手里,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尽管这本
小册子对前路的描述必然是不完整的,但是只要有它在,地图就明朗一些,心里就能够踏实一些。
面对异国他乡的未知时,回头想起有我们在,心中不怕。

申请季就是一切的开始。

坏消息是:你的对手,来自整个世界

好消息是:你的目力所及,都是你的队友。

加油!

许子正

2018 年 10 月 于哈佛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


李轶佳 A&A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李轶佳 A&A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州州立大学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Email:yzl466@psu.edu Apply(按 ddl 排序) Rej Offer Withdraw
微信: 李轶佳
基本信息: Harvard (Astro) 2.12
MIT (Phys) 3.17
Overall GPA: 4.46/5.0
Alabama (Phys) 12.18
TOEFL: 103 R27 L27 S22 W27
UT Austin (Astro) 3.5
GRE: V157 Q170 AW3.5
UFL (Astro) √
GRE Physics:890 UMichigan (Astro) 2.9
交换: Princeton (Astro) 2.1
大三暑假 CfA 十周 UCSC (Astro) 2.16
推荐信: Columbia (Astro) 2.23
罗斌老师 Penn State (Astro) 1.27
Dr. Yuanyuan Su (CfA) UMass (Astro) √
Dr. Christine Jones (CfA) Dartmouth (Phys) 2.10
NMSU (Astro) 2.2

科研背景:
Publication: 申请的时候还没投稿。

创新项目:超亮超新星的能源机制。指导老师:戴子高老师。

早期科研:超爱丁顿吸积活动星系核的爱丁顿比和谱指数的关系。指导老师:罗斌老师。

暑期科研:X-ray cavities in NGC 4477. Advisors: Christine Jones and Yuanyuan Su.

Offer:Fellowship 4000 usd+ RA 7164 usd+ TA 21555 usd (20 hr/week).

出国的决定:

大一大二的时候感觉我一直懵懵懂懂,并没有怎么思考以后要怎么走。后来跟罗斌老师做了早期
科研,觉得科研还是挺有意思的,对 AGN 也挺感兴趣。罗老师真的是一个水平很高,认真严谨,
还很实在低调的老师(而且罗老师还是江苏省高考状元~)。罗老师对学生特别好,带着我们几次
去开会,还让我们作会议报告,开会期间我们还认识了厉害的学术大佬们。如果学弟学妹对 AGN
感兴趣,强烈推荐试一试跟着罗老师做。

大三暑假的时候,我有幸获得了院里提供的参加 SAO REU 项目的机会。那 10 周真的收获


超级大。这个项目有挺多各种各样的 talk, workshop 和 colloquium,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在 CfA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


李轶佳 A&A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有很多机会见到在 paper 里经常看到的大佬们。项目大概一个月的时候要交 introduction,最后要


交一篇 paper,还会有一个比较正式的 presentation。负责我们当年 REU 项目的 Matt 和 Johnathan
都是很好的人。Matt 改我的 introduction 改得特别认真。Johnathan 教了我怎么写 bash,他还带我
们去 Chandra 中心还有 MIT 玩。带我做课题的 Christine 是一个很和善的老奶奶。因为 Christine 在
我去的时候生病了,后来她又去开了两周会,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苏媛媛学姐在带我。苏媛媛学姐
特别负责,不管我是半夜还是清早发邮件她都会秒回。Christine 的 postdoc Felipe 也教了我特别多
东西。做这个项目让我觉得星系和黑洞的 interplay 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课题,还想继续做些这个
方向的科研,而且后来 paper 也在今年 8 月发到了 MNRAS 上。另外在 CfA 的时候,所有 REU 的学
生都住在同一层宿舍楼,也是一个很难得很有趣的体验。虽然前四周 Christine 不在,课题没什么
进展我还是挺焦虑的,但是总体来说在 CfA 的那段时间里我觉得很舒服很开心。这种每天不用早
起的生活大概是我决定来美国读 PhD 最主要的原因了吧 hhh。

美国 PhD 的选校和申请

选校的话我基本上就是在学院的官网看一看。如果看到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的老师我会去查他们
最近的 publication,看看他们是不是仍然很活跃。当然,终极要义还是要多申。在 CfA 的时候,那
边的 graduate student 说看一个项目好不好要看这个项目日常有多少 free pizza。我觉得还挺有道理
的~加拿大和欧洲的项目其实我也查了很多,但是因为最后太懒就没申了。。。我申请的学校里面,
NMSU 和 Dartmouth 好像没有在之前的飞跃手册上看到学长学姐申过。我收到 offer 后和 NMSU 一
个做 cosmology simulation 的老师 skype 过,对他们系的印象还挺好的~他们有不少做 extragalactic
的老师。Dartmouth 给了我一个一年的 fellowship (29652 刀),感觉他们挺有钱的。那边的 Ryan
Hickox 做 AGN 和 galaxy evolution 做得挺好的,如果学弟学妹感兴趣也可以去申。

说到申请肯定是越早准备越好,比如像标准化考试之类的最好尽量早一些考到满意的成绩,
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把很多事情都拖到申请季做……去年九月十月的时候我既要缓考又要考托福 GRE
和 sub,还要写 paper,感觉还是挺累的。对于申请来说,我觉得推荐信应该是特别重要的吧。如
果写推荐信的老师和对方学校比较熟悉而且又是强推会挺有优势的(比如那个学校曾经收过这个
老师推荐的其他学生;或者这个老师自己在这个学校工作过。如果是这两种情况,推荐人就可以
对比你和那个学校的学生),毕竟申请的人太多了。请老师写推荐信一定要提前联系好,最好能把
你的其他文书也给推荐人看一下,这样推荐信和文书就不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另外,应该提前告
诉推荐人你的选校 list 和每个学校的截止日期。

虽然我没有试过套瓷,但是我觉得套一下,至少让别人对你的名字有一个印象也并没有什么
坏处。如果让我再申请一次,我应该会去套瓷的。我也没有找中介,如果不介意花比较多钱,而
且又像我一样做事比较慢的同学,也可以试下找个靠谱的中介……

至于文书,主要还是要写 research,例如 PS/SOP 可以写你对做过的科研自己有什么理解,通


过之前做的科研展示你有什么特别的优点等等。在 CfA 的时候那边的招生老师说了一个 universal
template: Why apply for astronomy PhD -- Research experience -- Why choose this school. 写完 SOP 之
后我找了一家机构帮我改了改语言,另外选校的 list,CV 和 SOP 都给帮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们,还
有李志远老师看了看。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5


李轶佳 A&A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另外关于申请 ddl,有些经验可以告诉同我一样不拖到最后一分钟不愿意提交申请的学弟学
妹……不同学校 ddl 在截止日期的具体时间不一样,比如有些是美东时间,有些是太平洋时间。有
的申请系统像 applyweb 在截止时间之后是肯定不能再提交的,而有的申请系统在 ddl 之后其实还
可以修改提交。另外要注意经常看一看学校的官网,IfA(夏威夷大学)今年就是突然改了 ddl,所
以我最后没申。有的学校比如 OSU 和 Berkeley 的 ddl 特别早(11 月底 12 月初),感兴趣的话不
要错过了。

开学后的感受

既然拖到了开学之后才写飞跃手册,我就再写点在这边的感受好了 hhh。

Penn State 建立天文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现在发展得挺好的。在 high energy, exoplanets,


instruments 这几个方向上都有比较多的人在做,所以来之后导师和课题的选择还是不少的。系里
会要求学生第一年结束的暑假找好导师并做一个小的 project。在这边的前两年,特别是第一年的
课业会比较重。天文系的 graduate students 需要修至少 10 门 3 学分的课。据说美国的 graduate
school 里,没有几个学校要求修超过 8 门的 hhh 现在基本上我们每周都有几个作业要交,然后每
隔两三周都会有考试或者 presentation。

Penn State 是在一个叫 State College 的小镇上,气候比较干燥,冬天据说会下很长时间的雪。


说到这个,本来我选学校的时候一直想去又热又潮湿的地方,可是美国有天文系的学校大部分都
在北方或者很干燥的州。这边的自然环境挺好的,有不少森林草地湖泊这样的地方。而且 State
College 相对美国很多地方来说比较安全。有学姐跟我说,她来这边一年家里的门就没有锁过。
State College 的生活成本不高。我的房租 500 多一个月。因为自己做饭,生活费用一个月就四五百
刀吧。第一年我的工资是 TA 21555 + RA 7164,还有一个 4000 刀的 fellowship。现在扣税之后一个
月到手的 TA 工资大概 1900,虽然不算很高但是在村里生活也绰绰有余了。

如果有学弟学妹想了解更多关于 Penn State 的事情,非常欢迎联系我~。

致谢

申请季对我来说并不算很煎熬,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对申请结果并没有什么期望,另一方面爸爸
妈妈、老师、同学在申请季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感谢罗斌老师,Yuanyuan,Christine,
李志远老师,纪丽老师,陈睆清学姐,陈卓学姐,林泽勋学长,舍友黄紫雯,还有张遂楠,金湘
玉,王迪,张艺,美珍,曹伟光,黎皓川等等 14 级的同学们。申请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大家特别多
的支持和帮助。

不管怎样,PhD 申请只是开始,生活从来就不会很容易。希望学弟学妹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
的事情并且一直努力吧。Good luck!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6


许子正 CSE MSc. @Harvard University

许子正 CSE MSc.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E)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Email zizheng.xu@g.harvard.edu (项目) Waitlist Rej Admission
QQ 415681233
基本信息: Harvard (CSE) 2.12
Harvard (Astro) 2.14
Overall GPA: 4.50/5.0
Stanford (Phys) 2.23
TOEFL: 106 R29 L29 S23 W25
MIT (Phys) 2.14
GRE: V158 Q170 AW3.5 CMU(Phys) 2.14
GRE Physics:980 UCSC (Astro) 2.15
GRE Math: 840 Yale (Astro) 2.12 4.20
交换: Columbia (Astro) 2.9
大三暑假 UCLA 11 周 Princeton (Astro) 2.12
推荐信: Caltech (Astro) 2.15
顾秋生 老师 U Washington (Astro) 2.15
李向东 老师 UPenn (MCIT) 1.11
Michael Rich (CfA) Columbia 2.15 3.21
(MSDS+QSS)

关于背景的提升:

2016 年 7 月 瑞典林雪平大学人类学暑期课程

2016 年 8 月 准备 GRE

2016 年 8 月底 考 GRE general

2016 年 10 月底 考 GRE sub Physics

2017 年 2 月 考托福(掐指一算前一次成绩申请的时候就过期了,所以临时再考。因此
一共考了 3 次 106==|||)

2017 年 6-8 月 UCLA 暑研,11 周

2017 年 10 月底 考 GRE sub Mathematics

2017 年 12 月 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实习,6 个月

•GPA

重要性仅次于科研和推荐信,满绩和 top ranking 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加分项,无论对于申请还是找


工作都会很有帮助。在教授和 HR 看来,GPA 反映的其实是本科学习的效果和能力。而对于自己来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7


许子正 CSE MSc. @Harvard University

说,好好学习刷高 GPA 还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拿我的亲身体会举例,本科时候我的微积分和


线性代数、实变函数学的比较扎实,因此碰到课上数学推导所用到的符号表达和公式定理能很好
的反应过来知识点之间的背景和关联。而没有系统学习过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就使得我在选修统计
相关的课程的时候比较吃力。如果大家对于天文数据的统计分析或者数据科学感兴趣,不妨选修
一门概率论或者万晓生老师的《天文数据处理》。我旁听过《天文数据处理》,课程内容与哈佛
统计 STAT110《概率论入门》的内容有一定重合。有时间的话推荐选修,着重学习几个重要的概
率分布和 t-test。这对天文重复观测的数据处理或者统计研究大有帮助。

• 科研

我在 UCLA 的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代码解决了导师的科研瓶颈。这段成功的经验也促使我思
考计算机科学、算法在天文学当中的应用。我相信天文学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计算科学,
因为当今更强大的观测数据处理硬件,更庞大的数值模拟计算集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给天文学家的
馈赠。

而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实习经历大大丰富了我的眼界。与哈佛教授的接触和参加 AAS(美
国天文学年会)的经历让我看到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已经在天文学研究中也崭露头角。因此,
我在申请的时候特意留意和申请了计算方向的天文学课题组和计算科学的项目。

• 标准化考试

我的 GRE、托福、GRE sub 都没有报班。网上的内容非常充分。我在 B 站跟着视频教程准备托福口


语。新东方网课上能找到陈琦的 GRE 词汇讲解视频,如果嫌贵的话淘宝上也能买到。GRE sub 在网
上或者学长姐那找到往年的试卷,学过四大力学或者大三上正在学量子力学的你,刷三套+模考两
套基本就能搞定 sub。有一个叫 Physics PhD 之类名字的网站上面有全套的 GRE sub Physics 答案。
我刷 GRE sub 的时候则除了刷题又加了数学 sub 的 OG(official guide, 官方指导)学习,如果你对
自己的物理不够有信心的话,考物理之前也可以参考 GRE sub 物理 OG。对照 OG 或者答案,吃透
所有刷题碰到的知识点之后就能去考试啦。以上所有资源都能通过 Google 搜索到。

套瓷:

套过,没用。

交换与暑期实习:

虽然陶瓷没用,但是在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给自己心仪的大牛写信说希望去暑研,教授有回复并
且让你加入的概率大概在 1/3。项目做完向导师要推荐信,申请就会很稳。——来自 3 位哈佛 PhD
们的成功经验。

选校的思路和建议(重点)

我说下自己的偏好吧。

首先治安要好,读个书把小命丢了不值当。网上能搜到各大学校的校园和周边治安情况。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8


许子正 CSE MSc. @Harvard University

其次名校优先。名校优先的理由不仅是为了镀金,更是因为你有更大的概率与未来的大牛成为同
学,了解牛人的想法和习惯,在同伴的夹持下你也很难不变成更好的自己。另外名校的讲座资源
也会相对丰富,适合开阔眼界。有句话叫“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个座位,那就不要挑剔舱位了,上
去再说。”名校就是那艘驶向你未曾想过的未来的宇宙飞船。

再次如果有十分心仪的导师的话,跟着导师走。

最后我想呆在城市,毕竟吃个外卖,下个馆子,逛个街,买个菜的话更方便。代价就是房租比较
贵 T_T。

关于面试:

没有经历过面试诶。一般来讲如果有老板要面试你,老板一半以上几率是想要你了。这个时候与
其说他是在考你知识和技能,不如说他是想确认如果你到了他组里,能不能贡献价值。展示你的
价值和潜在贡献。——来自我的纸上谈兵。

文书撰写:

突出自己的背景亮点、学习和科研兴趣。文章不厌百遍改。早些开始写,每隔两周自己改改。多
找 native speaker, 教授或者外教改改。CV 可以找职业发展中心帮忙修改。这里推荐哈佛的 CV 模
板。http://hwpi.harvard.edu/files/ocs/files/undergrad_resumes_and_cover_letters.pdf

不需要 latex,不需要什么 fancy 的技术,用 word 老老实实纯文字打就行。

个人申请经历的特色和亮点

申了很多方向,天文,物理,计算机,甚至还有哥大的 QSS(量化社会科学),从 PhD 到 master。


整个一放飞自我的过程。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9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拉斯维加斯大学 Astronomy

联系方式: 申请结果
Email Shangjia.zhang@unlv.edu Apply Interview wait Rej Offer
QQ/微信 s-j-zhang (all Astro) list
基本信息: Princeton 1.31
Overall GPA: 4.6/5.0 (NJU) Harvard 2.12
4.0/4.0 (UMich) Berkeley 1.3 3.3
TOEFL: 106 R30 L30 S22 W24 (Jan 2016) UCSC 1.31 2.15
GRE: V159 Q167 AW3.5 (Oct 2017) UT Austin 1.31 2.20 4.10
pGRE: 990 (Apr 7, 2017) Caltech 1.30
Arizona 2.6
交换:
UIUC 2.15 3.1 4.4
无(16 年 9 月转学到 UMich)
UW-Madision 3.3 4.4
推荐信: (Invited for
Lee Hartmann (UMich) school visit)
Nuria Calvet (UMich) UNLV 3.5
Emily Rauscher (UMich) (Applied 3.2)
Oleg Gnedin (UMich)

Offer: 【小编:UMich 满绩(+提前毕业)大佬的科研背景太长了,我们先写 offer 吧】


1. UNLV:21, 678 usd/year+ 2,000 usd/year Fellowship.

(税后,前五年可以退掉部分税,且第一年不用做 TA)

2. UT-Austin: ~28,000 usd/year+ 2,000 usd workstation + 2,000 usd 安家费+报销机票

3. UW-Madison: ~25,000 usd/year

科研背景:
Publications:

·As first author:

[1] DSHARP VII: The Planet-Disk Interactions Interpretation. Zhang S., Zhu, Z. & et al. 2018, ApJL,
submitted

[2] On estimating angular momenta of infalling protostellar cores from observations. Zhang S.,
Hartmann, L., Zamora-Avilés, M. & Kuznetsova, A. ”2018, MNRAS, 480, 5495

·As contributing author: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0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1] Andrews, S. M. and Huang, J. and et al.,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IL Overview” 2018, ApJL,
submitted

[2] Huang, J. and Andrews, S. M. and et al.,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II: Rings” 2018,

ApJL, submitted

[3]Huang, J. and Andrews, S. M. and et al.,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III: Spirals” 2018, ApJL, submitted

[4] Kurtovic, N. and Pérez, L. M. and et al.,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IV: Multiples” 2018, ApJL,
submitted

[5] Birnstiel et al., T.,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V: Dust Model” 2018, ApJL, submitted

[6] Dullemond et al., C. P.,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VI: Traps” 2018, ApJL, submitted

[7] Guzmán et al., V. V.,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VIII: AS 209” 2018, ApJL, submitted

[8] Isella et al., A.,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IX: HD 163296” 2018, ApJL, submitted

[9] Pérez et al., L., including Zhang S. “DSHARP X: HD 143006” 2018, ApJL, submitted

[10] Li J.-T., Bregman J. N., Wang Q. D., Crain R. A., Anderson M. E. & Zhang S. “The Circum-Galactic
Medium of MASsive Spirals II: Probing the Nature of Hot Gaseous Halo around the Most Massive Isolated
Spiral Galaxies.” 2017, ApJS, 233, 20

· Posters:

[1] Shangjia Zhang, Lee Hartmann, Aleksandra Kuznetsova, and Manuel A. Zamora, “Simulations of star-
forming molecular clouds: observational predictions,” in 231st AAS Meeting Poster Session, Washington,
DC, Jan 2018.

[2] Shangjia Zhang, Aleksandra Kuznetsova, and Lee Hartmann, “Observational predictions of simulations
of star-forming clouds,” in Astronomy Undergraduate Poster Sess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Apr 2017.

1. 我能拿的出手的科研经历大概只有在 UMich 这边跟 Lee Hartmann 做关于恒星形成的数值模拟后


期 处 理 。 大 体 上 的 思 路 是 我 们 想 把 数 值 模 拟 的 结 果 处 理 成 观 测 看 到 的 样 子 ( Synthetic
Observation), 然后跟真实的观测做比对,看看我们从观测中推断出的物理参数是否可靠。最开
始是跑了 Gadget-2(一个 SPH code,最早是用来做宇宙学数值模拟的,譬如千禧年树模拟),从
分子云塌缩形成星团,每个恒星用 sink particle 来表示,但是这种 SPH code 的问题是到了 core 或
者 envelope 的尺度上(~0.1pc) particle 就很少了,resolution 不行, noise 很大。 后来用了一个
AMR code FLASH 的结果来做后期处理,用的是 colliding flow 的 setup。因为有 mesh refinement,
所以在恒星周围我们可以 refine 到我们想要的分辨率。 虽然这一年多的 research 做了不少无用功
(各种各样的探索),但是最后还是得出了结论:做观测的人们用的刚体转动假设推测出来的原
恒星的 core 和 envelope 的角动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真实的角动量。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1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2. 刚到密歇根的时候跟着李江涛博士做了 CGM(Circum-Galactic Medium)的相关研究。其实就是


对几个星系做了测光,然后算了他们的质量,排除了中间的 AGN 的影响。

3. 在南大做的两个课题我也受益匪浅。一个是跟谢基伟老师做的系外行星相关的研究。因为
Kepler 官方的 KIC 中的恒星数据是通过的测光得到的, 尽管测光很高效,但是不准确。所以
LAMOST 后期对那些有 Kepler 行星的 host star 进行了光谱观测从而得到了更准确的恒星数据。有
了更准确的恒星数据就有了更准确的行星数据。我当时用更新的数据比对了单恒星系统和多恒星
系统的行星参数差别,得到的结果比原来研究者得到的更加显著。通过这个 project 我熟悉了
python,尤其是在大量表格数据的交叉认证下的需求下,我学会了用 pandas 这个包。

4. 在南大我还跟顾秋生老师做了一个有关 S0 星系的项目。尽管我做的不是主要部分(主要部分是
用 SDSS 的 MaNGA 数据研究动力学),但是还是学会了使用 Galfit(一个普遍适用的二维星系测光
成分分解程序),我在组会中也学到了不少星系相关的知识。

交换与暑期实习:

转学之后我发现在国内读本科也有一些优势, 其中一点就是在暑期交流这一方面。南大的学生有
很多选择,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能得到比起美本(在美国高校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更多的资
源。比如说在密西根这里,由于身份的问题国际学生就只能申三个地方的暑期科研( STSci,
Caltech 和 Princeton),而 REU(Research Experience for Undergraduates, 可能有将近上百种,但是
对国际学生开放的之后这三个。除此之外,有的 REU 项目有第三方的 funding 就可以申请, 这就
是为什么国内大学的本科生机会更多, 因为只要得到学校或者 CSC 的自主就可以。)申请竞争实
在是太激烈(比 PhD 的录取率还低),再加上那时候我也没有很强的科研经历,都找不出三个老
师写推荐信,只能留在本校做。其实我特别羡慕南大的同学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也许可以站在旁
观者的角度说两句。

我觉得南大能提供的交流机会其实足够好, 除了有很多 REU 可以申请,还有学校和学院的合作项


目,不过前提是在选择的时候也得想清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真的是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老师或者方
向,就要朝着之后能在这里读 PhD 的目标去努力, 在去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别浪费了机会。
如果要确保你的机会还不错,你就得 1)在选择去那个学校之前就要开始尝试跟对方的老师联系
(比如发邮件)。还要弄清楚跟导师本人交流的机会有多少,如果只是跟一个博士后打杂,教授
只是个噱头的话,也没有多大意义。(除非这个博士后是那种马上能拿到教职的那种大牛。 也许
可以花时间找一些利益不相关的博士生学长学姐甚至教授咨询一下。) 2)去交流的时候也要多
利用整个天文系的资源,多跟能接触的教授和学生交流,机会都是自己争取出来的。比如说有很
多学校每周都会有全系一起参加的讨论论文的活动,或者是小组的组会,大组的组会,都争取参
加。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2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关于套瓷:

我没有邮件陶瓷成功过。我只给一个伯克利的老师(Eugene Chiang)发过邮件问,表示对他的研
究十分感兴趣, 但是他没回我。我之后就没再试过了。也许不厌其烦地再多给一些目标教授发邮
件还是有用的,礼多人不怪嘛。

如果说成功的话就是我在 AAS 上跟 UT Austin 的 Adam Kraus 聊了聊。感觉他对我还挺有兴


趣。后来我发现我跟 Lee 做的这个课题基本上就是在反驳 UT Austin 的 Stella Offner 在她 PhD 期间
文章里的观点,我就给她发邮件询问她文章里没写清楚的内容,邮件最后提一句对她的研究感兴
趣。她后来说对我的研究也感兴趣,最后我被 UT Austin 录了, 她也愿意带我。

如果有可能,可以参加一些小型的专题会议,看看能不能套到大牛,因为小型的会议有更
多的机会跟大牛接触。去 AAS 年会也可以,最好的机会就是让大牛来看你的 poster,没准有人会
对你感兴趣。现在南大的同学现在经常能有机会参加 AAS 或者其他的学术会议,一定要把握好这
个机会。

选校的思路和建议

这我也没什么发言权,感觉基本上就是选的有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相关学校(恒星形成和原行星
盘), 当然也有我导师 Lee Hartmann 的影响。因为 Zhaohuan Zhu 是 Lee 的学生,我们打算用 UNLV
这学校来保底,因为这学校五月一号申请才截止。最开始除了我导师大家都觉得去拉斯维加斯读
书是个笑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随着对课题的了解,和申请形式的变化,我越来越看
中这里,最后我也选择了 UNLV。

关于面试:

我感觉这面试其实很难说怎么才能准备好,运气成分也很多,不同学校面试的目的都不样,形式
也不一样,每年的情况也不一样, 对每个人的先验的优先级也不一样。但是我的经验教训就是不
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支支吾吾。然后有什么问题问学校要提前想好,没问题就别瞎问,灵机一
动的问题往往是很糟糕的问题。

我一月 3 号就收到了伯克利的面试。我还以为是进入了 Eugene Chiang 的法眼(以为给他的


邮件有用)。可以没想到最后是一个叫 Richard Klein 的老头面试我。他问完了一堆特别 typical 的
面试问题之后(比如说你最擅长的和最不擅长的是什么),他又开始问过我读没读过他的文章什
么的。虽然做的方向确实 match,但是我文书里没写他,也不大想跟他做,面试的时候只好敷衍
了事。最后我还桶了个篓子,问了他的头衔 adjunct professor 跟一般的教授有什么区别。他听到后
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给我解释了 20 多分钟没有区别。所以没想好的问题还是别问了。

UT Austin 的面试就比较简单,没问啥正经问题,很快就结束了,他们说对我很有兴趣。

UCSC 的面试我也很惨。 面试我的竟然是我文书里提到的两位老师, Ruth Murray-Clay 和


Doug Lin。林潮问了我很多比较难的问题,我就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更糟糕的是他们那边信号也
不好。再加上我可能急于表现,反而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3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UIUC 的面试我觉得表现挺好,但后来得知也没什么用(毕竟是最后一个面试,已经吸取了无
数的经验教训) 。 一个搞宇宙学的教授 Joaquin Vieira 一上来就跟我说他们第一轮面试已经结束了,剩
下面试的是替补。最后主力都去了,不需要替补。

Wisconsin 没有面试,但是在没给我 offer 的情况下邀请我去 school visit。我还以为是要去


现场面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就是真心想要我,只不过最开始发的六封 offer 还没人拒,但是他们感
觉应该有几个不会去, 所以邀请了我在内的五个同学去访问。Wisconsin 的老师们都很 nice 啊,
学长学姐也很 nice。

这个过程有时候看缘分啊,祝你们好运。 还有就是不要太刻意地表现,自然一点比较好。

文书撰写:

这点我感觉我也没什么发言权,我这个文书都是自己瞎写的, 只有导师和他夫人看过,还有就是
给我改改语法。我主要就写了写自己在做什么,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最后一段套一套各个学校
的人和方向。我导师还建议我配一张课题里最重要的图上去。不知道这录取结果跟文书有多大关
系,我感觉关系不大。尽量做好就是了。

个人感受/致谢

整个申请过程真的挺折磨人,尤其是从把材料都交上去之后开始等结果的日子(确切的说,是从
身边的人开始接到面试/收到 offer 之后)。心态波动大,起起伏伏,面试都变成了 rejection,感
觉很绝望。好歹还有 waitlist,还算是有一线希望。最后有了三个 offer 选择去哪里更是头痛。我在
UMich 这里因为学分不够所以每学期都修了很多课,学期结束的还早,所以选学校最艰难的时候
是和期末考试重合的。脑子里不断地想像自己选择不同学校之后自己的未来,真的是很折磨人。
生活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选择,每一个选项都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未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能看见
的。所以最后我决定选一个自己最想做的方向,原行星盘。尽管自己去了一个野鸡大学,但是能
跟一个好的导师做自己的最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很好。

还有就是美国机会是真多,像 UNLV 这种“野鸡大学”也有张冰, Daniel Proga 和 Zhaohuan


Zhu 这样的业界大牛。我觉得有时候申到顶尖名校可能得靠一定的运气,但是只要肯下功夫去这
些“一般的”学校跟一些在自己领域里很有建树的老师做一些自己的很想做的东西还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我感觉我现在还有个后遗症,总是反复地想我这个选择对不对,之后得人生会是怎么
样。但其实我已经没有选择了,现在就该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不,我周日就要去
Las Vegas 去开始一个新的令人激动的 project 了。

希望这些能对大家有点用处,欢迎和我交流!

2018 年 10 月 27 日星期六, 补充:

开学两个月多了,在 UNLV 这地方学术上还算是满意。五月底开始做的科研(上文中提到的令人


excited 的项目)现在基本收尾了,文章投出去三周了还在等 referee report。系上做 disk 的人比较
多,在这一领域比较活跃。不过显然没有之前的学校那么全面了,你要是想多了解一下宇宙学那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4


张尚嘉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Nevada - Las Vegas

是没什么机会的。开设的课程也没有牛校选择那么多——这应该算是这里的一大短版了,不过还
是能学到很多新东西。至于生活,我暂时觉得这里有些无聊,没有一般大学城的氛围。治安倒是
没有之前听到的那么差,不过也不敢随便走路出门。十月份以来天气也好了很多,一直在 20-30
度之间。如果逃过了夏天四个月的 40-50 度的高温,剩下的时间气候还是不错。刚去了 Red Rock
国家公园爬山,附近还有 Death Valley, Grand Canyon 等,都是沙漠景色的国家公园,不过忙起来
不知道一学期能去几次。暂时不能说太多,还需要多体验。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5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麦吉尔大学 Physics (Astro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邮箱: xyjin@smail.nju.edu.cn (申请项目) Interview Rej Offer
微信: denebaaa
QQ: 642148753
基本信息: HKU* (Phys) 12.15 1.31
Overall GPA: 4.45/5.0 UMich (Astro) 2.9
TOEFL: 101 (S22) Columbia 2.10
(Astro)
GRE: V150 Q167 AW3.0
OSU (Astro) 2.10
GRE Physics:880 (81%)
UChicago (Astro) 2.27
交换: McGill* (Phys) 3.1 3.7
UCL MSSL 薯盐三个月 UW-Madison 4.17
推荐信: (Phys)
李志远教授 UToronto 4.25
Prof. Kinwah Wu (UCL MSSL) (Astro)
陈申见教授(物院) * 项目为硕士项目
(按收到 Rej/Offer 时间排序)
奖学金:
国 奖 ; UCL MAPS Dean ’ s summer
students scholarships ==

科研背景:
Publication: 申请时无论文发出

2016.06 至今: Fornax Cluster 中 X 射线源的研究。指导老师: 李志远教授

2017.05-2017.08: X-ray source populations in galaxies (Modeling & data analysis).

Advisor: Prof. Kinwah Wu (UCL MSSL)

2017.08 至今: Cosmic ray heating in proto-galactic environment.

Advisors/with: Prof. Kinwah Wu (UCL MSSL) w/ Ellis Owen (UCL MSSL PhD student)

& Suetyi Chan (NJU)

(一些杂七杂八划水的就不写了 orz。。。)

Offer: 23200 cad/year (学费另付 4.8k cad/year). 暑假可以申请一波奖学金,开学也有一


波。如果是 lab TA 就是一学期 60h 实验+改报告,一学期总时长大概 90h 左右.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6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关于我&这篇总结:

我本科的专业是物理。高中开始对天文爱好者常识比较感兴趣,但是填专业的时候我父母并不同
意填天文,于是进了秃头物院。我从大二的时候开始选修一些天文的课程,并在跟着李志远老师
做了一年课题以后,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做天文的研究,所以决定申请天文方向研究生。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发现我申请结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会在总结中写一下我申请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当然有很多问题非常蠢 orz)。

前申请季:

选校建议尽早开始,可以多问一下老师们的建议(包括申请什么 program 和研究方向等),并且


初步规划好申请学校的数量(在精力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在理智选校的基础上,多申请一
些学校,想给六大交个几百刀检验一下欧非也是可以的),按照申请 ddl 的顺序排列好,做一个
时间表。打算申请 US & Canada P & A 项目的同学,一般需要考 Gre Physics。如果没有在大三的时
候考好 Gre Physics,我建议初步的选校名单可以做 Plan A & B,Plan A 中更侧重 Gre Physics 要求较
高的学校,Plan B 中可以多放入一些不强制要求或者不接受 Gre Physics 的学校(一般 US & Canada
P & A programs 对 Gre Physics 的要求分为四类:不要求/选交/建议交/必须交,然鹅第一类学校
是很少的,一般可以 Google 找到整理过 Gre Physics 要求的表格)。这样就不会在发现自己 Gre
Physics 血崩以后,疯狂重新选校。

标化考试建议最好在大四前全部考出可供申请的成绩(Gre Sub 除外),放到大四上学期,


时间上会比较紧张。复习时候要注意效率,尽量少给 ETS 爸爸送钱考几次,不仅浪费时间,还很
影响心情。

如果有目前正在撰写论文,并打算在申请前 submit 的同学,合理规划一下时间表(嗯还有


要对自己的肝有信心),避免进入申请季的时候手忙脚乱。

申请季中:

申请季开始了以后,就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开始进行网申吧。务必不要拖延症,切勿等到网申
ddl 当天才递交申请,如果 rp 没攒好(比如网申系统蜜汁进不去、交费不成功等各种幺蛾子),
可能就凉凉了。学校申请的要求也要提前看好,有些学校会要求交几份文书(甚至 research
proposal),每份文书的侧重点不一样,在申请这些学校时要准备好充足的时间撰写文书。

另外,有些学校需要先联系老师,才能进行申请。申请这些学校时,也要在 ddl 之前,留


出一些时间来进行套瓷。

申请 ddl 后:

这个时候可以再进行一些套瓷。我对于套瓷的态度是:对大部分学校来说,陶瓷并不是一个申请
的必须流程。但是对于自己非常想去的学校,还是尽量套个瓷,争取一下。

定时检查自己的邮箱,以免错过重要邮件。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7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反面教材时间:

我申请季时拖延症非常严重,所有申请基本上都是 ddl 之前一天或者当天才交的。一些需要套瓷


才能申请的学校,我也在临近 ddl 时才进行套瓷。当我在套瓷 McGill 老师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
秋季学期申请 ddl 已经过了,建议我申请冬季学期,然而当时我踩 ddl 把 McGill 申请交了,还好并
没有耽误。

我比较早通过邮件收到了 HKU 的 offer。非常奇葩的是,HKU 还会寄一封纸质的 offer,上


面会写着这个 offer 需要在 3.1 之前决定去不去(邮件中是没有这个信息的)。因为邮寄地址填写
的学校,我寒假在家没有收到这封纸质 offer,所以一直不清楚这件事情。在二月份收拒信收到手
软、套瓷石沉大海的时候,一个同学在 2.27 问我去不去 HKU。当时我就懵逼了,为什么要这么早
决定去不去呢?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唯一一个 offer 的有效期只有一天了。于是我给 UW-
Madison 发了邮件(UT 和 McGill 我觉得没什么希望了,所以并没有问),询问了我申请的状态,
得到了我基本上凉透了的消息后,我打算 2.28 沉思一日,思考是从了 HKU 还是 gap 一年。

然后在 2.28 早上我收到了 McGill 老师的邮件,说可以约个面试。得到这个消息,我就跟


HKU 那边说我因为 offer 邮寄问题,很晚才知道我要 3.1 之前决定去不去,我觉得这个决定对我来
说,一天之内确实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可不可以多给我几天让我做一下决定(事实证明,HKU 对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宽容的,给我延了一周)。不过大家尽量不要像我这样粗心啊 orz。

McGill 面试比较顺利,老师说可以给我发 master offer 或者 phd offer with CSC,因为 McGill


的 master program 可以在一年以后转成 PhD program,所以我就选择了 master offer,这样更加灵
活一些(当然奖学金会比 PhD program 少)。

以下是 McGill 的安利时间:

McGill DT 校区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中心(还有个在山沟沟里的麦当劳校区,
但是只有 food science 专业在那边),生活上非常便利且生活成本比较低(比隔壁多伦多不知道便
宜到哪里去了),即使在市中心租房,价格也比较能让人接受。魁北克省的官方语言是法语,所
以公交车、地铁报站只会报法语,去餐馆也经常会看到只有法语的菜单(看图点菜了解一下)。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顺便多学一门语言,懒惰肥宅如我,来之前并没有学任何法语,亲测对生活的
影响也并不是很大。魁北克省有些政策对留学生非常友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McGill 的项目也非常灵活。Master Program 读了一年以后,如果对自己本身的课题比较满


意,可以通过 fast-track 转成 PhD program(对 GPA 和修读课程数量有一定要求),如果想换课题,
就再读一年拿到 Master Degree,并申请 PhD Program,比起直接读 PhD Program,这样更加保险一
些(McGill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这种方式来读 PhD Program)。【学姐本人:“加一句留学前记得买
好假发。”】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8


金相玉 Phys MSc. @McGill University

结语:

总体上而言,我申请季准备的非常不充分,基本上把可以踩的雷全踩了一遍。虽然没有成为失学
儿童,但是总体上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反面教材。希望我的经历可以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吧。 希
望大家在申请季都海豹~

致谢:

首先我想感谢一下劝退我四年但是最后还是同意
让我读天体物理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和
信赖。

感谢李志远老师几年以来的教诲和帮助,申请的
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有帮助的建议,也感谢帮我写
推荐信,我觉得跟李老师做课题真的是一件非常
幸运且开心的事情。感谢 Prof. Kinwah Wu 一年多
以来的帮助(&吐槽)和推荐信的撰写,最后没
有申请 UCL 真的是对不住了。感谢陈申见老师粒
子物理手下留情和写推荐信。

感谢徐聪同学帮我改文书和相互吐槽缓解压力,
在德州要好好搬砖(&注♂意♂安♂全)。

感谢我的舍友孟令迪在我申请血崩的时候请我吃
火锅 QAQ,祝在南大学习顺利。

(没错,我就是想顺便发张表情包)【小编:果酱大佬非常调皮了】

这篇跑题跑到火星的总结就到这里啦。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跟我联(唠)系(嗑)!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19


黎皓川 Phys MSc. @Queen’s University

黎皓川 Phys MSc. @Queen’s University


女王大学 Physics (Astro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Email lihc96@aliyun.com (专业有天文就申 Inter-view Wait- Rej Offer
QQ 2928008155 天文,否则物理) list
微信 KevinWillow
基本信息: New Jersy Inst of 1.10
Tech
Overall GPA: 4.46/5.0
U of Oklahoma 2.22 (After 2.1
TOEFL: 105 R28 L28 S24 W25
offer!)
GRE: V160 Q168 AW3.5 U of Alabama in 3.9
GRE Physics:980 Huntsville
交换: Queen’s U 3.15 3.16
大三暑假 UW-Madison 交换十周 Penn State U 1.26 1.30
推荐信: Princeton 1.31
陈鹏飞老师, UMich 2.8
丁明德老师, OSU 2.9
UHawaii 2.18
李向东老师,
Cornell; UVA 2.19
黄永锋老师,
Stanford 2.23
纪丽老师, UChicago 2.26
Dr. Lia Corrales (原 UW-Madison, MIT 3.1
后去 UMich) UW-Madison 3.7
JHU 3.20
Boston U 4.3
U of Minnesota 4.20
科研背景: UMass 6.9

Publication: 2018 年 4 月我作为第二作者的早期科研的文章在 ApJ 发表。当然,那时候已经过了申


请季了。

Offer: “工资提供具体数值无意义,不同地区物价也不一样。我只能说学校提供的财政支持差不多
刚够生活。” TA 我带一个编程课,工作内容大概就和当年我们学 C 或 C++时助教差不多,我还会
给点反馈啥的。不过,由于我的工作是导员工作失误的乌龙结果,可能不能代表一般的研一学生
的状态。时长约 10 小时每星期。

写在前面:

其实哪怕我对于留学申请已经算是过来人,整个申请季对我来说都像一场梦一样。我深知申请不
易,所以将自己申请的一些情况和体会记录在这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0


黎皓川 Phys MSc. @Queen’s University

关于背景的提升:

•GPA

GPA 很显然是越高越好的,而 GPA 的提升大概是最没有诀窍的一个。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平时每


一科学好,特别是专业课(因为学校看成绩单一定会更多关注专业课),不要总想着考试之前 2
周突击而是真正去掌握知识,GPA 自然不会差。这不仅是对 GPA 负责,也是对以后科研生活的负
责。欠下的总要还的。

• 科研

回头看我大学的科研有一点点遗憾的或许就是换方向很频繁。早期科研我做的是太阳物理,暑期
实习和毕业设计就变成 X 射线天文,现在终于要去加拿大学习了,方向又变成星系动力学。每一
个新的方向从 0 起步都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能坚持一个大
的方向为好,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在一个方向可以更加熟悉,如果申请时也做同一个方向,
就有了不少专业优势。

能发文章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所以如果有学弟学妹很早就决定出国,那我建议及早开始
科研。能在不晚于申请季时发出文章是一件很加分的事。

• 标准化考试

我建议还是在外面报一个培训班。一开始我也纠结要不要报,但是最终事实证明培训班的老师还
是老手,他们知道怎样最大效率地准备考试,而且在准备过程中我们也能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英
语能力(TOEFL)或者思维能力(GRE)的提升。不必心疼钱,因为如果申请成功了,拿到的财政补助将
碾压这一花费。

交换与暑期实习:

学院提供的这种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们和国外天文系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也是我们推荐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同时,暑期实习所去的院校很显然也是我们申请时必须
带上的学校。经常,这样的学校时免去我们申请费的哦~当然可能的话,回国后和那边老板继续联
系,能多做一点甚至发表文章也好,即使发表不了文章也能让老板有个好印象,甚至推荐更多老
师认识你,这也能增加出国申请成功的胜算。

关于套瓷:

我个人没有任何套瓷经历,所以这里我可能没有资格发表评论。。。

选校的思路和建议(重点)

最重要原则:不要孤注一掷 and 不要眼高手低!可能现在还是有一些同学希望去美国读研,但是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学生签证正在越来越难拿,因此在美国之外一定要带上别的国家。当然对加拿
大,澳大利亚,欧洲国家也是这样,多一些国家自然多一些可能性。选择的时候学校的实力排名
要拉开差距,最好分 3 级:第一级冲一冲,第二级稳一稳,第三级保一保。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1
黎皓川 Phys MSc. @Queen’s University

可能有同学会觉得第三级不甘心,但是出国读研不仅仅靠学校实力,也很看重老板和自己。
出国不仅仅是拿到一个学位,更是寻求一个跳板认识更广阔的学术世界。这就涉及到选择学校的
另一方面:选择学校不仅看排名,甚至不仅看天文/物理排名,而是还要看自己选定的方向的老板
实力等。本科或许学校实力看得多,但是研究生既是选择学校也是选择老板。

此外,尽可能了解一些学校的招生偏好也是有帮助的。

关于面试:

我个人经历的面试不多,但是对于面试我觉得老师们考察的最重要的无非是英语表达能力和科研
实力。科研实力不是面试这一节的重点,平时就该做好。至于英语表达,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
夫。它和科研一样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平时多听听 TED,科学美国人,一边听一边学生词,模
仿甚至记忆表达等,会在长远上帮助口语的提升。

真正面试时,不必害怕自己犯一点语法错误。虽然最好是没有,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不必
回头纠正。大家更看重的是你能否条理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讲述你的科研经历等。所以,
appear confident anyway,大胆去说就行。

当然,衣着整洁,视频通话时背景干净,和老师预约面试时间(因为时差,这个通常都要好
好商量)时邮件措辞尊敬而大方,这些都是面试一直的加分项。

文书撰写:

我个人觉得文书撰写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 PS (Personal Statement) 和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的区别。PS 注重于强调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i.e. What makes you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而 SoP 更强调个人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对未来发展的想法,当然还有自己对某研究方向的兴趣和
优势等。准备一个模板应对不同学校是常见做法,那么至少需要对 PS 和 SoP 各自准备一个模板。
有的学校是要求两个都写的哦!还有的学校名义上只要 SoP 但是会在申请网页上专门辟出一栏让
你写一些你的特殊之处或者成长背景中的一些困难,这其实就相当于 PS。当然多数学校只要一个,
那就一定要看清楚要的是 SoP 还是 PS,或者是它的要求更像哪一个,不要张冠李戴了哦!

个人申请经历的特色和亮点

说实话个人没有什么特色亮点。。。一定要说“特色”就是一个很糗的经历吧。我如果不是有一天
意外点开了垃圾邮件文件夹,就会直接错过某个老板 的来信,那么现在我应该是去美国的
University of Oklahoma 而不是加拿大的 Queen’s University. 而无论是学校实力,老板,还是未来发
展的灵活性,前者都是明显优于后者。这里提醒大家,申请季节一定要每 24h 看一次垃圾邮件,
机会有时就在里面~

在 Queen’s University 学习&生活的感受

留学生活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做好慢慢磨砺的准备。这里的学术环境还是很不
错的,同时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任何耍滑头手段在这里都不行。好好干吧!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2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 Physics (Astro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Email: zekun2@ualberta.ca (除 UofA,都是 Wait-list Rej Offer
QQ: 569874406 Astro)
微信: Zekun_Lu
基本信息: Yale 2.8
U Mich 2.9
Overall GPA: 4.47/5.0
Columbia 2.10
TOEFL: 100 R26 L25 S24 W23
UC Berkeley 2.10
GRE: V160 Q170 AW4.5
OSU 2.10
GRE Physics:870
Harvard 2.12
交换: UIUC 2.16
1.大三暑假 UW-Madison 暑研 10 周 UW-Madison 3.8
2.大四下 UW-Madison 毕设三个月 UT-Austin 3.15
推荐信: JHU 3.20 3.21
丁明德老师, Northwestern 4.12 4.14
施勇老师, U of Toronto 4.14
Prof. Alex Lazarian (UW-Madison) U of Alberta 5.12
(Physics,
4.30 applied)
科研背景:
Publication: 2018 年 3 月底,早期科研的文章投到 ApJ,大概四月中旬给了审稿意见。后来在忙毕
设就一直没回复,这篇文章对申请基本没有帮助。(还有一篇 ApJ 划水 N 作,也是后来的事了)

早期科研:

A Statistical study of the magnetic imprints of X-class flares using SDO/HMI Vector Magnetograms.

Supervisors: 丁明德老师,郭洋老师。

暑期实习:

Probing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using multi-frequency polarized synchrotron intensity gradients.

Supervisors: Prof. Alex Lazarian(UW-Madison), Ka Ho Yuen (UW-Madison).

毕业设计:Tracing interstellar magnetic fields using Velocity Gradient Techniques (VGTs).

Supervisors: Prof. Alex Lazarian(UW-Madison), Ka Ho Yuen (UW-Madison).

Offer:27400 cad/year (学费和各种奇怪的费用要扣掉 ~5600 cad/year). Sept-April: TA, 12 hr/week.


May-August: RA Fellowship. TA 是带一个一年级实验课程,工作内容和大物实验助教差不多:备课+
带 Lab(教实验和答疑)+改报告,每学期可能被抓去给本科生监考,也算在 TA 时间内。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3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写在前面:

虽然很早就在研究申请,准备考试,但是真正申请的过程依然比我想象中复杂和残酷。这不是纸
面上成绩的总和,而是精力、信息、选择各方面的准备和博弈。回顾申请季,我自己犯了很多错
误,也有很多不理智&准备不充分的地方,这大概也是被美帝 “全聚德”的原因。不过后来阴差阳
错补申到了加拿大的学校,找到了很好的老板,也算挺满意的结果了。这其中的经验教训都会写
在这里,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来交流!

关于背景的提升:

•GPA

本科直接申请研究生的话,GPA 还是占一定比重的,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是我们的 GPA 是五分制,


不论是去套磁还是申请,对方乍一看并不会对我们的分数有特别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更有说服力
的数据是排名(特别是你排名很高的情况下)。另一种是可以考虑把 GPA 换算成四分制(比如把
成绩单给到认证机构认证+换算,比较常见的机构有 WES)。换算的好处就是可以写在 CV 上,让
对面很快对你的成绩有一个大概印象。缺点是认证要钱,以及似乎录取委员会最终还是要重新计
算 GPA 的。我当时为了申请 JHU 弄了一个 WES 认证,这个东西特别慢,如果想做要趁早。

根据前人经验,top 1/top2 或者 3.9+/4.0(满绩或接近满绩)在 GPA 这一项会比较有优势,


其他的基本 3.6+/4.0 都差不多,优势劣势都不明显。当然了,top&top school 大佬云集,另说。

• 科研

我的科研大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早期科研跟着丁明德老师和郭洋老师做的太阳物理相关的课
题,另一部分是在 UW-Madison 做的 MHD 相关的课题(暑期科研+毕业设计)。太阳物理这边我
是从大二开始,先做了一个小的训练课题,然后继续做早期科研。整个过程没有换组/换课题,软
件/程序什么的比较熟悉。而且有非常 nice 的导师和研究生学长指导(紧紧抱住杨凯学长的大腿),
整体感受还不错。另一部分是在暑期实习做的工作,当时实习是十周,结束之后我邮件询问教授
可不可以过来做毕业设计(大四下,这个是自费的),然后就继续做了一些 MHD 湍流相关的工作。

要说科研的感受,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前期工作一定要做扎实!!!一个科学问题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也就是“motivation”。回答这个问题要调研大量的
文献,弄清楚前人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我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
至于研究方法甚至代码怎么写属于次级问题。调研过程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主动性,多看文献,多
思考,多和导师、学长交流,不能依赖导师单方面的讲解。讲解一般是通俗性、总结性的陈述,
可能会忽略一些适用范围或者模糊一些物理过程。只是“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没有自己的理
解的话,很容易出现处理数据做到最后才发现走了弯路,或者重复了部分前人的工作,再或者做
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之类的。现在 PhD 申请“水涨船高”,本科发 paper 可能会陷入急功近利的困
局(我最开始就有一点…),只是想着赶紧把工作做出来而忽略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的话,后期
写文章、以及真正和老板面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

• 标准化考试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4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标准化考试=托福+GRE General+GRE Physics。其中托福最为重要,总分一定要高于目标学校的门槛!


(80-105 不等,基本 100+就够用了);GRE General 分数感觉在我们天文的博士申请里用处并不
大,分数差不多就行(不过大佬们 GRE 都挺高的)。GRE Physics 可能比 General 有用一点,但天
文这边整体有取消 GRE Physics 的趋势,很多学校都是 optional。尽管如此,有个 Physics 成绩还是
会更让对方放心。

1.托福

托福我考了四次,分别是 91、92、97、100。毕竟和托福相爱相杀了四次,那就谈谈我对托福考
试的理解吧。首先阅读没啥说的。听力最开始苦练了一阵儿,每次都听得焦头烂额,感觉也没啥
效果(前两次听力基本就是 22 左右)。后来是先考出了 GRE,可能词汇量潜移默化地增多了,于
是啥也没准备就去裸考。整个过程依然是云里雾里听的大懂不懂的,结果出分听力 26。最后一次
听力也没准备,25。所以结论是,感觉阅读和听力是英语综合水平的体现,不用重点准备。

重点说一下口语和写作,这是两个我认为可以快速提分的地方。首先是口语,江湖上流传
着口语要高于 24 的传说,不过我查阅各个学校录取网站后发现并没有这种说法。只是部分学校要
求 TA 的口语高于某分值(一般是 26 甚至更高,UIUC 是 24),没达标一般要单独上英语培训,所
以不用特别担心这个口语分数,只是求录取的话总分上线就行了。我的口语最后一次考试是 24,
之前都是 22、23,这个过程中有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后其实就只准备了一天半…)。这次
托福我是暑期实习期间在美国考的(美帝的考场环境真好),准备的时候我找了一位 native
speaker 和一位口语 27 的同学陪我练了一下。口语 27 的同学传授了我一个套路:需要讲原因的开
放问题只讲一个理由,具体操作为:举“我”和“我朋友 xxx”的故事作正反对比,得出结论。这样根
本不用绞尽脑汁想理由,一个理由就够了!而且有理有据有逻辑。托福并不要求你理由讲的多么
高大上,它就是一个考察语言能力的考试,有逻辑是最重要的,至于结论站不站得住脚那是 GRE
写作的事情。然后 native speaker 陪我把四个题型都练了一遍,每个题型三四道题,计时,我先讲,
他再讲,我总结修改,最后在这些例子中提炼自己的套路。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
练习多+反馈快。不过我只练了半天,效果有限哈哈。我记得看小分的时候,用正反对比的那道题
拿的是 good,这个套路应该还是很好使的。

写作的话,我前两次考试一次 20,一次 18…考了 GRE(AW4.5/6.0)之后再去那次好像还


是 22,很郁闷。因为练习 GRE 写作的时候,都是讨论政府决策/人生命题之类的深刻话题,回头
再写托福作文感觉就像小学生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怎么举例。后来我想通了,托福就
是考小学生作文啊,行文通畅+有逻辑就行了。最后那次考试好像考什么“怎么提高 presentation 水
平啥的”,于是就分三段,分别用做数据、做对比(“我”和“我室友”)、举例子(随便写一个名人
的小故事,人名写对就行了),然后得出结论。嗯,最后还是不高,23,不过也是写作最高的一
次了 hhh。

托福报班的话,我是初次考试前的暑假报了一个培训班,当时感觉阅读和口语是有一个入
门的帮助,听力和写作上完课没什么感觉。托福我感觉没必要报班,如果不嫌麻烦,可以先自己
考一次,知道大概考什么之后就刷机经或者练习就好了。

2.GRE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5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GRE 我是 17 年 1 月开始准备,17 年 4 月考出的分。因为我备考的时候没有托福成绩(100 分是 17


年 8 月考出来的)、早期科研没做出来、暑期实习也还没开始(那时 17 年 6-8 月),可以说那张
CV 上啥也没有,于是整个过程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17 年寒假开始以后和曹伟光一起报了个新
东方学习 GRE。不同于托福培训,GRE 培训非常务实。整个寒假因为有光子一起准备 GRE,感觉还
挺欢快的,每天挤地铁来回新街口也没那么无聊了。

GRE Physics 没啥好说的,准备方法非常简单,就把那几张以前的真题做一做,知识点弄懂


就行了(不过我最后也没做完 2333)。申请天文现在很多学校对 pGRE 的要求都是 optional,在
UW-Madison 做 REU 的时候给我们上课的 Faculty 说的是:一般 50%+的成绩就是有效的。我感觉我
标准化考试这块写太多了,其实凭各位的聪明才智总是能考出这些成绩的。即便是被妖魔化的
GRE 好好准备也是能考出来的,我认识的 330+甚至 335+的大佬比比皆是。GRE Physics 就更不用说
了,大佬们分数一个比一个高,80%+基本操作,90%+预料之中,满分也不少。

交换与暑期实习:

理论上最理想的暑期实习是暑研的老板和你想申请的方向 match,这样,推荐信和工作经验都更有
效,或者说你的暑研老板本身就想招学生,但是这种机会总是可遇不可求了。详情可以看张尚嘉写的
内容。学院提供的暑期实习是非常好的机会,而且 cover 费用,好好把握。在 Madison 的暑研因为有
皓川和泽曦两位小伙伴互相照顾,而且 Madison 的夏天气候舒适(凉快+没有蚊子) ,还是非常愉快
的。两点建议吧,专心做工作,学会和大老板相处;以及主动联系感兴趣的老板,主动争取机会。如
果离得近还可以去别的学校 visit,面套>>邮件套。在海外生存的关键就是主动争取,非常重要。

选校+套磁

选校是个大坑,我的选校策略就是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眼高手低(微笑)
。那么选校应该怎么选
呢?建议三点原则:高性价比+高度个人化+合理评估难度。

1.高性价比就是选择专排高&溢价低的学校,不要过于迷恋综排的“名校光环”。我的选校基本都是
专排高&名气也好的学校,这种学校自带光环。名校当然好啦,全面,你的同学&校友大概率是改
变世界的行业领袖,各学科的各种资源也比较丰富。但与此同时,名校自带溢价,也就是说,相
同的专业水平会对应更高的申请难度。尤其是私立常青藤学校,美国本土学生都非常青睐,更别
说国际生了。我想去,大佬更想去,结果可想而知了。相反地,有些天文强校综排不高,但是天
文实力非常突出:比如 UCSC 和夏威夷的 IfA 等,还有一些看着非常不起眼的学校也有一些很厉害
的专攻领域和方向。实际上,到了博士阶段,如果你真的想做天文的话(这一点很重要!不想做
天文而是想就业/转行/镀金或者宽口径学习当然名校更好!) ,综合排名真的不重要(虽然这个观
念不那么容易改变) ,关键是学校专业水平和你的导师。那么,怎么评价一个学校的天文实力呢?

a.各种排名(前几年的飞跃手册有提到,排名可以给你一个大概的印象,也大致反应了这个
学校的天文实力) 。

b.天文 department 的体量。体量大就意味着方向全+资金充足+学术交流频繁,在这种地方不


论是上课还是听报告、做研究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滋养。这个非常简单,直接去官网看一下就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6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能立马有自己的判断。

c.观测条件。有没有自己的望远镜?有没有参与大型国际项目?可以使用哪些项目的数据?

2.高度个人化。Phd 申请其实是一个非常 personal 的事情,而且个人化程度会随着招生人数的减少


而剧增。个人化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招生标准不明确,有时候你会感觉 GRE,pGRE,GPA 都不是
那么重要,只要对面老板想要你,你就可以被录取。这也就是美国 phd 申请比较微妙的地方……虽
说是委员会录取制度,但由于本质上你在博士阶段的资助很大部分来自导师,那么相应的,导师
在录取过程中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你的老板在录取委员会,他还想招你,那基本就稳了;
如果你的老板不在录取委员会,但是资金充足、咬定了要这个学生。这种情况基本他会找委员会
谈话表达意向,不出意外也没问题;最后,如果老板不在录取委员会,有录取你的意向,但是意
向不坚定,只是“put some good words”,那就看你的实力和造化了。

所以,“个人化”就转化为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到底想做什么研究?相应的研究领域想跟
哪些导师?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个研究领域&导师意向来选校。这一点张尚嘉同学做的特别好,
他的 focus 就是 star-formation,申请的学校没有特别多,但是每个学校应该联系哪几个老师、这
些老师是做什么的都调查的一清二楚。相比之下,我的定位就非常不明确,星系、ISM、恒星、
MHD 一样挑了几个学校申,大海捞针……失去了针对性。

更要命的是,我在套磁这件事上特别怂。基本就是浏览各学校院系官网,翻几篇他们的文章,
看看摘要、intro 和结论,发一封套磁邮件……实际上,这种邮件他们申请季收到太多了, who
cares?而且这种“摊大饼”式的平均策略非常消耗精力,就算遇到有老板看了你的简历,最后也大
都停留在“put some good words”这种层面,用处不大。要记住 phd 申请是高度个人化的长板效应,
平均分不重要,只要最后能赢得一位老板的青睐就成功了。所以套磁一定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出击,
展示自己!如果你人在国内,一定要积极争取 Skype 视频套磁。准备好展示你的成果的 ppt,如果
有老师答应和你视频,提前阅读他最近几年的成果。如果你人在美国,那更好了,积极争取面套。
面套绝对是最有效的套磁方式了,一般你比较有诚意的话,半小时一小时老师总是能拿出来的。
一般套磁注意两个方面:1)展示成果和背景,证明自己是有实力和研究经历的;2)展示兴趣,
表明自己对对方做的课题很感兴趣,如果这个兴趣还和你以前的研究经历有联系就更好了。

我当时是一月底考完试第二天就飞到美国做毕设了。去了才一周,二月初的时候好多学校开
始发面试,发了好几轮都没我,邮箱一片死寂……于是我开始慌了,一天要刷一万次 gradcafe 和一
万次邮箱。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劝我补申还没截至的学校&赶紧去套磁的老师那里面谈。但我那时
候心态已经崩了,无动于衷。加上毕业设计也遇到困难做不出来,整个人很炸毛,每天也不知道
在干啥。后来拖到二月下旬才发邮件约老师,最后三月初去了 JHU 一趟,面谈了两个老板(其中
一位还是 ApJ 的主编 2333)。虽说 JHU 给我发了个 WL 之后还是把我拒了(就在 WL 第二天,非
常残忍),但这一趟面谈整体还是很愉快的,两位老板也对我的工作做了评价和建议。最最重要
的是:面试真的没什么可怕的!准备好 ppt 展示自己的工作就好了,老师们很乐意交流的。我们
既然有意愿做他们研究生,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意愿。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7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3.合理评估申请难度,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冲一冲+申一申+保一保”基本是老生常谈了。症结在
于,到底什么水平的学校才是“申一申”和“保一保”?申请难度到底怎么评估?首先,我们要明确自
己的身份: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国际生。虽然各个学校都没有明文规定国际生的招收比例,但
是大量的 NSF 资助是仅限美国人的。所以,实际上各个学校研究生院的国际生仅占较小的比例。
也就是说,实际申请的时候美国人是一个池子,剩下的所有国际生是一个池子。我们可以从多方
渠道了解一下目标学校每年大概招收多少学生,其中又有多少国际生?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
合理的心理预期。这里也可以拿目标学校的往届国际生的 background 来横向比较。这也就是为什
么上一节强调“个人化”:天文一般招人本来就少,算到国际生屈指可数。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时
如果还有老板提前确定要人,剩下的坑就更少了,那我们“盲申”的赢面能有多大呢?更进一步,
在“国际生”这个小池子里,你的竞争者还有硕士毕业生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视+理智。当然了,
如果是申请物理等招收人数多的专业,委员会制度的成分就会多一些。不过刚才提到 NSF 只资助
美国人,如果我们同样能拿到外部资助(比如 CSC),那目标学校的后顾之忧自然也变小啦。

其次,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国际生有别于在美国接受本科教育的本科生。一般“美本”的同
学,如果比较积极的话,会在申请季各种“面套”老师,加之对彼此学校比较熟悉,申请的时候会
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为甚么强调“套磁”,本来对面老师就对我们不熟悉,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去
争取,那就更难啦。

最后,万一全被拒绝了怎么办?我当时的想法是……不申保底学校……万一全聚德了就 gap 一
年。后来真正全聚德的时候才发现,我并没有做好 gap 的准备。所以保底学校还是要申,万一都
被拒了还能有选择嘛,真想 gap 那时候再决定 gap 也没事。可以参考一下李轶佳、黎皓川和邢泽
曦的选校名单,他们的选校策略我觉得比较合理。还有一种方法是 phd 搭配一些硕士项目:荷兰
Leiden 的天文非常强,MSc 也有奖学金可以申请(而且还有春季学期);加拿大的 MSc 也大都有
TA 的 funding 以及春季入学。我当时被美国学校全聚德之后,金相玉告诉我 McGill 的硕士项目有
funding,还有春季入学。我的打算就是要么 gap 一年,要么 gap 半年申请硕士的春季入学。哎,
信息搜集太不充分了,这些我最开始都不知道。申保底学校还有一个好处,拿到一个 offer 之后,
申请季那几个月心情会好一些,相对不会那么焦虑。

文书撰写:

文书撰写这块儿,一定要 keep in mind 我们是在申请 PhD!文书当然应该主要写 research,把无关


的都删了。我最开始的写法就是,我拿到了一个什么课题,用了什么方法处理,得到了什么结果,
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非常无趣。看文书的人大概率跟我们是不同方向的,我们写的研究方法他
很可能是看不懂的,用的数据他也不一定听过。所以在后面的修改过程中,我用了很多篇幅强调
我研究的 motivation:为什么我对这个研究感兴趣?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得到了什么
结论?这个结论对天文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至于方法什么的就简单带过。这种感觉有点像写项
目书,如果可以的话,写完了拿给导师看一下。CV 能用 LateX 就用 LateX,一页纸可以很漂亮地排
很多东西(最好精简到一页纸),我最开始用 Word,后来被折磨到不行,才改用 LateX.

我写好后给文书机构修改了一下,事实证明这种修改仅停留在语法和句子结构,确实有一
定帮助。但是相比之下肯定是把一个科学问题讲清楚帮助更大。说到文书……如果你不差钱……可
以找一个靠谱的中介(找前人推荐),他们会帮你从选校、套磁到到文书一条龙服务……全程也会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8


卢泽坤 Phys MSc. @University of Alberta

在各种时间节点催你,很贴心。如果不想被干涉可以选那种半 DIY 服务,他们一般只管选校和文


书和修改套磁邮件之类的,网申自己填。我是 DIY 的,略拖延……网申很消磨耐心。

个人申请经历的特色和亮点

我的申请是反面教材……没有亮点。唯一要说亮点就是很幸运,被全聚德了还有学上。故事是这样
的,我当时在 Madison 做毕业设计,回国前的下午突然收到老板的邮件让我去办公室,说他的合
作者今天来看他,刚好要招学生。于是我在去学院的路上,快速地检索了一下这个学校和老板,
觉得挺好的机会。到了办公室以后,没有停顿,就被老板叫去介绍我自己的工作。好在我三月去
了一趟 JHU,ppt 和 CV 都是现成的,而且那个 ppt 我已经给不同的人讲过好多遍,非常熟悉。于
是我很熟练地就做完了展示,大概四十分钟的样子,当天又一起讨论了一下当时正在做的毕业设
计课题。老板离开的时候告诉我他的合作者(我现在的老板)有意招我,我说好啊好啊。那时候
已经是四月中旬了……我本以为怎么都要等到明年春季入学了。然而我回去发现,UofA 的奖学金
二月份截至,但是正式申请四月底才截至,而且硕士也可以做 TA,有 funding。于是我在四月底提
交了文书和推荐信,五月中旬拿到 offer。因为已经和老板达成共识,整个申请过程非常顺利,就
这样来 UofA 读硕士啦。

待在美国做毕设的二月三月四月,经历了全聚德和换课题,整个人都不太好,非常崩溃,
整夜看着天花板失眠都是常有的事……最后有学上实属意料之外。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申请这件
事,早做准备、做足准备、给自己留好选择的空间,这样就不用经历后面这些痛苦了。希望你们
都有学上啊(不是毒奶)!!

在 UofA 学习&生活的感受

我申的是 UofA 的 MSc(Thesis-based)项目,修满 4 门 3 学分的课程并完成硕士论文就可以毕业,


学制两年,第一年修掉四门课可以申请转 PhD(课程学的太糟糕可能被劝退 2333)。嗯……一年四
门课,一学期两门课……听上去挺轻松的,但作业要求比较高。这学期我选了 Stellar Astrophysics 和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作业分数占比都是 70%,每周至少一个 due,比较花时间。此外,每周
要做 12 小时的 TA(两个 3 小时的 Lab+改报告+备课,一般做下来不止 12 小时……可能我改报告太
慢了 T^T),学习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刚来第一个月不太适应,后来节奏调过来就好一些了,
坚持下来应该能学到很多东西(强行给自己画饼 hhh)。要主动和各种同学/学长/老师/TA 交流讨
论,也会有很大帮助。UofA 的 Physics department 分为地球物理、天体物理、空间物理、等离子
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几个方向。Astro 规模比较小,所有 Faculty,postdoc 和研究生加起来也就
二十来号人。但大概就是因为人少吧,整体氛围比较融洽,每周有一次论文研讨和一次 Seminar,
逢年过节有活动 2333。整个学院(或者学校)diversity 都挺高的,国际生很多,对国际生也很友
好,感觉还是不错的。

生活的话,UofA 位于加拿大 Alberta 省的省会 Edmonton,是加拿大第 x 大城市(然而完全


感觉不到)。Edmonton 位于加西偏北,非!常!冷!八月底刚下飞机我就穿上了羽绒服,9 月 12
号就下了第一场雪【/捂脸】,冬天有时候能看到极光(号称 gate of the north…)。这里物价水平不
算低,每个月实际到手~1800cad,我住的学校宿舍,房租要 912cad。工资大概刚刚够养活自己
(吃饭+住宿+少量其他生活开销),拮据倒说不上,平时中饭午饭在外面吃没问题,但如果要买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29


回国机票大概就不够了【/笑哭】。自己做饭生活成本会低很多,但比较花时间和心思。我刚来的
两周是自己做,后来太忙就放弃做饭了,周末心情好会做几顿,嫌麻烦就直接订 pizza。哦对,AB
省有一个福利就是没有省税,买东西交国税就行了,非常爽(对,就是相对楼上两位而言)。大
概就是这样了,学弟学妹们有问题欢迎再来问我,乐意解答!也欢迎来村子里找我玩,带你去看
看校园里肥美的野兔。

致谢(为什么写出了毕业论文致谢的感觉……)

首先感谢父母在这场拉锯战中提供的精神和金钱的支持(从最开始报名托福考试、到报名培训班、
到自费出国毕业设计再到申请费 GT 寄送费,这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以及在我消沉迷茫时候的
鼓励;感谢丁明德老师、施勇老师和 Alex 的推荐信;感谢丁老师大一到大四的指导,当时三月份
的时候非常耐心地帮我改文章,“小卢,你这个文章写得挺好的”、“实在不行可以再在组里做一年
RA”真的非常鼓舞人心了(虽然文章还被是从头改到尾哈哈);感谢郭洋老师、解晶老师在申请过
程中的鼓励和帮助;感谢 Ka Ho Yuen 和 Victor Lazarian 对我文书的修改建议;感谢罗逸飞、万霖丰
学长和余思洁学姐的在申请上建议和帮助;感谢曹伟光一起奋战 pGRE、GRE(GRE 分数差不多,
pGRE 就被光子吊打了 T^T)再一起选校改文书,非常靠谱的战友了;感谢张尚嘉、胡越、梁悦在
漫长的 offer 等待期分担焦虑;感谢王迪、邢晨、陈晓航、汤晨涵、倪俊豪、陆明傲、龚雪祺在我
在美帝的时候跟我唠嗑(远程社交);感谢孙邦正在我飞 JHU 的前夜借我手机,以及各种带我吃
东西 hhh;还要感谢 Madison 的小伙伴们在后申请季对我的照顾。帮助过我的人太多啦,不能穷
举,真心感谢每一位帮助我的小伙伴,你们都是我的贵人。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结尾如番外般意料之外。焦虑、迷茫、消沉……这
些情绪当时看来是那样无力承受,现在看来却是如此平凡、淡漠和渺远。所以同学们,申请是一
件我们应该投入精力的事,但绝不是我们追求的重点和终点。我们要时刻问自己:远离故土、飞
跃重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只是为了“留学”的壳子,那新学期的开始不过是新一轮焦虑与
迷茫的循环;但如果是为了研究、挑战、视野,我们会在崭新的、忙碌的生活中汲取能量、找到
幸福。我也在为下一阶段努力了,一起加油吧!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0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圣安德鲁斯大学 Astro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学校 申请结果


Email: suinan.zhang@outlook.com (学位) Interview waitlist Rej Offer
QQ: 2104549951 USYD (PhD) 12.8
Wechat:Tri-na UCL (PhD) 1.15
基本信息: St Andrews (PhD) 1.22 2.7
CUHK (PhD) 2.3 2.12
Overall GPA: 4.27/5.0
KU Leuven (Msc) 2.20
TOEFL: 100 R27 L24 S22 W27
Amsterdam (Msc) 3.7
交换:
Lund (Msc) 4.6
大三暑假 USYD 两个月 2017.7-2017.9
推荐信:
邱科平老师,
Tara Murphy (USYD)

科研背景:
· Publications:

An all-sky survey of circular polarization at 200 MHz. MNRAS, Volume 478, Issue 2, 1 August 2018

Statistical Studies of Kepler Planets with LAMOST: Test the Metallicity-Radius Relation. Poster at 2016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Astronomical Society, Wuhan, China, Nov 2016.

· 研究经历:

X-ray Emission from Galaxy Halo: Study the Multi-phase Circum-galactic Medium (CGM) of Two Disk
Galaxies. 2017.10-2018.01

Supervisor: Dr. Jiang-Tao Li (UMich),纪丽老师(紫台),李志远老师.

Identify Interlopers in Radio Transient Surveys with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2017.07-2017.09

Supervisors (USYD): A/Prof. Tara Murphy, Dr. Christene Lynch, Dr. Emil Lenc.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Massive Star Formation: Mass Function of the Fragments from Massive Cores
in Cygnus X. Supervisor: 邱科平老师 2016-2017

Statistical Studies of Kepler Planets with LAMOST: Test the Metallicity-Radius Relation. 2015-2017

Supervisors: 周济林老师, 谢基伟老师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1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写在前面:

一年前带着惶恐不安进入申请季,可以说是 21 年来独立面对的最大的挑战。等一步一步走过来,
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迫使我重新认识自己,认真思考未来的过程。从对出国只有
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写出一篇满意的自我陈述,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明晰和
把握。如果学弟学妹们能够通过种种途径达到这个目标,那么申请理论上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水
到渠成的事。

关于背景的提升:

•GPA

我的 GPA 算是搭着老重修政策的最后一班顺风车提上来的。大一的时候对专业比较迷茫,也比较
贪玩,绩点没有上 4。大二一开学就滚动出了拔尖班,那时候对我打击蛮大的。因为当时还不太
了解学院的政策,以为保研无望,而我本身排序是出国>保研>工作>考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出
国读研和从事天文学研究并不是绑定的)......然后就决定申(艰)请(难)出(刷)国(分)了!
大二这一年学习任务还蛮重(当时还是一个对跨专业选修充满兴趣的无知少年!),加上当时拔
尖必修的一些课,重修没有想象中顺利,甚至挤压了很多新的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仔细反省之后,
我重新规划了学习-科研-兴趣爱好的时间分配。从大三开始,我每个学期都重修了两门必修课,
考试周宛如火葬场:( 2017 年新政之后,重修不再是一个刷分的工具;如果想要有一个好看的 GPA,
是需要从大一开始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进入申请季后发现,一般来说 TOP100 甚至 TOP50 的
学校,85 的均分已经不拖后腿了。特别是对博士申请来说,在保证了不错的 GPA 之后,科研成果
更为重要,因为校方在考察 PhD 的申请人时,最看重的仍然是做研究的能力。当然如果目标定位
顶级牛校的话,90+的均分会是申请者的平均水平。

刨除功利的因素,GPA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基本功水平。过去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
GPA 和科研成果没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基本功存在的短板越多,未来科研中
遇到困难的概率就会越大。我们学院的本科教学是非常扎实而有效的,学弟学妹们最好能抓住机
会打好基础,不然就只能像我一样一边做研究一边自学了 23333。

• 科研

由于学院课程体系原因,本科前三年我们一般不太会有出去交换一年或者一学期的机会。 但把握
好学院提供的丰富的科研资源,并争取到一次好的暑研交换机会,对本科生的学术背景来说,已
经是非常足够了。我自己是从大二开始跟谢基伟老师做系外行星的创新项目课题,从装 LINUX 学
起,磕磕绊绊做了一年多,最终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通过这个课题,我熟悉了 LINUX 系
统和 Python 编程,并与同学合作发表了一篇年会 poster,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段经历其实说明,
在刚刚接触科研的时候,一定不要抱着“我要搞个大新闻”这样的心态去功利地选题目。选一个感
兴趣的题目,然后尽力地深入地研究,即使最后没有所谓的 paper 产出,其中的收获也是非常有
利于自我提升的。当然在撰写自我陈述的时候,这些都会成为你的素材。

大三时我选择跟邱科平老师做恒星形成的观测研究项目,大三上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读 paper 上,进展非常缓慢,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恒星形成这个方向的兴趣和热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2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情,对未来的科研事业第一次有了粗略的思考和规划。这里可以看出,一些短时间看起来无用的
事情,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可能其实是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转折。在大三的课业负担下(专业课+选
修课+重修),我花在科研中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这也是我非常遗憾的地方。我建议学弟学妹们
如果能尽早地明晰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请专注于一个最相关的课题并坚持不懈地钻进去。如果
在申请季之前就能对某个领域或者课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那么申请之中就只需要进行总结
和梳理,进而确定自己心仪的学校和导师;而不是到了申请季,为申请而申请,为选校而选校。

大三下在申请暑期实习时,我因为决定坚持重修刷分而错过了一些虽然非常棒但是需要申
请缓考的实习机会(但最后那个学期因为实在太忙了刷分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最后决定去
方向更匹配和不需要缓考的悉尼大学交换。在选暑研导师时我一开始是非常想跟 Tara Murphy 做
射电瞬变源巡天方面的工作,我期待能积累一些射电望远镜的观测经验。但是真正去了那边之后
才发现跟想象中不太一样。我后来才知道当时 Tara 基本整个组都在忙着搞引力波的大新闻,所以
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带我做项目。暑研的前两周我就只是看看 paper 学学 Python,心里很着急想做
点什么工作,就每天跟老板发邮件汇报进度(然后提醒一下她我的存在...)。进入 8 月后事情终
于迎来转机,组里的一个博后正在整理他用 MWA 进行圆偏振光巡天的结果,邀请我和他一起做
未知源证认的工作。这个机会拯救了我的暑研。在工作中,我的科(编)研(程)能力得到了大
家的认可;Emil 也成功地把我们的工作发表在了 MNRAS 上。这一次“成功”的独立科研经历,坚定
了我未来从事科研工作和直接申请 PhD 的想法。

• 标准化考试

我的标化考试几乎可以作为典型反面教材了。大二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裸考了第一次托福,总分
一般但口语拿了 23,从此对托福蜜汁自信。学习太忙就一直拖着,直到从悉尼交换回来才强迫自
己准备考试;但由于在申请季准备托福的时间非常有限和碎片化(当时还忙着完成暑期实习报告
和早期科研报告),提分非常缓慢,但总算赶在 10 月考出了能用的成绩,能够全身心投入申请了。

大四之前我还不太明确想要去留学的国家(我很神奇地没有非常想去美国留学的想法),
为了申请季多一些选择,我从大三的寒假开始准备 GRE。当时我报名了微臣的寒假 GRE 全程班,
价格很便宜课程内容也很有用,这里特意推荐一下。但事实证明就算道理都懂,实操起来也不一
定管用。在大三下极度紧张的日程中,我抽空考了两次 GRE,却艰难止步于 315。考虑到申请季已
经非常临近而 GRE 想要提分一定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我果断放弃了申请需要 GRE 成绩的学校,
把剩下的时间花在更重要的提高 GPA 和科研中。

正如曾经我所了解的那样,我依然建议大学尽早尽早完成标化考试。拖到申请季,即使最
后能够 survive,但相信我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

交换与暑期实习:

关于暑期实习,首先建议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每年院里提供给大三学生的暑期实习项目都非常
丰富,涵盖方向也比较多。大家可以尽早地向相关负责老师咨询,并积极准备申请。其次,学校
层面也有一些非常优质的项目,比如 UCLA 的 CSST 项目,含金量非常高当然竞争也很大。这一类
项目往往是提前半年开放申请,学弟学妹们需要自行关注国际交流处发布的消息,并提前准备好
项目要求的语言成绩。再其次,如果有同学大二大三就在跟着某位导师做项目,并且希望能申请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3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相关的实习,也可以直接和导师沟通,毕竟导师所了解的信息是远比学生多的。如果以上所说的
机会都还不够满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自己找实习。很多学校/学院的官网会发布
寒暑假短期科研项目的信息;如果有特别感兴趣的教授也可以发邮件问问那边是否可以过去跟着
做个实习项目。这种个人项目基本需要自己负担费用,但像 UCL 其实有专门的科研实习奖学金可
以申请;并且我们学院对这种个人联络的项目也是可以有经费支持的。只不过这些信息需要大家
自行搜集和了解。

关于套磁:

我在申请季中进行了两次套磁,都收到了比较积极的回复。我认为套磁最重要的条件是导师研究
方向和你从事的研究的匹配,当然这也是你选择套磁的原因(这里不讨论换/跨方向申请)。在套
磁信中,你首先阐明对对方哪些研究方向的兴趣,进而阐明感兴趣的原因--即你自己的研究兴趣。
如果你之前做过相同领域的研究,那么一定要简洁清晰地进行介绍,因为这就是最能引起对方对
你兴趣的地方。一封好的套磁信像是 CV,PS 和 Research Proposal 的重点结合,只需要囊括和对方
研究方向最最相关的内容,然后最好控制在 1000 词以内。如果对方对你感兴趣并回复了你,不妨
主动约 Skype meet,这也是一个让对方更直观地了解你(或者说考察你)的机会。

我的申请战线拖得很长,等我腾出时间专心套磁的时候,已经是 11 月底了。我先联系了
爱丁堡 ifa 的一位研究员,她第二天就回复了我,并介绍了她了解的 funding。但后来我在准备爱
丁堡的申请时才发现,爱丁堡的物理学院不参加 CSC 的 funding scheme,我最多只能申请半奖,也
就是说生活费需要自己负担。由于经济问题,我最终放弃了爱丁堡的申请。在圣诞节的前一周我
发出了第二封套磁信(我查了圣安的放假安排,堪堪赶在工作日的最后一周),套磁对象也就是
我现在的导师。然而当时其实我大半个月都没有收到回复,甚至在这期间陆续收到了悉尼的
admission 和 scholarship offers,以及港中文的面试邀请,导致我一度想放弃圣安申请,当然也非
常后悔套磁太晚以至于撞上圣诞节。神奇的是,在 1.8(也就是悉尼要求的 response ddl 那天)我
收到了我未来导师超级超级 nice 的回复,那个时候离圣安申请 ddl 只有 11 天而我还有几场考试
/pre/ddl 穿插其中。得益于前期搜集资料撰写文书的准备,我当时其实只需要把材料针对圣安进
行细节的调整就好。我现在很感激自己当时坚持把圣安的申请完整地做下来(很大程度上是被我
导的态度鼓舞了!),才能有现在非常理想的 PhD 生活。这其实说明申请之中充满了不确定的因
素,对方的意愿(funding 情况)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提升自己,做好充分
的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抓住。

如果大家能尽早确定感兴趣的导师,不妨 9 月或 10 月就发出第一封套磁信。这样做的好
处是,如果尽早知道对方对你不感兴趣,你还有时间重新选择;以及早早联络导师也能让对方感
受到你的积极态度和有所准备。如果套磁时间比较早,即使取得了教授比较好的回复,也要注意
在漫长的申请季期间和他保持联系,完全可以就不限于学术的话题进行沟通,比如学习或者申请
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可以想到的是,在你套磁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的申请者在积极联络你的意向
导师,所以在等到确定的结果之前,最好别放松。

选校的思路和建议(重点)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4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我自己的选校思路是以 funding 为第一指导原则的(笑)。可能不是很值得学弟学妹们学习,仅供


参考。鉴于家里并不是很支持我出国,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申请时我除了考虑研究方向以为,
更需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拿到奖学金。由于大三下 GRE 受挫,我申请时基本排除了美国和加拿大
的学校,把目光放在欧洲、澳洲和香港等地。澳洲和香港的 PhD 都有丰富的奖学金可供选择。欧
洲科研环境和资源本来时非常理想的,但大部分学校和研究所的博士入读条件是必须有研究生学
位,这让申请本科直博的我不得不望而却步。得益于在悉尼大学的暑期实习经历,在悉尼研究
radio transient 基本上是一个非常稳也非常好的选择。但我受早期科研课题的影响,以及毕业论文
也继续跟邱科平老师做相关的研究,对恒星形成方向有很深的向往。于是在做 PhD 申请时,我还
考虑了 star formation 相关的课题。英国作为少数支持本科直博,并和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广泛合作
的国家,是我选校时的重点考察对象。通过研究课题匹配和奖学金调研,我选择 UCL, Edinburgh, St
Andrews 三所英国大学,以及香港的 CUHK 进行恒星形成相关课题的 PhD 申请。

考虑到 PhD 申请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我的 GPA 和科研总体来说没有非常出众,我把 master


申请也纳入了计划范围。如果有同学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马上进入 PhD 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也
还没有特别明确,完全可以考虑申请一个 master 项目作为“跳板”。Master 的选校相对来说简单一
点,硕士项目丰富而扎实的欧洲是我的第一选择。在比较了各大高校天文系的方向设置和硕士项
目安排,以及奖学金资源之后,我选择了荷兰的 amsterdam, leiden, 比利时的 KU Leuven, 瑞典的
Lund 进行 Msc Astrophysics 的申请。

但鉴于申请季实际操作中种种不顺利,例如爱丁堡准备提交时才发现没有全奖可以申(我
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原来和 CSC 的合作是以学院为单位的而不是学校),莱顿的登录页面折腾了
我一个多月还是没登进去等等,我真正完成申请的只有 UCL, St Andrews, CUHK, USYD, KU Leuven,
Lund, Amsterdam 这七所学校。

关于面试:

由于没有套磁(事实上 UCL 没有特别匹配我的方向,主要是因为向往这个学校而强行申了一下),


当时没有文章发表(这是后来招生官给我解释),我在 UCL-CSC 的第二轮提名中被淘汰了。鉴于
UCL 提供给中国 PhD 的 funding 基本只有 CSC 一条路子,除非选择自费(当然对我来说不存在的),
UCL 这里是走不下去了,也就没有进入面试的阶段。悉尼这边因为有交换经历省去了面试;
master 一般来说没有面试;所以我在申请季中主要经历了三轮面试: 圣安的录取面试,港中文的
录取面试,CSC 奖学金面试。

其中难度最高的也是最早进行的是圣安的面试,面试官是我未来的主导师和第二导师,面
试内容主要是我早期科研所做的工作和恒星形成的大背景,时长大概一小时。面试的整体氛围是
比较轻松的,他们会从我的 CV 中找一些话题切入,然后引导着我梳理整个研究的思路。因为研究
内容匹配度很高,这种面试就很考验申请人平时的研究功底,有些问题如果你平时思考过,这时
自然而然就能给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大家在准备专业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相关的研究经历
仔仔细细梳理一遍,把逻辑理顺;有困惑的问题也不要紧,完全可以在面试中把问题抛出去,对
方会很乐意和你讨论的。我记得二导面试的时候问了我一个气体温度计算公式的问题,我当时把
反比关系说成了正比,他们也没有当场说你讲错了什么的(虽然我后来发现自己弄错了的时候心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5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都凉了...),而是转向下一个话题。总得来说只要你认真思考过,有所准备,一些小失误是无伤大
雅的。

CUHK 我没有套磁(主要是因为它的 DDL 太早,我来不及赶在递交申请前套磁,递交申请


之后再套磁的话,我当时觉得意义不大...当然 PhD 申请套一套总是好的),所以很尴尬的是第一
次面试是我申请时填的意向导师主动约的,然后更尴尬的是整个面试过程更倾向于“劝退”。导师
花了很多时间向我介绍他们课题组平时主要是做什么研究,以及是如何做研究的,着重强调他的
学生会主要靠自己工作,所以要求很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这场面试中我觉得自己表现得
不够积极,在面试官抛出“创新”、“独立”这些话题时应对不够自如;当然也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导师
在说话,没有什么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的关系。CUHK 的第二次面试在深圳,校方提供 800RMB 的
补助,但主要需要申请人自己负担旅费和食宿。这次面试会显得更“官方”一些,总共有四个面试
官,但并没有做天文研究的;提问主要是围绕着我的申请材料中的内容,会被要求简短地向大家
介绍相关的工作、阐述综合孔径成像原理等等。在这次面试前我已经收到几个学校的录取,整个
人相对来说更自信一些,也给港中大的面试官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CSC 奖学金申请者面试安排在来年的 4 月。面试官由四位中外专家组成,同样没有做天文


研究的学者,但整场面试下来我并不太轻松。面试官不会问一些非常专业的问题,但会要求我对
一些更 general 的背景知识做一些说明,有点类似于科普,但科普的对象是在各自领域都有所成就
的专家,所以我在语言组织、逻辑连贯等方面都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有一些例如“你为什么选择本
科直博?”、“你准备如何适应国外生活?”等例行的问题,大家可以在小木虫等论坛上面找到很多
经验分享,然后提前做一些准备就可以了。

文书撰写:

关于文书撰写,除了常规的 CV 和 PS 之外,由于申请的 PhD 集中在英澳系大学,我需要为每份申


请撰写一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字数要求因学校而异。在这份研究计划上,未来导师
通常不会给予太多指导(基本上都回复我说让我自己看着写吧...),你可以认为这是对申请者的
一种考验,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研究计划不是特别重要。我只有在 CSC 面试的时候,看见面
试官根据 RP 提问题,所以这份研究计划更像是为非专业领域人士提供的参考。大家 google 一下
就能在网上找到很多 RP 的模板,但最权威的参考肯定是各个学校官网的说明和要求,大家一定要
按照官方要求来准备。

个人申请经历的特色和亮点

Emmm 这个问题...重修算亮点吗 23333 感觉自己的一路走过来还蛮不可思议的,因为大一的绩点


真的很不好,大二刚刚接触科研也经历了很多挫败,个人完全是凭着一股破罐子破摔...嗯不对破
釜沉舟的劲给坚持下来的。最开始出国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天文科研听上去对我来说也是很
遥远的事情,但是在南大天空院的这四年中,得益于学院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我逐渐真正地了解
科研工作,明确了出国学习的目标。在真正想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我才能有所坚持并有所
收获。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6


张遂楠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在申请季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很有自知之明 haha。我很明白自己的弱点
(GPA 不够高,科研成果不够出众)和优势(科研经历丰富,研究相关度高),在选校和申请的
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放平心态,不追求名校光环,更看重导师和学术资源;扬长避短,在申请材
料中通过丰富的科研经历体现自己对学术的热情。当然我感觉自己其实还不够坚定,我的申请结
果其实是严重地被各个学校的申请日程安排所影响,并且我居然差一点点就放弃圣安了!!!这
里提醒大家要注意收集和分析各个学校申请递交 ddl 的信息,对什么时候能收到什么结果有一个
预期。对于先申先下 offer 的英澳系学校来说,一个提前的 admission 真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
后的结果。

在圣安学习&生活的感受

天知道我有多么庆幸当初的坚持!

生活上,圣安是一个适合养老(hhh)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一直以来梦想中的小镇的样
子。虽然这里物价快赶上伦敦最贵的区...艳阳天还会下冰雹...但比起晴天的高尔夫球场和可以看见
银河的海边的夜晚,根本就不值一提嘛 2333。另外圣安德鲁斯大学是全英学生满意度最高的大学,
在这里有很多细节能体现出学校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在一个友好轻松的环境
中学习和科研,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学术上,圣安德鲁斯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大学;依循传统,这里没有法学院和工
科院系,但是!圣安的人文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都非常出色(非常符合我对“大学”的定义了 hhh)。
圣安的天文系拥有像 Keith Horne 和 Ian Bonnell 这样在各自领域有着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牛,并且
在太阳物理、系外行星、恒星形成、AGN、宇宙学等方向的研究都处于非常前沿的水平。不管你
是想做观测、模拟还是纯理论研究,圣安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个人感受/致谢

首先非常感谢在(pre)申请季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们:感谢李志远老师和罗新炼老师在申请暑
期实习时对我的建议和帮助;感谢邱科平老师不辞辛苦地帮我提交了多封推荐信;感谢悉尼大学
的 Tara 和 Emil 在申请季给予我的热心帮助;感谢解晶老师和郭艳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在
南大的这四年,我的成长并不是一番风顺...因为有各位老师的宽容和帮助,我才能一步步走到现
在。我为此深深感激!

另外我也想感谢在我申请中被常常“骚扰”的汪浩冰学姐,邱昊学长,宛振学长,顾琦烙学
长,张雅鹏学姐,非常感谢你们热心的帮助和建议;还有一同奋斗的“战友”轶佳,黑坤,大跌...大
家都辛苦啦!

最后想对帮我分担最多负能量的汤晨涵小同学说一声谢谢:)然后希望你在南大的研究生
生活精彩不失乐趣~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7


余青山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余青山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Astronomy

联系方式: 申请结果
Email: yualair@qq.com Apply Interview Waitlist Rej Offer
QQ/微信: Yu_Alair USYD(Astro) 12.12
基本信息: UniPi(MSSE) 5.21

Overall GPA: 4.35/5.0


TOEFL: 98 R27 L22 S23 W26
交换:
大三暑假悉尼大学交换两个月
推荐信:
谢懿老师
汤靖师老师
Sergio Leon-Saval (USYD)

科研背景:
Publication:

Relativistic time transfer for a Mars lander: from proper time to Areocentric Coordinate Time[J]. Xu D W,
Yu Q S, Xie Y.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6, 16(10): 155.

Relativistic time transfer for a Mars lander: from Areocentric Coordinate Time to Barycentric Coordinate
Time[J]. Wen-Zheng Yang, De-Wang Xu, Qing-Shan Yu, Jie Liu, Yi Xie.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7,17(08):125-130.

关于背景的提升:

•GPA

GPA 越高越好 大四的话不要懈怠 空间的同学们当心最后的几门专业课也很重要。

• 科研

多接触科研项目肯定是有好处的,不需要追求发论文,权当做是一种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
己的科研兴趣,这个更重要。

• 英语

托福可以去参考之前余思洁学姐的经验。有的人说考托福不能用模板,但是我最后用了模板的作
文部分和口语部分都高于我的预期。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8


交换与暑期实习:

交换项目可能马上大三大二的同学会比较关注,学院每年都有很多交换名额,我们这一届悉尼有
3 人,美国去了可能 10 人左右,英国也去了 3 个人左右。主要是天文方向的项目,不过我自己就
是空间方向的,所以空间的同学也可以关注这些交换项目。这些都是资助类项目,各种爽歪歪。

另外要说的,南大层面也是有资助类项目的,信息都会在国际交流处的官方网站更新。大
家可以积极关注 CSST 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实验室项目,基本上学院的前几名同学希
望会比较大。之前还见过西澳大学也有游学类项目,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继续,总之可以多多关注。
东京大学也有游学项目,不过游学项目一般对于申请 PhD 参考意义不大,就是去 broaden ur
horizon 而已。

学校还给大家提供更加丰富的自费项目,交换一个学期去上课的那种,总之出国的交换机
会是非常丰富的。

关于空间方向:

空间方向的同学出国当然也是可以出国的,往届的学长学姐主要都转机械电子自动化去了美国。

我本来是打算申请轨道相关的课题,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轨道专业在美国比较敏感,据闻有
的同学因此签证受阻,所以当初选校就放弃了美国,所以因此不用考 GRE hhhhh 爽歪歪。后来在
寄托天下这些论坛上看见好像欧洲不受影响,就准备考虑去荷兰 TUD(代尔夫特理工),还有导师推
荐的意大利的米兰理工和比萨大学。需要注意的就是欧洲大陆的大学普遍不能直博,所以过去的
话是专门读 master 的,另外 TUD 的奖学金也只能给你免除学费,生活费还得自己付,或者可能得
考虑 CSC 了(存疑),意大利的两所同理。

同时给学轨道想出国的同学推荐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在 researchgate 上面航天专业很强


势(比萨大学也是)。英国的大学是可以直博的,可以申请 PhD,但是普遍没有奖学金,只能减
免学费,生活费需要单独申请 CSC。后面我会专门讲一点英国学校的经验 hhhh 虽然最后也没有去
成。

关于英国申请:

英国申请首先选学校,选专业,然后去每个学院的官网看,官网上都会有今年招 PhD 的项目介绍,


也有联系人信息,然后必须要套磁,没有放招生信息的套磁回复概率不大。英国申请必须要套磁,
同时还要注意课程匹配的问题。

遇到课程匹配问题的是格拉斯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那边我套磁了一位做单级入轨航天器
的导师,他专门问了我有没有学过数值计算,因为当时课程冲突我们这一届空间没有这个课所以
我没有学过,导师就说只接受学过数值计算的学生。PS 这门课我的本科导师汤靖师老师也多次强
调很重要,以后想学航天器轨道的同学千万别错过。然后爱丁堡也是因为专业匹配度低被拒了,
当时看了 Boston Dynamics 的视频觉得机器人真好玩就试了一下 hhhhh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39


英国我自己的感觉是要多发邮件,套磁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自己的研究
经历,套磁之前可以参考一下网上论坛的各种经验。英国申请的时候套磁很重要因为导师有相当
的决定权,我套磁了 UCL,爱丁堡,曼大,布里斯托,杜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基本上能拒绝
的,导师都会直接拒绝你,就不用浪费时间提交申请了,比如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大这些
hhhhhhh。然后 UCL 有一个提前的筛选,虽然我套磁很顺利但是筛选却没有通过,这个学校大家
还是多参考遂楠学姐的经验吧。布里斯托给了我面试机会和口头承诺,当时导师跟我 Skype 交流
了一下,不过导师是做机械设计方面的,给我看了一些他的论文看看我感不感兴趣,再决定要不
要面试以及继续申请,然后我就没有继续了。杜伦大学那边也是套磁的时候导师给了差不多录取
承诺一样的说法,不过后来接受了悉尼大学这边 offer,就没有继续申请了。

再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英国大学的奖学金很难申请,读 PhD 可能导师只给你解决学费,生


活费需要依靠 CSC。

关于澳洲申请:

澳洲也有很多学校可以申请的,空间的或者天文的同学都可以试试,不过需要注意墨尔本大学和
澳洲国立大学的截止申请时间比较早,貌似是八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关注。

专门说说悉尼大学的申请,空间同学可以考虑悉尼大学物理系里面的仪器组,有一个
SAILab 这边,做天文光学仪器,天文的同学考虑 SIFA。悉尼大学这边申请有两种奖学金(DIPRS 和
RTP),DIPRS 要注意截止时间,刚刚看了一眼这一届是 2018.11.30,在申请奖学金之前必须先完
成 admission 的申请所以动作一定要快,有英语成绩的现在就可以开始申了,英语成绩要求不是很
高,可以参考官网信息,当然越高越稳。DIPRS 的申请要求只看 GPA,最好是 85+比较稳,也有 84
左右拿到的情况。RTP 的话是有论文加成(SCI 一作 5 分,二作 2.5 分,不考虑篇数),GPA*1.1 进
入考核,但是这个要和其他留学生一起竞争,所以要求以上两项达到 95+可能才能拿到,今年可
能激烈一点要 98+。RTP 的申请和 ad 是一起的,有一个小选项问你要不要同时申请 RTP,然后勾
起来即可。

文书撰写:

文书修改很重要,不一定非要中介全程参与,芝士圈好像有那种只改 PS,CV 啥的那种,也可以。


这一方面大家多参考去美国的同学的经验就可以 hhhh。

致谢

感谢谢懿老师,汤靖师老师,侯锡云老师在早期科研期间的帮助以及帮我写了推荐信,感谢 Dr.
Sergio 帮我写了奖学金推荐信。还有所有以前写过飞跃手册的学长学姐们,因为基本上都联系过
或者看过你们的经验。尤其是宛振,邱浩,李刚学长,还有浩冰学姐。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0


王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王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Astronomy

联系方式: 申请结果:
Email: 141210031@smail.nju.edu.cn
悉尼大学 conditional offer 2017-11-30
we-chat: Ice151023
QQ: 290850486
基本信息: (如果印象没有错的话我就是拿到 offer 最早的一
个,大概就是赶上了悉尼大学还没有放假……)
Overall GPA: 4.14/5.0
TOEFL: 98 R27 L26 S22 W23
交换:
大三暑假悉尼大学交换两个月
推荐信:
张辉老师
顾秋生老师
Julia Bryant (USYD)

科研背景:

创新项目:The Stability of Disks of S0 Galaxies. 指导老师:顾秋生老师 Mar 2016- May 2016

早期科研:Searching for Transient Events in a Time Domain Photometric Survey. 指导老师:张辉老师

Sep 2016 - Jun 2017

暑期科研:Do radio jets truncate gas in external galaxies. Supervisor: Julia Bryant Jul 2017- Sep 2017

毕业论文:Star Formation in the Bar galaxies. 指导老师:顾秋生老师 Mar 2018- June 2018

背景提升

· GPA:

我的垃圾 GPA 就是考试的成绩不好,然后任性的不重修的结果。好好学习吧,就算不出国,像邢


麻麻那样多拿几个奖学金也是很赚的呀。但是如果想要出国,能把成绩重修的好一点,还是重修
吧【小编:请同学们参考重修政策】。选修课选得分高一点的,这个 GPA 是我的核心 GPA,我不
会说我的 14 学分的公选课里边有两个都 60 多分的……

尤其当你发现你想申请的学校有以 85 分为门槛的奖学金的时候,一首凉凉送给我自己。
导致所以我只能申请 CSC-USYD(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悉尼大学的合作奖学金)这个之后再说。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1


王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 Toefl:

悉尼大学的 TOEFL 成绩需求是 85,CSC 的成绩要求 95。所以我的目标就是 95+,能到 100 更好了。


由于我本着觉得自己英语还 OK 的态度去考试,刷了两套 TPO 去考试,结果一次考 92,一次考 93,
搞得我很忧伤,然后我痛定思痛,又做了很多套 TPO,想着再不过就报班学习一下考试技巧,然
后考了 98。够用了,就没再考了。报班我推荐小站教育,虽然我没上过,但是我已经推荐了好多
同学去上课了(小站托福并没有给我广告费)而且 toefl 真的是一门技巧挺强的考试,如果想快速
入手,建议去报个班,总比用一次次考试经验增加强。

反正 TOEFL 保质期两年,能提前考出目标成绩比临近申请的时候再考要好很多,经验就是:
阅读每一道题都对应一段,就找重点词,不用通读全文就能答出来;我的听力是记笔记的,当印
象中的答案和笔记不一致时,一定要相信笔记,笔记中有什么就选什么,一般不会错;口语+作文,
都很烂,麻烦参考其他大腿们的经验。

择校:

我只申请了一所悉尼大学,原因就是由于有暑期的交换项目,自己在最后几天找感兴趣的老师
Scott Croom,Scott 主要是做星系的,而且组中一直有着 SAMI 的数据,而且当时二期也正在进行
中,所以我就主动找 Scott 说我想申请您的项目,有什么好的可以给我吗,然后 Scott 就拿出来一
个项目,比较对口,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就用这个项目申请的悉尼大学的 PhD。由于以我的垃圾
成绩,估计申请美国的学校有可能还没有悉尼大学排名好(还有就是懒),我就没有关注美国以
及澳洲的其他学校,请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像我学习,毕竟澳洲有很多好学校,另外 master 也要考
虑一下,万一申请到了斯坦福、哈佛的 master,我也是非常愿意自费的。但是还好我的 offer 下来
的早,不然我肯定会很方的。

CSC 奖学金申请:

这是我要介绍的重点,毕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和遂楠算是院内本科申请 CSC 成功的先驱。

CSC 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为广大国人申请国外深造的奖学金,有长期,短期,公派,等等各种各样
的项目。我就只说作为在校本科生想要申请 PhD 的,申报 CSC 项目就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
研究生项目”。自从我知道了这个项目,我发现有很多学校都有和 CSC 的合作项目。

CSC 留学网:https://www.csc.edu.cn

申报 CSC 项目

点击“出国留学”

1:就是申请条件,看你能申请哪种类别

2:分国家,分你要申请的类别,选择,里边会出来所有与 CSC 合作的学校以及项目,都可以申请

3:从 2 里得到的可申报项目里,有时间线和需要提交的一些东西,做好准备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2


王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4:经所在单位同意:就是经过南大申报,在南大研究生院上:2018 年通知见链接

https://grawww.nju.edu.cn/98/25/c905a235557/page.htm

信息平台:http://apply.csc.edu.cn

在平台注册,注册可以提前做,可以看看上边都有啥,等到项目开始申请了,就在网页找到你
相应的项目,进行申报。

5,6:该准备什么材料准备什么,网上都说的很详细,我们院负责办理的老师就是学院的研究生
事务是宋老师负责。宋老师那里也有研究生一起办理公派留学,就跟着一起由宋老师交给政教北
楼 902 的仇鹏飞老师!!!之后的事情就不归宋老师管了,仇老师会给大家开会,会建立一个南
大的公派留学的 qq 群,就加好然后等通知就好了。

当以上都进行完,申报工作就完事了。

然后就尽人事听天命的等待结果吧,结果是网上出来,就在 http://apply.csc.edu.cn ,顺利拿到奖


学金,网站上会蹦出来一个非常喜庆的红色的喜报。。。。仇鹏飞老师负责发放资料,然后就是
拿着发放的材料去办理出国的一系列手续。等等后续工作,都可以在留学网站上找到。建议大家
多翻翻网站,都是中文的,还是很容易看懂的。

对于我的 CSC-USYD 项目的时间线:

1. 12 月份向悉尼大学申请了 CSC-USYD 合作的由 USYD 提供的免学费奖学金 Tuition Fee Scholarship。

2. 2 月份得到了 Tuition Fee Scholarship

3. 3 月 20 之前把材料交给了宋老师

4. 6 月拿到了 CSC 奖学金,领取材料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3


王迪 Astro PhD. @University of Sydney

5. 8 月份学生签证办理下来

6. 9 月份公证,领取奖学金

7. 10 月份出国

这个奖学金如果对于打算日后回国工作或者深造的人来讲还是不错的,我看到匡院的一个男生申
请了哈佛的项目,所以虽然我没有关注,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都看看,说不定能有比较好的项目
可以申请。总之,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能不用 CSC 就还是尽量不要走 CSC 了吧。。。美国的学
校只要申到就有奖学金,想一想真是爽歪歪呀。

致谢:

申请出国就是一个需要很多准备的事情,请不要以我为榜样,毕竟这是我从小到大 20 年抽奖都不
中攒下来的 RP。万一误人子弟就不是我的初衷了,我就是提供一种新的奖学金的想法,一些很好
的学校都是有与 CSC 的合作项目的。

最后感谢顾秋生老师在我担惊受怕以为奖学金下不来的时候,告诉我还可以留我一年做 RA!感激
到痛哭流涕。感谢张辉老师非常快速的帮我写推荐信+修改,非常耐思。感谢汪浩冰学姐和邱昊学
长在我申请学校和签证和奖学金上的帮助!!感谢张艺陪我走过了大半的申请之路,在门口听着
我被仇老师看见申请澳洲泼了一头冷水,签证是个坑,能躲则躲,签证申请群里的另一个天文大
佬,签证等了一年。。。感谢黄阿姨和邢麻麻的勤劳工作,带领着我顺利毕业,没有延毕。总之
感谢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我会好好做人的。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4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学 Physics

联系方式: 申请结果
Email: zxxing@smail.nju.edu.cn Apply (全部为 PhD) Waitlist Rej Offer
we-chat: limpiddipmil
U Arizona (Astro) 2.13
基本信息: HKU (Phys) 1.9
Overall GPA: 4.34/5.0 (截至大三下) Harvard (Astro) 2.12
TOEFL: 98 L26 R28 S22 W22 Yale (Astro) 2.8
GRE: V156 Q169 AW3.5 Purdue (Phys) 2.6
GRE Sub: 860 (79%) UW-Madison 2.22
交换: (Phys)
大三暑假 UW-Madison REU 项目十周 U Chicago (Astro) 2.27
U Michigan (Phys) 2.9
推荐信: U Maryland (Phys) 2.14
张辉老师 Northwestern 3.22 4.12
施勇老师 (Astro)
苏萌老师(HKU) PSU (Astro) 1.30
Prof. Matthew Bershady (UW-Madison) UCI (Phys) 3.24
U Florida (Phys) 3.2
UIUC (Phys) 2.16
U Rochester 2.16
(Phys and Astro)
U Pittsburgh 2.22
(Phys and Astro)
科研背景: ASU (Phys) ? ?

Publication: 无
2016 年 5 月到 2016 年 6 月: 物理学院,炔基与金基板的相互作用
2016 年 8 月: 物理学院,手机摄像的光束延展现象
2016 年 9 月到 2017 年 9 月: 张辉老师,用图像相减法搜寻瞬变源
2017 年 6 月到 2017 年 8 月: UW-Madison 的 REU 项目,研究 MaNGA 巡天中规则
运动星系的 Tully-Fisher Relation

Offer: 16660 港币/月(学费 42000 港币/年 另算),TA~2 hr/week.

前言

时间真是神奇,一年以前的这时候我正焦虑地逐字逐句研究着学长学姐们的飞跃攻略,而当自己
现在想提笔总结时,却发现那些本以为这辈子都忘不掉的考试套路、科研经历、压抑担忧接近崩
溃的日夜都已在脑海里模糊了。我翻遍了邮箱朋友圈和硬盘,尝试回忆起来,给大家分享尽量多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5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的信息,但也肯定会有模糊疏漏,欢迎大家来问我!虽然最后去了港大,但我几乎所有精力都花
在了美国申请上,也有 offer,就主要写美申的经验教训啦,在结尾会补充香港申请的信息。

关于背景

不得不说我的整个申请季就是 TOEFL 和 GRE 的考试季/手动摊手,从 6 月初体验了一把裸考 GRE 就


飞到美国暑研起,与 GT 的厮杀就成了我下半年的主旋律:8 月底回来考 T,9 月底再战 T,10 月
底考完 GRE Physics 扭头就又考 11 月中旬的 GRE,然后 11 月底再抓紧考一次 T,中间还穿插了 5
门课程的缓考。其实在此之前,我大二起就开始和 T 纠缠,已经考过两次了,但最终还是没有上
百。考试的疲惫无疑给我的申请季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使得写文书做研究也都畏首畏尾,不
敢花太多时间,所以 GT 还是尽早解决为妙。但如果你现在,甚至(像我一样)年底都还没考出来
也不要太慌,踏踏实实考,尽力就是。

· GRE

如果忽视 6 月底的裸考和 10 月准备 GRE Physics 的时间,我实打实准备 GRE 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竟然到了 325 也是很神奇。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考试前 5 天刷了一半的 1100 机经,然后
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三四道填空原题。。。当然也不全靠运气,单词我也认真背啦!

我在背单词方面可谓多管齐下。首先找到了一个核心 1000 词的表,用三四天时间和各种


助记策略结结实实地背完了(这里推荐一个词典网站,https://mnemonicdictionary.com/,网友为
很多词提供了助记技巧),目的是先打个基础,方便借这些词背其他的词,也给之后的记忆增加
信心。之后每天就在复习这 1000 词的基础上,用 Excel 表一遍一遍背要命 3000 的乱序版,上午背
晚上复习,每一遍都把相对不熟的词标出来,下一遍再专门背这些不熟的,想着解决掉这些老大
难单词后再去背没有标出来的词(实际上我最后并没有时间专门背它们了)。背 Excel 表的同时我
也在 B 站上找了微臣家背单词相关的网课,开 1.25~1.5 倍速吃饭的时候听完了。也看过词根词缀
方面的书。最后做 1100 填空的时候,我把所有还没记住的词快速整理在一起,考试前的那个早上
翻了一遍。可能是当时比较浮躁,我做不到一个月都扑在同一种材料上,才试了很多很多材料,
间接保证了同一个单词背过很多遍。我写这么多一方面是想给大家背单词提供思路和方法,另一
方面是想说这些方法也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几种对单词们高效地重复即可。后
来发现我自己更喜欢听网课和做题整理,要让我再考一次 GRE(并不)的话我应该会主要用这两
种方法吧。我在开始练阅读之前跟着网课分析过 300 句长难句,用了大概 5 天,分析能力提高了
些,但在考场上还是因为十分慌张读不进去,所以有时间一定要限时模考多做题。

最后想对 GRE 强调的是,它评分系统真是很迷,没出分时就别放弃,我考完 V 以为肯定考


不好了,最后一个 Q 就随便答了答,没有检查便交了卷,结果 V 是 156,也没有太惨,幸亏那个
Q 没有马虎太多,不然多遗憾。

· TOEFL 和 GRE Physics

TOEFL 方面我就实在没有发言权了,考了那么多次都没有过百,后面几次一直是 90 多。一方面原


因是每次考试之前我都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复习,听说读写总有一方面没有复习到位,成了短板
拉了分。如果复习得更连贯些也许会准备更充分些吧,不要每次复习都几乎是重新开始,比如听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6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力要坚持练,一旦中间断了两周再继续练就像新的一样了。我的 GRE Physics 也考得不太好,本来


计划着分版块复习,把几套样题按板块拆开做,剩下完整的两套题当做考试前的模拟,但最后好
像也没时间做完。另外 GRE Physics 要注意的是 1. 报名在暑期,莫错过,可以找个一同申请的朋友
互相提醒;2.边答题边涂卡,或者答一部分涂一部分,别都留在最后涂,可能会慌。

当然了,我几乎用尽全力在 GT 泥坑里挣扎,就冷落了大四上的两门核心课,最后它们的
成绩好像是我大学期间考过的最低分,幸好对申请无碍。所以考试种种,还是尽早地准备、连贯
地复习为好,争取一次过,不要总想着有下次。

· 科研

科研方面我的特点是涉猎面比较广,但都没有特别突出的结果(发 paper),所以就像李志远老师
提醒过我的那样,一定要在文书里注意措辞,不要显得自己不专心,做什么事都虎头蛇尾。为了
弥补没有结果的缺憾,我在下半学期也偶尔和 UW-Madison 的老师们邮件联系,尝试继续推动那
个项目,申请材料上我也标注该项目正在进行,而不是没有结果的结束。但是因为和 GT 的纠缠和
烦躁的情绪,实际上我也没在科研方面有多少进展。所以我对这个项目一直比较愧疚:感觉自己
没有真心实意地在做,而是假模假样地做,把它变成了我申请的工具,浪费了老师们很多精力。
希望学弟学妹不要像当时的我这般拖泥带水,不敢结束,也不敢继续。

申请准备:选校

因为等着 GT 成绩,我开始认真选校已经是在 11 月了。先抽了两天时间把美国 60 多个学校的天文


项目(或/和物理项目)信息总结在了一个大表里(学校列表是参考了之前一个学长写的飞跃手册
http://www.astro.umass.edu/~arny/astro_gradprogs.html),汇总了每个学校的项目信息网页和院
系主页,申请截止日期,要求的 GT 成绩,寄 GT 成绩的 code,是否需要 GRE Physics 成绩,是否需
要申请时邮寄成绩单,申请费用,联系邮箱和地址,推荐信数量等等。用这些信息和自己的条件
做对比,先滤掉一批学校。然后要查每个学校有没有感兴趣的教授/组,毕竟申 PhD 的选校的本质
还是选老板,择好老板所在的学校而申。我本科没有做过高能粒子/暗物质相关的研究,但申请的
时候对这种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交叉的领域特别感兴趣,觉得用卫星的间接探测找暗物质信号很
酷,查找之后发现很多学校的物理项目比天文项目更适合我,有相关领域的教授,所以大家可以
在我的申请列表里看见许多物理项目。另外因为当时对暗物质着迷,我就在 Wiki 上扒出了用空间
卫星找暗物质的项目列表,从这些项目的 collaboration 里查有没有合适的老师,也算是另一种选
老板(选校)的途径吧。

也有同学会细看教授的论文发表是否活跃、引用是否高、组是否强,我就比较随缘了,在
选校阶段还没考虑这么多,最多看看教授组里有没有中国面孔(即是否可能招中国人),看看个
人主页可不可爱。。。毕竟我的条件能达到的、有感兴趣的教授的、客观上可能录我的专排不错
的学校就不多了。现在反思,感觉自己选校还是太仓促,应该多和教授们沟通的,不必等 GT 成绩
出来,很早就可以查学校和教授信息了。

SOP/PS & CV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7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除 GT 之外,SOP/PS 大概是我申请季最操心的事了。11 月底把初稿写出来就一直改啊改啊改到了


一月中旬,有很多日子都是泡在图书馆查知乎查谷歌查许多天文博客,查做研究要什么能力,查
天文科研的分类,查天文博士毕业的出路,等等等等,看看有没有什么 SOP 能借鉴的思想。具体
来说,我主要有几点看法:

1. 首先要保证 SOP 实现它的基本功能。即回答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天文,为什么要读博士,为什


么要选这个学校,为什么这个学校要考虑自己(自己的优势)。

2. 在诚实回答好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整篇文章要有个主题。我的主题就是对科研理解的逐步深入
(伴随着科研能力的逐步加强,科研兴趣的逐步浓厚),所以整篇文章是递进结构,几段的核心
概念分别是“科研是把数据处理好”,“科研是有好的解决问题的 idea”,“科研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不仅是已有问题的组合,更应该是基于深厚基础的创新”,每段伴以事实论据。找
到主题就方便大家理清自己的论点和写作逻辑。

3. 书写技巧方面,建议大家先找几篇 SOP,把自己想象成招生官来读一读,看看自己最后记住了
什么。我读的时候就会觉得那些空洞的夸自己的形容词好无聊,相关的表述我都跳读了,最后记
住的一般都是事件的结果,比如发了论文啊拿了奖什么的。所以我自己写的时候会尽量少空口夸
自己,而是融入情节,而且会重点写客观结果(不仅仅是感想)。此外,读多了会发现许多文章
内容都大同小异,很容易混淆,咱们就要多想想自己的特点。我为自己强调的特点好像就是涉猎
面广。

4. 融入情节就是讲事实论据,讲故事,但是讲太多背景信息也会让人无聊,所以要直入主题,突
出亮点。每段段首句概括全段分论点。如果几个故事还能做到前后呼应、承上启下,还戏剧化,
如果语言还能亲切、机智、幽默,就真的很棒了。

5. CV 里的信息无需在 SOP 里重复。

6. 我觉得写 SOP 挺有意义的,因为为了回答好 1 中的几个问题,作者真的要对科研、对兴趣甚至


人生规划想的很深刻。但想多了就容易给招生官讲大道理讲自己的价值观。要注意抑制这种冲动,
文章里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展现自己,是为了回答 1 中的几个问题,而不是为了说服别人。

7. 把自己独特地展现出来, 而不是编造一个理想中的自己。别过分艺术渲染,诚实还是很重要哒 ; )

越写越玄了,所以就此打住。其实我也只是在写的过程中有了上面这堆(不一定对的)感想,也
没写很好。写作还是要多看多学多写多改多改多改多改,纸上得来终觉浅。

CV 方面,我是照着一个学姐的 CV 做出了初稿,再打磨。写 1.6~2 页比较好,第二页即使


有空白也不要太多,不好看。另外在网申系统提交的时候,有些学校会对 CV 的页边距有要求,所
以要留好 Latex 代码/word 版本,方便后续调整(用 Latex 排版出来还是好看些啊,而且调页边距
什么的也方便,推荐下)。

推荐信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8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真心感谢所有被我打扰过要推荐信的老师!尤其是为我投了将近 20 封推荐信的张辉老师,施勇老
师和 Matt!感激涕零无以言表!都是男神!因为港大招生制度的关系,苏萌老师也踩着 ddl 为我
写了港大的推荐信,十分感动了!

不得不说推荐信是申请环节里相当相当重要的一环,我是找了两个科研项目的老师和一个
任课老师,从不同角度来展现自己。另外,如果有机会自己写的话,要注意就别重复 CV 和 SOP 理
的内容啦,可以讲讲 SOP 里没讲充分的故事,与其他文书材料互为补充,但是不要只有空洞的形
容词,仍以事实论据为主。如果为投推荐信的老师和申请的学校比较熟的话会特别加分,有这种
机会要好好把握。推荐信要重视,毕竟文书大家都雷同,硬件背景其实也差不多,科研经历谁都
有,推荐信的投递者和内容就能提供很好的区分度。

套磁

我觉得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套磁吧。这方面我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当时天真的想法是通过套磁,
能让教授对自己很感兴趣,然后直接给招生委打招呼收我进校,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所以写邮件
的时候就畏首畏尾,生怕教授不回复我,甚至把自己的邮件扔进垃圾箱,所以我就看了很多老师
的论文啊 talk 的 ppt 啊去了解他们的课题,想发邮件讨论学术问题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当时还
做了一个个人网站一并发给了他们。但是看文献太慢,效果也不好。我就又跟其他教授要他们最
新 talk 的 ppt,这样起码能得到回复,但发给我 ppt 之后没人讲啊我也看不懂啊所以后续就比较尴
尬。我也不敢跟教授约 skype,毕竟英语不好,怕见光死。现在反思,有了些不成熟的建议:其实
没必要有这么重的得失心,附上自己的简历,诚恳表达自己对对方感兴趣的原因、询问对方是否
招生就挺好的啦,最好看看大致的研究方向,和教授约个 skype 听他讲讲他自己的课题,反正和
教授聊聊天、甚至这信石沉大海也都没什么坏处。另外就是一个小技巧:可以晚上发邮件,对方
即将是早上,查邮件的时候你的邮件会在最上面,比较容易被回复。有当面沟通的机会当然更要
把握,不怕。

网申

我统一把其他操作写在这里。相信墨菲定律,无论是 GT 送分还是填网申都要赶早不赶晚。填网申
之前可以把自己和推荐人的资料先整理在一个文件里,比如自己的通讯地址永久地址电话获奖经
历等,推荐人的地址电话单位等,都会在各个网申系统里反反复复地填到,提前整理在一起之后
就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很多学校的网申系统里还有各种奇怪的小要求和需要其他的材料,比如数
理课程的教材列表等,所以要尽早开始填,都放在最后很可能手忙脚乱。邮寄成绩单可以找联邦
快递在仙林兼职的同学,他们会在仙林取好件再送到鼓楼的联邦快递点。另外,各学校的秘书是
一种特别神奇的角色,有问题多找他们。我申 UChicago 的时候错过了半天的 ddl,只差 SOP 没提
交,但申请系统已经关闭了,我就把材料交给了秘书,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系统又开放了,成功提
交,不知道和秘书有没有关系。我还把给 UIUC 的 SOP 错交给了 UPittsburgh,错过了 Purdue 提交
数理教材表的 ddl,两边的秘书也都帮我解决了。

港大申请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49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港大申请的截止日期很早,在 12.1,不需要 SOP 不需要 GRE 不需要 GRE Physis,不记得要不要 CV,


需要两封推荐信需要托福成绩需要一个叫 research proposal 的神奇材料。申港大不同于申美国的
最大一点是要提前和意向导师联系好,他/她确定招生后再提交申请,12 月的时候院系会完成首轮
筛选,然后发邮件通知你,把导师确认招你的邮件转发给他们,大概 1 月多就会给 offer。我把通
过首轮筛选的那封邮件理解错了,还以为是要意向导师直接给院里发推荐信,进行了一波错误操
作,好在院里也接受了。

Research proposal 也是在 12.1 提交,我是 11.30 下午决定申港大,11.30 深夜开始写的。。。


因为苏老师已经决定招我了,但研究方向和细节不可能很快确定啊,所以这个 proposal 我就拿之
前做过的项目改了改,没有花太多精力。

同时要申请的还有香港政府奖学金,目前似乎涨到了每月 2 万 5 港币还包差旅费,相当丰
厚了。12.1 之前在另一个网站上申请这个奖学金,拿到号码之后再把号码填到港大的网申系统里,
之后要填很多很多材料,像大学获奖啊博士研究计划啊奖学金的钱怎么花啊可能对香港的贡献啊
什么的,我填了一整个凌晨。填好之后要交申请费,我 Linux 系统的电脑当时没有安装工商银行网
银的插件,幸好室友及时借我电脑用。

1 月收到的 offer 写明要在 2.28 之前答复是否接受,但是这个时候还有很多美国的学校没


有出结果。我邮件问了那些学校的秘书,部分回复了我已被拒,还有部分没出结果。到 2 月底的
时候我以为在美国那边只有普渡的录取(实际上还有 UPittsburgh,然而它把录取通知发到申请系
统里了,没有发邮件,我当时就没看到。。。),经过一番权衡后我签了港大,后文细说。

等待结果与接 offer

1 月中旬基本提交完申请后,煎熬才刚开始。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段疯狂剁手来缓解内心压力的
日子,很多天的快乐都来自知乎问题“被连环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着条件比自己好太多的好
孩子们申请也不顺利,心理开始扭曲的自己竟有了一丝慰藉和唏嘘。到 2 月的时候就开始刷
gradcafe(http://thegradcafe.com/survey/index.php),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有网友会把自己的
申请结果 po 到上面,依关键词可以查,如果某个学校突然发了很多 offer,而自己迟迟没收到录
取邮件,那多半就是凉凉了。每天一睁眼就跑到电脑旁看邮箱,哪怕是多一封拒信竟然也感到安
心了。

然而对我来说,最磨人的竟是拿到 offer 之后的选择。说实话,我甚至在签港大的时候都


觉得很不真实,我从来没有预想过会去香港。然而后来浏览普渡的网站,发现没有学术上活跃+学
生毕业论文优秀+是我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我也不太喜欢在大玉米地过那么多年。苏萌老师对中
国空间天文事业的热情却很能鼓舞人,我也想参与。在博士期间,找到一个能保护自己的科研热
情的老板很重要吧。也考虑了毕业要求、潜在资源甚至职业规划等方面,港大都不输,我就签了
港大。开学之后和李志远老师聊,他和苏老师是多年的朋友和合作者,也很高兴我能签港大来一
起为卫星事业奋斗,虽然也许很难,毕竟这路前无古人。后来我也总有些恍惚,想着去美国会不
会更合适些,但记得李志远老师跟我大致讲过“做科研也不需要权衡太多,单纯地自己喜欢什么领
域就去做,就好了”,也便踏实。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50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有件事想想也神奇,虽然于大家无益了,但我也想写在这儿(话痨本痨了)。我大二去参
加北大的暑期学校,那是第一次听苏老师的报告。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对他所展现的那种经常参
加各种大型天文项目的生活十分向往,也很想去亲身感受时代脉搏,所以才初步尝试天文作为专
业方向。如今我竟和李老师苏老师一起规划空间卫星的种种,也确实踏出了实现最初愿望的第一
步。我毕业论文就是相关的课题,主要指导老师是李志远老师。感觉能和李老师熟悉要算我经历
过的最幸运的事之一,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开学之后

学习&生活感受

香港大学的物理学院归于科学院管理,研究生事务还会有研究生院参与。这三个院都会为研究生
开 设 必 修 的 课 程 : 研 究 生 院 有 四 门 (Thesis Writing, Research Eth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和
Transferable Skills),每门课会上 4 周或 8 周,累计会上 8h~24h 不等;科学院有实验安全教育(只
上一次,3h 左右,讲完会考试);物理学院有 seminar 和自选的三门专业 课(seminar 不定期,但
我目前的体验是每月一两次);另外还有 4 周(共 24h)的助教培训。所有的课程要求在一年半的
probation 内修完。

这里细谈天文相关的内容:港大为研究生开设的天文课程不多,主要是像广相和量子场论
之类的物理课,本科生会有五六门,我这学期修了 ISM 和 Cosmology,感觉两门课的难度和体验
都和南大类似,大概每 20 天一次作业,之后会由助教来讲作业题。另外也可以修香港其他几所高
校的课,我没有这样操作过,不太清楚具体细节。开学一段时间后,港大所有天文领域的学生博
后老师每周会有 Journal Club,自愿做半小时的 talk 来分享最近看的 papers。苏老师的组每周会
有一次组会,目前是每次一两个人讲自己的研究进展。另外,绰号 Holiday King University 的 HKU
确实假期很多(虽然都不长),东方西方的很多假都会放,每学期期中时还放一周的 reading
week 给大家复习用。每个学期仅有 4 个月左右。TA 方面,这学期我和另一个同学共同担任一门
课的助教,一个出作业一个判作业,每两周大概用 4 个小时吧,我了解到其他同学主要是判作业,
也有部分同学会讲作业题,TA 量都不太大。所以综合来看,会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来做 research。
但可能因为这学期的 journal club 还没有开始,港大天文的组也不大,我仍未认识很多天文领域的
同学,感觉认识的同学平时也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交流不多,很多时候没有可以讨论专业问
题的小伙伴,和大家熟悉后这种情况应该会好转吧。

虽然港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主要是上课和讲座会用,平常听到的一般是粤语和普通话,
所以想练英语还要靠自觉主动。港大背靠太平山,我早上常去爬一次,回来洗漱赶九点半的课,
游泳池也不远,校内也有健身房,所以锻炼还算方便。另外,香港真是很矛盾很多元的一个地方,
有完善的公共交通公共设施和繁华的商业区,却仍在很多方面略显呆板,比如水电煤气费还需要
去便利店缴,银行月结单等各种账单还会以实体信的形式寄过来,在大陆习惯了移动支付之后真
的挺不适应的。支付宝和微信目前在热火朝天地做推广,不知道未来会发展得怎么样。

Funding 情况

钱的事放在这部分讲。申不到香港政府奖学金的话,PhD 目前的 funding 是每月 16660 港元,过了


probation 后会小幅上涨,没有免去每年约 42000 港元的学费。会议交流的报销请假等还算方便。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51


邢泽曦 Phys Ph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学校几个宿舍的费用从 1000+到 6000+不等,我因为担心港大的宿舍有各种活动,就和另外三个港


大的硕士生合租了一套公寓,自己每月的租金是 4700 港元,也不算贵了。香港物价大概是内地三
倍,食堂的午餐每份在 30 港元左右,搬家具洗剪吹等人工服务收费尤其高。所以综合来看,
funding 能满足自己的消费,但算不上很充裕。

一些后话

我不知道把这句很重要的感想写在哪个部分,就分出来写了:我觉得整个申请季有个需要不断反
思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与别人不同。因为申请材料太容易千篇一律了,就像前面提到的,文
书大家都雷同,硬件背景其实也差不多,科研经历谁都有,那被选上就几乎是抽签的概率了。所
以让招生委挑出你的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招生委认出你?或是专排前几,或是 GT 成绩极高,
或是文书深刻有新意,或是有强推,或是对方老师了解你,或是你自己的各种特点,或是兼而有
之——如何才能与别人不同?
【小编:确实是这样,被拒的背景大都相似,拿到 offer 的各有各的不同……】

致谢

这部分我能再写长长的一篇,写多少都不为过啊!

感谢爸妈,一直感受我或焦躁或绝望的心态, 但仍然相信我鼓励我给我绝对的经济支持,择校时
帮我做理性分析,有次严重压抑,爸爸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到学校来帮我解决问题。感谢不胜其烦
地为我投推荐信的男神老师们。感谢李志远老师和我讨论给我鼓励。感谢帮我推动项目的顾秋生
老师,陈燕梅老师和 Dr. Shravan。感谢司林敏老师王芳老师在教务等方面对我诸多的提醒和帮助。
感谢异地的男票在有同样压力的情况下还忍受着我频繁的自我怀疑。感谢梁悦关键时刻借我电脑
教我翻墙。感谢晨涵和大跌帮我考托前翘课和记笔记。感谢遂楠提供给我代寄联邦快递的信息。
感谢相玉帮我寄在读证明成绩单。感谢一起加油打气考托的迪迪。感谢吕骐卉、王云开、李文浩、
邱昊、袁成超、陈睆清、朱冠盈等学长学姐分享 CV 文书写作的经验。感谢苏萌老师和栾峦、静远、
杨丰维、高远等学长学姐分享港大的信息。感谢室友少侠和学妹小萱给我的鼓励。

感谢的人还有太多,怎能一一列举得完。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 届飞跃手册 52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