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4

2001・

3              图书与情报 ・33 ・


文献学苑・

隋唐时期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刘银红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 隋唐时期 ,中日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在此过程中 ,大量的中国典籍经由入唐“留学


生”“
、学问僧”
及入日的唐人等传入日本 ,对日本的政治 、
教育 、
文学 、
文字 、
书法 、
历法 、
佛教等方
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此给我们创造新的现代文化不少启示 。
〔关键词〕 典籍流传  中国  日本
〔中图分类号〕 G25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6938 ( 2001) 03 - 32 - 03

  隋唐时期 ,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政治 组令人震惊的数字 !《隋书经籍志》著录典籍 3127


稳定 , 经济繁荣 , 文化辉煌灿烂 , 学术思想兼容并 种 《旧唐书经籍志》
, 著录典籍 3060 种 , 若与《日本
蓄 ,开创了中国中世纪文化大国的局面 。文化大国 国见在书目录》相比较 , 那么在九世纪后半期 《隋
,
的特有魅力吸引着周边国家的学者 、
文人 、
僧侣等 志》《
、旧唐志》
著录的一半已在日本流传 ,此即当时
来唐留学 、
进修和求法 , 且以直接的文献交流为手 中国国内所存在的文献典籍的一半已传入日本 。
段大力吸取唐文化 , 中华典籍交流活动频繁 。其 众多的中国典籍传入日本 , 入唐“留学生”和
中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 ———日本 , 由于地理与 “学问僧”起着主要的作用 。入唐僧在中国名地求
交通上的便利 , 在隋唐三百余年间 , 曾十数次派遣 法问道时 ,大量收集有关的文献典籍 , 促使汉译佛
使团到中国 ,以求友好交往以及采集汉文典籍 。众 典文献不断东传 。当时 , 大凡佛教僧侣在归国之
多的“留学生”、
“学问僧”在中国求学问法后 , 往往 际 ,都要带回相当数量的佛典 。像和吉备真备同时
携带大量的中国典籍归国 。处于文化繁荣的唐代 归国的僧玄日方 ,一人即带回经论 1076 部 ,合计 5048
(2)
诗歌 、
小说和大量的艺术作品也得以在日本流传 , 卷。 几乎每次位“学问僧”
在归国时总是以携带大
并直接影响日本的各个领域 。 量有关佛教的经疏章论为大宗货物 ,其中也包含部
隋唐时期 ,中国典籍东传到日本 , 就其传播规 分外典汉籍 。这可以从他们回国后向朝廷提交携
模而言是蔚为壮观的 。三百年间 “遣隋使”
, 、
“遣唐 归的佛典 、
图、佛具等的总目录 , 即“将来目录”( 或
使”
等从中国携归的典籍虽乏精确统计 , 但从现存 称为“请来目录”) 中见大概 。
的一些史料可以窥知当时输入日本的中国典籍决 据日本《大正义大藏经》的“目录部”中所记载
非少数 。大学寮南边的宏文院藏经书数千卷 ,大宰 的日本文化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 最澄 、
空海 、

府的府库存书多卷 ,冷泉院收藏大量历代秘籍和图 行、
慧运 、
圆仁 、
圆珍 、
常晓 、
宗睿) 归国后编写的“请
书文书 ,以及冷泉院失火后 , 当时主持教育的长官 来目录”,大致可知汉译佛学文献进入日本的状况 :
大学头藤原佐世于公元 876 - 884 年间编成了日本 最澄 :230 种凡四百六十卷 ; 空海 : 216 种凡四
的第一部公家所藏汉籍的目录 ———
《本朝见在书目 百六十一卷 ;
录》( 后称《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此书目全面记载 圆仁 :585 种凡七百九十四卷 ; 圆行 :69 种凡一
了当时保存于政府机构和天皇私人藏书处的汉籍 , 百二十三卷 ;
依仿《隋书经籍志》的分类法 , 从易家到总集家 , 共 慧运 : ? 凡 一 百 八 十 卷 ; 圆 珍 : 441 种 凡 一 千
(1)
分为 40 类 ,著录图书 1589 部 、
16734 卷 。 这是一 卷;
・34 ・ 隋唐时期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2001・
3

常晓 :31 种凡六十三卷 ; 宗睿 :134 种凡一百四 若干唐代诗人的诗作等俗文化典籍 ,这对日本推进


十三卷 。 俗文化的发展 ,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大批佛教文献典籍的输入 ,极大地丰富了日本 由于全面吸取唐文化 , 入唐“留学生”、
“学问
佛教典籍的收藏 。同时 , 由于大批佛典的到达 , 写 僧”
等回国后改革政治制度 、
教育制度 ,进而创制文
经所应运而生 。有关在写经所奉职的写经生抄写 化典籍 ,实际上都离不开直接利用汉文典籍 。奈良
的经卷及其他有关情况均可以在写经所文书中见 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 , 日本唐风盛行 , 以汉文经籍
到 。通过研究这些文书可以间接地得知当时佛典 主要是儒家经典为立国和思想文化的指南 ,无论政
传入日本的概貌 。使用这些文献来研究奈良时代 治制度 、
伦理道德 、
学术思想等各方面 ,都是以中国
佛教的日本学者石田茂作氏就正仓院文书中所见 唐文化为骨子 。
佛典及汉籍 ( 外典 ) 编制了一份一览表 , 其数目达 政治 、
教育方面 。日本推古天皇十一年 ( 公元
(3)
76 部 , 而且这些书名大部分是出自署有天平二 603 年) ,圣德太子制定《十二阶冠位》,其冠位的高
十年 ( 公元 748 年) 六月一日日期的《写章疏目录》。 低 ,是按中国儒家的德 、
仁、礼、
信、义、
智的顺序排

严绍 玉 先生经过在日本多年查考 , 共得 32 种可以 列的 ,反映了儒家学说对大和朝廷的影响 。次年又
确认为平安时代传入日本之唐人写本 ,其中被列为 制定《十七条宪法》,作为国家立国的政治准则与官
皇宫御物 1 种 ,列为日本国宝 19 种 ,列为日本重要 僚群臣的行为准则 。这十七条深受中国政治思想
文化财 12 种 ,另有《赵志集》1 种 ,不明真相 ,难以辨 的影响 ,贯穿了中国法家的“明分使群”思想和儒家
(4)
定 。 所有这些都是八九世纪写经生们传留至今的 的君 、
臣、父、
子的严格等级观念 , 其中不少遗词造
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中无疑可以考量出这一时 句是直接来汉籍文典 。据严绍 汤
玉 先生统计 ,总共十

期中国文献典籍在日本列岛传播的趋势 。 三条二十一款的文字 , 取自汉籍《周易》、


《尚书》、
“学问僧”
在中国除学习佛法外 ,还经常注意一 《左传》《
、论语》《
、诗经》《
、孝经》《
、韩诗外传》《
、礼
般文化 ,回国时亦带回大量的经典 、
碑帖和诗文集 。 记》《
、庄子》《
、韩非子》《
、史记》《
、说苑》及《昭明文
(7)
空海和尚在中国时 , 为寻求佛学外的典籍 , 曾写信 选》
等。
给当时越州节度使 , 信中说 “
: 三教之中 , 经律论疏 “大化革新”的中央政治机构之二官八省以及
传记 ,乃至诗赋 、
碑铭 、
卜医 ,五明所摄之教 ,可以发 弹正台 ,是仿唐之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及御史台之制
(5)
蒙济物者”, 他统统都要 。另 , 圆仁的《日本国承 度 。律令制度 ,亦取法中土 。如《近江令》《
、大宝律
和五 年 入 唐 求 法 目 录》后 面 部 分 记 载 有 下 列 诸 令》《
、养老令》等均本于唐朝律令制定的 。天智天
(6)
书: 皇时代 ,依据《养老令》的“学令”, 开始立太学和地

《大唐新修定公卿士庶内族吉凶书仪》一卷 方学校 ,太学设明经道和纪传道等科目 , 学习汉文
(卷余庆重 修 定 ) 《开
, 元 诗 格》一 卷 ( 徐 隐 秦 字 萧 儒经 《
、史记》《
、汉书》及《文选》等 。当时 , 经过“遣
撰) 《祗对义》
, 一卷 《判一百条》
, 一卷 ( 骆宾王撰 ) , 隋使”“
、遣唐使”
等的搜求 ,经书与史书已相当完备
《祝元膺诗集》
一卷 《杭越寄和诗集并序》
, 一卷 《诗
, 并广为流传 , 儒家经典的传习 , 对于日本的政治与
集》
五卷 《法华二十八品七言诗集》
, 一卷 。
” 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用于以后的历史发展至为
由此可知 ,携归的书籍除了佛教内典之外 , 还 巨大 。
有少量外典 。正是如此 ,入唐“学问僧”成为了中国 文学方面 。在流入的中国典籍中 ,文学作品占
典籍与文化东传日本的重要的文化使节 。 了相当大的份量 。仅“入唐八家”之一的圆仁一人
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 , 不只是大量日本 就携回唐人诗文集二十余种 ,这些给日本文学的发
“学问僧”
入唐 , 同时 , 中国僧侣为了传教讲学而不 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日本最古的汉诗文集《怀风
畏艰难险阻 , 远涉重洋 , 东渡日本 。高僧鉴真东渡 藻》
即成书于中唐时期 ( 公元 751 年 ) , 此集是日本
的事迹即是明证 。鉴真东渡为日本佛教界充实了 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书面文学集 ,收录了当时熟悉汉
一大批宗教文献 ,其中佛学的经论章疏皆备 。已知 字的 60 余位日本作者模仿汉诗而作的 120 首作
由鉴真携带日本的佛经论疏合计四十八部 。还带 品 ,其中有 240 余处引用中国诗作的典故与词句 ,
去了王右军 ( 王羲之) 真迹行书一帖 、
小王 ( 王献之 ) 有 40 余处模拟中国诗的句式 。在编撰的汉诗中 ,
真迹三帖 、
天竺 、
朱和等杂体书五十帖 ,以及当时的 大部分是五言诗 , 以叙事诗七言志诗居多 , 即使是
2001・
3        隋唐时期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35 ・

自然诗 ,也模仿唐诗多从概念性出发 , 几乎没有和 入日本的中国典籍 , 在我国《华林遍略》、


《艺文类
歌那种言情的抒情诗 ,其中反映着中国儒 、
佛、道家 聚》《
、初学记》、
《北堂书钞》等类书的启示下编撰
的思想 。八世纪后半期日本又完成了第一部和歌 的 。由现存残本可以推考 《秘府略》
, 一千卷 , 征引
集《万叶集》
的编撰 ,该集二十卷 ,汇集和歌 4000 余 中国典籍不少于 1000 种 。公元 879 年 , 阳成天皇
首 。在这一几乎是“完全日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中 , 敕命编撰了仿中国实录体的第一部宫廷记事《文德
也显露出大量的以汉籍为载体的文化因素 ,其中不 实录》
等等 。如此丰富的文学创作 , 与中国典籍的
少歌人采用中国典籍的题材进行创作 。日本古代 大量传入是分不开的 。
文学以此为起步 ,在多层面上模拟创造 、
推进发展 , 文字方面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 ,没有文字 。公
闪耀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光芒 。 元三世纪汉字传入日本 ,成为书写的唯一工具 。从
奈良 、
平安两朝 , 在贵族文坛上掀起了学习汉 五世纪开始 ,才运用汉字的音和义 ( 训 ) 来记录本国
诗文的势潮 ,上至天皇 ,下至一般文士 ,竞相模仿汉 的语言 , 发展了书写日语的方法 。八世纪成书的
诗汉文 ,蔚然成风 。特别是《文选》与白居易诗流行 《万叶集》
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 , 称之为“万叶假
朝野 ,促使日本的汉文学盛行起来 ,出现了空海 、
小 名”,以后才进而成为片假名与平假名 。片假名采
野篁 、
都良香等有名的汉诗人 。当时 《文选》
, 流行 自汉字偏旁 ,平假名采自汉字草书 ,二者的产生 ,与
甚广 ,举士时 , 还须课《文选》。白居易诗文自从九 汉字的关系重大 ,亦标志着日文字母的出现 。相传
世纪中期传入日本后 ,因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投合了 写定片假名的是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 ,创制平假
日本上流社会的情趣 ,受到以天皇为首的日本整个 名的是入唐“学问僧”
空海和尚 ,二人在学习汉文的
官僚知识阶层各方人士的青睐 ,出现了一股经久不 同时受启发而作 。文字的创制 ,为日本文明添上了
衰的“白诗热”,并被视为写诗之典范 。在这一时代 辉煌的一笔 ,并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 。
的日本文学史上 ,日本诗人们拈取白居易诗歌中的 书法方面 。奈良 、
平安两朝之书法 , 亦取法于
定型化的“意象”
而创作的作品丰富多彩 ,逐渐形成 中土 。唐代书法上承魏晋 , 下启宋元 , 三百年间书
为“白体诗”。平安时代的日本汉诗就是在中国唐 法家辈出 ,无论是楷体或行草都获得了新的发展 ,
代文学的影响下 , 以“白体诗”的形态 , 把白居易文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当时的日本入唐“留学生”和
学融化贯通于自己的民族文学之中 ,开始从宫廷殿 “学问僧”
在中国广泛搜求古今书法名作 ,珍重的带
堂走向社会民主 ,这对以后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促 回日本 。最澄所携归的《书法目录》中即有十七种 ,
进作用 。 包括真草行法帖 , 王羲之 、
献之 、
欧阳询 、
诸遂良等
以汉诗为主体的汉文学 , 自九世纪初期以来 , 笔迹 。鉴真携往日本文物中 ,亦有二王书法 。大量
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公元 814 - 827 年短短的十几 书法作品传入日本 , 在上层社会风靡一时 , 竞相临
年间 ,日本天皇便敕命编撰了《凌云集》《
、文华秀丽 摹 ,出现了奈良时代“三笔”———空海 、
嵯峨天皇 、

集》
和《经国集》三部汉诗文集 , 史称“敕撰三集”。 逸势等书法名家 ,为日本书法发展史上独放异彩的
此三集以中土儒家佛道的教化 、
感化和经世的思想 平安时代的书法奠定了基础 。再观当时之各种写
作为根基 ,以七言诗居多 , 二十行以上的长诗也不 本 ,笔姿遒劲谨饬 , 与唐人书法无异 , 如览唐人经
少 ,突破了日本短型诗的模式 。此外 ,还有《本朝文 卷 ,发人遐思 。
粹》《
、本朝无题诗》《
、性灵集》《
、都氏文集》等汉诗 史学方面 。由于“遣隋使”“
、遣唐使”等携归大
文集 。同时出现了专门研究汉诗格律的著作 ——— 量中国典籍 , 隋唐时中国主要史书 , 自《史记》
《汉
《文镜秘府论》,此书为入唐“学问僧”空海归国后应 书》
以下都已传入日本 ,在这些史书的影响之下 ,日
当时日本人民学习汉语和汉学的要求 ,就带回的崔 本修史事业开始发达 ,编撰了一系列的史书 。如元
融《唐朝新定诗格》、
王昌龄《诗格》、
元兢《诗髓脑》、 明天皇和铜四年 ( 唐睿宗景云二年 ) 修成《古事记》、
皎然《诗议》
等书排比 、
编撰而成的 。其直接引用的 养老四年 ( 唐开元八年 ) 完成《日本书纪》《
、系图》,
文献大约有十八种之多 。直到今天 ,此书仍是有关 这为日本最古的正史 。其后又相继编撰了《续日本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经典论著 。公元 823 - 833 年 书纪》( 公元 797 年 ) 、
《日本后纪》( 公元 840 年 ) 、
日本淳和天皇时期 ,朝臣参议兹野贞主持编撰了一 《续日本后纪》( 公元 869 年)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大部大型汉籍类书《秘府略》
一千卷 ,这是利用已传 ( 公元 879 年) 《
、日本三代实录》 ( 下转第 39)
2001・
3             古类书衰落探源 ・39 ・

然而类书确实是在朴学兴起后 ,在考据者认同 参考文献


的论证规范下衰落了 。可类书本身的利弊得失更 [1 ]  萧一山 . 清代通史 ( 中卷 ) [ M ] . 北京 : 中华书
值得关注 ,尽管时人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类书 , 局.
但类书难以克服的弊端却是导致自身衰亡的真实 [2 ]  喻 松 青 , 张 小 林 主 编 . 清 代 全 史 ( 第 六 卷 )
原因 ,而对类书发生真正影响的是考据者对其直接 [ M ]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10. 第一版
作用的结果 。应该说 ,乾嘉学者在校勘类书的过程 [3 ]  陈其泰 .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 M ] . 北京 : 书
中 ,使类书本身得到了完善 , 但他又和类书的命运 目文献出版社 ,1992 :9.
一样由于自身的不足也最终衰落了 。 [4 ]  朱 天 俊 , 倪 晓 建 编 . 中 文 工 具 书 参 考 资 料
一个时代的学者对真理的追求难免存在时代 [ M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
和自身的局限性 ,但同时我们又应承认各个时代学 [5 ]  彭邦炯 . 中国古籍知识启蒙 [ M ] . 北京 : 知识
术的积极成果又都具有真理性的因素 ,由此构成人 出版社 ,1992 :7.
类认识向上的阶梯 , 他们耗尽心力 , 获得了对于许 [ 6 ]  胡道静 . 中国古代的类书 [ M ] . 北京 1982. 2
多历史问题的新鲜见解 ,并且在史识上和治学态度 [7 ]  张涤华 . 类书流别 [ M ]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上也给后人以宝贵的启发 ,这就是乾嘉学派学术价 1985 :9.
值之所在 。 ( 收稿日期 :2001 - 03 - 29 ;责任编辑 : 宋  焱)

( 上接第 35 页)
( 公元 901 年 ) 。合《日本书纪》史家称之为“六国 宗、
华严宗及律宗就已伴随着佛教经典的输入而相
史”,均属汉文著作 , 且深受唐代修史影响 , 接受了 继传入日本 , 史称“奈良六宗”, 或称“南都六宗”。
中国儒学的鉴戒史观 , 以历史为治者鉴戒 , 将伦理 奈良六宗建立以及大量有关的经典的传入 ,成为以
道德作为历史评价的重要基准 。以《日本书纪》为 后日本佛教发展的出发点 。平安时代 ,最澄与空海
例 ,它叙述自“神武天皇”至持统天皇的史事 , 在形 泛海入唐求法归国后 , 分别创立天台宗和真言宗 。
式上采用了中国编年体 , 即仿效《春秋》
《左传》为 日本佛教在发展中虽然形成了自身的民族特点 ,也
例 ,它叙述自“神武天皇”“
、君权天授”等思想 ,甚至 创立了一些日本独有的宗派 ,但是它作为汉传佛的
不惜歪典史实 ,为贯彻这一思想服务 。 一支 ,其所依经典为汉文佛经 , 基本面貌是大同于
历法方面 。日本之有历法 ,是由唐土输入 。当 汉地的 ,其根源则可追溯到隋唐时期的中国 。
时因“遣唐使”不断往来 , 把唐的历法知识带到日
本 ,促成其历法不断改革 。按自推古天皇时 , 百济 引用文献
僧观勒习用中国历法并传入日本 。推古十二年 ( 公 (1)  王勇 , (日) 大庭修主编 .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元 604 年) 始正式推甲子 , 用历日 。在持统天皇四 典籍卷 [ 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11
年 ( 公元 690 年 ) 、
文武天皇元年 ( 公元 697 年 ) 、
称 (2)  池步洲 . 日本遣唐使简史 [ M ] . 上海 : 上海社
德天皇天平七年 ( 公元 763 年) 、
文德天皇天安二年 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6
(公元 858 年) 、
清和天皇贞观三年 ( 公元 861 年 ) , ( 3)  同注 ( 1) .
先后使用刘宋的元嘉历 、
唐仪凤历 、
大衍历 、
五纪 (4)  严 绍 汤
玉 , 刘 渤. 中 国 与 东 北 亚 文 化 交 流 志

历、
宣明历等 。由此可见 ,日本中古历法之变迁 ,都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
是由于采取唐历的缘故而发生 。 ( 5)  ( 日) 遍照金刚 . 文镜秘府论 [ M ] . 北京 : 人民
佛教方面 。隋唐是中日佛教交流十分活跃的 文学出版社 ,1975. 5
时期 ,也正是这一时期 , 奠定了日本佛教长远发展 ( 6)  ( 日) 释圆仁著 ; 白化文等校注 . 入唐求法巡礼
的基础 。日本入唐“学问僧”从中国传习了高度发 行记 校 注 [ M ] . 石 家 庄 : 花 山 文 艺 出 版 社 .
达的佛教学术 , 传播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论疏 , 一些 1992. 9
重要佛教宗派开始在日本形成 。在奈良时代 ,中国 ( 7)  同注 ( 4)
佛教的主要宗派 ———三论宗 、
成实宗 、
法相宗 、
俱舍 ( 收稿日期 :2001 - 3 - 16 ;责任编辑 : 董  隽)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