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4

2006 年第 2 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

2
 总第 126 期 SHANDON 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26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马继云
( 潍坊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43)

[ 摘要 ]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 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
新的变化 ,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 。宋代的行会有行 、
市、团、
作等称谓 , 形式
也不拘一格 。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 不仅有力
地促进了手工业 、
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
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 关键词 ]  宋代 ;  工商业行会 ;  城市经济
[ 中图分类号 ] K20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4145 [ 2006 ]02 —0125 —04

  一 、
工商业行会的形成 “修饰诸行 ,葺理邸店”, 是要修市内各店铺 、
货肆的
“行”
的名称早在隋唐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 房舍门面 ,令其整齐华丽 ,以壮观瞻 。
了 。据史籍记载 ,隋代东京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两坊 其次 , 唐代以前的郡县制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
之地 ,四面各开三门 , 邸凡三百一十二区 , 资货一百 制度 ,市场设置在城内一个特定地点 ,并有严格的管
[1 ]
行” 。唐代都市经济较隋有了新的发展 “行”
, 数量 理制度 ,以工商业者自身管理为特色的行会组织的
更多 。长安城内有东西两市 ,东市即隋朝的丰都市 , 建立尚不具备基本的前提条件 。唐代市场都设有市
唐仍循其旧制 ,东西南北各六百步 ,市内货财二百二 楼 “市楼有重屋
, ,有令署 ,以察商贾货财买卖之事”,
十行 。西市 ,隋朝称“利人市”,市内店肆设置大致与 工商业者在市场上的一举一动皆被市政官吏居高临
东市相似 。 下 ,予以监察和监督 。另外 ,政府的法令和禁条也对
一些学者认为 ,既然隋唐时期有了“行”
的存在 , 市内工商业活动所需要的约束做出了众多的规定和
亦必会有相应的组织“行会”
产生 。其实只要略加考 干预 ,行会制度所应发挥的一些职能 ,都为政府的管
察 ,就可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首先 ,上述引文所言之 制所代替 。从《唐律疏义》的诸多条文中 , 人们可以
“行”,应该是指行业之行 , 而非行会之行 , 即指的是 很容易地发现 ,唐代对市场内工商业者的管制深入
市内营业的工商业种类 ,而不是指工商业者的组织 , 到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不仅工商业者的扩大
而且每个行业还各有众多的店铺或货肆 。在一些历 经营受到限制 ,而且要保证产品质量 ,并在市场交易
史文献中 ,甚至也常把店铺称为“行”。如宋敏求《长 中保证公平交易 、
不欺瞒顾客 ,否则予以严惩 。众所
安志》
记载 “
: 大业六年 ,诸夷来朝 ,请入市交易 ,炀帝 周知 ,在行会制度下 ,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
许之 。于是修饰诸行 , 葺理邸店 , 皆使甍宇齐整 , 卑 应由工商业者行会自身来完成 , 而行会之所以能够
[2 ]
高如一 , 瑰货充积 , 人物货盛 。
” 显然 , 隋炀帝下令 生存和发展 ,其前提就在于保证城市中的工商业者

收稿日期 :2005 - 11 - 16
作者简介 : 马继云 (1964 - ) ,女 ,山东潍坊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西城市发展及城市文化的比较研究 。

 
125
在市场发展的有限条件下得到共同生存的机会 。然 制 ,政府事实上已不可能再如同坊市制度那样去直
而 ,既然行会所应完成的各种职能 ,在唐代及以前的 接干预和监督从商品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 。为了便
历代王朝都完全由政府一手包办 , 那么行会显然也 于对工商业者进行科索 、
征调徭役等 ,政府便让工商
就无从产生 。 业者按照其所属行业组织起来 , 以使每个在城市谋
再次 , 唐代以前的郡县制城市中还存在严格的 生的经营者 ,不论其规模大小 , 皆须“投行”, 否则停
市籍制度 。
“市籍”是封建国家管理工商业者 , 向其 止其营业 ,予以制裁 。此即耐得翁在其《都城纪胜》
征课市籍税并禁止其入仕为官的重要凭据 。每一个 中所言 “
: 市肆谓之行者 。因官腐科索而得此名 , 不
有技术的工匠都需要服徭役 , 每个商业经营者都必 以其物大小 ,但充用者 , 皆置为行 , 虽医卜亦有职医
须交纳赋税 ,这皆需通过市籍制度来完成 ,而非通过 克择之差占 , 则与市肆当行同也 。
”[5 ]
从这个意义上
工商业者自身的组织来完成 。
《唐六曲》
云“: 工作贸 说 ,坊市制度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方式
易者为工 ,屠沽兴贩者为商”。以手工业者言之 , 每 改变 ,成为工商业行会制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个工匠皆须服徭役 , 其方法是由地方官将手工业者 与坊市制度崩溃相联系的还有城市工商业者经
注籍 ,定期征调 ,解交工宫 。唐代的《组锦曲》
云“: 大
营方式的显著变化 。就官府方面言之 , 为了对城市
女身为织锦户 ,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祥呈作宫 ,
工商业者的管理 , 必须强制工商业者按照所属行业
[3 ]
……一匹千金亦不卖 , 限日未成宫里怪 。
” 可见被
组织起来 , 使每个在城市中谋生的人各投其行 , 以
列入簿的手工业者 ,首先须按呈交花样织造 ,并限期
“纲举目张”,便于管理 ; 就工商业者自身而言 , 他们
完成 。只有在完成了官府交办的任务后 , 才能织造
为了应付官府的科索 ,祗应官差 ,保护本行业同行的
供自己出卖的商品 。以商业经营者言之 , 市场中的
利益以及保证商业信誉和保证市场等 , 也需要组织
肆 ① 为单位 , 按律纳税 , 并服从
商业经营者要以行 、
起来 。正是官府与工商业双方面的需求 , 直接促成
市政官吏的管理 。
了行会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 。
所以 ,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行会直到唐代
在宋代行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 还有不得不
仍没有出现 。所谓的“行”
既指行业 ,又指各类店铺 ,
提及的另一方面的原因 ,即伴随着坊市制崩溃 ,城市
而所谓的“行首”“
、行头”
也只不过是市中一肆之长 ,
工商业人口急剧增长 ,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据《宋
而并非整个行业的领导者 。究其根本 , 在于坊市制
史・
地理志》
记载 ,开封市的人口在太宗时达到 18 万
度下的行会职能完全由政府所替代 , 工商业者受到
户 ,北宋末年增长到 26 万户 , 总人口超过一百万 。
市政官吏的严密监督 , 并以市籍制度为基础组织起
由于坊市制度已然崩溃 , 政府对城市居住和商业限
来接受政府管理 , 交纳赋税 , 服应徭役 , 以工商业者
制解除 ,城市所能容纳的市场空间可以扩大至市区
自身管理为特色的行会组织的建立既是不可能的 ,
的各个角落乃至溢出城外 ,城内店铺林立 ,商品经济
也是不必要的 。
空前繁荣 “自大街至诸小巷
,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即
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打破了自古以来
无空虚之屋 。每日侵明 ,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 ,买
的坊市制度 ,这为工商业行会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
[6 ]
前提 。宋代城市中已完全废弃了坊市制度 , 所有对 卖热闹 ……” 这一现象对城市发展而言 ,无疑会带

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已完全取消 , 商店货铺 来繁荣的局面 ,但对广大的工商业者来说 ,则意味着

散布于城内各地 ,自由聚集在冲要地点 。孟元老《东 残酷的职业竞争 。这也促使工商业者按行业组织起

京梦华录》
所记北宋首都汴梁城内 ,即有许多街巷为 来 ,借以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在宋代东京 ,加入工

繁华的商业区 ,其中记言东华门街 、
酸枣门至潘楼街 商行会 ,即所谓的“投行”是每一个工商业者招揽活

和界身一带“最是铺席要闹”,一些“真珠绢疋香药铺 计的前提 “凡雇请人力及干当人


, ……俱备有行老引
[7 ]
席”
和一些“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都是“屋子雄门面广 领” “
; 凡雇觅人力 、
干当人 、
酒食作匠之类 ,各有行
[8 ]
阔 ,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 ,骇人闻见 。
”[4 ]
尤 老供雇 。
” 共同的利害关系 , 促使同行业者组织起
其是禁夜制度废除后 , 城内到处是晓市 、
晚市 、
夜市 来 ,相互调节 、
利益均占 ,同时也由行头加以监督 ,保
等 ,故除商店铺席外 ,城市中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商业 证本行在顾客中的信誉 。
活动 。由于商业者遍布城内各地且不存在时间的限 二、
宋代工商业行会的称谓

① 一些学者认为唐代出现的“行头” 和“行首” 等词 ,即是指同行业首领 。其实 ,按唐代人贾公彦的解释 “ : 肆长 ,谓行头 , 每肆设一人 , 亦是


市中给徭役者 。 ……此肆长 ,谓一肆立一长 ,使之检校一肆之事 ,若今之行头也 。”( 贾公彦 《
: 周礼注疏》) 可见唐代的行头 , 犹如周之肆长 , 其所
能管理的是一肆即一个店铺的事务 ,包括向政府交纳赋税 ,完成官府的差派等 ,其身份类于店铺登记人 。这与前文所述隋唐时代的“行”指店铺
恰是对应的 。

 
126
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行会的称呼多种多样 , 形式 多都是来自手工业作坊中的“已成之物”, 而且其方
也不拘一格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 式还有的是先用赊帐的办法从作坊进货 , 然后再定
( 1) 行 期按值偿还 。这种方式较之过去手工业者边制作边
在唐朝以前“市”与里坊分离的条件下 , 政府为 销售的旧经营方式是一种进步 , 它不仅体现了作坊
便于管理 ,让同类商品集中陈列在一起 ,并在政府的 与店铺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 , 而且将制作与销售相
统一管理下共同经营 , 其基本单位称作“肆”。唐贾 分离也有利于技术的革新或经营手段的变革 。
公彦《周礼注疏》云“
: 肆 , 谓行列 , 肆长谓行头”。可 上述几种称谓是城市工商业组织中最常见和较
见 ,至少是在唐朝人的眼中 ,行与肆之间是有着基本 为普遍的 ,此外诸如社 、
公会 、
堂、帮等等的借用名称
相同的渊源的 。里坊制崩溃以后 , 尽管城市中仍有 也所在多有 ,在此不再赘述 。
许多同类店铺和同类商品相对集中的街区 , 但“行” 三、
宋代行会的组织和活动
的内涵却大大地扩展了 。它不仅可指商品的行列或 宋代各类行会均设有行老或行头 ,为一行首领 。
同业集中的区域 , 更重要的是指同业者的组织 。见 凡同行人员之间一切共同活动及行外的一切接洽交
于史载的“行”,种类很多 。如米行 、
梳行 、
销金行 、
冠 涉事宜 ,都由行老和行头代表本行出面处理 。首先
[9 ]
子行 、
鱼行 、
姜行 、
猪行 、
布行 、
菜行 、
网边行 、
针篦 议定物价就是行头的一项重要职责 。除了与官府议
行、
炒锅行 、
豆腐行 、
抄报行 、
柴草行 、
等秤行 、
裁缝 定物价外 ,本行的批发或零售价格 ,也概由行老议定
行、
图书行 、
媒人行 、
箍桶行 、
土工行 、
抿刷行 、
蒸作 后交各铺户照行 。其次 ,凡对官府有所交涉或请求 ,
[ 10 ]
行、
泥塑行 , 等等 。城市中的工商业者加入该行 , 也由行头出面 。宋朝政府对工商业者苛责颇重 , 有
即成为“行人”
或“行户”。 “科索”“
、和买”“
、免行钱”
等名目 。科索包括物资和
( 2) 市 人力 ,就前者而言 “不以其物大小
, ,但合充用者 ,”

在唐朝以前“市”与里坊分离的条件下 , 所有商 须向官府供应 ; 就后者而言 ,虽医卜工役 ,亦有差使 ,
品都按品类与价格高低分区陈列 ,经营品类相同 、
价 即各色人等都有被官府招募服役的义务 。
“和买”

格相近的许多店铺集中在邻近的地方 , 称“列肆”或 是一种变相的科索 , 这是政府在各行业无偿供应之
“市肆”。由于各肆经营的商品种类基本相同 , 因而 外应宫廷及官府需要而到市场上购买物品 。为避免
又可简称为“某市”。进入宋代后 , 伴随着里坊制的 零星购买的繁烦 ,朝廷特设的“杂买物”直接与行头
废驰 “市”
, 也由同业商店集中地段的称谓 ,演变为同 议决价格 ,强行收购 。
“免行钱”
是“熙宁新法”
之一 ,
业商人的组织 。吴自牧《梦粱录》
云“: 市肆谓之团行 即将科索 、
和买街负担用现钱交付 。现钱折纳后 ,行
者 ,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 。 ……有名为行者 , …… 户即可免除各种义务 , 故称免行钱 。这一办法的实
更有名为市者 ,如炭桥药市 、
官巷花市 、
融和西坊珠 行 ,应该说是行会向政府请求的结果 , 于行户 、
官府
子市 、
修义坊肉市 、
城北米市 ……”其他见于史载的 都是有利的 。就官府来说 ,实行这一办法 ,可以获得
以“市”
为名的组织还有许多 , 其与“行”的区别大致 一项固定收入以裨财政 ,政府除用以采购物品及“和
表现在 “行”
, 是工商业者组织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称 雇”
人力外 ,还有剩余 ; 就行户来说 , 过去实行科索 、
谓 ,而“市”
则主要是商人的组织 。 和买等法时 ,负担极重 , 而经手官吏又额外殊求 , 现
( 3) 团 改为现钱 ,负担固定 , 且可各行户分摊 , 免受官吏上
宋朝城市中的工商业者组织也有名之曰“团” 下需索及胥役的追呼骚扰 。再次 , 行人或行老代表
的 ,见于史载的较“行”
与“市”
而言并不是很多 ,如花 本行接洽雇用条件 。如前所述 , 雇觅人力 、
干当人 。
团、
青果团 、
柑子团 、
鲞团等 。 酒食作匠之类 ,俱有行老引领 。出洛 、
还乡 、
上官 、

( 4) 作 任、
游学等需要雇觅脚夫 、
随从时 , 亦有出陆行老供
如果说“行”是工商业者较为通行的普遍称谓 , 雇 ,而且担保“在途服役 ,无有过节 。

“市”
主要是商人组织的称谓 , 那么“作”便是手工业 就各行一般工商业者而言 , 他们皆需定期到一
者组织的称谓 。史籍中的“作”又称“作分”, 概指有 定场所“上行”,其目的在于登记货物销售情况 ,收交
关手工业制作方面的组织 , 其名称保留下来的有很 “行用”, 或商议接洽本 行 有 关 贸 易 、
雇用等业务 。
多 。仅在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就有如碾玉作 、
篦刀 “姑以鱼鲞言之 , 此物产于温 、
台、四明等郡 , 城南浑
作、
腰带作 、
金银作 、
铺翠作 、
裱 作 、
油作 、
木作 、
砖 水闸有团招客旅 , 鲞鱼聚集于此 。城内外鲞铺不下
[ 11 ]
瓦作 、
泥水作 、
石作 、
竹作 、
漆作 、
箍桶作 、
裁缝作 、
修 一二百余家 ,皆就此上行合摭 。
” 除各行固定上行
香烧烛作 、
冥器作等数十种 。另从以上几种史籍的 之所外 ,茶馆 、
酒楼亦经常作为商谈本行业务的场
记载分析 ,当时城市中的商业店铺所经营的商品大 所 ,这一方式一直延续到近代 ,茶馆酒肆成为各行业

 
127
谈判接洽的重要地点 。 祖师的现象还不多见 。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 东
各工商业都有其各自的特殊利益 , 行会产生后 京的行会大多是与一般市民共同祭祀 , 如六月二十
亦必然会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 如一些服 四日 ,州西灌口二郎生日 “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
,
务性行业中就有地段划分具体细则 。据《东京梦华 多 ,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 , 所献之物 , 动以万数 。
”[ 17 ]

录》
载 ,为东京民间吉凶筵会服务的所谓四司人就 南宋时 ,杭州诸行的迎神赛会 ,又胜过北宋东京 。各
“各 有 地 分 , 承 揽 排 备 , 自 有 则 例 , 亦 不 敢 过 越 取 行竞以本行所经营货物作为献神祭品 ,五光十色 ,争
钱” “
; 其供人家打水者 , 各有地方坊巷 。
[ 12 ]
” 南宋 [ 13 ]
奇斗巧 ,犹如一个展示各自精品的商品博览会 。
临安打水 、
出粪 、
盘垃圾也划分地段 “各有主顾
, ,不 从宋代行会发展的总体看 , 应该说对古代城市
敢侵夺 ,或有侵夺 ,粪主必与之争 ,甚至经府大讼 ,胜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其一 ,行会制度促
而后已 。
”[ 14 ]
行会的这种各分界措施 , 目的在于避免 进了手工业 、
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
彼此“任意紊做揽夺”, 是一种力图制止行内竞争的 其二 ,行会制度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起
措施 。 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其三 ,行会通过自身的经济职能
宋代各行会还有其特殊的习俗惯例 。
《东京梦 如接洽业务 、
评议物件 、
监督产品质量等等 , 在一定
华录・
民俗》
所载 , 大体反映了北宋东京各行业服饰 程度上保证了城市工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营 。这些都
的差别 “
: 凡百所卖 , ……不敢草略 , 其卖药卖卦 , 皆 是应该肯定的 。
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 , 亦有规格 , 稍似懈怠 , 众所不
容 。其土农工商 , 诸行百户 , 衣装各有本色 , 不敢越 参考文献 :

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 , 即顶帽披背 ; 质库掌事 , 即着 [ 1《


] 太平御览》
卷 191 。

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
” [ 2 ] 宋敏求《长安志》
卷 8。
[3《
] 古今图书集成・
考工典》
卷 10 。
南宋杭州也是“诸行百户 , 衣巾装著 , 皆有等差 。香
[4《
] 东京梦华录》
卷 2 《东角楼街巷》
,
铺人顶帽披背子 , 质库掌事 , 裹巾著皂衫角带 , 街市
[ 15 ] [ 5 ] 耐得翁 《都城纪胜》
: 《诸行》
, 。
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 , 各可辨认是何色目人 。
” 另
[ 6 ] 吴自牧 《梦梁》
: 卷 13 《铺席》
, 。
外 ,各行业内部为保护其行业机密还大多具有不与
[7《
] 梦粱录》
卷 19 《雇觅人力》
, 。
社会共享的“行话”
或“隐语”。唐朝诗人李义山在其
[8《
] 东京梦华录》
卷 3 《雇觅人力》
, 。
《义山杂纂》
中就曾言及“诸行市语”、
“经纪人市语”
[ 9 ] 以上见吴自牧 《梦粱录》
: 卷 13 《团行》
, 。
等 ,宋朝以降 ,这类行业语言日渐成熟 。另外在商业
[ 10 ] 沈榜 《宛署杂记》
: 卷 13 。
贸易中 ,不同行业的钱陌还各有不同 “官用七十七
, , [ 11 ] 吴自牧 《梦粱录》
: 卷 16 《鲞铺》
, 。
街市通用七十五 , 鱼肉菜七十二陌 , 金银七十四 , 珍 [ 12 《
] 东京梦华录》
卷 4 《筵会假货》
, 。
珠、
雇婢奴 、
买虫蚁六十八 ,文字五十六陌 ,行市各有 [ 13 《
] 东京梦华录》
卷 3 《诸色杂卖》
, 。
[ 16 ]
长短使用 。
” 从这些记载看 , 其规定不谓不细 , 但 [ 14 《
] 梦粱录》
卷 13 《诸色杂卖》
, 。
惜记载缺乏 ,难窥全貌 。 [ 15 《
] 梦粱录》
卷 18 《民俗》
, 。
宋代行会的娱乐 、
宗教活动主要表现为敬神赛 [ 16 《
] 东京梦华录》
卷 3 《都市钱陌》
, 。

会 ,目的则在于加强行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宋代 [ 17 《
] 东京梦华录》
卷 8。

诸行所敬之神与一般市民无异 , 后世各行供奉本行
( 责任编辑 : 苏珊)

 
128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