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5

未來主義 (Futurism)

起源:首先是一場文學運動,它最初由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 (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製。 在 1909 年 2 月 20 日
的《費加羅日報》 上,馬里內蒂以浮誇煽情的文辭推出了“未來主義宣言
”,號召掃蕩一切傳統藝術、 創建能與機器時代的生活節奏相合拍的全新
藝術形式。

未來主義主張:
1.現代機器、科技甚至戰爭和暴力。
2.迷戀運動和速度,要求“摧毀所有的博物館、 圖書館和科學院”,割斷
歷史以白手起家,創造全新的藝術。
3.這個世界由於一種新的美感變得更加光輝壯麗了,這種美是速度的美。
……如機關槍一樣風馳電掣的汽車,比帶翅膀的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像更美。

未來主義畫派的中堅力量是五位義大利人:波丘尼、 卡拉、巴拉、塞韋裏尼 、
盧梭羅。

未來主義繪畫致力表現:
1.“現代生活的漩渦——一種鋼鐵的、狂熱的、驕傲的、疾馳的生活。
”(1910 年,未來主義繪畫宣言 )
2.畫家們努力在畫布上闡釋運動、速度和變化過程。

未來主義畫家名言:“我們的身體穿透我們所坐的沙發,沙發也穿透我
們的身體。”
裏德:就整個而言,“它對現代運動的貢獻是重要的和有決定性作用的。
……它們的真正的重要意義卻在於:它們促進了大家對我們時代的典型
事物的一種新的感受,如對機械的感受;促進了大家對現代人最切身的
事物的感受,如對速度的感受。”

來源: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Interart/Futurism.htm
http://www.futurism.org.uk/balla/balla_im10.htm
圖片分析:
非常逼真地顯示出三度
空間的立體感。在這件作
品中,未來主義繪畫最
重要的元素之一—力線
(force-lines)—也顯露
無遺。在未來主義畫家的
眼中,力線是隱藏在所
有物體中共同的潛力,
也是所有移動中物體的
特質。畫面上可見難以數
計的彩色小箭頭,巴拉
藉由這些輻射狀的箭頭
代表力線,表達街燈所
發出的能量,而黃色與
紅色分別代表光度與熱
量。

巴拉(Giacomo Balla)所描繪的「街燈」(Street
Lamp)
除了以力線表現運動之
外,未來主義藝術家還
認為動態是片斷而連續
的經驗,必須以多面向
的方式表達才能完整,
而為了要同時呈現記憶
與實際所見影像,他們
借用了立體派的創作技
法,以相互穿透的平面
(interpenetrating
planes)來表現一次事件
中相互穿越、滲透、糾結
的物體與經驗。舉例來說,
薄邱尼一九一三年的雕
塑作品「空間連續性獨一
無二的形式」(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圖三),就是將
雕塑由閉鎖、被動的狀態
中解放,代之以開放、主
動的形式。這件雕塑將一
個行走中的人形具象化,
身體表面變形為不同角
度的曲面,互相融合,
同時又彼此抽離,暗示
身體內暗藏的韻律與節
邱尼一九一三年的雕塑作品「空間連續性獨一無二的 奏,同時也說明未來主
形式」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 義雕塑的重點不在表現
軀體自靜而動一步步的
細節,而在於捕捉空間
中流動的連續性、整體性。
「空間連續性獨一無二的形式

是另一個成功運用力線
的例子。畫面中最顯著的
元素是一整列幾乎平行
的箭頭,箭頭尖端是一
群人兩手高舉作攻擊狀,
背景是狀似工廠廠房的
建築,因此,我們可以
輕而易舉的解讀畫名「反
叛」的意義:一群暴動者
群起抗爭攻擊工廠。經由
箭頭狀的力線,加強群
盧梭羅(Luigi Russolo)的畫作「反叛」(The
眾往前推進的動態,箭
Revolt,圖二)
頭尖端則凝聚了視覺焦
點與情感張力,同時也
代表整個事件的衝突點,
在觀者心靈上的衝擊達
到最高潮。再則,就西方
人的書寫習慣而言,文
字一向是由左至右排列
的,影響所及,在觀賞
繪畫作品時,眼睛也習
慣由左至右橫向運作,
但有趣的是,未來主義
畫作中的力線方向大都
是由右至左,因此在觀
賞的過程中,眼光與箭
頭相遇,在觀者心理上
產生一股巨大的衝擊力。
此外,在「反叛」這幅畫
中,盧梭羅同時表現了
眼睛所見的影像(暴動
的群眾)與心靈感知所
留下的印象(箭頭般的
動態),所以這件作品
可以說是未來主義主張
同時表達視覺效果與心
理感受,結果化為「一個
人所記得的與所看見的
合成體」(synthesis of
what one remembers and
what one sees)的最佳例
證之一。而根據 Tisdall 及
Bozzolla 的解讀,「反叛」
此作代表兩股力量的正
面衝突:左方廠房代表
不動如山的舊勢力,右
方人群則代表革命的力
量,意欲打破傳統,迎
接未來。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