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5

人民幣國際化?

49521017 蔡家維
人民幣真要國際化?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6.04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 G20 高峰會議前夕,在該行網站刊載其「關於


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呼籲正視目前以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所造成
的風險,並建議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做為超主權
的儲備貨幣,震撼全球,立即遭到美國全力反對。這早在其預料之中,之所以還
提出此呼籲,一方面在提高其國際發言權,另方面便於人民幣國際化鋪路。
人民幣能否國際化,就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表達不同意見。一是日前
訪問大陸的克魯曼,他表示在其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另一位是有「歐元之父」
之稱的孟岱爾(Dr. Robert A. Mundell),於月前應邀到香港演講時,主張人民幣
應成為國際貨幣。儘管經濟大師未有共識,大陸已為人民幣國際化採取了積極行
動,而且於 3 月底國務院正式宣布,2020 年上海要發展為「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
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當時媒體只強調上海將於 2020 年成為國
際金融中心,對前述文字未予轉述;其實這些文字,表達了兩個重大意義:一
是 2020 年大陸的經濟規模(GDP),雖可能尚不及美國,但已可並駕齊驅;二
是 2020 年前人民幣已國際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做好奠基工作。
另外一方面大陸為促進雙邊貿易、國家貿易結算多用本國貨幣少用美元,採
取了三個大動作:一是到目前為止,已與周邊包括越南、緬甸、俄羅斯、蒙古、韓
國、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及尼泊爾等八國簽署雙邊貿易結算時,自主選擇雙邊
貨幣結算的協定;二是自去年 12 月到今年 3 月已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
羅斯、印尼與阿根廷等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人民幣 6,500 億元;三是為
改善與周邊國家及地區貿易條件與規避匯率風險、加強跨境貿易發展,4 月 8 日
宣布開展上海市,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與東莞四城市,做為跨境貿易人民
幣結算試點。今後這五試點城市對外貿易將完全以人民幣進行。這種雙邊談判、雙
邊開放的做法,可緩和人民幣立即全面自由兌換及開放資本市場的衝擊,而使
人民幣在區域間流通範圍不斷擴大,然後水到渠成,達到國際化的目的。
從理論上看,一國貨幣是否被國際廣泛接受與使用,考慮三項因素:一是
經濟實力必須夠強,這包括經濟規模及對外貿易占全球比重夠大;二是長期穩
定且低的通貨膨脹率;這兩點應不是問題。大家擔心的是第三,金融全面自由化、
人民幣自由兌換與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尤其經歷這次金融海嘯,凡金融自由
開放程度高的國家都遭到嚴重衝擊,而大陸受創較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
融開放自由化程度不高。因此,是否會影響到大陸今後對金融自由全面開放的意
願,乃至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有待觀察。
從實務面來看,一國貨幣之所以被國際接受使用,「信任」最為重要,大陸
目前仍是一黨專政、獨裁國家,決策不透明,現代化的法治基礎脆弱,尤其人民
守法精神欠缺,人治重於法治,未來十年難以改變,人民幣如何能受到國際信
任?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 還有長路要走
須開放金融帳 短期不易實現 未來出現升值效應 可能使台灣資金外

【2009-05-04/經濟日報/A8 版/金融研訓院「人民幣國際化」研討會】記者黃欣/台北報導

時間:4 月 28 日
地點:台灣金融研訓院
主持人:許嘉棟(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與談人:沈明高(中國財經雜誌暨財經網首席經濟學家)沈中華(台大財金系
教授)陳松興(新華財經副總裁)黃仁德(政大經濟系教授)
鄭貞茂(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家)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讓資金進出匯率波動大

從政治與經濟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確實有國際化的條件。但貨幣國際化的首
要條件是開放金融帳,讓資金自由進出,讓其他國家可以擁有人民幣資產,但
現在大陸金融體系依舊相當脆弱,加上逾放比仍高,因此大陸不敢貿然開放。金
融帳開放也將推升人民幣升值壓力,這對大陸而言,無疑也將增加人民幣波動
風險。大陸為提高人民幣勢力,逐步拓展人民幣對鄰近國家影響。首先,中國大
陸正在擴大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結算與投資範圍,包括與外蒙、韓國、哈薩克、阿
富汗和尼泊爾等簽署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目前規模人民幣 230 億元,
若金額逐步放大,人民幣影響力也將增強。
人民幣國際化有不少好處,包括降低人民幣交易成本,減少匯兌風險,對
進口產業發展相對有利。但大陸首先必須開放金融帳自由化,同時放寬匯率波動。

金融帳一旦開放,將會形成人民幣升值壓力、加上匯率波動對金融發展與經濟成
長影響很大,在大陸對內需發展還沒有十足把握前,不會貿然開放金融帳。目前
包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阿根廷、及香港,都擁有部分人民幣儲備貨幣,總金
額達人民幣 6,500 億元。不過現在中國大陸還未開放債券市場,因此還未出現人
民幣公債與公司債,須等債券市場成熟完備,再逐步推升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
較妥當。人民幣如成為國際貨幣,代表將有更多人民幣在國際流通,世界各國對
人民幣的需求多寡將對一籃子貨幣波動造成影響;此外,在匯率波動下,人民
幣獨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也將受到挑戰,由於大陸金融體系依舊相當脆弱,加
上逾放比仍高,人民幣國際化前必須審慎考量。
此外,人民幣如果真正開放並國際化,其升值壓力可能促使台灣資金加速
出走,轉而擁抱人民幣資產,衝擊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成長。
取代美地位 還要三十年

從這次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的處理方式來看,美、英、日三國偏向短期內
「不顧一切救經濟」,包括冒著極大的道德風險進行企業紓困,甚至帶頭印鈔票
救經濟,而未加著墨金融監理。反觀印度、俄羅斯、巴西或大陸卻傾向於「重建國
際金融機制」,包括成立超主權貨幣;或是不應以單一主權國家做為國際貨幣,
權力應該重新分配;及成立貨幣互換協議等。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高,
手中握有不少美元資產,因此一方面挑戰美元強權地位,卻也不希望美元太快
垮台造成手中海外資產與財富縮水。在此情況下,大陸今年 3 月下旬提出以國際
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作為超主權國際貨幣;接下來又在
G20 高峰會召開的前兩天,與阿根廷在 G20 會議前簽署人民幣 700 億元的「貨幣
互換協議」,不但是中國大陸首次與亞洲以外的國家簽訂此等金融協議,也代表
人民幣正進一步擺脫美元結算的束縛,加快國際化步伐。
從美元取代英鎊崛起的歷史背景分析,美國的經濟規模在 1872 年就超越英
國,出口量從 1915 年起也領先英國。儘管二次世界大戰後,1945 年的布列頓森
林協定(Bretton Woods system)便決定美元當家地位,直到 1958 年,還是有四成
以上交易以英鎊為國際清算貨幣。一直到 1967 年英鎊再次大幅貶值,英鎊百年
霸主地位才轉由美元接手。美國現在不斷擴大財政赤字,正是在走大英帝國衰退
的老路。但從歷史經驗可發現,就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超越美國,人民幣也不
可能馬上取代美元的地位,還是會有六成以上的國家以美元為國際收支貨幣,
這段過程可能長達三、四十年。

貨幣國際化有三個層次

兩岸經貿逐漸加溫,加上三次江陳會剛落幕,外界愈加關注人民幣未來走
勢。由於大陸具有龐大的貿易與內需市場,未來人民幣不但可爭取到區域支持,
也推升人民幣作為清算貨幣的可能性。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過程,而非一
蹴可幾。
貨幣要走向國際化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貨幣在貿易中作為本國與外國企業
的支付工具;其次是在貿易、債權和債務的清算成為結算貨幣;最終才是成為國
際儲備貨幣。要成為結算或支付的貨幣工具,貿易量多寡是關鍵。從經濟學研究
可發現,一個國家的貿易規模愈大,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體制中所占的比重通
常也愈大。以出口方來說,若是數量龐大,則對出口國家貨幣定價較有利;若從
進口方來看,若是產品同質性高,則對進口方較有利;但是差異性較大、難以取
代的商品,進口方就無權定價。大陸出口的初級產品數量相當龐大,因此用人民
幣定價較多。由於大陸從亞太地區進口的商品多半是資源、原物料與初級產品,
這些產品的同質性大,因此使用人民幣定價較有利。加上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
亞洲最大貿易國,因此貿易量絕對會成為人民幣邁向國際儲備貨幣的最好支撐;
大陸高額的外匯存底也有助穩定人民幣幣值。從近幾年外匯市場交易觀察,2004
年人民幣在外匯所占比重僅 0.05%、美元為 44.35%;但 2007 年人民幣交易比重
已經到 0.25%、美元則微降到 43.15%,人民幣交易比重明顯增加。
但人民幣國際化有其利基,也有不利的條件。目前大陸和美國貿易呈巨幅順
差,受美國經濟影響頗深。一旦美國消費減少,大陸的經濟會同步受波及。

提 SDR 概念有兩大考量

這次美國次貸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加上美國印鈔票救市引發道德風險,讓
其他國家對美元的強權地位產生不滿。大陸更逐步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朝國際
標準貨幣的方向邁進。大陸 2 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有不少是用美元計價,大陸也擔
憂美元貶值會讓自己損失,因此選在 G20 高峰會前提出「特別提款權(SDR)」
作為超主權準備貨幣,這是相當聰明的舉措。
以擴大 SDR 使用範圍來看,大陸並非將人民幣搬到檯面,因為人民幣還不
是國際流通貨幣。事實上,大陸所做的是將人民幣與國際貨幣兩項分開談:一方
面避免遭受美國攻擊,另一方面也積極讓人民幣往國際標準貨幣的目標前進,
都有其戰略考量。此外,大陸在半年間,就讓原本 600 多公噸的黃金存量增加到
1,000 多公噸,也是在增加大陸在 IMF 的影響力。
這次大陸提出未來應成立新的國際標準貨幣,概念是以世界各國的貨幣加
上各國經濟成長(GDP)或貿易量來加權平均,如此形成的國際標準貨幣,匯
率走勢將非常穩定,可避免使用單一貨幣,匯價劇烈波動時帶來的損失,市場
也會相對更穩定。大陸這番提議被俄羅斯及阿根廷等國接受,除美國之外,對其
他國家而言,絕對是好的發展。此外,大陸也正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希望
人民幣從區域化貨幣漸進到國際化貨幣,這點可從中國國務院 4 月 9 日宣布,
將在上海等五個城市成立跨境結算點看出。跨境結算上軌道,不但可節省企業成
本,也可逐步推升人民幣為國際貨幣。人民幣逐步國際化後,升值壓力勢必無法
避免,大陸應將高額外匯存底拿來購買各項外國產品,以避免升值壓力。

美元流通廣,短期難取代

美國帶頭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元不貶反升,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美
元流動性高,其他貨幣無法取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不只要有龐大的經濟體
系,也需具有高流動性,同時具備多種投資管道,更重要的是民眾對這個幣別
要具有信心。現在太多的國家仍以美元作為主要清算貨幣,除國際收支習慣以美
元報價,就連必須以兩種貨幣交易的外匯貿易,選定的兩種貨幣中有九成習慣
使用美元;歐元所占的比重僅三四成,日圓當然更低。此外,國際儲備貨幣需要
有足夠的資本貿易市場。美國與歐洲仍是世界主要市場,日圓的使用範圍還比不
上歐元,人民幣要取代美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
(SDR)」作為超主權儲備貨幣,但 SDR 使用在短期或中長期都還不可能發生。
主要是現在 SDR 流通太少,僅 300 多億美元,甚至比黃金儲備還少,根本不夠
足以應付國際貿易投資需求。且 IMF 規定重大議案需經過 85%的會員國同意才
可通過,其中美國就擁有 15%到 16%的持分,代表只要美國反對,IMF 的議案
就別想通過。而且美國必定會強烈反對人民幣崛起取代美元,因此美元短期內強
勢地位不會轉變。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除了要擁有穩定的經濟體,也必須有效
控制通貨膨脹。若是一國通膨速度遠超過貨幣升值,對他國來說,擁有該國貨幣
的誘因便不大。以往美國正是對通膨控制得宜,才能獲得各國信任,因此如何控
制通膨壓力,也是中國大陸下一步挑戰。

三個負面影響

儘管人民幣國際化的路途依舊漫長,大陸已經踏出堅定的第一步,未來以
人民幣為主的亞元將逐漸成形,台灣應及早因應。這次金融海嘯,因為美元、歐
元劇烈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充分暴露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也讓改革的呼聲高
漲。加上人民幣的表現相對穩定,國際間對人民幣國際化更加期待,大陸無疑也
加速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目前大陸對外貿易規模相當大,且在邊境貿易使
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需求日漸增加。今年大陸工作報告更明確表示,將開展人民
幣國際結算試點工作,將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
對大陸來說,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猶如兩面刃,各有優缺點。優點包括提升大
陸國際地位,增強大陸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同時還可拓展大陸邊境貿易發展;
此外,以人民幣計價,對不少企業來說,面臨匯率風險將隨之減少。
至於負面影響主要包括三點,第一是,若人民幣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偏離,
將給予國際投資者套利機會,可能不利大陸金融穩定;第二是宏觀調控難度將
增加;至於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難度也會大幅上升。
大陸現在的戰略是拉攏其他國家與組織支持,如亞洲開發銀行(ADB)已
計畫將總部搬到上海,顯示大陸對 ADB 的影響逐漸擴大,這都是在為往後人民
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準備。未來三到五年內美元的地位仍難以動搖,加上大陸握
有相當多美元資產,美元大幅貶值甚至崩盤對大陸也相當不利。短期內大陸仍會
繼續支撐美元地位,並伺機推強人民幣聲勢。但對大陸來說,長期發展人民幣主
導的亞元是可行之事,這對原本經貿就高度依賴大陸的台灣,必須及早準備。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