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4

粗菜细做 草堂认真寻本味

(2010-07-22)

● 陈彬雁

  走进西湖区龙井路外的龙井草堂,真不晓得是到了园林,还是去了餐馆。

  草堂做的究竟是什么菜?创办人戴建军说,是奶奶的口味,是原生态农耕的本味。在 2000
年前,他还是门外汉,而龙井草堂前身,却是一个垃圾场。

  走进中国杭州西湖区龙井路外的龙井草堂,淡雅的园林景致尽入眼帘,绿树清水,鸟语花香,
葱翠之间有 8 处包厢依山傍水而建,一时间,真不晓得是到了园林、还是去了餐馆。

  孰不知,这雅致吸引了多少的中外名人、学者、作家、诗人,著名艺术家范曾在这里用完午
餐、晚餐,还要求草堂为他准备早餐,填满肚子之后心满意足给草堂的园林赐字“遗园”。

  2004 年 5 月开幕至今,草堂打动的,包括金庸和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创办人郭鹤年。草堂正堂
上的匾更是著名书法家沈鹏的墨宝,他吃了这里的东西后即下令“笔墨伺候”。

卖的是“奶奶的口味”

  草堂做的究竟是什么菜?

  创办人戴建军(41 岁)说:“不就是以前的菜。我是奶奶养大的,是奶奶给我的口味启蒙,
奶奶的菜给我的口味定型,奶奶的菜永远最味美,我要找回的是以前的味道。”

  自认好吃的他有个梦,那就是做个园子,然后用园子的原生态种植做菜,呈现节气民间菜:
“不就想弄点吃的玩玩,帮年纪大的人找回本味。”

别小看本味,这味道,不好找。

6 辆采购车找寻本味

  采访当日,ZbBz 和戴建军到翁家塘自然农耕村,只见他从地上拔起莴笋,拔掉外部,放到嘴
里嚼。第一次这么吃菜,没农药的莴笋,爽脆清甜,有春的清新。
  为了找寻本味,草堂每天派出 6 辆采购车到杭州采集新鲜时蔬。采集部同事每日更将采集的
时蔬种类、耕种细节如:何时下种?在哪里生长?生长周期等图文纪录下来,回到草堂后写成一
本本的采购日记书。

  戴建军说:“要吃好的东西,不能靠佐料,那不能叫美食,顶多叫美味,而唯独实质的内容才
有生命力,我求的是本质、原味。就拿包心菜来说,它必须有包心菜的味道,不能每种菜都同一
个味道啊!草堂完全不用味精,最初告诉别人,都被笑,我自己现在则是不能到外头吃饭, 吃了
肯定拉肚子。”

  在草堂,一桌(6 人消费)饭从 1500 元人民币(约 308 新元)起跳,但这里从没有点菜这回


事,采集部每天买到什么客人就吃什么,现采现做。而汤蒸水煮,素菜荤做(戴建军说,素菜有
荤汤帮忙,素荤的配比促成一种和合之美)是厨师烹饪时最常用的伎俩,调味料的使用减到最低。

  话没完,汽车引擎已熄灭,ZbBz 和戴建军到达三百潭自然保护区,捉午餐的鱼。他说,不和
他来采集食材,他肯定拒绝访问,因为不来看,不了解。有人说他这套根本就是哗众取宠,但他
不以为然,认为是懂得吃和不会吃、不了解吃的人的分别。

推进原生态农耕

  他重视老子说的自然,以个人力量推进原生态农耕——即跟着自然定律,不施化肥农药的古
朴农耕艺术。

  “人在天地之间,必须参与自然循环、自然定律,就是菜也应该慢慢成长,不应该违背自然逼
着它快熟。现在很多人在拔苗助长,可是你把它催出来,等于是让它失掉本味。”

 他认为,健康生活的基础就是对原生态的尊重和依赖:“原生态既是配方也是一种工艺,传统耕
作就是农业最基本的保障。当城市化的速度加剧,农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农村的瓦解和农
民人家的消失,势必带来田地加剧产量的后果,而农药的大量注射给土地最严峻的考验,土地累
了,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生产的蔬菜质量递减。”

  他有一道菜叫“舍得”。这菜可以各种新鲜时蔬来做,关键是,舍得在准备的过程中拔掉许多
外叶,让客人只吃到核心精华,拔掉的比最后盛在碟子上的不知多出多少。但拔去的没有白白牺
牲,舍去的,目的是维护农民生活,让农民有足够收入,继而得以持续原生态的自然农耕法,拔
掉的菜叶则用来喂猪,继续循环运作。

  戴建军说:“精华才是原味,人生不也如此吗?很多时候只有放下才有后来的拿起,唯有舍才
有得。否则 8 台桌只买 2 斤菜,农人怎么过?”他的舍让农家有所得,传统耕作得以延续。
  据他表示,草堂都是凭良心采购,农民给良心价,他因为知道这样的食材来得艰辛,从不讨
价还价。目前大多鸡鸭、猪、鱼类,都属于人工养殖,所以 3 年以上老鸭,农民开价 300 元人民
币(约 61 新元),他也给得心甘情愿。

  “鸡都被关起来,吃合成养饲料时都带着情绪去吃,带着愤怒的鸡下的蛋能好吗?再说猪好了,
根据自然规律,它必须长至 10—12 个月才足月,但现在的猪 3 个多月就生出来了,它快乐的时
光太短了!”

草堂前身是垃圾场

  谈原生态农耕头头是道的他,2000 年前是门外汉,在政府部门搞旅游业的他,忽被一个垃圾
场吸引,很牛地买下,与此同时背负 60 多万人民币(约 12 万新元)债务,以及该处 19 农民的安
置问题。这,便是草堂的前身。

  2002 至 2004 年,他重新修复草堂,将这里打造成小桥流水、绿意盎然的青葱天地,期间走


访近 150 名村长,天天往田里钻,与上千老农民打交道,掌握了难得的原生态农耕知识外,“更感
受到父辈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说到兴趣与热忱,戴建军双眼炽热,不吝分享,又说:“一方物种,每个地域都对农产有影响。
又如节气的概念,某种蔬菜,只能在某个节气促成,过了节气,吃了反而不好,即使是对的时节,
也非要原产地的才能吃。”

被糗“痴人说梦”的阿呆

 做这么多,他说:“就一个喜欢,不然我怎么舍得花 8000 人民币(约 1643 新元)种香菇?我


是近乎疯狂地在做喜欢的,经常被糗痴人说梦,所以大家都叫我阿呆,但怎么都好,我总算把不
可能的做到。”除了对原生态农耕的狂热,他也爱冷玉,草堂大堂展示厅的其中一块,金庸看了直
呼:“小龙女的寒冰床”。另一珍贵收藏是鸡血石,连郭鹤年看了也忍不住,出价 1000 万(人民
币)要买下。

  谈到原生态的将来,戴建军闪过一丝落寞:“有好几个困扰,包括生态环境走下坡、谁来耕种
以及原材料消失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他已想出应对策略,那便是租农民的地,雇用他,让他
继续原生态耕种。

  已在打造下一个梦乡的“阿呆”说:“读而费耕,饥寒交迫,礼义遂亡。文人都钟情田园,我打
造了一座耕读人家,用来招待自己朋友,住那里可以读读书、过过农家生活,只有 8 个房间。地
点选在遂昌县丽水的水源保护区,遂昌丽水是非常纯净的地方,纯净得让人感动。”
  投资多少?他说没有预估,因为是用心在做。

本文摘自 7 月号《早报报志》ZbBz。ZbBz 是一份高档时尚杂志,这份双语月刊由联合早报出版。

7 月号的“西溪:天堂再造”可在 Borders、Kinokuniya、PageOne、Prologue@I O
N、Harris、MPH、Times Bookstore、TimesNewslink 购得。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