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á en la página 1de 23

第十一 章 构 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

回顾提问: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组织教学 :本讲结合案例讨论,重点讲析“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这部分内容,“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由学生认真自学。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
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
想。[ 儒家、道家等学派都颇有见地,可概括为如下方面: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
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
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老子》第 25 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
基本依归。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
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主张
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 焉,
万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
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
扩展到宇宙万物。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的吾与也”
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
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
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挂网
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很显然,他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
第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
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人所共知,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最大。孔子所提出的理想
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意是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
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在这里,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两个
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孔子还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而弃
后者。可见,能够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人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孟子也认为,“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
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正如《礼记·
礼运》所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用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
《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 人
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老子》第 77 章)老子提出的“无欲”、“无为”、“无争”,“去甚,去奢,去泰”,“知
止”、“知足”等主张,无非是要人们效法天道,“有余以奉天下”,实现相对均衡。古人所设计的大同
社会理想,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始终引导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
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
第三,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儒
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肯定人的正当欲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
1
里仁》)“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他又强调“欲而不贪”(《论语·尧
日》),反对放纵欲念。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季而》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
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把物质利益作
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这种把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对道义价值的弘扬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生
观是值得肯定的。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第 10 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 56 章)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
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
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 1984 年,第 283 页)。
第四,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
苏,协和万邦”。
《周 易·乾卦》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
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季氏》)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主
张“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王道与霸道相反,霸道是以武力做后盾,
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王道则是利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
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虽然难免有封建性糟粕的一面,但其优秀一面,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
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
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言
论,蕴含着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的政策。但在存在严重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
谐社会。[ 第一,西方“社会和谐”理论的基本含义:一是数的和谐。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最早指
的是数的和谐。古希腊哲学家曾毕达哥拉斯曾将数视为万物的本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
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二是音律的和谐。和谐的第二种含义当属音乐中
不同音符之间的合成与流动。当音节之间的音程具有同样的(数的)比例关系时产生和谐和美。交响乐就
是由不同乐器奏出的不同声音的合成与流动;从而对听众带来感官上的“悦耳”和心理上的愉悦(快乐 )
和美(震撼)。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调子,那么带给听众的只能是单调、乏味和审美上的疲劳。三是“
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上述两种含义向社会事务的延伸。政治也像数和音乐,追求“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的根本在于社会的公正,让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在享受到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感
觉心情舒畅,没有这样或那样的太多顾虑和担忧。西方理论家对“社会和谐”的论述,基本上是从当时社
会的不和谐,即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如柏拉图的
“理想国”、卢梭等政治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最初平等地生活在一种不受他人权力约
束的自然状态,只有在社会成员普遍同意对自己所拥有的个人权利以签订契约的形式进行让渡的基础之
上,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权力才得以产生。在契约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执掌国家公共政治权
力的执政者手中所拥有的权力进行限制,否则,他们就可能以权谋私。为此,要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
权分开,即“三权分立”,以使各大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和谐”
论(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通过一支“看不见的手”自动有效地调节和配置各种社会资源,主张自由放任
的市场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一切干预,以期建立起一个经济自由“和谐”的社会。)、以及
普遍盛行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当今北欧高福利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社会和谐”理论(新自
由主义者反对经济社会中不加约束的自由活动,倡导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适度干预,以保障全体社
会成员,尤其是穷人获得并实现自身应有的自由与权利。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向富人征收“累进收入调节
税”, 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对贫困阶层进行补贴并让他们享受到义务教育、住房、医疗保障等,培
养和发展中产阶级等,打造稳固的纺锤型社会模式,以求得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第二,西方
2
“和谐社会”理论的六种流派:一是把人人平等自由,没有战争、冲突、压迫的社会视为理想社会,强调
背离社会和谐的结果必然会塑造出各种片面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二是引述和阐发卢梭的社会发
展命题,把和谐的社会看作不需要设计和控制、处于自然生发和运行的社会;三是超越自由和计划的简单
对立,倡导自由民主和理性计划相结合,实现社会服务性、协调控制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社会发展模式;
四是关注现代文明存在的危机,认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风险最小、风险分配合理的社会,过度的风险和
风险不合理的分配必将造成社会发展危机;五是倡导社会整体结构和运行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即“
和谐地球村落”概念,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和持续性;六是针对“技术决定论”下人文精神的匮乏,倡导
技术高度发展、人文精神也高度繁荣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者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 年,法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
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 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了共产
主义试验,曾建立新和谐公社。1842 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
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
体和谐”。但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
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勾画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他们在
《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他们的设
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
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
民的思想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
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建国初,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 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
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矛盾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
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
国的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经受风险。”这些社会建设思
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
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
什么事也干不成。这些思想奠定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
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相处的局面;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工作的重要结合点;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
的利益,受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
3
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20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并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初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
目标。2005 年 2 月 19 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
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2005 年 10 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
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提高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是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 年 10 月下旬,胡锦涛同志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中明
确把“和谐”作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2006 年 3
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提出注重提高改革
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2006 年 5 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和
谐文化”建设的概念。2006 年 6 月,在庆祝建党 85 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
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认识和把握我国各方面重大社
会关系联系起来。2006 年 8 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明确把让人民都有
接受教育的机会摆到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正是在上述
认识的基础上,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这一《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大部署。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
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
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
其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
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
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
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
4
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
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
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
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
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
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
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
央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等等 ,
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只有社会主义社
会建设搞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要求,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二)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 义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就
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2005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说: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
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要健全民主制度 ,
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在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方面,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执政,坚
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维护司法公正,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推进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5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
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就
要求我们团结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
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
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
贫帮困,形成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实施以政务
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的诚信建设工程,强化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推进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
机制,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
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
社会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
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
社会管理格局,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
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
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和
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
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
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
力与有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
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非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它是社会主义
性质的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
6
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亦是一种治国效
果。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
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
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
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
实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
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
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
后,还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而长期奋斗。
(三)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 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
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
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
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
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
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社会。这就是说,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结
合,逐步将其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
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
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党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
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
“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
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
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
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格局,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在我国处于体制
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 强调“社会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由此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
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
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
政的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十
六届四中全会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作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总体目标之一,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
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
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
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
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
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
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发展利益。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 想、基本 原则和目 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8
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个层次是根本的指导方针,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三个坚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要求;第二个
层次是总体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
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第三
个层次是工作重点,即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
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就是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第四个层次是工作导向,即走
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社会要和谐,根本
地取决于两条:一是要“把蛋糕做大”。这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
展。二是要“把蛋糕分好”。这就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
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持取缔
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六个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
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决
定》的指导思想突出了人民利益的问题,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的核心问题也是人民利益,
同时又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
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发展是我们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才能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雄厚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制约因素的变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必须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转变发展观
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要以改革为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适应我国社会
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社会领域改革的步伐,大
胆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体现公平正义的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坚实
的制度支撑;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建立健全充满
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这是实现社会公平
9
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的
法律意识,稳步推进国家管理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发
生的新变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广泛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
依据法律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
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改革就没有动力,不发展就没有物质基础。但在改革发展过
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
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到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
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
心和依靠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是为了人民,和谐社会
建设要依靠人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作
为和谐社会建设者和享有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
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
最根本的保障;第二,经过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
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
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
想文化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
主要任务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
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
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
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
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
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
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
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
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
10
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二)加快 推进以改 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 会建设
[ 相关 知识 点链 接: 社会 建设 的主 要范 畴
第一,社会事业。一般而言,社会事业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
事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医疗、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它是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与行政部门
和企业行为相并列的社会服务活动。第二,社会建设基本制度。这是指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包括
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中,没有基本的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即使经济建设在一段时间内上去了,仍然会出现众多社会问题,例
如,收入差距拉大、养老问题等。当前,建立一套包括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等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制度建设的根本和关
键。第三,社会公平与公正。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被提到了一
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讲社会公平,不是感情用事,笼统地追求公平,也不是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而是
要形成付出与得益大致对称的格局。一方面要鼓励依靠劳动、智力致富,尊重合法致富者;另一方面以一
系列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矛盾与摩擦,实现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第四,社会秩序与规范。社会秩序和规范,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制度有序运作的支撑和
基础。它既包括涉及经济领域的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等,也包括涉及道德、心理领域的尊老爱幼、成熟心态
等。现在不少人感到,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吃穿不愁了,但是社会认同不足,社会焦虑普遍,
心态不稳、心理失衡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建设一个成熟、完善与和谐的社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社会管理水平。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
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
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当前,社会管理水平,集中体现在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优化社会资源上。
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既有社会资源存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社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基层警力
不足,村委会、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
总之,社会建设,既是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社会建设的内容,
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建设范畴内的一系列制度也具有更加普遍和深远的意义。例如,社
会保障制度就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教育、社会公正等更是影响到社会成员的这一代与下一代。此外,社
会建设的成果,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具有矫正作用。应该说,社会建设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思路,对解决民生问题具有更加根本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
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
丰富,其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
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
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
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
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
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
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
11
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
习型社会。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
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
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
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
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
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
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
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
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
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
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
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
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
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
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
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
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
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
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
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
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
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
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
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
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2
[ 经典 案例 分析 :贵 州瓮 安事 件始 末及 反思
一、瓮 安"典型 群体 性事 件"的警 示— —底 层民 怨不 容忽 视
2008 年“6·28”事件的起因,是一起学生死亡事件。据贵州警方介绍,6 月 21 日 20 时许,李树芬
与女同学王某一起出去玩。同行的还有李树芬的男朋友陈某,以及另一位男青年刘某。 当他们在县城西门
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时,李树芬突然对刘某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刘见状急忙
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 约十分钟后,陈某先离开了。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
俯卧撑。这时,他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入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人。王某急忙打电话
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陈返回河边后,跳下河中施救,他见刘已体力不支,便先将刘拉上岸。王某、刘
某随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了李树芬的哥哥李树勇。当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随后赶到现场,并开展救援。
因天黑施救条件有限,于 22 日凌晨 3 时许将李树芬打捞上岸,急救人员证实其已死亡。瓮安县公安局根
据调查结果,作出李树芬是“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死者家属对此不满,认为不能接受,声称李树
芬是被害。6 月 28 日 16 时,死者家属邀约 300 余人在瓮安县城游行,最终导致暴力事件。游行者和警方发
生了激烈冲突。事件中,瓮安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 104 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 47
间办公室、4 间门面房被烧毁,刑侦大楼 14 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
台交通工具被毁,办公电脑数十台失踪。事件共造成 150 余人受伤,大部分为轻微伤。
有关专家认为,发生于贵州瓮安的“6·28”事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
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 0.87 万起,2005 年上升为 8.7 万起,2006 年超过 9 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
势头。有专家分析指出,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表明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底层积
累的民怨不容小视,而且表明我国一些地方在管理社会秩序有效性上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还 原瓮 安事 件— —从 规模 程度 影响 等看 都堪 称"标本 "
  瓮安“6·28”事件发生后的两个多月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多次往返瓮安,持续跟踪采访当地干
部群众,力图梳理这个事件发生与激化的准确过程。种种迹象表明,这一事件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
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都可称为近年来的“典型群体性事件”。其发展处置、震荡激化的过程,尤其值得
各地执政者深思。
  调解与 发酵 漫长
  从 6 月 22 日凌晨李树芬溺水身亡停尸河边到 6 月 28 日,是瓮安事件的“发酵期”。这 7 天里,经本
刊记者调查,围绕李树芬之死,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事情。
  22 日凌晨 0 时 27 分,瓮安县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西门河大堰桥处有女生跳河,请求处
警。110 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处警。派出所值班民警田丰、张险峰接到指令
后,驱车赶往现场。途中遇到闻讯赶来的李树芬哥哥李树勇及李树芬表舅刘金学,将二人一同带到现场。
到达现场后,由于没带打捞工具,田丰安排家属拨打 119 通知消防队员前来施救。约 20 分钟后,十多名
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消防队员在河岸借助工具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便提出等天亮后再打捞。期间,李树
芬叔叔李秀忠等陆续赶到。凌晨 2 时许,消防队员撤离,民警田丰、张险峰交待家属继续打捞,并按家属
请求,将在场人员刘言超、陈光权、王某带回雍阳镇派出所询问,但未做笔录。凌晨 3 时 40 分左右,死者
家属将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停放在桥头七星村村民张友忠家的玉米地边上。
  7 时 23 分,民警向 110 指挥中心回复,死者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转刑侦处理。110 指挥中心指
令刑侦二中队负责人唐仕平出警,并按刑侦队队长倪兴云指示,把刘言超等三人带回刑侦队做了笔录,
并联系技术科科长周方沁一起到现场进行了勘查和调查走访。根据死者家属要求,当天下午,县公安局法
医胡仁强对死者尸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23 日,李树芬父亲李秀华、母亲罗平碧等人提出再次尸检等
要求。6 月 24 日,瓮安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于当天下午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
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服,未将尸体领回处理。当晚,县政法委维 稳
办副主任黄亚华参与继续组织双方调解,调解再次失败。6 月 25 日上午 9 时许,唐仕平等人带李秀忠到现
场指认打捞地点,然后回刑侦队做笔录。回到县公安局,唐仕平安排李秀忠先去县公安局大楼后的刑侦队
办公楼等候。李秀忠上到刑侦队办公楼三楼,走进第一间办公室,干警张明问他:“有什么事?”李秀忠
13
连日来心里有气,回了句:“来玩的。”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办公室另外两名干警见状上来拉开,李秀忠
边下楼边喊“警察打人了”,并到前楼找到县公安局副局长周国祥反映。周国祥安排倪兴云将李秀忠带回
刑侦队查明情况,倪兴云安排唐仕平带李秀忠去医院检查,然后找到张明询问,并要求其写出事件经过
交局纪委。
之后,闻讯赶来的李秀忠妻子兰明菊和其妹李秀菊找到正在写经过的张明,双方发生抓扯,兰明菊
用高跟鞋打了张明。倪兴云等人闻讯赶来制止,并报告周国祥和局长申贵荣,申贵荣指示将兰明菊和李秀
菊带到看守所关押。此时,在去医院路上,唐仕平接到倪兴云电话,说李秀忠妻子打了张明,便与李秀忠
一起返回公安局。当天中午,县教育局副局长严军将李秀忠从县公安局带回县教育局。下午 17 时 40 分,
李秀忠到雍阳镇派出所做笔录结束后返回县教育局。 18 时许,李秀忠离开县教育局,经县保险公司门口,
正在给亲属打电话时,几个不明身份的人突然从后面冲上来追打,致使其轻微脑震荡、头皮损伤、胸腹部
软组织损伤、鼻骨骨折。县公安局党委得知此事后,立即召开会议,并通知张明到会,张明矢口否认李秀
忠被打是其所为,局党委当场决定,没收张明佩枪,停止其执行职务 15 天,同时安排法制科、巡警大队
工作人员将兰明菊、李秀菊二人释放。事后调查表明,李秀忠被打确系张明在幕后指使。
  此时,关于李树芬之死,瓮安县城正谣言四起。中间发生的这一节外生枝的插曲,无疑火上浇油,使
得更多市民对李树芬死因产生了怀疑,对公安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也产生了怀疑。事后看来,可以说这场冲
突对整个事件急转直下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6 月 26 日凌晨 1 时左右,州公安局指派的法医王代
兴对李树芬尸体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的结论,家属则坚持有奸杀嫌疑。瓮安县委常委、政法委
书记、公安局政委罗来平等人继续做家属工作至凌晨 4 时 40 分,调解最终失败。27 日零时左右,死者表舅
刘金学打电话给副县长肖松,说死者家属已同意调解方案,并约定 28 日上午 9 时签订协议,下午安葬。6
月 28 日 9 时 30 分,刘金学突然又给肖松打电话,称家属反悔,他代表不了死者家属意见。肖松要刘金学
继续做死者家属工作,并要求当天下午必须把尸体抬走处理。当天上午,公安局再次向死者家属送达了
《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限死者家属必须于当天下午 17 时前把尸体抬走处理。
  谣言与 事实 混杂
  从李树芬 22 日凌晨溺水身亡起,一些“小道消息”就在瓮安县城内传播:最初说王某是县委书记王
勤的侄女,因为中考时李树芬不把试卷给王某抄,王某找了两个社会青年来报复;之后又说凶犯被公安
机关放走,是因为其中某人是县里某个副县长的儿子,李树芬叔叔被打,也是这些人叫黑社会的人打的 ;
最后出现了李树芬尸体被打捞上来时一丝不挂等等说法。这些传言中,有的是事实,如李树芬在班上平时
学习成绩确实比较好,王某则较差;李树芬死亡后,其叔叔在大街曾被不明身份的人殴打,也确有其事。
但王某是王勤侄女、给李树芬要试卷抄、李树芬被打捞上来时一丝不挂等,则完全不符合事实。这些事实与
谣言混杂,激起了不少群众对死者的同情。此时,公安局再次给死者家属下发了《催办通知书》 。
  6 月 28 日下午大约 4 点钟,大堰桥头的围观群众买了一块白布,现场签名写字制作成横幅,让两个
学生在前面举着,从西门河边上出发,到县政府请愿。据当时去河边看热闹,后来举着横幅参加了游行的
瓮安三中初一年级学生张少华(化名)说,游行开始时,现场学生只有十多人。一路上,人越来越多,游行
队伍从瓮安县城西门河边出发,经环城路文峰大道到瓮安三中门口,再前往县政府。七星村是瓮安县城边
上水库移民居住比较集中的村,游行队伍出发时,部分移民跟在后面看热闹。从当时在场的人了解到,游
行队伍一路上边走边有人加入,在经过李树芬生前所在的瓮安三中时,加入学生较多,队伍规模已在
200 人以上。另外,游行的消息传开后,瓮安县城此前在政府征地、城市拆迁等行为中利益受损的一些失
地农民和市民等,也纷纷跟在后面一起往县政府走。最终游行队伍抵达县政府时,已达上千人的规模。当
天是星期六,县政府没人上班,请愿者在县政府门前表达诉求后,又转到距县政府 100 米左右的公安局
大楼。到 16 时 30 分左右县公安局民警与请愿者发生冲突时,围观人群已有上万人。据当时在场的群众讲,
6 月 28 日,这件事在县城里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听说有人喊冤,不少人都以为是死者家属真把李
树芬尸体抬到公安局来了,聚集到公安局门前围观,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想去看热闹。
  层层开 会
当天下午 14 时 50 分,事件发生前,副县长肖松、县委书记王勤、县政府办主任宋辉等人正在县电信
14
局参加“全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议。16 时许,游行队伍从李树芬死亡的大堰桥出发。收到消
息的玉华乡政法委书记李安平、派出所所长陈甚学立即向肖松、周国祥等人报告了这一情况。16 时 30 分左
右,周国祥分别向肖松、罗来平、申贵荣作了汇报,肖松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会场内的王勤作了汇报,并
按王勤安排赶赴现场,王勤继续参加会议。期间,宋辉接到县政府值班人员电话后,离开会场赶到县政府
大楼劝说学生离开,并于 16 时 40 分左右电话报告了县长王海平。
  肖松率黄亚平等人驱车赶到县公安局后,向王勤汇报现场小青年比较多,王勤立即打电话给县教育
局局长张世德,要求其通知各校校长带教师到现场去劝散学生。接到指示的张世德立即通知城区各校校长
安排老师到现场疏散学生。但此时聚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警戒线已开始受到冲击,并有人冲进一楼开始
打砸。此时,肖松将情况向王勤汇报,同时上楼召开会议,研究对策。17 时 50 分左右,结束了电视电话会
议的王勤再次接到肖松报告后,安排工作人员通知县四家班子领导到电信局集中商量对策。
  18 时 20 分左右,县长王海平从都匀赶到瓮安县电信局临时指挥部。罗来平也从都匀赶到瓮安,并组
织外围民警到县武警中队集中,由于没有防暴装备,无法开展工作,后接到州公安局负责人指示,要求
由州里统一指挥。申贵荣赶回瓮安后,要求公安干警全部穿警服,并让 35 岁以下干警穿上防暴服后,由
州统一指挥。18 时 30 分左右,电信局工作人员担心遭受围攻,临时指挥部转移到离现场更远的县武装部。
19 时许,黔南州公安局负责人赶到现场,在外围转了一圈,未采取措施。20 时许,“等不来一个领导说
话”的人群向县政府转移。与此同时,黔南州委组织召开了处置瓮安事件专题会议。会后,原州委一位负
责人赶往瓮安县城,在外围“转了又转”,等候从省里赶来的领导。 23 时左右,与县政府大楼相邻的县
委大楼被点燃,并因是木结构,最后全被烧毁。据当晚一直在县政府大楼上坚守的瓮安县副县长郑毅说,
晚上 20 时 10 分左右,瓮安县政府才开始被打、砸、抢、烧,但当时实际冲入县政府楼内的真正暴徒只有十
多人,并且已基本没有学生。当时集结待命的公安和武警已有 200 多名,如果处置得当,至少县委大楼是
完全可以不被烧毁的。
  惯性思 维的 超前 结论
  有关部门统计,瓮安事件中,直接参与打砸烧的人员超过 300 人,现场围观群众在 2 万人以上,事
件持续时间 7 个小时以上。这一事件中,瓮安县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被烧毁办公
室 160 多间,被烧毁警车等交通工具 42 辆,不同程度受伤 150 余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600 多万元。受
访的有关专家认为,无论从事件参与人数、持续时间、冲突剧烈程度、在国内国际上造成的影响上看,瓮安
事件在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都堪称“标本性事件”。6 月 29 日凌晨,数千群众继续到县政府、
县公安局门前围观,甚至用石块等攻击部分值勤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
  当天下午事件基本平息后,瓮安县委有关负责人在与黔南州有关部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这一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起因是死者家属对公安部门的鉴定结果不服,组织了一些人员拉
着横幅在街上游行,围观人员跟随聚集到县政府上访。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
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烧。贵州当地媒体一位资
深记者说,当地政府在尚未展开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就作出这一结论,稍显匆忙。有关部门依照惯性思维
急于寻找幕后“黑手”的做法,也很难令人信服。随后,当地媒体即开始大规模地刊登和播放“瓮安群众
愤怒谴责不法分子”等新闻,引起了更多群众的反感和猜疑,引发了广泛的争论。
  6 月 30 日,事件初步平息第二天一早,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赶到瓮安查看现场,走进老百姓家里倾
听群众的想法,并召开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座谈会,他三次鞠躬向百姓道歉,并一针见血地指
出,这起事件有深层次的因素,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干群关系
紧张、治安环境不好,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思想意识、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群众对我
们的工作不满意。7 月 2 日,在贵阳召开的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石宗源提出,要严查彻究在此
次事件中严重失职渎职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公安机关不作为,黑恶势力才能横行。要说黑恶势力能够煽动这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县政
府,只怕三岁小孩也不相信。”当地一家茶叶店老板说。截至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排查出瓮安“6·28”
事件共有 300 余人参与,其中教师、学生 110 余人,瓮安最大黑帮“玉山帮”主要头目已被缉拿归案,但
15
至今尚未公布黑帮头目或其他人事先“组织、预谋”制造这一事件的充分证据。也有群众怀疑说:“既然
县公安局有人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那黑恶势力煽动群众火烧公安局,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现已查
明,参与这一事件的黑帮成员,基本上只是一些“小喽罗”,很多人是去看热闹时“自作主张”参加打
砸烧的。
  处置群 体性 事件 的学 问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历过集体行动、社会运动高发的年代。多年来,这些国家逐渐摸索
出应对、处置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的一般原则和策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介绍说,从微观
情景看,执政者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抗议的要点在于:在介乎“妥协”和“压制”之间的灰色地带中拿
捏的尺寸。大致说来,有如下这些原则:
  第一,亲临现场。地方负责人应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公开声言,表示出“有话请讲,我来
负责”的态度。第二,区隔原则。将参与者和围观者分隔开来,以免人员混杂,出现更大范围的秩序混乱。
聪明的行动者往往也会自我要求区隔,以防止他人“节外生枝”,抹黑自已。第三,信息公开。在黄金 24
小时内公布准确、真实信息,其后用滚动方式逐渐增加。公布真相,可以稍慢,但一定准确。第四,情急之
下也要寻找解决的办法。面对公众,态度一定要坦诚,平等协商,不推诿,但也不轻诺;面对强人所难的
要求,申明自已能力的局限所在;能分辨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差异。激进派别制造的危机,往往只要向温和
派作出些许让步,就可化解。第五,恢复秩序。执法人员对和平、非暴力行为一般持平和、旁观态度,但一
旦出现打砸抢烧暴力行为就必须果断处置肇事者,迅速制止、平息事态、防止蔓延。打击要严格把握对象和
尺度,过激或过大都会造成反弹,并留下后遗症。
三、染 “黑 ”的 瓮安 版本 —— “黑 帮派 ”戴 上“ 红帽 子”
瓮安黑恶势力在地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某种“崛起”,特别值得中西部地区警惕。6 月 29 日始,贵
州省公安厅从全省抽调 280 余名侦查专家、骨干组成专案组,以强大阵容开展专案侦查、缉捕逃犯、深挖幕
后、打黑除恶等工作。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6·28”事件涉案人员 360 余人,其中黑恶势力成员
160 多人。专案组的调查显示,瓮安部分帮派成员参与打、砸、抢、烧行为,甚至有组织地运送汽油、凶器等
到现场,对事态升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足够证据说明,黑恶势力是这场
群体事件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从当地干部群众的反映看,当地治安混乱,重大恶性案件高发,黄赌毒问题
严重,群众严重缺乏安全感,黑帮横行,确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更值得探讨的是,瓮安黑帮横行的深层原
因是什么?“6·28”事件后,瓮安最大的黑恶势力团伙“玉山帮”所有头目和骨干成员全部落网,组织
体系被彻底摧毁。一朝覆灭的“玉山帮”,其 20 年“发展壮大”的历程值得中西部农村治理借鉴。
借开矿 “暴 发”
据贵州省公安厅打黑办民警介绍,“玉山帮”成立于 1988 年。按当地习俗,家有红白喜事都愿聚拢
一帮人造声势。为此,1988 年,玉山镇农民韩波、卢宝霖等人聚合 20 余人成立了“兄弟会”,经过 10 年
时间,到 1998 年,成员也仅 40 人左右。1999 年,兄弟会举行了隆重的结拜礼和入帮仪式,吸收了长期在
外诈骗钱财的玉山镇李发之、郭旭明、余兴祥等人,推选出以李发之为首的 10 个“大哥”级头目,其他数
十人互称兄弟。因入会成员以玉山镇人为主,就改称“玉山帮”。2002 年初,“玉山帮”主要头目李发之、
郭明旭、余兴祥等人因诈骗案在甘肃落网,韩波、卢宝霖等人成为实际“领导”。
起初,“玉山帮”成员主要靠诈骗、抢劫、赌博、地下高利贷、在娱乐场所当“打手”、暴力垄断客运
市场、开“黑餐馆”等手段非法敛财,但规模仍较有限。2004 年,由玉山镇政府主导的一轮矿产资源抢采
闹剧,为“玉山帮”壮大培植了“黑色土壤”。刚被免职的玉山镇原党委书记胡德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
说,瓮安县部分地区属于构皮滩电站库区淹没区,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为能在 2009 年泄洪前抢采资源,
黔南州国土资源局和移民开发局曾在 2002 年发布“对库区矿产资源实行抢救性开采的通知”,提出要加
快对辖区磷矿、硫铁矿、铅锌矿等资源的开采。玉山镇党委、政府“如获至宝”,大开招商引资和矿业开采
之门,无须办理证照,甚至无须开采手续,只要随便挂靠在某个有证矿山之下,就可随意开采。 2004 年
底,仅一个玉山镇就有 20 多处磷矿、硫铁矿等矿山,不仅浙江、福建等外地老板前来淘金,当地农民和一
些“有钱人”也纷纷投身资源开采。在这轮混乱的资源抢采闹剧中,韩波、卢宝霖等“玉山帮”头目也嗅
16
出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商机”。他们一面靠吃请等手段拉拢乡镇领导干部,一面依靠暴力、恐吓等手段,
强行收购矿山,并逐渐垄断矿石销售和运输市场,靠低买高卖等手段非法牟利。伴随资源价格暴涨,“玉
山帮”迅速壮大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在当地声名显赫,帮派发展达 6 个层次,帮派成员数千人,渗透
进瓮安县城和诸多乡镇。
“黑帮 派” 戴上 了“ 红帽 子”
“玉山帮”从几个无业青年结拜发起的小帮会,积累起“雄厚”经济资本后,即看上“红帽子” ,
帮派成员不断争取成为党员,帮派头目争当村长、支书。“玉山帮”头目卢宝霖 2003 年 6 月 27 日被玉山
镇中火村党支部发展为预备党员。“这并不是村里的主导思想,主要是乡镇领导极力推荐”,中火村支书
简敏云说。卢宝霖读完高中后就很少回家,但他在外“做生意”,能找钱。乡镇领导经常到他开的红灯笼
餐馆吃饭,对他印象很好,他和原乡纪委书记刘汉发还结为“干亲”,领导多次向村里提出这样有能力
的人应该发展为村支书。2002 年初卢宝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简敏云说,其他程序基本上就是走过场了。
“玉山帮”另一头目韩波的父亲王文郁也被乡镇领导任命为村支书。胜土村支书、村长罗玉禄告诉本刊记
者,2004 年 10 月,镇里突然让前任支书在打印好的辞职书上签字,任命当时已经 67 岁的王文郁担任村
支书。但王文郁为人比较霸道,并不为村民所拥护和信任。“6·28”事件后,韩波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文
郁向村委会递交了辞呈。谈到自己为何担任村支书,王文郁说,这多半是因为韩波和乡镇领导关系很好,
“当时杨书记(时任玉山镇党委书记杨俊松)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就算凭着私人感情帮我一把,也要当这
个支书啊”。除此之外,据专案组调查,“玉山帮”其他骨干成员陈健洪、穆志春、冉义明等也都先后入党,
一些党政干部、企业职工、教师、学生等也陆续加入“玉山帮”。
治理真 空滋 生“ 毒瘤 ”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黑帮盛行使瓮安形成“帮派文化”氛围。除了成型的黑恶势力,还存在大量的
类黑或有向黑恶帮派团伙转化趋势的民间地下组织,诸如“姨妈会”、“杀猪协会”、“运输协会”等形
式的组织。这些组织最初是出于互帮互助建立起来的,但发展过程中被黑恶势力利用或黑恶成员本身就以
团体成员参与,在实现和维护团体利益的过程中手段逐渐出现了与黑恶帮派类似的性质。
如玉山镇“杀猪协会”,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其成员采取威胁等手段,统一宰杀、收购、出售生猪,
不准经营户以低于“协会”定价出售猪肉,还不准政府建立生猪集中屠宰点,导致玉山镇杀猪费用 6 至
10 倍于正常价格、猪肉价格比县城还高出 1 至 2 元,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群众深受黑恶帮派和这些类黑
组织危害,通过正当渠道无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也“以黑制黑”,效仿成立自己的组织,在手段、行为
上也向黑恶势力性质发展,形成了“帮派文化”不断蔓延的恶性循环。黑恶势力横行,恰恰因一些基层政
府治理功能弱化,黑恶势力填补了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替代了政府管理。受访的多位当地干部说,“霸
权”压过“政权”,黑帮盛行放大了政府管理“暗疾”。
暗疾之一:社会治理的结构缺陷为黑恶势力留下了生存空间。事实证明,黑恶势力多存在于市场、矿
山等资源较为集中,而地方管理脆弱无力的地方。在市场运转的规则、矿山秩序的维持等诸多关键环节,
政府“失语”,黑恶势力填补了空白。记者调查发现,玉山镇众多矿主为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开矿空
间,宁愿与强取豪夺的“玉山帮”达成协议吃“哑巴亏”,也不愿向政府投诉。而一些乡镇干部坐享财政
收入和个人口袋“双丰收”,对黑恶势力视而不见,在一些乡镇,资源开发的秩序和规则实际由黑帮制
定,而不是政府维护。
暗疾之二:畸形社会需求导致了犯罪市场的产生。长期从事打黑工作的贵州省公安厅打黑除恶办公
室民警毛明俊说,众多黑恶组织发展正是填补了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和“地下经济”,比如大街小
巷遍布歌舞厅、洗浴中心、按摩中心、赌场、酒吧等,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地下钱庄、高利贷组织等,这些社
会边缘产业多是黑恶势力发展的最初土壤。对此,一些地方政法机关长期打击,却打击不力,助长了黑恶
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
暗疾之三:干部任用和基层政权建设存在漏洞。一些黑恶势力的“黑老大”头戴“红帽子”,也有
的黑恶势力出钱寻找“代言人”,表明干部制度存在漏洞。毛明俊说,先渗透经济领域,再渗透政治领域,
这是黑恶势力发展的普遍规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会进一步要求在
17
政治上得到庇护。他们以黑敛财、以黑护商、以商养黑,或捞取政治资本寻求红色保护,或拉拢腐蚀干部寻
求黑后台、保护伞,实现以官护黑;或染指地方基层政权,干涉操纵基层选举,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
象。玉山镇一些党政干部明目张胆地将黑帮头目扶持为党员、村支书,如不对这些黑恶势力重拳打击,任
其发展,当地群众将永无宁日。
四、掠 夺式 发展 有大 忧患 —— 瓮安 事件 警醒 基层 治理 之危
谈起瓮安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受访的一些当地干部无不自豪。然而这些干部很少意识到,令他们
自豪的“发展”,导致了干群“水火”关系,引发了这起群体性事件。从大堰桥头到瓮安县政府,6 月 28
日下午,请愿的人群从十几个学生到上千人,沿途每经过一个住宅区,就有一个新的群体加入:拆迁居
民、水库移民、中小学生……他们大都是瓮安近年粗放“发展”中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体。
美丽数 字的 背后
近几年,瓮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当地统计,2000 年至 2007 年,瓮安县 GDP 从 11.4 亿多元增加到
21.9 亿多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从 6682 万元增加到 2.4 亿多元,增长近 4 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从 4.4 亿多元增加到 19.3 亿元,新增近 15 亿元。与中西部不少县市一样,瓮安县尽管交通不发达,
但资源丰富。凭借丰富的煤、磷资源,瓮安这几年的财税收入一直保持了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凝
冻灾害影响有一个多月工业生产完全停滞,但时间过半,县里财税收入也还是过了半,“全年财政收入
有望突破 3 亿元”。不过,瓮安的高速发展,与中西部其他一些县市一样,仍然是一种以牺牲资源、牺牲
环境、甚至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的粗放型、掠夺式发展。
2007 年 2 月,县里为了支持瓮安煤矿建焦化厂用地,县政府行文将瓮安县永和镇柴花村农民部分土
地的承包经营权强行收回。在农民提起行政复议期间,政府为保证焦化厂“按时完工”,对当地前去工地
“阻工”的 20 多个农民,动用警力铐走 10 人行政拘留。随后县法院判县政府收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
效。判决前,县法院行政庭承办法官认为,“这个案件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大局要讲,但强行
判了,当事人上诉后,后患是无穷的”。失去承包地的农民至今仍在四处上访,要求还他们公道。
近年地方投资建设,也不注意保护群众利益。如瓮安县法院为修办公楼,征用雍阳镇中心村农民的
土地,群众认为每平方米 25 元的补偿标准太低,不同意征用。在县领导的要求下,公安局出动公安和武
警 100 多人,把村民团团围住,强行把地里即将成熟的包谷和稻田里新插的稻秧推倒压烂,土地被强行
征用。据瓮安县信访局统计,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6 月,瓮安县信访局接待的群众来信来访共 670 件,
办结 122 件,办结率仅为 18.2%。今年 1 至 6 月,信访局接到反映较大规模矿群纠纷的信访案件就有 15 件,
多数是因矿区开发群众受损失而上访。而今年“6·28”事件发生后,仅 7、8 两月,县信访局按信访条例
正式立案的群众上访案件,就有近 600 起,其中有矿群纠纷、山林水事纠纷和大量的涉法涉诉案件。
公共服 务依 旧缺 失
瓮安经济发展,并未带来当地公共服务的同步提高。“瓮安不安”是本刊记者在瓮安采访中听群众
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去年 9 月,瓮安县城居民区接连发生 4 起人为爆炸案,至今一起未破。全县盗窃、抢劫、
强奸案频繁发生,以致瓮安的妇女上街都只戴假首饰,瓮安县长、副县长的办公室都被连盗 4 次没有破案。
近几年瓮安县每年的刑事案件发案数多达 600 至 800 起,破案率只在 50%左右。
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瓮安二中现有学生 4000 多人,有 3000 多学生应该住校,但实际上能
住校的学生只有 600 多人。全校 51 个班,只有 49 个教室,缺的两个教室只有用物理、化学两个实验室代
替。由于操场里容纳不下,这个中学已经有一年多没做过广播体操。另外学校还有一栋教学楼是危房,每
天七八百学生在里面上课,学校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瓮安县其他中学,也都面临校舍和师资不足等问题。
如瓮安一中需住校的学生 2500 人,能住校的只有 1000 人,瓮安三中 1000 多人需住校,能住校的不到
200 人。大量从农村到城里上学的孩子,都只能在校外租房。此次事件中的李树芬、王某,都是乡镇到城里
上学在校外租房的学生。
致富心 理失 衡
瓮安现有的资源开发模式,是少部分人靠权力、资本支撑的发展,带来社会各群体严重心理失衡。据
瓮安县新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晓勇介绍,瓮安县在资源开发上,全县除了正式拥有开采权的 190 个矿井
18
以外,一段时间以来,对矿产资源的无证开采基本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一些非法盗采者的猖狂,用常
理基本已无法解释。一些以国有企业名义有证开采的矿井,也有相当部分被个体老板以各种方式承包。瓮
安县一位副县长说,尽管没有统计数字,但矿产资源开发的好处,相当部分落入了个体老板手中,少数
人发了大财。瓮安这样的小县城,上百万元的宝马、奔驰车就有五六台,五六十万元的私家车更多。这种开
发,不仅群众会产生仇富心理,就是一些机关干部看了,心理也不平衡。瓮安县资源开发中,除一部分矿
老板发了大财,县财政也得到了好处。但财政收入增长主要用到了干部身上。2007 年瓮安县全县财政总收
入 2.4 亿元,总支出 4.7 亿元,其中干部的工资等刚性支出达 2.5 亿元。尽管一个机关干部的平均年收入
差不多已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0 倍,但与那些“有办法”的矿老板们相比,干部们仍然少有满意。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瓮安所体现的发展模式,还是一种只要 GDP、财政收入增长,
成果没有让群众共享,缺乏公平正义指向的发展。结果当地 GDP 增长越快,财政收入增加越多,群众利益
受损可能就越大,老百姓的积怨越深,社会危机的爆发可能也来得越早、越猛烈。
有大患 ,有 大忧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瓮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干部失去了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缺
乏忧患意识”。“瓮安事件”警醒了一些地方发展模式之危。在一些地方,“发展”偏离了科学的轨道,
仍是以高昂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和群众利益代价换取的。“美丽”的经济指标背后,生态被毁、资源枯竭、
群众怨气积累,权力与资本结合,少数人群一夜暴富要让整个社会甚至子孙后代付出成本,这样的发展
模式必须转变。“瓮安事件”警醒了一些地方干部作风之危。在瓮安等一些地方,一些干部面对事关群众
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视作“小事”,草率处理;面对复杂交织的种种社会矛盾,“不敢
管、不愿管”,逃避矛盾、避重就轻;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明哲保身,甚至落荒而逃,最终引发性质
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地方在错误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干部的种种不良作风,正在使干群关系由“鱼水
关系”,演化为“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瓮安事件”警醒了一些地方基层治理之危。基层政权
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处在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当官不作
为,甚至公权私用,致使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脱离群众,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一些地方“政府不
如黑道大哥说话管用”的现象,表明基层政权控制力削弱,社会治理能力薄弱,给社会稳定埋下重大隐
患。“瓮安警号”警醒了一些地方社会建设之危。新阶段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
显期和刑事犯罪高发期,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但是,一些地方社会治理的内在
运转机制却出现问题,经济指标“一俊遮百丑”,在经济提速背后,社会建设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社会治安混乱、民主监督缺失,人民群众的合法需求得不到满足,各种社会矛盾在“司空见惯”中逐渐积
累。
五、瓮 安官 场"怪"状— —事 发后 县委 书记 仍被 捧为 "好皇帝 "
“6·28”事件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赶赴瓮安亲自主持召开事件处理现场会,当地某些干部仍
为县委书记王勤(现已免职)歌功颂德,甚至恭维其为“王皇帝”、“好皇帝”,阿谀之风令人齿寒。而这
仅是瓮安官场诸多“怪”现状的冰山一角。
在瓮安采访中,几个疑问始终萦绕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脑中:事发当天,从群众开始聚集,直到
公安局和县委大楼被点燃的 4 个多小时中,为什么始终没有一个领导干部站出来面对群众,处理危机?
当地干部对王勤的普遍评价是:勤奋、清廉,其本人在当地群众中的口碑还不错。那么为什么会在这样的
“好干部”的任内发生这起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公安局和县委县政府大楼被点燃时,在场很多老百
姓鼓掌叫好,当地的干群关系何以紧张到如此程度?随着采访的深入和梳理,瓮安官场的“怪”状一一
展现。
“失踪 ”、 “失 语” 、“ 等待 ”: 行政 安全 第一
据现场群众反映,事发当天 14 时至 18 时这 4 个小时的关键时段中,无论是瓮安县委、县政府的主要
负责人,还是黔南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均没有出现在现场聚集群众面前,成为引起现场聚集群众强
烈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大楼被点燃后,相关领导干部仍未站出来采取果断措施,而
是从县领导到州领导,层层开会研究,层层请示等待。据了解,事件发生时,瓮安县委书记王勤正在现场
19
附近。县长王海平在都匀家里,接到电话后,下午 6 点多钟赶回了瓮安县城。但直到当日 20 时,除瓮安县
副县长肖松曾在聚集群众前短暂露面外,再无其他县委、县政府和州里主要负责人与聚集群众对话。事件
发生后,县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政委罗来平和公安局长申贵荣从都匀回到瓮安后,却未直接回到被包围
的县公安局,而是进入了有武警守卫的县武警中队。县委在事件进一步升级时,又赶紧把应急处理指挥部
转移到了远离县城 1.5 公里、有武装警卫的县武装部内。而瓮安县所属的黔南州委、州政府所在地的都匀市,
距事发现场不过 1 个多小时车程。当日 19 时许,黔南州公安局负责人赶到现场,这位负责人在外围转了
一圈后对县主要领导说,“群众烧一烧,把气消了,晚上就会散去的”,并未采取什么措施。事后许多目
击群众对本刊记者说,如果在关键时刻有领导干部挺身而出,与现场群众对话,事态不会发展到如此严
重的地步。
为何领导干部不到现场?71 岁的瓮安县老县长徐银芳认为,主要是害怕群众。而害怕群众的根源就
是脱离群众。他生气地说,县政府为躲来访群众,两年多前就把县长、副县长办公室门口的牌子摘了下来,
好让群众摸不着门。瓮安县前人大主任王开余说:“以前我们要下乡都是走路,途中就与群众同吃同住,
走到哪个老百姓家里都能坐下来聊聊。现在的干部工作条件好了,坐着车下乡,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与
群众的接触却大大减少了。”新近调任瓮安县委书记的龙长春对记者说:“领导干部处理此类事件要承担
巨大的风险。如果只考虑自己的行政安全,遇着矛盾和问题绕着走,等待上级指示是最易脱责的。”他表
示:“虽然现在当领导干部的风险越来越大,但是必须要敢于承担和负责,因为这是衡量党性的重要标
准。”
与民争 利筑 起干 群高 墙
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当地干部中存在不少经商办企业的情况,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资源投资兴业,
制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干群之间筑起了一道“利益高墙”。本刊记者在瓮安采访期间,县纪委正在清
理查处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他们表示,在调查结束之前,“整体情况不便对外公布”。但是一位交流干
部为记者形容了瓮安干部经商的规模:“如果说某县 10 个干部中有 1 个办企业,在瓮安就有 7~8 个。”
2006 年,瓮安对县检察院原副院长宋勇经商办企业的问题作出了处理。宋勇长期在该县永和镇悦来
村煤矿入股,由于对入股分成不满,他利用职权带着检察院执法人员、开着警车,强行收走煤矿《采矿许
可证》等证件。经举报查实后,宋勇被免去了党政职务。再如,县法院副院长邓太华参与瓮安县雍阳镇高家
坳村富水山庄饮食场所经营,并发生了经济纠纷。县纪委核实后,责令其退出股份,进行诫勉谈话。而且,
这个富水山庄在创办时还有瓮安县民政局的股份参与其中,后期也发生了纠纷。从这些已经作出处理的案
件可以看出,瓮安干部经商办企业的“级别”已经很高。此外,县纪委表示,一些干部用家属名义开办企
业,查处的时候也很困难。2005 年 8 月 30 日,中纪委下发了《关于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
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的通知》。但时至今日,这种情况在瓮安仍然为数不少。县国土局局长刘晓勇对 记
者说:“干部职工参与的往往是无证矿,‘看得见,摸不着’,群众反映有公安、检察部门也参与其中”。
而据记者了解,贵州一些县也发现了更上一级机关参与开矿的情况。
龙长春说,近几年瓮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老百姓的意见反而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就是干部与民
争利”。“交通警察买车运煤,派出所干警超额罚款且打白条、不给收据、挪作私用,甚至还有的派出所向
娱乐场所收取‘保护费’,严重影响了执法公正,必然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龙长春说,“而我们对
这些干部的管理和惩戒又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记者了解到,这“软”和“宽”是实实在在的:当地某
乡镇长曾因经济问题被追究刑责,不仅没有丢掉乌纱帽,反而加官进爵,提拔成乡党委书记;某乡党委
书记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 2 人死亡,却未受任何处理。有学校校长由于经济犯罪被判缓刑,
校长却照当不误;公安局一个干部发生经济问题,不仅未作追究,反而被“带病提拔”。龙长春也提到,
目前瓮安还有几个有经济问题的乡镇书记未作处理,“下一步就要对他们进行清理”。
“好” 书记 看不 见危 机
王勤在当地群众中也有一定口碑。接受采访的一些瓮安干部对王勤的评价是“勤勤恳恳”、“兢兢业
业”、“清廉”,是个“好书记”,认为在他任内发生“6·28”事件是个悲哀、遗憾。在当地干部眼中,
王勤是一个“学者型”的干部,他拥有硕士学位,且正在南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也有人认为,王勤
20
做县委书记“少了一份虎气,多了一份书生气”。“他从校门直接进入‘衙门’, 30 多岁就当上了县委
副书记,仕途上一帆风顺,成长过程缺少了实践的摔打,不遇大事则已,遇到这样的大事就束手无策了
”。
王勤之所以在瓮安干部群体中有较高的评价,还与他较好地平衡干部利益直接相关。瓮安的 10 位县
委常委中有 8 位是交流干部,王勤给他们规定了“四不”:不参与打麻将,不进夜总会,不进歌舞厅,
不到干部职工家串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避、弥合了交流干部与本地干部之间的嫌隙,但“不到干部
职工家串门”之类的规定也于无形中放弃了倾听基层呼声的机会。县委副书记瓦龙标说:“现在看,这样
的做法还是谨小慎微了一点。”在干部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均衡中,王勤也选择了前者。瓮安县财政局局长
陈廷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 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2.4 亿元,但工资等刚性支出就达 2.5 亿元。近几年增
加的财政收入,其中 5000 多万元补发了拖欠干部职工的书报费、交通费、洗礼费及岗位津贴。
王勤的官场平衡术似乎是成功的,但是当他把钱花在补足干部待遇的同时,却忽视了当地许多学校
的住宿条件还非常有限,对许多李树芬这样的外地学生无法实行寄宿管理;也忽视了县里仅有的 3 所医
院医疗卫生条件差,楼道、墙壁污黑,临时加床的病人拥满过道;更忽视了“6·28”事件其实早有征兆。
2007 年以来瓮安包括爆炸案在内的各种大案频发,群众对公安机关评价的满意度只有 59%,今年 1 至 6
月份群众上访总量已达 348 起,超过去年全年 320 起的上访总量,这些都是重要的警示信号。“县委、县
政府如同坐在了火药桶上,自己却浑然不觉。”前瓮安县长徐银芳这样评价。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
言:“当官不能太舒服,如果不攻坚克难、吃苦受累,人民就不会满意。”在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发展模式
亟待转变的当今中国,党的领导干部仅仅保证了清廉,发展了经济,搞定了官场,还远远不够。缺乏了危
机时刻的决断和勇气,忽视了老百姓的诉求,忘记了“发展为了谁”的道理,就不配被称为好干部、好书
记。
六、瓮 安事 件 110 名学 生涉 案— —法 制教 育难 抵耳 濡目 染
保护好下一代,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据悉,瓮安事件涉案学生达 110 名,他们直接参与了当天针
对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的打砸抢烧行动,不少尚未成年中学生的冲动行为造成十分恶劣的结果;有些
中小学生还加入黑恶势力,成为帮派成员。引发瓮安“6·28”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名 14 岁女生的落水死亡,
为其申冤的队伍最初成员主要也是学生,参与打砸抢烧行动中更不乏众多青少年。他们身为事件参与者,
也是社会治理薄弱的受害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本刊记者采访
的几位“6·28”事件参与学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让人深思。
法制教 育抵 不过 耳濡 目染
6 月 28 日,13 岁的黄卫平(化名)刚刚从小学毕业考试的考场里走出来。这天下午 3 点,经同学介绍,
他第一次结拜了一位“大哥”。虽然不清楚这位大哥到底是哪个帮派的,可这让他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
在这个随时觉得有可能被抢劫的县城里,今后自己也能有人照应了。下午 5 点多钟,听说有很多人到县公
安局和县政府游行,黄卫平感觉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和几位同学跑向政府机关大楼。“开始我也不知道这
些人为什么要冲击公安局和县政府,就是觉得很兴奋,很好玩,迫不及待地想跑过去看热闹”,这个只
有 13 岁的孩子告诉记者他的第一感受。据公安机关调查,当天黄卫平共参与烧毁了 16 部车辆,其中自己
就亲手点火烧了 10 辆,造成十分恶劣的结果。而他如此“英勇”的行为,就是为了在刚认的“大哥”面
前好好表现。“很多学生都站在最前面,当我们一起把车推翻时,人群中有人起哄,有人给我们鼓掌,那
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英雄’。根本没想过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也没想到这样的行为是在犯法”,
看守所中接受记者采访的黄卫平泪流满面,“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多么盼望能给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
还能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共青团贵州省委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法制意识严重缺乏和法制教育缺位,让部分青少年在不明事
实真相的情况下跟着起哄、看热闹,在极不理智的状态下参与到这起事件中。调研发现,瓮安学校的法制
教育一学期很难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而帮派文化盛行和市场经济侵蚀,给青少年
造成错位的价值判断和扭曲的人生观。有的帮派用其掌控的势力插手市场经营,牟取暴利,不劳而获,给
青少年造成坐享其成的印象。“玉山帮”的主要活动就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得收入,显得“大哥”找钱
21
很容易,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与政府很多部门、党政干部建立了“良好”的人情关系。各种乡邻矛盾
纠纷都可以通过他们轻易“搞定”、“摆平”,“谁都不敢惹他们”,做了违法犯罪的勾当却不会受到应
有的惩罚。相当部分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尤其是那些缺乏良好家庭监护与教育、学习困难、没能升
学的学生和闲散青少年,对这些“大哥”产生了强烈的羡慕和盲目崇拜,认同黑恶势力的行为方式,觉
得他们轻轻松松“找大钱”,很“潇洒”,或许是他们今后的出路。据调查,5 月下旬,“玉山帮”团伙
成员在玉山镇向四川灾区捐赠了十多万元的物资,这种典型事例让青少年把这些黑帮分子视为偶像,形
成了“崇黑”的思想倾向,以至于在当地产生了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
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
黑手猖 狂伸 向校 园
15 岁的廖保华(化名)与引发“6·28”事件导火索的溺水女生李树芬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瓮安三
中。6 月 28 日下午,他和几个朋友在街上看到为李树芬请愿的游行队伍,就马上加入进去。“虽然我并不
认识李树芬,可我也觉得她死得很冤,瓮安那么多命案破不了,都是警察失职。”廖保华说,当时冲在最
前面的多数都是学生,大家非常激动,他和一些学生冲进公安局大楼,在一间办公室里抢走了公安机关
平时收缴的刀具和钢管。据公安机关调查,冲突中曾有一位受伤的民警被人从公安局大楼背出来,而廖保
华和几个学生又拿着砍刀、钢管朝受伤民警身上砍去,致使其受重伤,他还参与焚烧了多部汽车。事后,
他的父亲在县电视台播放的录像上清晰看到了儿子的身影,带他投案自首,希望能从宽处理。让人关注的
是,廖保华曾被迫加入瓮安最大的黑恶势力组织“玉山帮”,让年幼的他更加仇视警察。“加入黑帮,是
为了保护自己,在瓮安县生活没有任何安全感,所以我痛恨警察”,廖保华说。廖保华并不厌恶学习,可
初一时自己曾被抢劫的经历和学校门口经常发生的打架事件曾让他害怕至极,“整天提心吊胆,甚至不
敢上学,我们真的很害怕”,他说,有天放学时被人堵在学校对面的巷子里抢走了 70 多元,现在想起仍
心有余悸。后来,他在县城一个游戏室里结识了“大哥”钱小波,这位“大哥”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很多
社会上的人都认识他,他靠给别人看赌场挣了些钱,经常请几个兄弟吃饭。而且认了“大哥”后,自己再
也没有被欺负过,遇到任何麻烦,只要给“大哥”打个电话就全摆平了。“这让我找到了安全感,在同学
面前也很有面子”,他说。
据共青团贵州省委调查显示,近几年瓮安县未成年人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 年瓮安县审结未成
年人刑事案件 26 件,比上一年增加 15 件,未成年人案件占审结刑事案件比例高达 12.44%,较上一年明
显增多。不仅如此,未成年人犯罪种类更加复杂,罪行愈发恶劣。在法院已经审结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
件中,呈现出涉及财产型犯罪居多、暴力性犯罪比重较大、被告人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被告人中在校学生
所占比例趋向增加的特点。据了解,瓮安县高中、职中名额有限,有 2000 多名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再教育,
闲散在社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他们有的被黑社会利用,有的自己成立团伙,都把目光聚集
在校园内的学生身上,或收取保护费,或动员在校学生加入黑社会组织。为了达到团伙利益,他们经常在
校门口纠集团伙成员打架斗殴。在这种局面下,帮派组织将黑手伸向学校,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成绩较
差、单亲家庭和留守少年成为黑社会组织的重点发展对象。甚至一些老师在保护学生时也受到黑恶势力恐
吓和殴打。教师在无奈的情况下反过来以私人关系求助黑恶势力“大哥”出面“打招呼”,恳求不要骚扰
自己的学校和学生。
《瞭望》新闻周刊持续月余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瓮安事件集中暴露出当前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社
会发展方式对群众利益的忽视与损害;暴露出尤其是一些基层执政者在执政理念、素质、手段上的错位与
脱节;暴露出一些地方干部已经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只对自己负责”的特殊利益群体。
对瓮安及其他群体性事件暴露出的趋势性、倾向性、规律性问题,需要高度警惕。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
的多位专家指出,消除和减少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总的方向是要深入理解、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战略
上,应坚持不懈推进政治建设,挖掘现有制度潜力,推动执政转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消除民怨产
生的现实土壤;在战术上,则应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真正做到使人
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同时提高基层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小结: 略
22
23

También podría gustarte